1、2001年5月,洞庭麻雀提出了希望之光最初的基本理念,于“历史和平协作网”的“麻雀杂谈”论坛发布了《关于资助农村失学儿童的FAQ》。 2、2001年8月,“中国风”网站开始组建,并决定“资助农村失学儿童”做为该网站的重点栏目; 3、2001年9月,在历史与和平协作论坛进行第一次资助(因当时中国风论坛尚未成型),由7个捐款人多对一资助湖南新晃县地区的儿童1名,资助额为1,050元。 4、2001年9月末到10月期间,中国风网站、中国风论坛投入使用,开设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版块,在《关于资助农村失学儿童的FAQ》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基本运作制度和流程,初步提出了以下原则和运作方法: 一、公益性 二、通过网络运作的特点 三、面对对象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失学儿童 四、尽可能确保儿童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五、捐助将直接由捐款人汇给失学儿童,不转递任何捐款 六、捐款用途将仅用于学习用途 5、2001年11月,“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网络志愿军”进行了第二批资助,由14名捐款人资助陕西佳县地区的儿童10名和宁夏海原县地区的儿童1名,资助额为3,350元。 6、2001年12月,“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网络志愿军”更名为“希望之光”; 7、2002年1月,希望之光进行了第三批资助,由29名捐款人资助陕西佳县地区的儿童13名、湖南凤凰县地区的儿童7名和四川叙永县地区的儿童8名,资助额为7,990元。 8、2002年1月12日,召开了希望之光中心组的第一次会议,就希望之光的宗旨、运作和未来发展等达成了基本共识,宣告中心组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希望之光中心组第一次公告。此次会议上确定了希望之光的一些基本运作理念、希望之光的定位、基本原则和运作模式等。具体内容见《希望之光中心组第一次公告(2002年1月12日)》 9、自中心组成立后,希望之光开始进行制度化建设,力争通过制度化完善义工的工作。 10、2002年2月12日,于春节前夕,建立起中国风希望之光栏目网站。 11、2002年2月14日,由于在天涯社区的成功宣传,打开了希望之光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希望之光因更多朋友的加入而开始了更稳健更完善的运作。 12、于2002年3月进行了希望之光的第四批资助,由29名捐款人资助四川北川县地区的儿童12名、四川南部县地区的儿童12名和四川叙永县地区的儿童1名,资助额为9,400元。 13、2002年3月以来,希望之光与灯塔计划、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感恩工作室、云南永宁摩梭山区教育爱心助学行动(原云南永宁摩梭山区教育基金)等慈善机构或公益组织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联系。一位网友还帮助将希望之光介绍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4、2002年3月29日,齐鲁周刊在未经希望之光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虚拟了对中心组成员石扉客和希望之光的采访。鉴于此事有违希望之光一向信守的谨慎低调的原则,为了避免网友对希望之光的误解,希望之光随即发布了声明,其后齐鲁周刊分别在其报纸及网站上刊登了致歉信。经此事件,希望之光再次明确了自身对待公众媒体的态度及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15、2002年4月3日,中心组召开了会议,并发布了第二次公告。此次会议内容见《希望之光中心组第二次公告(2002年4月3日)》。会议确定了希望之光的制度化运作方向,明确了中心组对希望之光所应承担的责任,再次明确了希望之光不与传统媒体接触的低调谨慎的基本原则。会议确定希望之光暂不接受任何捐助,其运作费用由管理团队成员共同承担,管理团队成员协议放弃因捐助而产生的任何对希望之光的所有权。会议还通过了设立监督组的决定。 16、2002年4月26日,为了确保希望之光的纯粹公益性,及避免任何可能的风险,经过中心组再三讨论,及与中国风管理团队成员协商,在无法取得一致的情况下,最终作了希望之光脱离中国风的的决定,发布了《告风网众版主及希望之光义工书》,宣告希望之光由之前从属于中国风而正式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网站。 17、2002年4月,与灯塔计划探讨之中的合作,由于广东实行的贫困学生学费减免计划而停止。 18、2002年4月,希望之光义工守则正式定稿。 经过再三讨论和修改,2002年4月26日,《希望之光网站管理团队全体成员反非公益言行协议书》最终定稿并开始签署,以确保希望之光的恒久公益性、非盈利性、非政治性。 19、2002年5月4日,希望之光中心组召开了第三次会议,就中心组的运作、义工版的发贴规则、希望之光的公开度、强制调查组义工办理保险、加强希望之光工作的透明度、如何解决义工申请积压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20、2002年5月末,希望之光中心组基于自身对资料组和调查组方面的关注和参与不力,对新义工的关注工作安排和入门指导不足,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积压了大量了义工申请等问题,开始对务虚的倾向进行了检讨并相应地调整了其在内部的定位。同时,中心组通过了对管理团队成员的“考勤制度”并严格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保证”从事希望之光工作的基本时间和必须达到基本工作要求。另外,于2002年6月,将中心组更名为常务组,将其职责由以前的管理策划职能调整为以协调沟通职能为主。 21、2002年3月至5月间,希望之光资料组和调查组的义工主要在以下地区搜集并调查儿童资料:湖南会同县、湖南新晃县、湖南双牌县、河南新县、河南罗山县、陕西宁强县、陕西佛坪县、甘肃清水县、吉林大安市、四川汶川县、四川北川县、四川叙永县、四川南部县等。其中部分地区已经过双重核实程序可以对外发布,考虑到孩子可能出外打工及学校的开学时间,其中部分年纪大的孩子的资料定于六月中旬发布,而年纪小的孩子的资料定于七月末八月初发布。 22、2002年6月,确定由义工自主开发希望之光网站的新程序。 23、2002年3月至6月间,希望之光的义工人数迅速增加,已达到近70人。 24、2002年6月16日,开始第五批捐助的名单发布,包括湖南、甘肃、河南、陕西、广东五地,共23名孩子。 25、2002年8月12日,发布第六批待资助名单,包括甘肃清水、陕西宁强、.河南栾川、罗山、新县、四川汶川、安徽六安、湖南双牌、会同、新晃地区,共84人。 26、2002年8月26日,发布第七批待资助名单,包括陕西佳县、河南确山、新县、湖南会同、双牌、安徽六安地区,共67人。 27、2002年9月12日,发布第八批待资助名单,包括陕西佳县、宁强、四川汶川、河南栾川、确山地区,共39人。 28、2002年9月30日,希望之光论坛因故关闭。 29、2002年10月8日,希望之光网站临时备案通过,由希望之光义工分任网站负责人和网站技术负责人,网站重新开放。 30、2002年10月至2002年底,希望之光网站关闭新义工申请,进入内部调整阶段。 31、2003年1月17日,发布第九批待资助资料,包括陕西佳县、佛坪地区,共39人。 32、2003年2月16日,发布第十批待资助资料,包括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河南栾川、陕西佳县、四川叙永地区,共17人。 33、2003年1月,希望之光根据需要开放义工申请,开始接纳新义工的加入。 34、从2003年2月24日到28日,希望之光完成论坛的搬迁,并于3月1日起,正式全面启用新论坛,旧论坛同时关闭(可以读取)。 35、2003年3月28日,为了加强及规范对资料的管理,按照地区的划分建立内部资料版。 36、2003年2月至4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调查及复查失学儿童资料:内蒙古土左旗、甘肃清水、广西容县、湖南会同、湖南凤凰、陕西宁强。 37、2003年4月,公开论坛改版,原有论坛改版为“希望之光工作论坛、“助学交流论坛”及“人文休闲论坛”三个版块。 38、2003年4-6月间,由于非典型性肺炎的影响,所有调查及复查计划停止。 39、2003年4月19日,发布第十一批待资助资料,包括首次发布广西容县、四川北川县14人及重新发布10人,共24人。 40、2003年7月6日,为增加内部透明度,经义工提议,组长联席制讨论通过,决定新开“组长联席论坛”,同时关闭“组长工作论坛”,全体义工拥有查阅权限。 41、2003年6月至7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展开复查:甘肃清水、陕西佳县、陕西佛坪、湖南双牌、内蒙古土左旗、河南罗山、河南新县、四川汶川、四川北川、四川南部、安徽六安。同时,在如下地区开展了新的调查:湖南桑植、河南台前、安徽临泉、贵州石阡、山东蒙阴。 42、2003年5月25日起,为了能够及时处理资助中发现的问题,希望之光增加每月10日及25日的定日流水发布方式。于5月25日、6月10日、7月25日,共发布了54名待资助学童的资料,其中包括陕西佛坪和湖南桑植首次发布的资料。 43、2003年8月至12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在以下地区展开了调查:广西容县、湖南新晃,湖南桑植、宁夏吴忠;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展开了复查:陕西佳县、湖南新晃、湖南会同、湖南凤凰、河南滦川、四川叙永、广东肇庆、山东蒙阴、四川南部。 44、2003年8月10日,发布第十二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陕西佛坪、河南台前、贵州石阡,共70人。 45、2003年8月20日,发布第十三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四川南部、广西容县、陕西佳县,共34人。 46、2003年8月25日,发布第十四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山东蒙阴,共30人。 47、2003年9月10日,发布第十五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甘肃清水、安徽临泉、山东蒙阴、四川南部36人和重新发布 的四川汶川 1人, 共37人。 48、2003年9月20日,“在路上”论坛开版,论坛定位:发表调查随感、笔记,收集调查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料及调查攻略;探讨如何提高调查效率、优化调查方式;介绍野外行走知识和求生技巧;介绍各地的地理状况、自然景物及人文知识。由义工和网友共同担任版主进行管理。 49、2003年9月25日,发布第十六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湖南桑植、湖南新晃、陕西佳县、四川南部28人和重新发布的陕西佳县 1人,共29人。 50、2003年10月25日,发布第十七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陕西佳县、河南新县、四川汶川、四川南部、湖南双牌,全部为重新发布,共9人。 51、2003年11月3日--6日,希望之光论坛搬迁服务器,搬迁期间论坛关闭。 52、2003年11月14日,“信件交流论坛”开版,论坛定位:希望之光、网友与受助儿童、儿童家长、学校老师之间来往的信件;相关信件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在信件交流中的求助、建议等。由义工和网友共同担任版主进行管理。 53、2003年11月25日,发布第十八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山东蒙阴、宁夏吴忠6人和重新发布的内蒙土默特左旗、四川汶川、广西容县 3人,共9人。 54、2003年12月10日,发布第18A 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陕西佳县和湖南会同,共6人。 55、2004年1月至6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在以下地区展开了调查:内蒙土默特左旗、河南栾川、安徽六安、河南台前、安徽岳西、云南勐腊、湖南会同;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展开了复查:广西容县、河南确山、陕西佳县、山东蒙阴、四川叙永、安徽六安、陕西佛坪、湖南新晃、陕西宁强、湖南桑植、四川汶川、贵州石阡、湖南双牌、河南新县、河南罗山、湖南凤凰。 56、2004年2月10日,发布第19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广西容县、四川叙永、甘肃清水10人和重新发布的安徽六安、陕西佛坪、贵州石阡3人,共13人。 57、2004年2月11日,“意见建议论坛”开版,接受来自于网友就希望之光的宗旨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以及投诉。 58、2004年2月15日希望之光发布工作报告(2001~2003年), 对三年来希望之光的工作进行总结,及提出2004年的工作计划。 59、2004年3月10日,发布第20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河南栾川、安徽六安和内蒙土默特左旗24人和重新发布的贵州石阡、湖南桑植、四川汶川、陕西佳县5人,共29人。 60、2004年3月28日,希望之光新版网站对外发布。 61、2004年3月25日,发布第21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河南栾川、安徽六安、宁夏吴忠共27人。 62、2004年4月10日,发布第22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河南台前、栾川共10人。 63、2004年5月17日,根据工作需要,希望之光新职能组数据中心正式成立,专门负责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及资料审核的工作,内部分工再次明确。 64、2004年5月25日,发布第23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湖南新晃、陕西宁强、佛坪、内蒙土默特左旗共18人。 65、2004年6月10日,发布第24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湖南新晃、会同、陕西宁强、内蒙土默特左旗12人和重新发布的河南确山、贵州石阡2人,共14人。 66、2004年6~7月,人力组完成首次的义工问卷调查,从希望之光整体性、职能组内工作、义工与希望之光之间三个方面调查希望之光义工的状况,包括对希望之光发展的认知度、对工作流程的了解程度、对义工工作的评价与自我评价以及作为义工的满意度、成就感等个人体验。 67、2004年7月至10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在以下地区展开了调查:宁夏盐池、湖南桑植、湖南双牌、贵州石阡,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展开了复查:河南栾川、四川南部、甘肃清水、四川北川、宁夏吴忠 、河南台前、安徽临泉、湖南会同。 68、2004年7月10日,发布第25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安徽岳西13人和重新发布陕西佛坪、湖南双牌2人,共15人。 69、2004年7月25日,发布第26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云南勐腊8人和重新发布的贵州石阡、湖南双牌3人,共11人。 70、2004年7月~8月,希望之光网站搬迁到新的服务器,搬迁期间论坛关闭。搬迁完成后,解决了以前存在的相关BUG、并完成论坛改版和升级、启用新的FTP服务器、开通TS团队语音会议功能等。 71、2004年7月,由网友hunter帮忙开发的希望之光资助业务数据库正式投入使用,7、8月期间由各职能组分别录入相关资料,9月份开始正式利用数据库进行新学期汇款及各查询接口的工作,10月份底开始正式利用数据库进行报告提交、资料审核的流程工作。 72、2004年8月10日,发布第27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安徽岳西5人和重新发布的安徽临泉、湖南双牌2人,共7人。 73、2004年8月25日,发布第28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云南勐腊和河南台前共17人。 74、2004年8月29日,希望之光原职能小组资料组改名为外联组,专门负责与官方、校方和被资助人联络,以取得原始资料及核实捐款到位情况等; 至此,希望之光重新分M工作全部完成,并重新确定新的希望之光工作流程。 75、2004年8月30日,希望之光内部开通义工工作日志论坛,用以记录义工个人工作进展、心情日记及休闲类文章为辅。 76、2004年8月~12月,希望之光发布《希望之光网站 LOGO 征集书》,征集希望之光的Logo,并同时开辟logo征集临时论坛,活动期间相继收到热心网友的三十几个设计方案,经过评选,最终确认希望之光的logo。 77、2004年9月7日,经全体义工投票结果产生新的“希望之光决策机制架构”,新的决策机制架构明确:保留常务组,明确权力归属、强化决策层,主要包括: 1)、组长+轮值常务组成联席会议,拥有决策权 2)、明确常务拥有“提议权”(或初步决策权)“立法权”“督促权”,为决策权人服务. 3)、各项权力的行使有各自的监督人进行监督 78、2004年9月25日,发布第29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河南台前14人和重新发布的湖南双牌、凤凰、安徽六安、甘肃清水4人,共18人。 79、2004年11月10日,发布第30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湖南桑植、河南台前19人和重新发布的湖南凤凰、河南新县、台前、山东蒙阴、甘肃清水5人,共24人。 80、2004年11月15日,<希望之光论坛管理条例>定稿并公告实施。 81、2004年11月21日,为公开人力的日常工作,接受大家的检查和监督的要求,增加内部工作的透明度,经部份义工建议,组长联席会议通过,封闭现在的“人力资源组工作论坛”,开设新的“人力组工作论坛”,对全体义工开放。 82、2004年12月10日,发布第31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湖南双牌和桑植的11名孩子得到资助。 83、2004年12月22日,义工梦天使因病去世,希望之光确定在网站主页系统增加《纪念专栏》,以纪念过世的2名受助孩子、1位资助人及2位义工。 84、2005年1月10日,发布第32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贵州石阡的21名孩子得到资助。 85、2005年1月15日,內部开设审核工作专版,作为资助个案审核的讨论专区。 86、2005年2月4日,完成《希望之光2004年度工作报告》并对外公告和发送给所有资助人,报告总结了2004年希望之光的各项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125、2009年2月,人力组组织调查、外联、论坛与数据中心4个职能组选举组长。 126、2009年2月,新认捐系统与业务系统合并,正式投入使用。 127、2009年4月,人力组启动希望之光全体义工新决策机制的公示,5月通过,6月启动投票程序,经全体义工投票通过《希望之光决策机制(试行)》。 128、2009年6月,论坛出现故障,丢失本月17、18、19号论坛数据。重启修复后,断断续续可以访问,至6月29日再次发生服务器无法访问故障,经过网络组义工研究,确定恢复安装使用CentOS Linux 5.3,7月5日晚,论坛与业务数据库均恢复正常。 129、2009年6月,第100批认捐。 130、2009年6月,成立专项小组开发布拖地区新项目。 131、2009年7月,组建“新制度推行临时小组”,负责义工代表的登记与管理以及首届理事会选举。 132、2009年7月9日-18日,进行希望之光义工代表登记。 133、2009年7月,人力组启动希望之光全体义工新决策机制的公示及投票程序,同时组织了全体义工投票通过《希望之光决策机制(试行)》。 134、2009年9月,根据《希望之光决策机制(试行)》,经过义工代表大会投票,laotie、镜与灯与winnie被推举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理事会任命各职能组组长,并召开理事会与组长联席会议。 135、2009年12月,复查网友发现广西大化雅龙乡弄往小学资助款被以在校生活费的形式扣除,或被挪用购买猪肉、大米,经反复协调沟通,至2010年1月底,学校将挪用与扣除款项全部返还受助学生。 136、2009年5月对纳雍地区的复查中发现羊场乡场坝小学可能存在资助款被扣问题,该校所有个案做暂缓处理。10月份再次复查,证实有12名学生汇款被扣,校长已换人,因此重新恢复资助,2010年4月份复查,被扣款项被全部追回,7月份陆续发还资助人,或在资助人同意的前提下转用于午餐项目。 137、2009年12月,培训资料论坛开版。 138、2009年12月,修订2008年5月通过的《希望之光调查资格网友评估制度》,并公布《希望之光调查资格义工评估制度》,有条件地开放网友调查资格认证,同时对希望之光义工是否具备调查资格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139、2009年12月,人力组进行2009年度希望之光义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140、2009年12月,人力组组织2009年度优秀义工评选活动。 141、2010年1月,为减少工作失误和资助款被截留的风险,尝试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给高中与部分初小受助学生汇款。 142、2010年1月,laotie退出希望之光,经义工代表投票,补选困猪为理事会成员。 143、2010年1月30日,人力组组织希望之光义工与网友在TS举办联欢活动。 144、2010年2月,《希望之光义工人力管理制度》定稿并公布实施,明确了新义工的加入、见习,义工的转组、请假、任免、兼职与退出的制度。 145、2010年5月,义工代表大会投票通过在贵州纳雍开展午餐项目。 146、2010年5月,开辟四川省美姑县为LOH新资助点。 147、2010年7月,“村小免费午餐项目版”开版,启动《纳雍县羊场乡保卫小学午餐资助项目》。 148、2010年7月19日,发布《纳雍县羊场乡保卫小学午餐资助项目方案公告》。2010年7月20日,贴出认捐公告,并着手在其他论坛开始宣传,7月28日成功募集资金约37000元。 149、2010年9月,为确保义工对loh工作流程、组织结构、项目拓展、整体发展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有明确的提交途径并及时得到反馈,发布《希望之光义工提案管理制度》。 150、2010年9月,根据《希望之光决策机制(试行)》,经过义工代表大会投票,卿青、会思考的猪与winnie被推举为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
|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4 19:07 , Processed in 0.0502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