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29|回复: 3

流行是恶俗的通行证(转载)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17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阜阳
《读者》上登过的一偏老文

流行是恶俗的通行证(转载)


感动

  有那么一些人,看到老农在地里割麦子,他感动;看到小孩在广场放风筝,他感动;看到环卫工人在清晨扫马路,他感动;看到一对老年人在黄昏时分手牵着手散步,他感动;一片树叶落地,他感动,一阵微风吹来,他感动……于是,有一本书就叫做《常常感动》。

  由此可见,“感动”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心理症候,泪水也像自来水一样哗啦哗啦地随便而廉价。前不久我看一篇文章,劈头就给了这样一句:“吃下一口哈根达斯冰淇淋,我对生活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之增,于是我泪流满面……”




流浪

  除了“感动”,现在还流行“渴望流浪”、”享受孤独”……

  从杜拉斯的《情人》到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从凯鲁雅克的《在路上》到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从三毛的《橄榄树》到谢金玄的《跟徐志摩去流浪》,流浪被不断地美化着、诗意着,于是,城市里出现了“飘一代”。

  当小资们“跟徐志摩去流浪”的时候,那些含辛茹苦的打工仔似乎也不甘寂寞,自己本来挺累的,却喜欢常常把“飘泊”、“流浪”这样的字眼挂在嘴边,然后还“在城市的天空下,我们不相信眼泪”,把自个儿搞得跟诗人似的。




酱子

  “哦,原来是酱子呀……”
  “好啊,那就酱子啦……”
  “哎呀,不要酱子嘛……”
  “其实我蛮相信缘分的酱子……”
  “我最喜欢妈妈做的菜酱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酱子”?北京的豆瓣酱还是四川的豆豉酱?

  原来,“酱子”是台北口音里“这样子”的连续,徐怀钰“酱子”,痞子蔡“酱子”,F4也“酱子”……在全国数百种地方语言里,没有比奶声奶气的台北口音更适合撒娇的了。小资作为一个酷爱撒娇的社会阶层,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小嘴儿撅得超出鼻子至少3厘米以上,动不动就酱子酱子的。




起司

  咱们说“谁动了我的奶酪?”小资却说“谁动了我的起司?”他们还喜欢把面包叫做“吐司”,把“番茄酱”叫做“沙司”……

  如果说“I 服了 YOU”是一种“散装英语”,那么,“谁动了我的起司”则是一种“二手英语”。




美金

  一位青春偶像级的CEO对记者说:“我在衣服方面其实不太讲究,我的牛仔裤68美金、鞋子100美金,很少的花费。”

  但是,如果兑换成人民币,他的花费也不算少啊!

  他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不太讲究还是讲究?




精神没有丢

  0:2负哥斯达黎加队,0:4负巴西队,0:3负土耳其队……我还以为中国队输了呢,但是,面对记者的话简――一位球星说:“我们的精神没有丢!”
  一位官员说:“我们的精神没有丢!”
  一位国嘴说:“我们的精神没有丢!”
  一位球迷说:“我们的精神没有丢!”

  于是,报纸上、电视上、电台里,人们都在说:“我们的精神没有丢!”

  总之,大家一致认为:中国队虽然“零进球”,但是,我们锻炼了队伍,总结了教训,知道了差距,增长了见识,并且还换回了好几件巴西球星的球衣……

  阿Q他老人家若有在天之灵,他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我的精神没有丢啊!”




零收费

  大约是从李响的“零距离”开始,“零”迅速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形容词。什么“零首付”、“零考试”、“零收费”……“世界杯”期间还看到一篇报道的标题是《宋祖英“零身价”献身“世界杯”》。

  实际上“零收费”不过是“免费”的意思,“零考试”不过是一个函授学校“免试入学”的意思,“零身价”也不过是原来的“义演”而已。

  记得在钱钟书先生的短篇小说《猫》里,他形容李先生在太太心目中的地位时写道:“仿佛阿拉伯数字的零号,本身毫无价值,但是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因为任何数目加个零号便进了一位,所以零号也跟着那数目而意义重大了。”

  现在看来,任何名词加个零号便进了一位,所以这个名词也跟着那零号而时髦了。――你看“世界杯”刚结束,不是有人又说了:中国队“零进球”……




质素

  “质素”和“素质”的意思一样,只是因为港台那边管“素质”叫“质素”,所以,大陆这边的小资们很快也提高“质素”了。




非常

  “非常”现在非常流行,什么“非常男女”、“非常爱情”、“非常感觉……

  然而,我觉得这非常无聊、非常讨厌、非常扯淡……




论坛

  过去流行“研讨会”、“博览会”……而自从“财富论坛上海年会”、“博鳌亚洲论坛”之后,许多会议都改叫“论坛”了。

  据说,广东某乡镇企业前不久举行的一次电饭锅订货会,会名就叫“新世纪电饭锅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健康、电饭锅和绿色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17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流行是恶俗的通行证(转载)

哈哈,刻薄是刻薄了些,但却是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17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海口

流行是恶俗的通行证(转载)

好贴

港台腔的侵蚀比较烦人。

但是零**的说法可以接受,言简意赅还是很值得追求的。
(可媒体们偏要不分场合五湖四海地模仿起来就没法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17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流行是恶俗的通行证(转载)

应该让音乐圈影视圈这个圈那个圈的成员们每天抄写一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4 22:04 , Processed in 0.0909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