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31|回复: 4

我也开始卖广告,推荐三本书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网络上什么都有。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接收到的信息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接受的,如果不加分类超负荷的汲取这些杂乱无序的知识,最终只能成为一个超级垃圾桶。
网络,电视,电影都是文化快餐。
只有纸质的书籍是前人知识的不断累积沉淀下来宝贵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读书?我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短短的十多年时间的科学进步超乎我们的想象。物质世界与往日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研究它的人类已经更聪慧了。科学家已经可以穿透世界的种种假象,探究世界的真实面貌。
我们高中时代的科普知识无可避免的落伍了。
看看《时间简史》里的夸克,可怜的我们只知道原子。现在的科学已经是可以登陆火星了,但是我们的知识还停留在月球上。
而精神世界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代沟不只发生在我们和父辈之间,更发生在仅差两三岁的同一代人之间。尤其对于我们这些70年代的人,要想做到与时具进是非常困难的事。
幸好,我们并不要求自己做一个新新人类。

读什么样的书?

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书。就跟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人一样。要讲究缘分和运气。
什么是一本好书?在我的定义就是虽然你不一定会完全认同书中的观点,但是能够引发人们思考,能从书中领悟到一些道理,获得一些知识,然后再看一遍又会有新的感悟的就是一本好书。
不要盲从于潮流,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够通过历史筛选留下来的东西多半都是精华。网上的东西虽是新奇,却是良莠不齐。要想系统的学习知识,增加个人修养,还要看书。虽然你多花了些钱,却也多了出版商跟读者这些检验员,你买到次品的机会就少了。
当然,通过历史和读者考验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精华。有《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这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鼓吹成的所谓名著,也有在出版时处于思想先锋,今日已是一个普遍的思想流派而失去其思想尖锐性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读书,既包括书,也包括了读书的人。所谓各花入各眼,书籍放在那里,你如何去阅读,如何理解,理解的层次,深度,与阅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面,年龄及心态有极大的关系。
所以如果你认为我推荐的书是垃圾,我也会觉得很正常。

现在就开始介绍几本我认为很不错的书。

小说类的看的比较的少。较为关心的是社科类的书籍。

《人类的故事》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350087amp;sm=5">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 ... 50087amp;sm=5</a><!-- m -->

本书是一本最佳的西方文明历史书,曾获得首届美国少年文学纽柏林奖

我个人的看法是《人类的故事》是房龙所有著作中最值得阅读的书籍。

此书完成于1921年,在这几十年里一再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传播。足以证明房龙描述历史的方式不仅有高度的预见性,并且已经成为经典。正如他在《圣经的故事》里所说的那样:“在‘事实’,和我们‘相信是事实’的东西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每个国家的每本历史教科书都讲述关于过去的故事,而且都是该国人民认为确实发生过的事实,但是要是你跨过国境去读读邻国的历史教科书,你就会发现那些记述截然不同。
可是读书的小孩子会毕生坚信,书里写的都是事实”。
房龙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截然不同于过往历史书籍所描述的过往世界。错综复杂的历史在他的笔下由数千年前数不清的潺潺小溪汇聚成奔流不息的江河。纷乱的世界史编织成了一条缓缓流淌的历史河网。
房龙笔下的历史是这样的:“日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发明。没有了日期,我们会感到无所适从,仿佛什么都决定不了。不过,我们还必须非常当心,因为日期往往会戏弄我们。它有一种使历史过分精确的天性。但历史并非简单地以年代和日期来划分的。我打个比方,当我谈到中世纪人们的思想和观点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公元476年12月31日时,所有的欧洲人突然一起惊呼:“啊,现在罗马帝国灭亡了,我们已经生活在中世纪,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及人们现在的观念不经常犯这种过分精确的可笑毛病吗?要某某宣布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才在那一刻站起来。
房龙写到:“可要真实地描述当代发生的事件却是非常困难的,那些困扰着与我们共度一生的人们的种种难题,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难题。它们或者伤害我们太深,或者取悦我们太过,让我们难以用一种写作历史所必须的公正态度进行叙述。可历史并非宣传,应该做到公正。”
所谓的历史,就是对现今生活产生影响的从前的事件集。在房龙眼里,所谓的世界主体是西方。所谓的人类故事主体也应该是西方人。读《人类的故事》其实就是了解20世纪初西方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过去所发生一切。书中对中国的描写很少,却无法指责:西方文明的基石是建筑在希腊文明的体系之上的;而现今的文明的基石大部分又构筑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对于《人类的历史》这本著作,房龙做到了相对的公正。

《宽容》房龙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472145amp;sm=6">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 ... 72145amp;sm=6</a><!-- m -->

如果给《人类的历史》评个五星,那么《宽容》为四星半。《宽容》以人类对认知态度的转变为索引,描述西方宗教信仰的血腥的斗争史。书中最出名的一句话:“生命本来是一次光荣的冒险,结果却变成了一场可怕的经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迄今为止,人类的生存完全被恐惧所笼罩:‘我要重复一遍: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

《圣经的故事》房龙 三星半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268973">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268973</a><!-- m -->

“我不是在写一部历史书,我没打算(即使可以使用最可靠的历史资料)告诉你们实际上发生过什么事情。我只是想向你们说明,一个被称为犹太人的民族对于曾经发生过的某些事情有着怎样的看法……我用一毛钱买一本袖珍版《圣经》,就足以提供我可能需要的一切资料。”

《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星半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492785amp;sm=5">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 ... 92785amp;sm=5</a><!-- m -->

这套书籍不属于房龙三大著作之列。要把一个国家的数千年的历史浓缩到几十页纸的文字当中,就是房龙般天才的历史学家也无法胜任。历史太过于复杂,太过于沉重,太难引发读者对于陌生地点陌生的年代所发生雷同事件的兴趣。虽然书中的房龙依旧是妙笔生花,可是我总觉得我是在吃大杂烩。又或者说我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来容纳房龙所描绘的四维世界。我在阅读当中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与房龙完成该书时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不但各个国家的版图变化了,风土人情也都发生相当大的转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房龙所描述的各国历史并不被该国人民认为是公正且全面的历史。
网上风行过一阵子的谬论:侵略中国的国家最终会因本土文化被中国文化征服而变得汉化,整个国家重归于新的大中国。这个观点最原始的来源是《房龙地理》:“我向你们指出4000年历史中由中国人实施的同化奇迹。它们是不合情理的,同时也是异常惊人的,10世纪时,中国变成了历史上最大帝国的一部分,那便是蒙古帝国,但是所有这些蒙古统治者象忽必烈可汗一样,最终变成了中国人……满族人不久便比汉人更汉人。”

《野兽之美》生命本质的重新审视 时事出版社  四星半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361019">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361019</a><!-- m -->


这是一本比法布尔的《昆虫记》描写得更生动观察更全面的生物科普读物。如果不是翻译太次的话,绝对是五星级的读物。即便如此,如只让我推荐两本书,肯定是《人类的故事》和《野兽之美》。《人类的故事》以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为线索来描述人类的成长。《野兽之美》则是通过揭示生命的秘密,引发人类对其生命进化的思考。



大洋导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讲述的每个故事都是令人心悸、美丽无比的。《野兽之美》让人在轻松阅读中走向睿智和感伤。
  作者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机智幽默的文字,用各种生物的趣味生活和生死情仇的故事,给我们展现出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天地,以纯文学的文本提升了科普作品的极限。
  通过对生命本质的重新审视,通过对其他生灵的生活、性爱、繁殖乃至死亡的描述,本书涵盖了众多的生物学和哲学命题,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野生动物的性习俗和肤浅的皮毛之美,而是关于大自然和生命的最新总结,为我们揭示出一切生命是怎样受制于DNA的隐秘。
  本书是《纽约时报》科普专栏作家纳塔莉・安吉尔的代表作,在美国畅销不衰,已经被翻译成5国文字出版发行。此次插图珍藏本为之配以世界野外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等300幅精美图片,在优美的文字叙述之外,为读者提供更加愉悦的视觉享受,直观地体味大自然生灵的美丽,以及各种野兽奔腾不息的生命本质。




导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节选)     野兽之美
                 野夫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学的普及读物(这样界定实际是幼稚可笑的)。因为事实上作者讲述的是分子生物学这个当代最前卫的科学话题。有趣的是,这样一个高深的主题完全隐蔽在作者最生动最文学的叙述中。我们读到的只是各种生物的趣味生活,它们怎么样象人类一样求爱、竞争、打醋架和生儿育女,怎样自私小气或牺牲奉献。我们从前传说中恩爱贞节的一些飞禽,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反而是一个性开放主义者。我们一直偏执相信其贪婪凶残的走兽,却很可能是一个勇于造福后代的慈母良父。文学编织了太多谎言,只好由科学揭示真理。当然,如果仅限于澄清一些动物的事实,并不足以使本书获得如此众多的赞叹。作者实际上是在介绍当代最伟大的一些生物学发现和成果,而这些发现和成果又是怎样在影响人类对自身生命进化的思考。也就是说,本书早已超出了生物学的范畴,它更多地还是在关注人类,在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胞是怎样决定了人及一切动物的爱恨悲欢和生老病死。
这是一本完全有理由视作纯文学来拜读的作品,它讲述动物的奇异故事,也讲述人的故事。谈生物学、DNA,也谈哲学、人生。其叙述语言的优美精彩,文字间透出的机智幽默,足以让太多的文学从业者汗颜。最为重要的是,生物学这样一种严肃尖端的学科,在其笔下成为触处生情的伤感回顾,使每一个读罢此书的人,都不能不重新审视自身的一切――我们存在的依据,流动在血液中的固有定式……生命的秘密太多,说穿了仿佛又太简单无奇――一切生死情仇都是从细胞开始的!无论你我他抑或鸟兽虫鱼。
……如此透彻领悟,如此深入浅出,同时又如此有滋有味的作品。我们的科普文学主要停留在给儿童启蒙的基点上,所以永远难以成为成年人的读本。而成年人对当代科学的认识,事实上却又并不胜于孩子。
言至此,确信已到深夜,万籁俱寂。在无法望尽的夜色中。我同样确信无数生灵在行动,用翅膀或蹄爪,运行于大地之上。每一个生命都深怀自己的目的,体会着活着的乐趣……




《植物之美》主要讲述的是人类驯化植物的历史,三星半。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450833amp;sm=7">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 ... 50833amp;sm=7</a><!-- m -->


我们都需要补课――《人与国家》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p?bookID=350087amp;sm=5">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book.as ... 50087amp;sm=5</a><!-- m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丛书〉。

总序(节选)
《读本》是一套普适性的青年知识分子修养读物。旨在为当下中国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提供系统的优质思想资源。选文须具备‘思想性’、‘可读性’、‘经典性’。
我们皆祈愿能有这么一个机遇,可将曾真诚地感动过我们、并将继续深刻影响我们生命历程的那些思想文字,编成一本书,让现在那些渴望“精神成人”的大学生(其间将有我的孩子)也用心读一读,或许他们也会有所感动,有所思考。
《读本》是在尝试“大人文视野之整合”,但这片刚被整合的“大人文视野”对编者来说,无疑也很新,充满“陌生化效果”。面对《读本》所庄严展开的思想的宽银幕,我深感自己既是编者,同时也是亟须重新受洗的“教徒”。
   
“精神成人”的优质思想资源作家或出处:文/长兴 中国书报刊博览
  最近看到许多报刊倾力推荐《大学人文读本》(共三卷:《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带着半信半疑的心理,我翻阅了这套书,却如同找到一串熠熠生辉的珍珠项链般惊喜。人文关怀是一条金线,把自我、国家、世界串成了项链。我忽而明白为何以往看《大学语文》总带一些遗憾:一篇篇精彩文章,犹如散珠碎玉,撒落于沙滩上,阅读中每拾一颗虽有一些惊喜,然而却没有《大学人文读本》这般强烈。《大学人文读本》的人文关怀是一浪强于一浪,把你推至彼岸或极致之境。  大学的人文教育在五四时期是非常突出的,这也是五四以后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时至今日,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反而使得当今的大学课堂常有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出现。其实人文教育非常重要,人文教育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强调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顺性达情,和谐发展,强调天性、个性及人格尊严,注重终身教育,这是人文教育的核心与精髓。  以此来对照时下的大学教育,不难发现,教师讲授式的传授方式难言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我们现实的专业和功利性教育又使大学教育远离了人文关怀,大学无力亦无计从“精神成人”的高度来满足大学生对普世价值通识的人文渴求。《大学人文读本》正是想弥补这一缺陷。正如本套书的主编夏中义先生所言,创意在于欲引导读者从三个维度思考“如何做人”的终极命题:

《人与国家》是《读本》之一,讲述了作为一个国民,一个中国的公民,该如何摆正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的关系。个体的价值与尊严、权利与义务如何达到公正的体现。该书收纳了鲁迅、陈独秀、李大钊、梁实秋、胡适等中国的思想巨子,文学大家的文章。这书虽说是面向大学生的读物。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结构性失重,书里的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基本的民主意识打底,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为何某些著名的作家会不经意的说起 “五四” 思想文化运动的历史任务到现今仍未达成?河殇,丑陋的中国人为何会被禁?我们对于文革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另外一种历史看法与传统的教科书有什么不同?我们对于民主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识?
对《人与国家》通俗些的概括就是文风颇似《读书》,尤其是外国人的文章可能会显得苦涩隐晦。不适合喜欢琼瑶的小妹妹阅读,被列为禁书只是时间问题。
老实说,我还没看完这本书。但目前的阅读,已经开始让我感觉到精神上的洗礼,认清自己精神方面的残疾。 “我们十多年来的教育机制把我们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我们缺乏的是什么?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推荐阅读的文章:
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理想
灯下漫笔   鲁迅
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陈独秀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五四”运动八十年祭  
〈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
论思想的统一   梁实秋
一个县委书记的心里话     李昌平



大洋网为去年的书籍作了个总结,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畅销排行榜TOP50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subject/2003huigu/content1.htm">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subject ... ntent1.htm</a><!-- m -->


2002年度最畅销书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subject/review2/index.asp">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subject ... /index.asp</a><!-- m -->

三联书卷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subject/sanlianimg/indexnew.htm#jd">http://bookcity.dayoo.com/books/subject ... new.htm#jd</a><!-- m -->

网络值得一读的文章有郑义的《中国之毁灭》。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

“知识结构不是各种不同成分的混合和拼凑,而是有着内政联系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是完整的系统和体系。” 作为21世纪的新生力量,我们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我们对于自身,对人类应该有什么程度的认知?
我试图回答上边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知识结构,基层:对于人类要有一个平和的认知,对于自我要有一个中肯的认知;中层:各种科学技术知识,阅读和写作及各种生活的技能;高层:专业技术知识和兴趣爱好。
上边的三本书《野兽之美》《人类的故事》《人与国家》分别从生物(人的天性),历史(人类精神文明),公民(人的集体性)三个角度来讲述人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都是构筑基层知识的读物。
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收获。

有些人,一生都在寻找答案,
有些问题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尤其是在书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开始卖广告,推荐三本书

年前写的。
就算是去年的读书笔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我也开始卖广告,推荐三本书

时光倒回二十多年前,只有泥巴和野草的玩具,阿猫阿狗的陪伴。躺在门前光溜的青石板上发呆的时候,只能看到对面屋顶上的狗尾草在炊烟里轻轻颤来颤去,燕子穿过空旷的天空,飞去又飞回。耳边想起孩子们的歌声:“春天来了,我们去寻找春天。春天在哪里?在嫩绿的柳树上・・・・・・”幼稚空白的童心立刻被勾起来,一骨碌爬起,好奇地看着那些放学的大伙伴们背着书包在面前匆匆跑过。
怀念无书可读的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我也开始卖广告,推荐三本书

我不喜gW上看, 我只喜g躺在床上挑粢棺x的感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开始卖广告,推荐三本书

我推荐的都是真实的书,给的都是书籍点评的地址。大洋网书城免费送货上门,还打上个八五折。
不喜欢购书中心,书虽齐全,却把好好的一套丛书拆开了,天上地下的乱摆。
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无书可读的日子,只有一读书就头痛的日子。
所以我上边提到的基本都是插图版图书,通篇文字的书籍看得太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5 13:11 , Processed in 0.0891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