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光大事记
1、2001年5月,洞庭麻雀提出了希望之光最初的基本理念,于“历史和平协作网”的“麻雀杂谈”论坛发布了《关于资助农村失学儿童的FAQ》。
2、2001年8月,“中国风”网站开始组建,并决定“资助农村失学儿童”做为该网站的重点栏目;
3、2001年9月,在历史与和平协作论坛进行第一次资助(因当时中国风论坛尚未成型),由7个捐款人多对一资助湖南新晃县地区的儿童1名,资助额为1,050元。
4、2001年9月末到10月期间,中国风网站、中国风论坛投入使用,开设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版块,在《关于资助农村失学儿童的FAQ》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基本运作制度和流程,初步提出了以下原则和运作方法:
一、公益性
二、通过网络运作的特点
三、面对对象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失学儿童
四、尽可能确保儿童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五、捐助将直接由捐款人汇给失学儿童,不转递任何捐款
六、捐款用途将仅用于学习用途
5、2001年11月,“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网络志愿军”进行了第二批资助,由14名捐款人资助陕西佳县地区的儿童10名和宁夏海原县地区的儿童1名,资助额为3,350元。
6、2001年12月,“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网络志愿军”更名为“希望之光”;
7、2002年1月,希望之光进行了第三批资助,由29名捐款人资助陕西佳县地区的儿童13名、湖南凤凰县地区的儿童7名和四川叙永县地区的儿童8名,资助额为7,990元。
8、2002年1月12日,召开了希望之光中心组的第一次会议,就希望之光的宗旨、运作和未来发展等达成了基本共识,宣告中心组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希望之光中心组第一次公告。此次会议上确定了希望之光的一些基本运作理念、希望之光的定位、基本原则和运作模式等。具体内容见《希望之光中心组第一次公告(2002年1月12日)》
9、自中心组成立后,希望之光开始进行制度化建设,力争通过制度化完善义工的工作。
10、2002年2月12日,于春节前夕,建立起中国风希望之光栏目网站。
11、2002年2月14日,由于在天涯社区的成功宣传,打开了希望之光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希望之光因更多朋友的加入而开始了更稳健更完善的运作。
12、于2002年3月进行了希望之光的第四批资助,由29名捐款人资助四川北川县地区的儿童12名、四川南部县地区的儿童12名和四川叙永县地区的儿童1名,资助额为9,400元。
13、2002年3月以来,希望之光与灯塔计划、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感恩工作室、云南永宁摩梭山区教育爱心助学行动(原云南永宁摩梭山区教育基金)等慈善机构或公益组织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联系。一位网友还帮助将希望之光介绍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4、2002年3月29日,齐鲁周刊在未经希望之光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虚拟了对中心组成员石扉客和希望之光的采访。鉴于此事有违希望之光一向信守的谨慎低调的原则,为了避免网友对希望之光的误解,希望之光随即发布了声明,其后齐鲁周刊分别在其报纸及网站上刊登了致歉信。经此事件,希望之光再次明确了自身对待公众媒体的态度及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15、2002年4月3日,中心组召开了会议,并发布了第二次公告。此次会议内容见《希望之光中心组第二次公告(2002年4月3日)》。会议确定了希望之光的制度化运作方向,明确了中心组对希望之光所应承担的责任,再次明确了希望之光不与传统媒体接触的低调谨慎的基本原则。会议确定希望之光暂不接受任何捐助,其运作费用由管理团队成员共同承担,管理团队成员协议放弃因捐助而产生的任何对希望之光的所有权。会议还通过了设立监督组的决定。
16、2002年4月26日,为了确保希望之光的纯粹公益性,及避免任何可能的风险,经过中心组再三讨论,及与中国风管理团队成员协商,在无法取得一致的情况下,最终作了希望之光脱离中国风的的决定,发布了《告风网众版主及希望之光义工书》,宣告希望之光由之前从属于中国风而正式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网站。
17、2002年4月,与灯塔计划探讨之中的合作,由于广东实行的贫困学生学费减免计划而停止。
18、2002年4月,希望之光义工守则正式定稿。 经过再三讨论和修改,2002年4月26日,《希望之光网站管理团队全体成员反非公益言行协议书》最终定稿并开始签署,以确保希望之光的恒久公益性、非盈利性、非政治性。
19、2002年5月4日,希望之光中心组召开了第三次会议,就中心组的运作、义工版的发贴规则、希望之光的公开度、强制调查组义工办理保险、加强希望之光工作的透明度、如何解决义工申请积压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20、2002年5月末,希望之光中心组基于自身对资料组和调查组方面的关注和参与不力,对新义工的关注工作安排和入门指导不足,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积压了大量了义工申请等问题,开始对务虚的倾向进行了检讨并相应地调整了其在内部的定位。同时,中心组通过了对管理团队成员的“考勤制度”并严格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保证”从事希望之光工作的基本时间和必须达到基本工作要求。另外,于2002年6月,将中心组更名为常务组,将其职责由以前的管理策划职能调整为以协调沟通职能为主。
21、2002年3月至5月间,希望之光资料组和调查组的义工主要在以下地区搜集并调查儿童资料:湖南会同县、湖南新晃县、湖南双牌县、河南新县、河南罗山县、陕西宁强县、陕西佛坪县、甘肃清水县、吉林大安市、四川汶川县、四川北川县、四川叙永县、四川南部县等。其中部分地区已经过双重核实程序可以对外发布,考虑到孩子可能出外打工及学校的开学时间,其中部分年纪大的孩子的资料定于六月中旬发布,而年纪小的孩子的资料定于七月末八月初发布。
22、2002年6月,确定由义工自主开发希望之光网站的新程序。
23、2002年3月至6月间,希望之光的义工人数迅速增加,已达到近70人。
24、2002年6月16日,开始第五批捐助的名单发布,包括湖南、甘肃、河南、陕西、广东五地,共23名孩子。
25、2002年8月12日,发布第六批待资助名单,包括甘肃清水、陕西宁强、.河南栾川、罗山、新县、四川汶川、安徽六安、湖南双牌、会同、新晃地区,共84人。
26、2002年8月26日,发布第七批待资助名单,包括陕西佳县、河南确山、新县、湖南会同、双牌、安徽六安地区,共67人。
27、2002年9月12日,发布第八批待资助名单,包括陕西佳县、宁强、四川汶川、河南栾川、确山地区,共39人。
28、2002年9月30日,希望之光论坛因故关闭。
29、2002年10月8日,希望之光网站临时备案通过,由希望之光义工分任网站负责人和网站技术负责人,网站重新开放。
30、2002年10月至2002年底,希望之光网站关闭新义工申请,进入内部调整阶段。
31、2003年1月17日,发布第九批待资助资料,包括陕西佳县、佛坪地区,共39人。
32、2003年2月16日,发布第十批待资助资料,包括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河南栾川、陕西佳县、四川叙永地区,共17人。
33、2003年1月,希望之光根据需要开放义工申请,开始接纳新义工的加入。
34、从2003年2月24日到28日,希望之光完成论坛的搬迁,并于3月1日起,正式全面启用新论坛,旧论坛同时关闭(可以读取)。
35、2003年3月28日,为了加强及规范对资料的管理,按照地区的划分建立内部资料版。
36、2003年2月至4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调查及复查失学儿童资料:内蒙古土左旗、甘肃清水、广西容县、湖南会同、湖南凤凰、陕西宁强。
37、2003年4月,公开论坛改版,原有论坛改版为“希望之光工作论坛、“助学交流论坛”及“人文休闲论坛”三个版块。
38、2003年4-6月间,由于非典型性肺炎的影响,所有调查及复查计划停止。
39、2003年4月19日,发布第十一批待资助资料,包括首次发布广西容县、四川北川县14人及重新发布10人,共24人。
40、2003年7月6日,为增加内部透明度,经义工提议,组长联席制讨论通过,决定新开“组长联席论坛”,同时关闭“组长工作论坛”,全体义工拥有查阅权限。
41、2003年6月至7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展开复查:甘肃清水、陕西佳县、陕西佛坪、湖南双牌、内蒙古土左旗、河南罗山、河南新县、四川汶川、四川北川、四川南部、安徽六安。同时,在如下地区开展了新的调查:湖南桑植、河南台前、安徽临泉、贵州石阡、山东蒙阴。
42、2003年5月25日起,为了能够及时处理资助中发现的问题,希望之光增加每月10日及25日的定日流水发布方式。于5月25日、6月10日、7月25日,共发布了54名待资助学童的资料,其中包括陕西佛坪和湖南桑植首次发布的资料。
43、2003年8月至12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在以下地区展开了调查:广西容县、湖南新晃,湖南桑植、宁夏吴忠;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展开了复查:陕西佳县、湖南新晃、湖南会同、湖南凤凰、河南滦川、四川叙永、广东肇庆、山东蒙阴、四川南部。
44、2003年8月10日,发布第十二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陕西佛坪、河南台前、贵州石阡,共70人。
45、2003年8月20日,发布第十三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四川南部、广西容县、陕西佳县,共34人。
46、2003年8月25日,发布第十四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山东蒙阴,共30人。
47、2003年9月10日,发布第十五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甘肃清水、安徽临泉、山东蒙阴、四川南部36人和重新发布 的四川汶川 1人, 共37人。
48、2003年9月20日,“在路上”论坛开版,论坛定位:发表调查随感、笔记,收集调查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料及调查攻略;探讨如何提高调查效率、优化调查方式;介绍野外行走知识和求生技巧;介绍各地的地理状况、自然景物及人文知识。由义工和网友共同担任版主进行管理。
49、2003年9月25日,发布第十六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湖南桑植、湖南新晃、陕西佳县、四川南部28人和重新发布的陕西佳县 1人,共29人。
50、2003年10月25日,发布第十七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陕西佳县、河南新县、四川汶川、四川南部、湖南双牌,全部为重新发布,共9人。
51、2003年11月3日--6日,希望之光论坛搬迁服务器,搬迁期间论坛关闭。
52、2003年11月14日,“信件交流论坛”开版,论坛定位:希望之光、网友与受助儿童、儿童家长、学校老师之间来往的信件;相关信件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在信件交流中的求助、建议等。由义工和网友共同担任版主进行管理。
53、2003年11月25日,发布第十八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山东蒙阴、宁夏吴忠6人和重新发布的内蒙土默特左旗、四川汶川、广西容县 3人,共9人。
54、2003年12月10日,发布第18A 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陕西佳县和湖南会同,共6人。
55、2004年1月至6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在以下地区展开了调查:内蒙土默特左旗、河南栾川、安徽六安、河南台前、安徽岳西、云南勐腊、湖南会同;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展开了复查:广西容县、河南确山、陕西佳县、山东蒙阴、四川叙永、安徽六安、陕西佛坪、湖南新晃、陕西宁强、湖南桑植、四川汶川、贵州石阡、湖南双牌、河南新县、河南罗山、湖南凤凰。
56、2004年2月10日,发布第19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广西容县、四川叙永、甘肃清水10人和重新发布的安徽六安、陕西佛坪、贵州石阡3人,共13人。
57、2004年2月11日,“意见建议论坛”开版,接受来自于网友就希望之光的宗旨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以及投诉
58、2004年2月15日希望之光发布工作报告(2001~2003年), 对三年来希望之光的工作进行总结,及提出2004年的工作计划。
59、2004年3月10日,发布第20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河南栾川、安徽六安和内蒙土默特左旗24人和重新发布的贵州石阡、湖南桑植、四川汶川、陕西佳县5人,共29人。
60、2004年3月28日,希望之光新版网站对外发布
61、2004年3月25日,发布第21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河南栾川、安徽六安、宁夏吴忠共27人。
62、2004年4月10日,发布第22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河南台前、栾川共10人。
63、2004年5月17日,根据工作需要,希望之光新职能组数据中心正式成立,专门负责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及资料审核的工作,内部分工再次明确
64、2004年5月25日,发布第23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湖南新晃、陕西宁强、佛坪、内蒙土默特左旗共18人
65、2004年6月10日,发布第24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湖南新晃、会同、陕西宁强、内蒙土默特左旗12人和重新发布的河南确山、贵州石阡2人,共14人。
66、2004年6~7月,人力组完成首次的义工问卷调查,从希望之光整体性、职能组内工作、义工与希望之光之间三个方面调查希望之光义工的状况,包括对希望之光发展的认知度、对工作流程的了解程度、对义工工作的评价与自我评价以及作为义工的满意度、成就感等个人体验。
67、2004年7月至10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在以下地区展开了调查:宁夏盐池、湖南桑植、湖南双牌、贵州石阡,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展开了复查:河南栾川、四川南部、甘肃清水、四川北川、宁夏吴忠 、河南台前、安徽临泉、湖南会同。
68、2004年7月10日,发布第25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安徽岳西13人和重新发布陕西佛坪、湖南双牌2人,共15人。
69、2004年7月25日,发布第26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云南勐腊8人和重新发布的贵州石阡、湖南双牌3人,共11人。
70、2004年7月~8月,希望之光网站搬迁到新的服务器,搬迁期间论坛关闭。搬迁完成后,解决了以前存在的相关BUG、并完成论坛改版和升级、启用新的FTP服务器、开通TS团队语音会议功能等
71、2004年7月,由网友hunter帮忙开发的希望之光资助业务数据库正式投入使用,7、8月期间由各职能组分别录入相关资料,9月份开始正式利用数据库进行新学期汇款及各查询接口的工作,10月份底开始正式利用数据库进行报告提交、资料审核的流程工作。
72、2004年8月10日,发布第27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安徽岳西5人和重新发布的安徽临泉、湖南双牌2人,共7人。
73、2004年8月25日,发布第28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云南勐腊和河南台前共17人。
74、2004年8月29日,希望之光原职能小组资料组改名为外联组,专门负责与官方、校方和被资助人联络,以取得原始资料及核实捐款到位情况等; 至此,希望之光重新分M工作全部完成,并重新确定新的希望之光工作流程。
75、2004年8月30日,希望之光内部开通义工工作日志论坛,用以记录义工个人工作进展、心情日记及休闲类文章为辅。
76、2004年8月~12月,希望之光发布《希望之光网站 LOGO 征集书》,征集希望之光的Logo,并同时开辟logo征集临时论坛,活动期间相继收到热心网友的三十几个设计方案,经过评选,最终确认希望之光的logo。
77、2004年9月7日,经全体义工投票结果产生新的“希望之光决策机制架构”,新的决策机制架构明确:保留常务组,明确权力归属、强化决策层,主要包括:
1)、组长+轮值常务组成联席会议,拥有决策权
2)、明确常务拥有“提议权”(或初步决策权)“立法权”“督促权”,为决策权人服务.
3)、各项权力的行使有各自的监督人进行监督
78、2004年9月25日,发布第29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河南台前14人和重新发布的湖南双牌、凤凰、安徽六安、甘肃清水4人,共18人。
79、2004年11月10日,发布第30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湖南桑植、河南台前19人和重新发布的湖南凤凰、河南新县、台前、山东蒙阴、甘肃清水5人,共24人。
80、2004年11月15日,<希望之光论坛管理条例>定稿并公告实施
81、2004年11月21日,为公开人力的日常工作,接受大家的检查和监督的要求,增加内部工作的透明度,经部份义工建议,组长联席会议通过,封闭现在的“人力资源组工作论坛”,开设新的“人力组工作论坛”,对全体义工开放。
82、2004年12月10日,发布第31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湖南双牌和桑植的11名孩子得到资助。
83、2004年12月22日,义工梦天使因病去世,希望之光确定在网站主页系统增加《纪念专栏》,以纪念过世的2名受助孩子、1位资助人及2位义工。
84、2005年1月10日,发布第32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来自贵州石阡的21名孩子得到资助。
85、2005年1月15日,內部开设审核工作专版,作为资助个案审核的讨论专区。
86、2005年2月4日,完成《希望之光2004年度工作报告》并对外公告和发送给所有资助人,报告总结了2004年希望之光的各项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87、2005年1月~3月,因应国家二免一补政策的实行,希望之光调整部份工作:成立两免一补专项工作小组, 暂停发布资助个案,在实地复查中加对该地的落实情况作调查。K向资助人和网友收集有关资助建议和不同地区的政策落实情况,对所有开展资助的学校和官方进行联络和调查,收集各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
88、2005年2月25日,希望之光确定与海外基金会(OCEF)进行农村学校的图书捐助合作。由LOH提供部分进行资助的学校,由OCEF进行图书捐助工作,LOH在后续复查和联络中,对图书资助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并随时与OCEf图书小组保持联络合作。
89、2005年2月25日,发布第33批待资助贫困儿童资料,包括首次发布的重庆武隆、河南确山的5人和重新发布的甘肃清水、安徽六安、贵州石阡、湖南桑植的4人, 共9人。
90、2005年2月28日,希望之光成立地区小组工作试点,对已资助个案的后续跟踪反馈、联络部分,按资助学生所在学校地区,分成小组运作,此举旨在减少工作接口、提高个案跟踪查询的工作效率,探讨地区分组工作方式的可行性,为以后改进工作流程积累经验,并藉此作为以后是否按地区分组工作的依据。
91、2005年3月30日,数据中心完成《希望之光数据库系统试运行总结报告》,对2004年开始试运行的数据库系统和历史数据迁移情况做了详尽的总结、分析和改进建议。
92、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间,希望之光义工在新开辟的地区重庆武隆展开了调查,义工及热心网友在以下地区地区展开了复查:云南勐腊、河南确山、栾川、内蒙土默特左旗、安徽六安、广西容县等。
93、2005年4月份~6月份,希望之光针对“两免一补”的环境,进行助学模式转型讨论。
94、2005年6月19日,对希望之光助学几种模式进行全体义工投票,中小学助学金项目和资助高中生项目通过。
95、2005年7月13日,成立高中组负责管理资助高中生的项目。
96、2005年8月12日,整理公布了所资助地区的“两免一补”的情况调查报告。
97、2005年8月14日,开辟四川布托地区。
98、2005年8月25日,发布第34批认捐资料。
99、截至2005年9月,由义工和网友共同努力,本年度所有复查顺利已经完成。
100、2005年9月10日,发布第35批认捐资料。
101、2005年9月25日,发布第36批认捐资料。
102、2005年10月25日,发布第37批认捐资料。
103、2005年10月29日,开设外部人力工作论坛。
104、2006年3月1日,撤销高中组。
105、2006年7月5日,地区评估项目小组启动
106、2006年9月23日,常务组关于建校及其他其他助学事项的提议未通过全体投票。
107、2006年12月22日,常务组选举流产。
108、2007年2月4日,四川德格地区开辟未通过。
109、2007年9月6日,首次使用认捐管理系统,发布第62批认捐
110、2007年12月29日,通过义工会议决定,重新运行恢复联席会议的决策机制,同时制定多项决议。
111、2008年2月13日,发布《2006-2007年希望之光工作报告》
112、2008年3月8日,针对多次网友自发通过实物形式对希望之光网站进行宣传的活动,制定《希望之光网站信息使用暂行办法》
113、2008年4月3日,组长联席投票,通过《关于网友调查资格的开放》的提案。
114、2008年4月3日,希望之光网站增加[资助人]的头衔。
115、2008年4月15日,开辟新助学地区: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116、2008年5月1日,开放有条件的网友调查资格评估认证。
117、2005年5月4日,组长联席会议
118、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开设地震专版,集中处理和发布灾区的学生信息和其他相关事宜。
119、2008年6月1日,组长联席会议。
120、2008年8月23日,组长联席会议。
121、2008年9月1日,数据库服务器硬件设备异常导致数据库无法使用多日。
122、2008年10-12月,购置服务器并进行网站迁移工作,网站升级,论坛改版。
123、2009年1月,新发布系统部分上线。
124、2009年2月,布拖地区复查发现学校扣押汇款事件。3月,由义工现场监督,将追回的资助款由学校统一发放资金给学生。5月,未发放的资助款(已辍学或搬家的孩子)退回给资助人。
125、2009年6月,希望之光完成第100批认捐。
126、2009年1月,重启关于决策机制的讨论。7月全体义工投票通过《希望之光决策机制》(试行),确定除重大原则问题外,其余事项由全体义工授权义工代表大会进行决策。9月首届理事会选举产生。
127、2009年8月底到9月初,部分江南地区义工“团退”。
希望之光
二零零玖年玖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