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55|回复: 0

山坳里的学校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27 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坳里的学校―― 一个发展工作者的工作手记(2003年3月19日)
2003-11-25 21:30:13  作者赐稿  李君甫
  
   

国际计划(一个国际性非政府发展组织)佳县项目办公室的司机带着我和我的同事楚淑娥去佳县佳楼镇小会坪村。小会坪村在黄河岸边的山坡上,在山坡上远远可以看见黄河如带,蜿蜒而去。吉普车行驶在黄土山路上,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艰难前行。这里山高路险,放眼望去,黄土峁一个接着一个,四周一片苍茫。司机张师傅显然是走惯了山路,娴熟的驾驶着车子。他一边驾车,一边介绍这里的基本情况。这里处于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少雨。当地人靠枣树和羊群为生,一旦枣树收成不好,这里的百姓们生活就成了问题。

到了小会坪村,楚淑娥去村卫生室了解情况,我和张师傅去小会坪小学。小会坪村坐落在山坡上,从上到下散落着一个个窑洞,延伸开来,覆盖着一里见方圆。去年国际计划给这所学校维修了校舍,更新了桌椅板凳,配备了体育器材和部分教学仪器。当我们来到学校时,学校正在上自习,校园里静悄悄的。由于地势不平,整个学校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一个小院落,一排平房,是四个教室。上面一层是一排窑洞,是教师宿舍兼办公室和两个教室。

敲开一个窑洞门,里面正在给学生打防疫针。问校长在哪里,他们说在隔壁。校长的屋里,陈设很简单。靠窑洞内墙,是一个大炕。窑洞有点儿破旧,部分墙皮已经脱落。窗户跟前是一个办公桌,侧墙靠着一个课桌,上面堆着作业本。校长三十五岁左右,姓周,穿着一身旧西服,脸上写着沧桑。周校长又是倒水,又是递烟,迎着我们坐下来。

我问学校的师资状况,他介绍说,学校共有7名老师,五个女老师,两个男老师。三个中师毕业,一个中专学历,两个高中学历,一个是初中学历。总的来说,这里的师资在佳县还算是好的,学校规模在佳县也是比较大的,共有118名学生。
我和周校长谈起教师培训的事,经过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以及国际计划的学校改建,学校的基本条件改善了,硬件好了,就该加强软件了,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周校长认为教师素质需要提高,如果要培训,希望能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安排在暑假期间比较合适。

谈到对失学的孩子进行职业培训,周校长认为很有必要,这里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只有80%的学生有机会上初中。剩下的学生就回家种地或放羊了。
从周校长的屋里出来,我来到了他旁边的一个窑洞。这是六年级的教室,屋顶的泥皮已经脱落。屋里两排共六张桌子,前面另放一张课桌当作讲台。共11名学生,令我吃惊的是,女学生7人,男生4人。此地重男轻女的风习很严重,为什么男生比女生少得多?我想不出答案,我问孩子们,他们也说不知道为什么。
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如果你考不上初中怎么办?好几个学生说重考。我问孩子们,如果有人出钱培训你们,你想学什么技术?孩子们回答:学开车、学厨师、学电脑、学网络、学医、学修车、当老师、卫生员。

我问孩子们想不想学种地?他们齐声回答:不想种地。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种地太累;收入少;雹灾;地少;没地。我问为什么没有地?他们说由于出生晚,没分到地。自从实行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以来,新出生的孩子都没有地,直到他们30岁的时候,才有可能分到一点地。

从小会坪村出来,已是中午12点,张师傅又驾驶着吉普车在山路上盘旋。我们说定去通镇吃饭,然后我再去上高寨学校继续调查。楚淑娥去另一个村观察指导保健宣传活动。通镇坐落在一条河谷里,两边是高高的山梁。镇上只有一条街,在河边延伸开来,两遍都是店铺。著名的歌曲《东方红》就是在这里创作并传唱到延安,后来又传遍了中国。吃晚饭,张师傅带我们去一个加工厂去买当地的特产黄河滩枣。加工厂的院子宽宽的,院子一侧有一个用麻布覆盖的几平米大小操作间,里面是烘烤设备。这个加工厂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据张师傅讲,除了厂长,其他人素质都不高,特别缺销售人员。

上高寨学校就在上高寨村,这里也是上高寨乡政府所在地,学校是一个9年制学校,小学初中在一块儿。上高寨村的孩子们都在这儿上学,全乡五六年级和上初中的孩子也都集中在这一所学校里。令我吃惊的这所学校初一和初二年级各有两个班,每个班有三四十多个学生,而竟然没有学生上初三。老师介绍说,学生是逐年流失的,越往高年级越少,到初三时流失更快。有的学生是因为没钱上不起学;部分学生转到县城去上学了,因为县城的条件好,师资好;更多的学生是感觉自己考不上高中和中专就不想上了,初三的孩子年龄大一点,可以回家干活或者出外打工了。剩下的愿意在这里继续上学的太少了,开不起班,就让他们转到邻乡中学去了。 这所学校有三个英语老师,两个是高中毕业,一个中师毕业,当然没有一个是英语专业出身。

在这里我又问了初二的学生同样的问题,想学什么技术,将来想干什么工作?他们的回答和销毁坪小学没有什么差异,没有人愿意学农业,当农民。

返回时天已经快黑了,在路上有一个少妇抱着一个两岁的孩子拦住了我们,要求搭车。司机犹豫了一下,就让她上来了。楚淑娥问她,孩子注射过什么疫苗,她说没有。问她为什么还不个孩子防疫,她说她婆婆认为孩子还小,不让给孩子注射疫苗,要等孩子大了再说。楚淑娥告诉她,防疫从婴儿期就要开始,否则,孩子可能会生病的。少妇说她也不懂这些,她回去就给孩子注射疫苗。少妇十佳县县城人,她都不知道婴幼儿防疫的知识,乡下的母亲们恐怕就各更不知道了,山里的孩子们健康状况怎么会好呢。

天渐渐黑下来,前方是车灯的光芒一晃一晃的刺破夜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18:31 , Processed in 0.0924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