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4|回复: 0

科学与民主,在都会之外 zz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2-1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发信人: Sinasina (红旗), 信区: Salon
标  题: 科学与民主,在都会之外 zz
发信站: 我爱南开站 (2003年12月10日21:21:4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核心提示

我们一谈到民主,似乎就是两党制或者多党制,或者就是三权分立;我们一说起科学,
似乎都是航空航天、纳米生物、电灯电话电子计算机,然后就是物理化学实验室……

如果我们从城乡关系去观察这些民主和科学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东西越来越集中地
出现在我们今天的大都会里,而乡村和底层,似乎和这些东西无缘。

10月20日到27日,印度克拉拉“人民科学运动”负责人访问中国,在交流中,中国的乡
村建设者们发现,在经历了“人民科学运动”之后,克拉拉的民主和科学和所谓的现代
社会正好相反――它不再是大都市里一部分人或者一部分机构的特权,而是分散在广大
的农村,分散在普通的民众当中。

于是,一个疑问从心底蹦出来:我们中国的经济比印度发达,外商直接投资也比印度多
得多,还有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我们的发展样板,难道我们要向印度学习吗?难道我们还
要向克拉拉这个贫困程度居世界前列的小邦学习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回观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在160年以前,中国
都远远走在世界面前,而到了近代、现代和当代,整整160年的时间,从魏源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开始,再到后来的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
革命和改革开放,先是学习西方,学了欧美日本,学了苏联,然后又回到学习美国的“
大道”上。

历史似乎一直都在跟我们开玩笑――我们并没有变成欧美日本,也没有变成苏联,弱小
的四小龙实在太小,根本拖不动我们庞大的身躯……

虽然克拉拉非常贫穷,但人们非常关心的几项指标,比如国民识字率、人均寿命,均居
世界前列――国民识字率,美国是99%,克拉拉是95%;人均寿命,美国75到76岁,而克
拉拉71到72岁……



克拉拉人民科学运动

科学与民主,在都会之外

作者:黎光寿

每年的诺贝尔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的时候,都会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而在每年
诺贝尔奖颁发前夕,一个旨在表扬在全球对民生最有建设性的实践经验的、被人称为另
类诺贝尔奖的“优秀民生奖”也在这里颁发,获奖者也大出风头。

到今天为止,印度“克拉拉人民科学运动”(Kerala Sastra Sahitya Parisshad,缩写
为KSSP)因获得“优秀民生奖”而蜚声世界已经整整7年了。“优秀民生奖”赞扬KSSP“
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而当时KSSP最骄人的成就,是在1989年到1991年期间,
动员了数十万义工在全邦进行民间扫盲运动,一下子使克拉拉的男、女识字率都高达95%
以上,让克拉拉成为印度的“全民识字邦”。



永别了,武器



M.P.Parameswaran(以下简称M.P)现在是KSSP的会长,来到中国的时候,身穿一件红色
的夹克,黑黑的皮肤透出健康的光芒。他今年68岁了,如果能说汉语的话,他走到中国
的任何一个集市上,他就像一个很普通的中国农民,你绝不会想到他来自印度,更不会
想到他过去曾经是世界一流的核物理学家。

如果让时光倒回40年,1957年10月4日,正在曼谷海滩上舒展筋骨的M.P听到苏联发射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消息,十分振奋。他决心要到苏联去深造。一个月后,他参加了印苏文
化社开办的一个俄语学习班。

1962年,M.P来到苏联,阅读了苏联的历史,了解了苏联的艰辛历程和成就与抱负,他看
到苏联小孩的到了很好的照顾,苏联公民的生活充满祥和稳定,他想:“如果世界上有
天堂的话,那必定就是苏联了。”

在他的脑海中,印度教的因陀罗神那个神话般的天堂,实际上就像美国那样――有充足
到过分的消费品,有大量的消费,有竞争和不断感受到会被排挤掉的威胁,“他只是一
个铺张摆阔的消费者而已”。他对此表示不屑。

后来苏联也选择了美国式的发展标准。看到苏联人强烈的追求物质享受,精神、道德在
大幅度滑坡之后,M.P感到愤怒,他多次和一些苏联留学生争论,甚至还和他们发生了争
吵,他说:“照你们这样发展,别说到不了共产主义,甚至迟早要完蛋的。”

在印度留苏的学生中,也经常发生讨论,有人认为回国以后应该为人民做一点事情,而
不应该停留在自己那份领薪水的职业。他们的讨论经常面红耳赤地进行。在讨论中,创
立和组织一个运动,并用印度语言去推动人们对科学技术著作的认识的建议被提出来。M
.P深表赞同,他负担了用Malayalam语和Marathi语发起运动的责任。

“我们不能再走苏联的老路”,M.P说,时间就好像停留在40年以前,“我们要走的路不
是苏联的路,更不是美国的路,而是我们印度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的路在哪儿呢?
”他认为要通过实际的实践,“我们的路要自己跑出来”。

回到印度后,M.P就直接回到了家乡克拉拉邦,在原子能机构里工作。他明白他的工作要
么是为国家研制武器,要么为财团充当发财的工具,而他更多想到在苏联讨论时自己承
担发起一个运动的责任。

在克拉拉,M.P1966年认识了Mangalodayam出版社的经理人,M.P谈到搞一个用Malayalam
语推广科技著作的组织,那位经理人说,已经有KSSP了,不用再另起炉灶了。还给了他K
SSP所有活跃分子的联系方法。

M.P在很短的时间内认识了这些人,并加入了KSSP的队伍。

“永别了,武器。”M.P对自己说。



为社会革命而科学



KSSP实际上起源于1962年,目标是在基层人民之间用他们熟识的语言来宣传科学。1966
年时世界革命的年代,很多印度青年参加了KSSP,并使它发生了一次飞跃。

KSSP开始的时候,它的成员抱着“对子人和社会规律的知识一定也对社会有用”的想法
,先从讲学、出版、传播科学信息的展览等开始,而建立科学学会和开展教师培训则慢
慢变成对发展、环境、健康、教育等一般问题的讨论。

KSSP不断吸收新的主张和提出这种新主张的人,M.P等就这样渐渐成为运动的核心。

1972年前后开始,KSSP发起全邦的大讨论,开始质疑传统发展途径,并提出另类发展的
方向。

1974年,KSSP采纳了“为社会革命而科学”的口号,很多核心成员认为“科学的目的就
是为了推动社会革命”。1978年,KSSP与15个有相近想法的团体在克拉拉开会,将运动
正名为“人民科学运动”,都同意人民科学运动的意义。

“这是个人民的运动,它认识到印度大致分为两种人――大部分是不断贫困化或者受贫
困化胁迫的人,小部分是以大部分人付出的代价不断致富的人,每有利益冲突,运动就
站在大多数人一边反对少数人的位置。”

“这是个科学的运动,因为它认识到科学、信息是富裕的少数人手中的强大武器,使他
们有能力为自己从社会的生产中捞得更大的份额,而大多数人在对抗贫穷的斗争中,应
当配备这种武器。”

“这是个运动,因为它的视野在不断的扩阔,它的行动者从事多样的实践、日渐增加,
他的意识形态也不断地再重新提炼。”

与此同时,KSSP在全邦990个乡中的600个乡建立了“农村科学论坛”。KSSP设想,每个
村庄有两三名KSSP的活跃成员,就能带领当地居民建设美好社区。

从1978年到1987年,KSSP则与许多团体合作,以民间艺术与街头剧场等形式做媒介,发
起“人民力量”运动,影响了全邦所有的村。

“这一阶段的经验使我们‘社会革命’的概念更为清晰,这就是把使大多数人贫困化而
让少数人致富的过程倒转过来。”M.P说,“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的增加并不等于发展。
具有交换价值一致使用价值的货物与服务并不一定都具有福利价值。世界的资源并不足
以使全人类都以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准去生活,我们也没有这样的必要。”



印度最大的扫盲运动



1987年是KSSP也是人民科学运动的转折点。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KSSP不仅通过活动催
生了真正全印度的人民科学运动,导致了全印度人科学网络的成立,还开展了印度历史
上最伟大的实验――扫盲运动。

开展扫盲运动原因直接来自利用“农村科学论坛”的活跃分子建设社区的困难。KSSP在
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发现,几名活跃成员固然起到带头作用,但社区的整体发展必须靠民
众积极参与,尤其是最底层的人、最边缘的人不能被遗弃。1986年起,KSSP调整策略,
将工作重点放到推动全民识字上,让识字的人不仅能看书读报,还培养他们掌握知识、
创造知识的能力,以改造他们生存的环境。

KSSP制定了一个决议,计划在五年内让克拉拉全民识字,筹划了一个行动纲领,送交印
度国家教育部,建议在拥有17万人口的安那库林区试点。印度国家扫盲委员会1998年审
批拨款,史无前例地将工作交给KSSP这个民间志愿者团体进行。

KSSP的计划是在安那库林区动员15000名志愿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扫盲活动,而这种庞大的
动员也是史无前例的。1989年,试点工作开始进行,KSSP组织文艺演出队,巡回全邦160
0多个点宣传,还印制、售卖大量小册子,宣扬扫盲、发展、自治相关的理念。出乎政治
家的意料,1990年2月安那库林区宣布成为全印度第一个全民识字区的时候,共有23000
名义工参与了扫盲工作。KSSP马上在全邦开展扫盲工作,共动员了30万名志愿者参加,1
991年4月,克拉拉成为全民识字邦。

印度国家扫盲委员会非常赞赏这个成绩,邀请KSSP和全印度民众科学联网(以下简称全
印科联)协助在全国推行扫盲运动。他们这次动员了1200万名志愿者,对1亿2千万名学
员进行了扫盲。

KSSP的扫盲没有规定学员必须学懂什么字才算脱盲,而是让教材和学习灵活配合学员的
处境,扫盲教材也是在学员表达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后,与教员合编或者改写的,一般一
地编写的教材,在各个地区都会流传。

“KSSP的扫盲并不把农民看作是落后可耻、现代化的包袱和绊脚石,而是正视农民在现
代化过程中被牺牲被边缘化的遭遇,对非西方国家不加选择地接受西方发展模式做出了
深刻的批判;他们还协助农民在自身、社区、本地寻找力量寻找资源,改变生活中的不
如意之处,扭转狂妄自大、不懂节制的欲望所推动的发展之路。”香港岭南大学教授刘
建芝说。



妇女自强运动



妇女自强活动是从扫盲班开始的。

内罗尔区的杜巴贡德村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农作物经常被台风摧毁,失业很普遍,更糟
糕的是,妇女们手上仅有的一点钱,常被丈夫拿去和的酩酊大醉,回家后虐打妻儿。因
此,1991年1月开始上课的时候,一个《丝妲的故事》让扫盲班妇女们争相诉说着自己的
不幸,从而推动了该村的“反对土酒运动”和妇女掌权。

《丝妲的故事》讲的是丝妲的丈夫酗酒,她无法改变丈夫的恶习,自杀了。杜巴贡德村5
9岁的妇女玉婷说,她的丈夫生前经常醉酒闹事,14年前被酒精夺命。有的妇女说,扫盲
班开始后,丈夫打他们有了新的理由,就是她们这么大岁数,还要什么脱盲识字,是疯
了。

妇女们决定村里不再留一个酒鬼,于是行动起来。她们的故事很快被写入扫盲读本,新
的故事叫《如果妇女们团结起来》,叙述道:“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这是我们上扫盲夜
课的妇女的成就。我们村叫杜巴贡德村。我们用血汗赚取工资,从土里生产金子,但有
什么用?钱都花在土酒上,我们的男人没有钱买酒,就卖掉家里的米、油、任何东西…
…我们的日子很难过。后来我们读到丝妲的故事,我们开始想,弄死她的是什么……第
二天,我们几百人走到村口,截停一辆酒车,叫商人把酒倒掉,我们一人拿出一个卢比
赔偿他的损失。他吓怕了。就是这样,那天以后,再没有滴酒进村……”

玉婷在反土酒运动中成了领头人,并在之后的村民自治选举中,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在
重男轻女十分严重的印度乡村,这是一个突破。

随着扫盲运动的发展,反土酒运动在克拉拉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1993年,在民间反酒
运动的压力下,邦政府宣布全面禁酒。

反土酒运动还催生了一个妇女自强运动,就是妇女储蓄小组运动。而这项运动是从里贡
达伯度村开始的。

当时,一名政府官员应邀参加反酒集会,问妇女们是否可以一天储蓄一卢比。一名妇女
应声上前,把一卢比放到他手里,其他妇女纷纷效法。官员问,为什么把钱给我,为什
么你们不组成小组,把储蓄集起来,自己管理?储蓄运动从这个村开始发展,超过20万
名妇女自发组织了妇女储蓄小组,接着逐渐有能力以集体的名义向银行或信用社贷款。

她们用这些贷款开展经营,发展生产。此后,很多妇女走出家庭,成立各种各样的互助
组织,他们的劳动也从无偿的家务劳动转向了有偿的社会劳动,渐渐走向了自立。

据KSSP妇女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妇女自强运动的影响下,克拉拉还出现了女子空手道训
练班等,旨在提高妇女的自卫能力。



人人都是科学家



一提起“科学”,总会在我们眼前晃动的就是万亿次的电脑、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纳
米生物技术、实验室、高精尖等字眼,似乎只是某些专家、教授的专利,离我们很遥远


“科学”是什么呢?

KSSP认为,“科学”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包括生产知识、生活知识,这个知识不是割裂
的,不是精英知识界所垄断的,而是民间智能通过专业者与底层生活者的磨合产生的。

M.P说:“专家学者垄断以后再灌输给民众的知识,往往是脱离生活、躲在实验室里研究
出来的知识,反映的是不懂节约、妄求不断操控、改造大自然甚至宇宙的欲望,美其名
曰造福人类,实际上造就了现代战争、帝国主义和殖民扩张;而这些所有人都希望造福
人类的结果,反过来吞噬了文明,加强了社会分化,使越来越多的人被排斥被推向边缘
。”

KSSP提倡通过每个人对日常生活中的天文地理、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现象的观察、理
解以及适应、介入、改造来生产。KSSP成立初期,就用Malayalam语书写与推广科普读物
,在全邦举办大量的科普班、科普讲座、观星兴趣组、少年科学家学习营、教科书和课
程改革试验等等。

在技术应用领域,KSSP有一个专门发展民用科技的研究中心IRTC,研究和推广多种农村
多种适用科技。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可能要数无烟省柴灶的研制开发了。

老式厨房的利用率很低,不仅能量利用率只有10%,而且妇女每天做饭吸进的柴烟对身体
损害很大。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10万名妇女儿童死于柴烟中毒。KSSP用了
两年时间,花了相当于3万元人民币的成本,研制出了高效、无烟的灶台,柴耗减少了一
半,零售价则只需要50元。目前,已经有50万户克拉拉居民采用了这种省柴灶,每年可
以节约150万吨木柴,相当于每年增收1亿元人民币。

把KSSP的科学实践有一个特点:它不断尝试推动用本地原料、能源生产日常生活的必需
品,减少对外来原料、产品的需求,促进本地社区经济的发展――在能源开发方面,注
重太阳能、沼气、小型水力发电技术的开发;在能源节约方面,注重省柴灶、保暖盒、
省电启动器等技术的开发;在本地材料运用上,则重点从事香皂、土砖等技术的开发;
而在宏观发展领域,KSSP则注重蓄水池、水流域管理、综合农畜模式、注重改良、草药
等能导向相对自足的、讲求生态的本地经济技术开发。

“人人都是科学家”是KSSP的一个口号。KSSP认为,要让每个人成为科学家,就要创造
条件让科学家成长。



人民计划运动



1996年8月17日,克拉拉“人民计划运动”正式启动,它是开展了34年的“人民科学运动
”的一个飞跃,让民众真正“当家作主”。岭南大学刘建芝教授认为“它是公历二十世
纪终结前一次了不起的民主试验,让我们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曙光”。

“人民计划运动”的震撼之处在于:邦政府将邦财政预算的18%到20%拨交乡、镇地方议
会直接支配使用,让乡、镇议会拥有实权,让大批公务员听命于地方议会,“让社会的
民众学习做主人,公务员还原为公仆”。这项改革史无前例。

克拉拉的财政预算分为经常支出和发展项目经费两大块,各占一半。1996年之前,邦财
政拨给乡、镇议会使用的经费只有3000多万元,“这些钱只能维持日常运转”。1996年
选举,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领导的左翼联盟上台执政,推行了“人民计划运动”
后,政府将发展项目经费的35%到40%交由乡、镇直接使用,数额相当于100亿卢比,相当
于18亿元人民币,乡、镇财政可支配经费大量增加。

“人民计划运动”的推行是KSSP长期在农村社区培育民众自主参与能力的结果。而这个
培养民众自主参与的过程,正好是在克拉拉扫盲运动之后,进行“乡发展协会”实验的
过程。

“乡发展协会”先是在几个乡发展起来的,它由每个村各一名男女村民代表、本乡活跃
的所有政党各一名代表、政府派出代表和民间专业人员代表组成。这个类似于乡议会的
民间组织,商讨并制定本乡未来15年的全面发展计划,动员各阶层、各党派认识志愿参
与社区建设,已经超越了对抗性的政党政治。

在实施“人民计划运动”之后,邦政府重新修订乡、镇自治法律,规定乡之下成立村自
治组织,每年法定召开四次村大会;乡议会不能直接使用发展项目经费,必须由村大会
提出项目方案,提交乡议会会同专家小组审批;所有文件、受益人名单、项目详情和数
额、乡议会收支账目等,都要公开,任何人都有权查阅和复印。

1996年8月到9月,克拉拉在全邦召开的村大会,有200万人参加,平均每个村大会有180
人参加,占选民的11.4%。由于每个村人太多,无法全部参加村大会,KSSP又提出,以40
到50户为单位,成立邻里小组。很快,全邦990个相当中的200个成立了邻里小组。

推行“人民计划运动”后,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被运用到人民最迫切的很多领域,很多
生产、互助团体迅速发展,克拉拉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迅速改善。

卡纳库林乡原来要到别的邦进口牛奶、大米和蔬菜。推行“人民计划运动”之后,在乡
议会的拨款支持下,养了许多乳牛,牛奶产量增长了30%,除了本乡消费外,还有15万公
升外销。

据统计,1997年到1999年间,在“人民计划运动”的推动之下,克拉拉兴建了10万间房
、24万个厕所、5万口水井、17000个公众水龙头、8000多公里公路,还清洗了16000个池
塘,将30万英亩荒地改为耕地。



争夺剩余产品分配权



克拉拉原来生产橡胶和椰子,在上世纪80年代实行出口导向的改革后,特别是90年代推
行自由贸易之后,克拉拉的橡胶企业溃不成军,椰子也卖出去。“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对
我们是一个损害”。

在洗涤用品行业,美国一家公司就占了克拉拉80%的洗涤用品市场,年销售额高达15亿元


“在本地公司没有掌握剩余产品控制权的情况下,任何一家跨国企业的产品,无论它如
何便宜,都会像吸管一样吸走本地资源,本地就会逐渐地走向贫困,跨国公司最便宜的
产品,对我们来说,就成了最昂贵的产品。”KSSP决定从跨国企业手中夺取市场,将剩
余产品的分配权夺回来。

克拉拉人爱洗澡,每天都要用大量的香皂,而生产香皂所需要椰子油在克拉拉耶随处可
以找到,在90年代国际椰油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克拉拉的农民遭受了很大损失。KSSP就
瞄准了洗涤用品市场。

KSSP的工作首先就是培训妇女,让2000名妇女掌握生产香皂所需的工艺。这些妇女接受
培训以后,有1000人在家里自己做自己消费,有另外1000名妇女勇敢地把自己的香皂送
上了市场。

KSSP看到效果不错,进一步把这些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专门生产香皂的工厂,产品出
来以后,就通过30万名KSSP的成员向外进行推销。
KSSP还不断开发新品,甚至将传统草药加进他们生产的香皂里,使香皂具有了多种保健
功能。产品放到市场后,因为质量好、价格低等原因,成功地从跨国公司手里夺取了1亿
元的市场份额。

“这些生产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而且也是政治上的,这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的做
法。”M.P说,KSSP还在很多领域研制自己的产品,甚至研制软件抵御微软。

“下一步我们准备生产牙膏”,M.P说,“我们要将已经失去的市场夺回来,我们要自己
掌握剩余产品的分配权。”



(本文部分资料引用了香港岭南大学刘建芝教授的研究成果,特此表示感谢)

--
★  ---
   v
┆\                    红星照我去战斗
※ 来源:・我爱南开站 bbs.nankai.edu.cn・[FROM: 162.105.2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5 07:21 , Processed in 0.1207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