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3|回复: 2

川菜中的清凉世界[ZT]-写得真好!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3-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菜中的清凉世界[ZT]

石光华

要把这个题目写出一篇上好的文章,需得盛夏时日,在山中古寺的千年松柏之下,就素笋几片,饮清酒几杯,松涛入耳,翠绿入心,三生三世的五脏六腑都是一片清净;至少,也该是在农家小院,有修竹几笼,清溪一条,远离了与自己纠缠不清的红尘滚滚。然而,卖文吃饭的人,何处寻得那分高雅飘逸的闲地、闲时、闲情?惟一可做之事,是在自己的心中刨根问底,从早已混浊不堪的身心中,寻出一丝尚未泯灭的清灵,凭着它,与菜肴中这片自自然然的清凉世界把手而谈,幸好,此时是数九寒天,岁月的冷洌,毕竟使人少了一些浮躁的火气。

好酒的人,大都喜欢凉菜。热气腾腾一大盆,固然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气,但是我这样的人,说到底是一个胃娇肝子弱的书生,虽然,有时也像江湖儿女一般,喝得昏天黑地才能痛快淋漓,结果却只有一个,就是两三天中,说起酒,就觉得它是一个敌人,虽然,心底里,还是爱它的。因此,二三好友,几杯薄酒,除了靠那古往今来的秦淮旧事下酒以外,还能够在嘴里细细咀嚼的,常常就是几碟合口入味的凉菜。

大凡堂面象样的馆子,都有一个凉菜部,有一个或者几个专职的凉菜师傅。亲朋好友,请客吃饭,只要算得上是个席面,一溜子先摆上来的,也肯定是几碟几盘凉菜。凉菜是个大行当,川菜一系中,就有近千个品种,凡是能冷着吃的,都可以叫凉菜。我从来没有专门学过厨艺,会做几个菜,完全是生活使然,当然,也加上自己好吃。因此,叫我按席谱的要求,几荤几素配成席面,我大多是不会的,也不喜欢。况且,席面上的凉盘,有寓意的讲究,要花色的摆置,还需考量相互的搭配,这里边的学问,是我一篇小文章无法承载的。我曾经见过江南席桌上的冷盘,那分精致细微,让我不吃也倒抽一口冷气,我这三大五粗的手艺,给做那冷盘的师傅打下手,可能除了添乱,就不会别的。

但是,谁也不能天天去奢侈那样的凉菜,甚至,谁也不会为吃几碟凉菜,专门下馆子。就算是年轻的时候放浪不羁,连一副胃都是野的,但人总是要回到家里的,总是要吃老婆、自己或者保姆做的家常菜。家里做菜,虽然无须过分地讲究排场和形式,但是,合口入味仍然是需要的,特别是凉菜,它的烹制并不复杂,这就更要做菜的人,在火候、味道上拿捏好分寸。我觉得,凉菜的精髓就在一个凉字上,不动烟火,不沾荤腥的,固然是凉菜中的高人隐士,而能褪尽烟火气息、融化荤腥滋味,在随意自然中,体现出凉味的内蕴,才是清凉一碟中会心一笑的禅机。说得更简单一些,一种菜品,它的滋味口感,冷着吃比热着吃更好,有了这一点,一味凉菜就可以开始。

川菜里很多凉菜都是麻辣味或者红油味,因此,有没有一缸辣味地道、辣香浓郁的熟油辣子,就成了能否做出一品上好凉菜的关键。在四川,有家就有油辣子,但是,真正达到了色彩红丽、辣而不燥、香气醇和绵长的却很少。炼制红油,首先要讲究辣椒的质量,干辣椒要肉厚籽少,颜色油润红亮;其次,要讲究辣椒品种的搭配,贵州的朝天椒、川西坝子上的二金条、渝黔一带的小米椒,三种辣椒按照4:4:2的比例配好,以微火烘干,捣成辣椒面子,这样的辣椒面,有朝天椒的红润、二金条的香冽、小米椒的辣劲,入眼亮,入鼻香,入口之后,辣味才会层层叠叠;最后的炼制,更要一分细腻和巧思,大致的方法是:按菜油五成,辣椒面一成的分量备料,菜油入锅炼熟,放入葱头、姜块、花椒适量,炸至焦黄后捞出不用,等到油温降至五成,再倒入捣细的三种辣椒面,还需加入少许紫草、草果,细细搅匀,如果油温不够,再用微火加热,其间,要用铲子不停地搅动,让温油慢慢浸烫出辣椒和香料的味与色来,待到色泽红透、椒香扑鼻之时,将炼制红油的锅移至一旁,让其慢慢冷却。如嫌这样炼出的红油,香味还不够浓烈,也可根据需要,在炼制过程中,加入八角、豆蔻之类,如何取舍,要看炼制的红油作何所用,如是做凉菜的佐料,太重的香料气息,反而会掩去菜肴的本味。

还有一种炼制红油的方法,更有家常和乡土的风味。主料是新鲜的红辣椒,最好也是前面提过的三种辣椒按比例配置。鲜红辣椒去蒂洗净,晾干水气,剁成椒茸,然后按4:1的比例,加入干辣椒面搅匀。再按辣椒一成、菜油两成的比例单独炼制菜油,当菜油已有七八成油温时,把锅端离火口,放入葱头、姜块、花椒炸香,去其生油味后,也把这些香料捞出不用。等到油温降至六成左右,将油缓缓倾入盛有椒茸的盆中,入油时,需用手勺让油和椒茸充分均匀,在浸泡一夜以后,滗出红油,剩下的辣椒茸可盛瓶备作碟料所用。这样炼出的红油,色泽红艳,香辣诱人,而且,辣味醇和深厚,特殊的鲜辣椒气息,更能使所做凉菜保持色形的鲜灵。我见过很多人拌菜,油辣子面盖了一层,吃在嘴里,椒面渣子塞齿贴舌,即使味道可许,口中终是不爽,想来就是不会这样炼制红油之故。

大多荤腥之物做凉菜,往往需要红油亮色起味,掩去腥臊。如红油鸡片、红油肚条、红油耳丝,著名的夫妻肺片,更是要用红油与豆瓣、豆豉联手营制。用红油作底当家的餐馆在四川也很多,像成都过去的四美轩,它的蒜泥白肉可称一绝,除了选料精到、刀工讲究、蒜香浓郁之外,所制红油,也颇有风味。我在很多馆子都点过这份菜,很少能和四美轩一比的,可惜旧城拆迁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四美轩在成都的华兴街上,它的对面是出过许多川剧名角的悦来剧场,侧面是百年老店盘餐市,隔壁是过去商景繁华的劝业场,现在那些场所虽有改观,但大样还在,惟独四美轩不知下落,每每从悦来茶坊喝茶出来,望不见它的牌子,心中不免有些怅惘。说起华兴街,那真还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全城无人不知的华兴煎蛋面,就发源于此,而一家接一家的烧菜馆,虽然简陋狭小,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对于我这种时常囊中羞涩的文人,却是个价廉物美、菜品齐全、几十元钱便可以呼朋唤友喝台小酒的好去处。这是说凉菜的题外话了,说回蒜泥白肉,还得讲讲其中一个关键:肉煮好后,不能像做回锅肉那样,立即把肉从汤里捞出,用凉水或在冰箱里进行表面降温,一定要让肉浸在原汤里,让它慢慢温凉,这样才能保持切出的肉片,润滑香软,不与口舌相争。

荤菜凉吃,最彻底的当数冻类了。炎炎盛夏之时,一碟冰清玉洁的水晶皮冻或者一碟香气浓郁的鱼鳞冻,定是叫人胃口按捺不住的可物。有时买回一两斤猪肉做元子汤,肉皮常常不知何用,殊不知正是做皮冻的好材料。把肉皮刮洗干净,放入滚水中稍煮一会儿,捞出晾凉,片去油脂部分,切成细条,然后再放进净水中熬煮,同时放入姜片、葱节,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酌情加入花椒、大料等香料。我在平时,最爱是做果香或花香皮冻,或陈皮、或橘皮丁、或苹果丁,花香则选择桂花、菊花、槐花等等,熬汤时,将果皮或果丁、或干花放入,小火熬制两个小时,待到汤汁浓稠,用纱布过滤出汤汁,使其清澈明亮,再加入适量的盐、鸡精,等汤汁凉后,放进冰箱冷冻,如要速食,可放进速冻室,很快就可凝固。最后用水果刀改成小方条,盛碟而出,佐餐下酒,直叫人在夏天的闷暑之中,感谢这叠小品带来的清凉与鲜美。做鱼鳞冻的方法也基本如此,平时吃鱼,鱼鳞都当成废物丢弃了,其实,那是一条鱼身上最好的东西,味道之美,营养之丰富,鱼身之上,无处可比。留椟还珠,把一件事物中最珍贵的部分视作糟粕,大概也是人常犯的错误。家中常吃鲤鱼,鱼洗净后,细心刮下鱼鳞,剪下鱼耆,用开水漂洗,再用料酒、精盐码味去腥几分钟,然后于细漏网中冲洗干净,置于坦盆中,到进清水,加入姜末、葱节,上笼清蒸,也要蒸上两个小时,汤汁黏稠后,用纱布滤出,加入精盐、鸡精搅匀,晾后入冰箱冷固,改刀成条,入碟上桌,放眼看去,晶莹剔透,入得口来,满嘴鲜香,可叫人后悔一生中,不知不觉丢弃了那么多上好的东西。

用荤腥之物做清凉之菜,有很多做法。大凡腌腊、酱卤、酥炸、糟泡、熏冻、炝卷出来的,都可以冷盘待之,但最基本的方法还是凉拌。笑话中问:事情怎么办?回答就是凉拌,可见这种拌法之深入人心。荤菜用浸泡方法制作的菜品,除了泡椒耳片、泡椒凤爪以外,我最欣赏的是跳水牛肉。无筋无油的黄牛肉,卤制之后,切成薄片,再用凉开水稀释了的卤水汁,加精盐、姜米、葱节、花椒、醪糟水,调和成味汁,最要紧的是要用较多的新鲜小红米椒切成颗粒,放进味汁中,再把卤切好的牛肉片浸泡其中,加盖密封8个小时以上,上桌前加入芹菜颗粒,还可将藕片或者青笋段焯水码味后泡入味汁中作底。这道菜把卤香与腌泡结合,又保留了鲜椒的清辣,可以称得上是川菜凉品中的神来之笔。以此方法可以泡制的菜品很多,如腰片、鸭舌、口条等等,其实,做菜之道,懂得了举一反三,学起来就不难了。

但是,鸡鸭鱼肉做凉菜,到底脱不出油腻,不能尽显出凉菜的清灵和素净。善食者善素,那些吸收了大地之气、在阳光雨露中生长而出的菜蔬,才最能让清凉的韵味淋漓尽致。那些从坛子里捞出来的自然是上好的佐餐凉品,新鲜的蔬菜瓜果要凉着吃,才是做凉菜的工夫所在。

蔬菜凉吃,首要的是要保持菜的鲜气和本味。很多人做凉菜,酱黑辣红糊满菜身,本来清清秀秀、天生丽质的鲜嫩瓜菜,被搞得像涂满了脂粉的欢场颜面,纵有几分入骨入味的风情,终究无法叫人心许。还有一些人的凉菜,做得茎软叶耙,清白的少了晶亮玉秀,碧翠的没了青鲜绿新,做菜的人就像无情岁月的霜刀雨剑,活生生把一副上好的容颜折腾成一张王婆的黄脸。本味本色,自然天成,是新鲜瓜菜清凉而吃的不二法门,因此,调味的作料无须繁复,而且,用量要少,对于地道的美人,些许粉黛只是为了她更加生动,一点唇红,一丝眼影,都要融入她青春烂漫的一笑一颦。所以,凉吃新鲜蔬菜,保持瓜菜的原色是一个关键。方法很简单,汆、焯、漂三字而已。洗净的蔬菜先在沸水里汆焯,水要宽畅,汆焯时间不能太长,除个别瓜果类鲜菜外,一般都在半分钟到两分钟之间,对于时间掌握不好的人来说,记住一句话:宁生毋宁熟。时间一过,精神全失,那不是做凉菜,而是把汤里煮耙的蔬菜捞起来,放冷后加佐料搅和着吃,如此吃法,就与烹艺无关了。汆焯后的蔬菜,如果不马上吃,也会很快发生褐变,要它新绿如初,就一定要放进凉开水浸漂,当然浸漂太久,蔬菜的营养和鲜气也会丧失,所以,现汆现吃最好。

为了这分本色,素凉菜一般都不用酱油,也很少用辣椒面炼制的红油。即使要取辣味,也是根据味型的不同,另辟蹊径。作蒜汁味,从蒜中寻辣,将大蒜剁成蒜泥,用凉开水浸泡出蒜汁,是为蒜辣;作姜汁味,从姜中寻辣,把生姜剁成姜粒,也用凉开水浸泡出姜汁,是为姜辣;要寻常辣味,可用干辣椒炝炼出辣油,还可用辣性入骨的小青椒以熟油或者以水浸泡出辣椒汁,这几许辣味入菜,既不败色,又能添香,善在其中游刃者,厨道可人也。

川味的素凉菜中,凉拌苦瓜是我的所爱。苦瓜是中国瓜类蔬菜中最有古风古味的一品,是一份菜,也是一味药,明目净心,清火健胃,《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青则涤热,明目清心。熟则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古代的药书食册对它的说法很多,上管心思,下治痢疾,五脏六腑,精气神血,无一不在苦瓜的爱惜之中。广东人叫它是凉瓜,一个凉字叫出了它的本性,因此,苦瓜凉吃,是烹艺中的本手。苦瓜滋味清苦,但是内瓢熟后,却是清甜无比,外苦内甜,先苦后甜,怪不得诗人余光中先生要情怀缠绵地写下《白玉苦瓜》,以此抒发对故国和五千年文明的梦牵魂绕;怪不得《群芳谱》中要把它叫做红姑娘。现在那种色白如玉、外皮凸凹如齿贝的苦瓜已很少见了,只有夏天时,在川西的市场上偶尔能寻着,平常大多都是颜色青灰、形态痴笨的外来货,苦味甚淡,也少有余味中的回甜。所以,只要见着本地出产的白条子苦瓜,就会欣喜地买上几根,大多时候都是凉拌着吃。洗净去瓢后,斜刀切成片条,以盐腩上几分钟,稍稍挤出水汁,调入干辣椒炝出的辣油,少许鸡精,就可食用。有些人吃不惯它的苦味,可用滚水汆焯一下,但时间一定不能太长,否则色败骨软,生爽全失,与苦瓜之意相去八千里了。菜谱中的调味还有蒜泥、酱油、白糖、芝麻油、冷鲜汤等等,我总是觉得太复杂,掩去了苦瓜的真滋味,不是清凉世界中人。

我曾经说过,姜是食物中的兄弟,在凉菜中,除了泡、拌鲜嫩的籽姜外,姜做凉菜的佐料,也有一分唇齿温暖的美意。姜汁豇豆、姜汁菠菜、姜汁空心菜、姜汁竹笋、姜汁藕片、姜汁马齿苋,都是姜在清素之中,对我们身体、对我们一副难以伺候之胃最细心的关怀。姜的鲜香,在素凉菜中尤其叫人心动,姜汁一定要用老姜现剁成颗粒,而且,老黄姜最好,姜香十足,姜味逼人。有些懒人以制好的姜油代替,真真是对不起天地生出的水灵之物,也对不起父母给我们的灵牙利舌,以及一副知情识趣的胃口。菠菜、空心菜之类的叶子蔬菜,汆水时间要短,而竹笋、豇豆或者一些瓜类植物,汆水时间要长些,并且,汆水时放点精盐,方能入味;做姜汁菠菜、空心菜、马齿苋,可稍加一点红油,但要净红油,不要把油辣子面也放进去,以免坏了菜叶的清爽,压了姜汁的辣香;姜汁竹笋,可加一点芝麻油,藕片则不能加,但又需一点醋,说到底,以姜汁为主要调料,盐是少不了的,鸡精也应该都有,其余的红油、花椒面、芝麻油、醋、蒜泥等等,尽可根据菜品的不同、各人口味的不同,自由随意地看着拌。不失清凉的本意,不掩姜汁的本香,犹如我们的人生,无论甘苦酸甜,七荤八素,终究不能丢了本色和本性。

即使仅仅是素凉菜,对于泱泱川菜来说,也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学做,需得一生;作文,需得一书。红皮萝卜凉吃之法,就有十余种之多,而黄瓜的拌法,几可穷尽川菜的所有味型。前者中,我最爱用家常剁椒加香菜拌萝卜丝,后者中,以炝辣椒油拌棒打黄瓜,最有自然的风韵。但是,四川素凉菜中的三千佳人,有谁是我与之偕老的知音呢?如是在江南,我定把这一怀情愫给了正月里的荠菜、三月里的春笋、初夏时的莼菜、浓秋雨后的菱角,但一个好吃贪嘴的四川耗子,又怎能一生消受月下箫笛的如此清雅,因此,我把与凉菜的白头之约许给田间地头的侧耳根,她还有一个又土又俗的名字,叫猪鼻拱。在乡下当知青时,常去溪边采一筲箕回家,洗净后,就蘸着佐料生吃,根叶俱香,直到今天,只要每吃侧耳根,就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乡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52.32%

发表于 2003-3-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川菜中的清凉世界[ZT]-写得真好!

吧嗒吧嗒吧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3-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川菜中的清凉世界[ZT]-写得真好!

吧嗒吧嗒吧嗒...............................................


辣油兔肉,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30 07:10 , Processed in 0.0875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