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rl=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p=133318#133318:27nbn0z9]陕西地区更多信息汇总,请点击[/url:27nbn0z9]
-
- 陕北土窑洞
凌幼娟
在很久很久以前, 风从遥远的北方把黄土带到中国的西北高原,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于是就形成了陕北这块面积广阔、土层绵厚的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便有了窑洞。而这些窑洞正是黄帝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文化的地方。
人类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 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黄土高原的土崖畔上,正是开掘洞窟的天然地形。土窑洞省工省力,冬暖夏凉, 十分适宜居住生活。早在新石器时代,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就在以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 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 并逐渐形成聚落。
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 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陕北窑洞以靠山窑为最典型。它们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溃, 或在洞外砌砖墙, 以保护崖面。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组成院落,成为靠崖窑院。
我来到这里的延长县罗子山乡时, 正碰上一家人在建新的窑洞。一眼望去, 一排四孔的土窑洞已基本成形, 窑洞背靠黄土面朝大路, 其上方也开掘出两孔土窑洞, 从洞里掘出的土正好覆盖在下层土窑上方成为平坦的房顶。有好几个小伙子参加建窑劳动, 他们告诉我, 冬季农闲的时候才是修窑洞的最好时机, 平时很难遇上, 我庆幸能够碰到这么个好机会, 并和小伙子们攀谈起来。他们说, 修建新窑洞有不少讲究。首先是要找人看风水,择地形。选择挖窑洞地方的土质十分重要, 必须是粘土。窑洞要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
新建的窑洞还是传统格式,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 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成为一个整体,联系着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窑洞宽约4米,纵深约5米, 高约3米,两壁的黄土面被刮切得十分平整光滑。穹顶呈半圆形。这使本来就比较宽敞的窑洞显得很高,空间很大。 从中间一孔窑的里壁向内开有隧道式的小门,通向一个完全黑暗的小窑洞,那里是储藏粮食等物品的库房。
这个新建窑洞内的炕、灶都已修好, 壁上还开挖了一些方形的可以摆放物品的凹洞。小伙子们在窑洞外用砖砌窗台和门。他们说,当窑洞拱形门正中最后一块砖放上去就要全部完工了。完工时要举行很隆重的庆贺仪式,主人要在窑里外贴红色的剪纸, 门口贴对联,还要放鞭炮。村中亲朋好友将前来贺喜,主人则请他们喝酒吃肉,自有一番热闹。
在一排几户人家的窑洞前,我看到有几个妇女在包粽子。门外有锅和灶台,我就问她们是否都在室外烧饭。其中一位30多岁的妇女告诉我,一般窑洞都有两个灶台,只有热天才在室外烧火做饭。她邀请我进屋,我带着旅途的风尘和汗水跨进了窑洞,顿感透心的清凉。这孔窑洞有20多平方米大小,窑洞纵深靠墙处有一个大炕,这位大嫂说那叫掌炕。而有的窑洞内在靠窗的地方称为前炕。无论掌炕还是前炕,在炕的一头都连着一个三孔灶台, 平时便在这里烧火做饭。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所以冬天炕上十分暖和。灶台上方的墙上有个凹进去的洞, 里面放着油盐酱醋等物,室内一侧墙边立着一排高低不一的粗瓷缸, 用于贮水、装粮食和咸菜等物。此外,室内还有一个大红色的带花纹的柜子,里面存放衣物, 上面摆放着一些简单的饰物。四周墙壁上贴着各式各样的挂历、年画。特别是在炕周围的三面墙上约1米宽的地方,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和由各种烟盒纸拼贴的画,他们称之为炕围子,十分好看。
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 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 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
延安窑洞的窗户也许是整个窑洞中最讲究、最美观的部分。拱形的洞口由木格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色彩单调,为了美化生活,窑洞的主人们以剪纸装饰窑洞。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 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窑洞的窗户是窑洞内光线的主要来源,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tw.people.com.cn/GB/14816/21896/1937519.html">http://tw.people.com.cn/GB/14816/21896/1937519.html</a><!-- m -->
-
[url=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p=133318#133318:27nbn0z9]陕西地区更多信息汇总,请点击[/url:27nbn0z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