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2|回复: 1

风、花、雪、月 (原创)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16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风花雪月容易引起人的联想,普通人如此,文人墨客亦如此,对后者,不过是将感受化作了文字。触景生情的故事,借物言志的史例,便被各样的文字展现。



那年的风在荒原上陪伴着我。冬天的寒冷被它发挥到了极致。盐碱滩上的枯草丛剧烈抖动着,棉工衣脚拍打着身体,手里的管钳斜在风里,取油样的空样筒灌满了风,迎着风的路变长了。我们不能说话,一张嘴,风就会灌满身体。强烈的风会吹得人东倒西歪,无论哪一个方向走,都躲不过去。从井场回来,同伴把样筒牢牢抱在怀里,风也就无能为力了。人在风里,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表现。有人迎风流泪,有人见风使舵,有人风雨无阻,有人一帆风顺,有人噤若寒蝉,有人因言获罪、喉咙被割… …风,一直在刮。从西伯利亚到太平洋,从秦皇汉武到又一个千年,从美丽的伊甸园到充满战火的焦土,有多少树叶飘零,就有多少人世沧桑。

人,一直在风里。那些握紧的心事一直在风里。为了怀里的那个样筒,风被坚硬的脊梁分成两半,尽管它会在另一边汇合,吹乱无根的飘萍。



那年的丁香花开满了春天。第一次看见丁香花,满园芬芳。有一簇簇的矮丛,也有一排排的高树。可花间穿梭,也可树间留连。那年没有雨,校园没有小巷,也没有结着丁香一般愁怨的女子。不过还是找到了很多开着五个瓣的丁香花,把它分送给朋友,男同学一阵笑,女同学一阵笑,笑过之后,却没有结出丁香花一样的爱情。多年以后,那些同学有没有得到五瓣丁香花一样的幸福?但愿如此。



东北的雪很硬。即使薄薄的一层,踩上去也咯吱咯吱地响,且多日不化。油田的雪很软,无论多大的雪,很快就泥泞一片。尽管油田的雪很软,但我喜爱雪中的那群硬汉子。

那夜值班,传来井喷的消息,公路被雪覆盖。邻近井场,呼呼地油龙直冲纷纷扬扬的夜空,飘扬的大雪里,一个个黑影有秩序的忙碌着。很多车陆续聚集到了井场附近,车灯下,人们商量方案,灯影中,大雪一刻不停。一队人上去了,浑身原油的回来,又一队人上去了,又浑身原油的回来… …我是一个旁观者,我没有机会写一篇稿子,公开描绘他们的刚强。因为井喷,他们得不到赞美。但是,他们值得赞美。大雪的深夜,人们享用着温暖的梦乡,他们的家人却无法入睡,妻子一定在牵挂她们的丈夫,父母一定在思念他们的骨肉。夜黑,我看不清他们的面容,有多少雪化在了他们脸上?有多少油滴钻进了鼻孔?有多少汗融进了原油?

井场上传来欢呼声,井喷被制服了。雪依然很大,夜一直很冷,欢呼依然响起。多年以后,那场雪依然下在我心里,那群硬汉子依然晃动在我眼前…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关于月亮,对我,最早是母亲讲的嫦娥故事,是父亲教的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母亲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夏夜乘凉,为节省用电,屋里的灯关了,在院子里扒h。故乡种植大h,是用来编h绳的大h。h秆泡晒后,要一根一根地把外面的皮剥下来,然后卖到编h绳的收购站,换来家用钱。我们便跟着母亲,边扒h边听故事。听嫦娥奔月,听牛郎织女,听关于后娘的故事… …于是就使劲的望着月亮,辨别嫦娥玉兔的影子,还要看着织女,责怪那个狠心的王母。该睡觉了,还要缠着母亲讲故事。母亲便开始讲鬼怪的故事,最后吓的赶紧睡觉。

父亲在外地教书,与月亮的联系,便是中秋佳节。尽管生活清贫,中秋要照例庆祝。母亲备上简单的小菜,还有父亲的酒盅。吃菜饮酒中,父亲便教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儿时不懂得苏轼的情怀,只是记下了“欢饮达旦…兼怀子由”,知道那是一首贺中秋的诗词,那是一篇思念兄弟的文章。后来才懂得: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照无眠,不应有恨;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父母华发已生,时光匆匆而过。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孩子,仿佛我又回到童年,看见夏夜月下的母亲,听到中秋父亲的吟诵。

2003.11.7午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11-16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花、雪、月 (原创)

太好的帖子,往往叫人不知如何去回,简简单单的一个好字似乎会玷污原帖作者一片苦心经营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4 22:07 , Processed in 0.0944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