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头发比去年又白了很多, 精神还不错. 母亲染过的头发乌黑乌黑的, 精神也很好. 年华似水虽然把他们青春的色彩一天一天洗涤褪去, 我的父亲母亲, 却也因为人生第二春的到来而神采飞扬.
父亲是典型的北方男人, 性格豪放而不张扬, 内心丰富而不轻易外露, 意志坚定而且情意浓厚. 母亲与父亲正好互补, 敏感易躁, 耳根特软没有主见.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质朴善良. 他们的爱情故事和相濡沫30多年的生活经历一直影响并感动着我们孩子们.
父亲从小在继父家长大, 继父虽然没有虐待过他, 但是也没有给过他真正的父爱.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没有得到上学的权利. 但他酷爱知识, 总在放牛的空档偷偷去教室窗口看别人家的孩子读书. 衣衫褴缕, 在北方的寒冬里总是挂着两道鼻涕的父亲,直到11岁的时候才得允许走进学校, 前提是必须照料好家里的牛. 父亲欣喜万分, 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 一直是班里的尖子. 高中毕业后父亲因为超龄不能考大学, 最后上了师范学校.
毕业分配父亲把留城市的机会让给了家在城市的同学, 自己回了农村, 在一所学校担任了校长. 一位18岁的女教师走进了父亲的视野, 那就是母 亲, 村里的村花.
父亲比母亲大7岁, 很魁梧, 虽然不英俊但是很有男人的味道. 母亲梳着当时很时髦的两条大辩子, 小学毕业后进了学校当民办教员, 教一二年级. 父亲的到来在母亲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 父亲也被眼前这位纯朴美丽的女子吸引了, 大胆地给母亲写起了信. 这一对从来没谈过恋爱的青年开始了延续了一生的恋情.
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 一夜间父亲成了被批判的主要对象, 而批判者之一就是我的二舅, 母亲的亲二哥. 一时间大字报贴满了学校, 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写到了一起, 打上红X倒着贴在墙上. 母亲的家里开始极力反对他们的交往, 限制母亲的自由. 我文字功底很好的父亲情急之中给我的三舅写了封信, 向他阐述了他和母亲的爱情和呵护她一生的决心. 三舅被感动了, 加上母亲的坚决(原来母亲也是有主见的), 说服了姥姥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后来母亲说, 别人越是反对她越坚决, 因为她觉得父亲很可怜, 怜爱了父亲. 我天真善良的母亲噢.
母亲跟我们说起她出嫁时的情景我都禁不住流泪了. 我可怜可爱的母亲, 因为政治问题, 在她出嫁的那天没有一个人来庆贺. 她坐上父亲队里派来的大马车, 穿着一身比较新的旧衣服, 跟着穿着借来的衣服的父亲来到了10里外的新家. 家里的炕头坐着两位老太太, 母 亲都不知道哪位是她的婆婆. 房屋是新的, 是队里筹集了几根旧木头特别为父亲要娶亲而盖的. 那是1967年. 这房子, 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到了今天.
母亲在结婚前是家里的老小, 姥姥40岁才生了她. 从小娇生惯养, 什么活也不会做. 结婚后母亲为了让别人看到她没有嫁错郎, 看到她选择的男人能给她带来好的生活, 第二天就开始参加了队里的劳动. 即使后来身怀哥哥8个月的时候还在队里做爆竹. 三年内哥哥和我相继出生, 父亲,母亲和奶奶勤劳地在非常年代维持着我们的家, 让孩子们即使在最艰苦的年代也没挨过一天的饿.
父亲那时候是我们乡中学的校长, 兼任高二毕业班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 他工作得废寝忘食, 我们很少在家里看到他. 我20岁以前父亲给我的印象是沉默寡言, 从不说一句多话废话, 一开口则是极具份量. 我很敬畏他. 他刚直不阿, 以身作则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对我一生的信念影响颇大. 那个时期学校的升学率非常高, 比县里的中学一点不差. 父亲带着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盖校舍, 广植树, 在当地留下了非常好的声望.
母亲则一边和奶奶拉扯三个孩子, 一边继续教书. 后来我听到父亲的同事开玩笑说父亲可能喜欢上了一位天津来的下乡知青, 好象姓狼, 母亲很从容地应对, 非常信任父亲的样子,最起码在我们面前从来也没质问过父亲. 也许父亲真的喜欢过, 喜欢没有过错吧, 但是我相信对家庭极负责任的父亲尤其在那个年代是不会有越雷池的举动的.
因为奶奶去了大伯家, 5岁的我被送进了母亲的教室, 开始了读书生涯. 父亲和母亲都曾是我的老师.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和母 亲都没有打骂过我, 但是也没有特别亲昵过我. 这也养成了我经受不了了别人斥责也不习惯跟人亲近的性格. 我忘却了作为他们的学生的我是否在那段时期对父母更加敬畏, 应该是吧. 后来我明白了, 不是他们不疼爱我, 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农民不善于表达他们的爱而已.
渐渐长大渐渐懂得了男女夫妻之事, 才从男人和女人而非只是父亲和母亲的角度来看待他们. 父亲和母亲从结婚之日起就和奶奶住在一个屋里, 那是我们仅有的屋子. 在这间屋里他们一起甜蜜地孕育了三个孩子, 哥哥, 我和弟弟. 相比起我们现在的私密生活在他们年青的时候他们几乎不曾有机会自由放纵地表达过对彼此的抚爱.
可是我还是从生活的点滴中看到了他们的恩爱. 父亲母亲从来没有红过脸. 家里的一切内务都由母亲做主, 而母亲做决定的时候也总会照顾到父亲的想法. 年青的时候父亲忙工作忽略了照顾家里, 从40多岁起父亲就承担起了做饭的任务. 我铮铮铁男人的父亲居然也会下厨, 着实让生活在北方的我惊诧了一翻, 继而愈加热爱尊重我的父亲, 我知道他这样的转变只是因为他爱他的妻子, 我幸福的母亲.
生活再次变得艰难是在我和哥哥都上高中以后, 我们的生活费用大增, 父亲母亲不得不在家里开了做地毯的作坊来赚出我们上高中和大学的费用. 那时我和哥哥远离家里, 看不见父亲母亲有多么辛苦, 但是从他们偶尔漏出的信息里就能揣测到. 生活的压力把父亲母亲改变了太多. 他们白天教书,, 晚上还要在家里工作, 母亲曾一度因为毛线的线绒吸入太多咳嗽了很多年. 父亲则在大冬天为了要欠款差点客死他乡….他们在那几年里急剧衰老.
如今孩子们都已独立, 父亲母 亲也开始过上了迟到的二人生活. 我祈祷上苍赐与我的父母健康, 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幸福地享受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如果可以, 我愿意把我的幸福转移给他们, 以弥补他们曾经错过的时光.
时值母亲的节日, 早晨就给母亲去了电话. 生活在农村的母亲还不知道文明的人类已经开始关注和感谢每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 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 不管有没有节日, 我愿父亲母亲时刻都知道, 女儿将永远热爱你们, 我勤劳善良的父亲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