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7|回复: 0

谁在阉割汉语ZT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6-2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看了云飞兄的《汉语的灾难》,我也忍不住想说几句。
  钱穆先生曾经专门撰文论述汉语之精妙,我国先民在刚刚走出蒙昧时代,就在殷墟龟甲上为我们留下:“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冯沅君先生认为这几句卜辞和汉乐府《江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说“仓颉造字,夜闻鬼哭。”我们的祖先相信文字是有魔力的,和汉字一起诞生的许多民族的古文字,现今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为“文字化石”,只有汉字,经过多少代政权鼎革、白云苍狗,依然被13亿人使用着。尽管有过白话运动,但汉字并没有经过这场运动而失去其魅力。
  然而,在我开始启蒙读书,到今天,二十多年的识字生涯中。我发现我周围,许多人特别讨厌汉语文。上小学、中学时,许多同学最讨厌的就是语文课,到了大学,许多人是不得已被调剂到中文系里,根本不喜欢中文。老师让看四大名著,干脆看据《红楼》、《水浒》等改编的电视剧代替。工作后,看到身边的新生代,许多人英语比汉语还娴熟,和你说话时,汉语里时常混用英语单词。香港周星驰式的说话方式,被他们奉为圭臬。
  汉语确实遇到了困境,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似乎被阉割了。是什么阉割了汉语?
  云飞兄的分析很有道理。泛政治化和意识形态的强化,公共语境空前地染上意识形态色彩。但这样说还是有些简单,任何一个时代,公共语境都会受流行政治语言的影响。但是在古代,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政权的运行,基本上只到县一级。公文案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小,虽说是以礼治国,隐含着对全体臣民有一种道德要求。但在政治运转的语言之外,精英和民间的语文发展基本上不受上层权力的影响,有着自己的规律。
  社会的精英层,他们通过科举才可出仕,但八股文仅仅是他们一种手段,一旦登科出仕,他们往往醉心于文学之事,在许许多多酒宴游冶、赠别酬答之中,一点点推动了汉语以及以汉语为载体的文学的发展。诗、词、曲、小说,这些在文化精英手中大放光芒的文学形式,最初肇始于民间。几千年来,虽然有过文字狱,我们的语文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几千年都是文化精英治国,即使是等因奉此之类的公文,也不乏美文。今天我们读唐人的上表,明清的奏章,常为作者能把一篇公文做得那样好看而感叹。
  自我党建政以来,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汉语的粗鄙化、口号化似乎成为趋势。意识形态无所不在,行文说话,想挣都挣不脱,在巨大的网中,往往无意识迎合流行语境,文章和说话便成了千篇一律。这种泛政治化,又决定了语文教育强化其政治功能,语文课本完全变成政治的风向标,让汉语可爱起来,让刚接受教育的孩子喜欢祖先给创造的语文,何其难也!
  云飞兄肯定学过黄帅反潮流日记之类的东西,余生也晚,但上小学一年级是1978年,偏僻山乡,带有文革色彩的语文课本还来不及换。我至今记得第一期有一篇课文叫《文化大革命好》,开头就这样写道:“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毛主席亲自来领导,刘少奇林彪被打倒。”几千年前的村姑都会唱道:“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杞。”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却用这些民间泼妇咒语般的文字教育下一代,能让下一代感受汉语之美吗?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即使“文革”结束后,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学的什么东西?课本里到处是“抓纲治国”、“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五讲四美三热爱”这类的语言。
  强化语言的政治功能,本来就令人担忧,更何况我们夺取政权,主要依靠基层工人农民,没有用雅语言的传统。起于基层的运动多是如此,你必须用简单明白、通俗易懂口号式的语言吸引老百姓。如李自成起事,流行“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洪秀全则是“天下男子,皆是兄弟;天下女子,皆是姊妹。”义和团则是“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如果革命成功,用惯了这种口号语言的当政者,不但会将口号进行到底,而且会排斥雅语言。不排斥雅语言,口号语言就没有权威性。
  我有幸在衙门里栖身几年,曾是写公文的一把好手。写公文一多,就写出“窍门”来。我发觉要让领导满意,公文一要拔高层次,无论事情多大,只要你将这件事和当前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绝对有高度,领导读起来也很兴奋,觉得自己干的事情重要得不得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二是要多用流行政治语言,当时流行什么就用什么。如“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流行,你就多用,保准没错;三是多用数字化表述,我有一个朋友说中国早就进入数字化年代。鲁迅曾讽刺许多地方非得凑个“八景”、“十景”不可。你在公文里如此表述:“一项中心工作、两大基本措施,三项重大工程,四大具体步骤,五项实际效果”,一直数到“十全大补。”领导肯定高兴。写公文真的很容易,我曾统计过,自己写的一篇三千多字的领导讲话,转来转去只用了600多个词语(注意是词语,不是字)。
  文革时期有人因为和女朋友闹点别扭,于是写信解释,信一开头如此说:“敬祝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永远健康。现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而不是小好。敌人正在一天天烂下去,我们正在一天天好起来。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我们昨天吵了一架,回去对照毛主席的指示,想了一晚上,觉得我们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
  最私人化的,最能体现个人才情的情书,都是这个模样。汉语,能不被阉割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2 12:43 , Processed in 0.1172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