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15|回复: 7

我也来说说广州的风味小食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7-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美利权硬雪糕

    以前“吃冰”要到专门的冰室,而广州的冰室现在所余无几了,除了西关的几家老字号还算生意兴隆,最有名的就数北京路的太平馆附设的美利权冰室。

  美利权冰室的手工雪糕都属于硬雪糕,比软雪糕更有吃头,它的原材料有鲜奶、炼乳、生粉、糖、明胶、鸡蛋,口感特别香甜软滑。

  特色炸雪糕
  一般来说,雪糕是很容易受热融化的,但是经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和专用设备的操作,就可以把各种雪糕在高温中油炸成形。炸好的雪糕,外热内冰,外酥里滑,松脆滑爽,低温入口,入口后即溶,既火热又冰凉,口感甚佳。

广州的“汤丸王”

    重庆有赖汤圆,成都有郭汤圆,上海江浙一带也有自己的小汤圆。

  那么广州呢?除了鸡蛇和老火汤以外,广州有没有自己的汤圆呢?

  广州人最喜欢吃的是带汤的甜汤圆,特别是麻蓉汤圆。

  前进路兰亭颖园有一家以做汤圆出名的“佳叔汤丸王”,“佳叔汤丸王”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称得上是广州汤圆的一块招牌。

 “佳叔汤丸王”是祖传的招牌,至今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当年中山三路总店里用徐小凤的一首《卖汤圆》作为广告宣传,在坊间一度传为美谈,鼎盛的时候在广州开设了五六家分店,后来随着内环的建设逐渐拆迁,现在硕果仅存的只有江南西路和前进路这两家了。

  和其它街边灯光昏暗地板油腻的小档口不一样,“佳叔汤丸王”给人的感觉倒有几分像西餐的连锁店,干净整洁,格调高雅,容易使人产生好感。

  这里做的手工汤圆的三大优势,首先,传统的工艺在口味上更有自身的价值;其次店中汤圆全部新鲜现做,和超市里的速冻汤圆比起来更有久煮不烂的优点;最后厨师的现场手工操作远比机械操作能保证质量。

  店虽小,可是下雨天来帮衬的街坊还是络绎不绝,算下来每天也能卖出上千只汤圆,“汤丸王”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来说说广州的风味小食

欧成记上汤鲜虾云吞面

云吞和云吞面,是广州最普遍而又富有风味的地方小吃。

据说广州的云吞面是从外省的“混钝”演化而来的。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是一位湖南人在双门底(现北京路)开设了一间三楚面馆,专营面食。开始的制作较粗糙,基本上是水面皮,大肉馅和白水汤。但经济实惠,生意很好,随后不少人争相效仿,设档经营。到1946年间,在广州光是固定的云吞档就有100多户。而上街串巷的肩挑小卖则更多。当时同行间为了加强联系和互相制约,曾成立一个云吞面园业公会,会员甚众。为了争生意,各档别出心裁,制作越来越精致,用料越来越讲究,欧成记便是当时饮誉一时的面店之一。

该店的上汤鲜虾云吞面的特点是,汤鲜、面爽、云吞靓。汤使用的是虾子、大地鱼和猪细骨等原料整制,汤味鲜而清香,面条是全用鲜蛋巧制成银丝细面,吃起来有弹牙之感。云吞采用鲜猪肉,鲜虾仁、鲜鸡蛋等原料拌制,用很薄的皮包起来,煮熟后呈肉色,鲜爽而味香,故有“玻璃云吞”之称,是历史名小食。

上汤鲜虾云吞面从1956年起多次获得“名牌小食”称号;上汤鲜虾云吞在1997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欧成记上汤鲜虾水饺面

   
“上汤水饺”是三百多年前广州中山四路的一间叫“福来居”面馆首创的。它取北方水饺和南方云吞两者之长,溶于一体,具有浓厚的南方风味,久盛不衰。欧成记的上汤鲜虾水饺皮薄、肉馁丰满,吃时配以面条,鲜美爽滑,十分可口。在1994年广州市美食节中获“金牌小食”称号。

荔湾名食家:古香古色,集“欧成记面食”、“伍湛记粥品”、“南信牛奶甜品”三家小吃老字号于一身。
  地址:广州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第十甫路99号十甫路 lt;荔湾名食家gt;

驰名省港澳的池记云吞面

  二三十年代,西关三圣社桥头设档的池记,其名气竟在茶楼面店之上。
  池记以卖圆眼云吞发菜面驰名。圆眼云吞,指云吞小如桂圆(即龙眼,又称圆眼);发菜面,形容其面条如发菜般爽而有韧性。池记的面条是全蛋银丝细面,选用上等面粉,按1斤粉5个鸡蛋的比例搓匀后,用担杠反复弹压,人称吃起来有“弹牙”之感。至于云吞馅,池记必用鲜猪后腿肉,严格按瘦八肥二比例,并加鲜虾仁,一起剁成细粒,再加鸡蛋黄、调料拌和为馅料。云吞皮则其薄如纸(一两面团可开32块皮),包好的云吞可见馅纹,煮熟呈鲜肉色。云吞面的上汤,以大地鱼、虾子、冰糖熬制。因此,即煮即卖的池记云吞面,虽然价钱是人家的三倍,却因色香味形俱佳,仍大受食客欢迎。尽管他摆档在路边,不设桌椅,但食客蹲在地上吃也吃得高兴。还有人专门开汽车来吃其面。30年代初,
广州《前锋日报》有诗赞道:
  池记云吞面有名,
  此名不独响羊城,
  澳门香港皆称赞,
  马路渠边亦有兴。
  档口规模唯一担,
  价钱比率用三乘,
  汽车贵客如流水,
  夜夜奔来共食清。
原来,池记有个原则,就是限定每天的制作量,决不为多做生意而降低质量。有时身体欠佳,宁愿停止营业也不勉强开档。因此,池记的云吞面每晚必售清,其绝活至今尚为人回味。

我到西关找过可是没有打听到,在google上查到HK有,难道这么出名的池记云吞面真的离开广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来说说广州的风味小食

“生滚粥”和“伍湛记”
   
广州的粥品,名目繁多,风味特殊。有“艇仔粥”、“猪骨粥”、“生菜粥”、“八宝粥”、“糯米麦粥”、“明火白粥”、“蟛蜞粥”、“水蛇粥”………,甚至g(即蟾蜍,又叫癞虾蟆,皮多黑状疣,内有毒腺)也被拿来煲粥,过去大新路和惠福路(向阳路)一带就有几家粥品店销售“g粥”,把有毒的皮除去,再浸水漂干净,撕肉堡煮。味道清甜,光顾的人不少。

    许多粥品除可饱肚和提供美味之外,尚有它的特殊功用。如“去湿粥”可以去湿,“坠火粥”能够坠火,“竹蔗粥”可以清热,“猪红粥”能够驱尘……等等。但在各种粥品中,最受市民欢迎的还是“生滚粥”。熊熊的炉子把粥煲得滚热,然后把调好味腌制过的新鲜肉料投入粥中,即滚即食,美味而又卫生,不愧是粥品中的一绝。无怪一早一晚,广州的小食店或小贩摊档,都大卖“生滚粥”。而销售这类粥品,当以“伍湛记”的历史悠久,质地上乘。

    “伍湛记”观更名为“风光”粥品店,地址在西关文昌路文昌横街。店铺不大,只有五、六十个座位,但清洁的花阶砖地板,白瓷片镶嵌的墙壁,以及洁净的白云石台,却使人感到舒适。它所经营的及第粥、鱼片粥、肉丸粥和牛肉粥,美味鲜甜。每天早晚两市顾客达千人以上。

   

    “伍湛记”烹的生滚粥,以江瑶柱(干贝)作粥底,明火熬制。所选用的生滚原料也处理精细,如及第粥所用的肉丸,是用七分瘦肉三分肥肉均匀搭配。制时先将肥肉切粒用汾酒腌过,瘦肉则另行剁烂,然后再加冲菜、鱼肉拌制。这样制出来的肉丸特别美味鲜爽。该店的“鱼滑粥”,是将鲜鱼片、油炸花生、芝麻、薄脆、芫、柠檬叶、胡椒粉等原料捞成一碟,顾客沽时,即滚即食,鲜美异常。

    伍湛早在三、四十年前病故。六十年代,该店易名“风光”粥品店后,经营有所扩大。现在它的粥底虽然不是江瑶拄煲,但却先以猪骨熬制成汤,然后煲制,味亦香美。该店从前是用砧板剁肉,一九五六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时,“伍湛记”的展品就是一个中间琢成一个大大的砧板;而今则已采用电动绞肉机绞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来说说广州的风味小食

娥姐粉果
  “排排坐,食粉果,猪拉柴,狗烧火,猫儿担凳姑婆坐……”

娥姐粉果



  这是一首广州儿歌,唱的是爷爷奶奶辈童年时吃粉果的事,可见粉果对孩子们是多么诱人。
  粉果在清朝光绪年间创制,已有一个多世纪历史了。说起“娥姐粉果”,还有个故事。相传,西关上九路有一叫“上九记”的小食店,以卖粥粉为主,生意原来不错。后来,附近开了很多小食店,各出奇招,把上九记的顾客都抢去了,上九店的生意日益惨淡,老板只好将店员解雇。这时,店中有一名叫娥姐的店员,对老板说:“解雇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上九记要创造出新的名牌点心来。”好娥姐,日夜苦思,反复琢磨,先将米蒸成饭,晾干后磨成粉,再加些粘(大)米粉,搓揉擀成皮,最后加一些芫荽。这样一张绿白相间的粉果皮,再包上瘦猪肉和冬笋,加上蟹黄,蒸熟。端出来一看,啊,样式玲珑,形似榄核,摇有响声。再一尝,肉鲜皮脆、味道鲜美,别说是孩子们喜爱了,就连大人和老人见了,也想一口吞进肚子里。

  娥姐粉果一炮打响,“上九记”的生意又兴隆起来。

  粉果从此名声远扬。很多茶楼食店拿来偷师,师傅们各出其招,将其加以变化,发展,有加上虾仁的,有在形状上进行改观的,创做出自己茶楼的粉果。如太昌楼的鲜虾粉果,用澄面制作,捏制成鸡冠形,外表白如雪,半透明,皮薄爽韧。肉馅加鲜虾、瘦肉、叉烧、冬菇,味道鲜美,很受大众喜爱。

摘自:曾应枫 《俗话广州》 广州出版社,2002年 9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来说说广州的风味小食

广式点心


   广州人喜欢饮早茶、下午茶和夜茶,除品茶外,还吃点心。广州点心又称为广式点心,品种有1000多款,为全国点心种类中之冠。其特点是制作精细,咸甜兼备。如常见的虾饺、干蒸烧卖、娥姐粉果、马蹄糕、玉液叉烧包、糯米鸡、白糖伦教糕等富有地方特色。还有饼食,以广式月饼最为有名。如莲茸月饼(莲香楼),陶陶居上月(陶陶居酒家)等。此外还有老婆饼、成珠楼小凤饼等。

在这里只有你有时间可以车吃到晚,曾经和一帮朋友出去逍遥,早上五点喝早茶,只到晚上近12点喝晚茶结束,虽然体会了食在广州的含义,也体会了广州点心之精美,但是一个只是吃惯了油条大饼的我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另外说一句只要是象样的菜馆和粥城那里的点心都很全,但是要吃正宗的风味广式点心最好到广州西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来说说广州的风味小食

“开记”绿豆沙
    绿豆沙是极受广州人喜爱的甜品。位于荔湾区龙津东路889号“开记”甜品店制作的“陈皮脱壳绿豆沙”,则以其香滑清甜、清热解暑、别具一格的风味而独树一帜,饮誉羊城。老板叶健开还因此被人戏称为“豆沙开”。开记绿豆沙选用颜色新鲜、品质优良的绿豆为原料,再加入适量的香草、陈皮,佐以白糖黄糖调味,以适当的火候熬制,将绿豆煲至起“沙’’而成。近年开记更在全市开设了8间分店。

明火白粥

家庭常用而做法便易的低档粥品,有去肥腻、清肠胃、助消化、祛肝火的功效。所谓\"明火\",是指用猛火煮滚后改慢火煲数小时,煮至颜色奶白,米花尽碎。\"白粥\"是指除白米外不放其他任何东西,但亦可放一点腐竹进去的。明火白粥粥质绵烂,稠稀适度,香浓可口,人们常把它作为调整肠胃的佳品。\"油炸鬼(油条)白粥\"几成为广州人的标准早餐。

银记豉油皇牛肠

    银记豉油皇牛肠此小食由解放初期的吴银师傅所创,她得名师传授,用精制大米磨成米浆,蒸制成拉肠粉,用新鲜牛肉配以姜汁、烧酒、生抽、生油、麻油、味粉、糖、盐、胡椒粉等调料作馅,再浇上特级生油、猪油、生抽、味精、糖、开水、枧水配制的酱油,就制成香浓爽滑,白如雪、薄如纸的可口肠粉,深受食客欢迎。早在50年代已驰名广州,成为妇孺皆知的西关名小食。]983年还获“广州名小食”称号。
在荔湾区文昌北路167号的老店和上九路79号新开的分店里都可尝得这一名牌小食。

家乡卷蛋

    华侨回乡探亲摆“下马宴”(即洗尘宴)招待至亲好友,“家乡卷蛋”是其中必备的菜式之一。将鸡蛋搅匀,下精盐,以温火煎至金黄,成块取起,另将用鲮鱼肉捣碎加葱蒜调味,薄薄地铺在蛋块上。然后将蛋块卷成筒状,再放下已烧开水的镬中蒸熟,起镬凉干间切,打芡淋上即成。其特点是:黄白相间,清淡嫩滑,色味俱佳。

泮塘马蹄糕

  有诗云:“细韧香滑马蹄糕,泮塘五秀样样好。”身在广州,大概没有人说没吃过马蹄糕吧,它是广东最普遍又最有特色的糕点之一,而泮塘马蹄糕又是广州的名牌点心之一。
  泮塘五秀是什么?就是莲藕、马蹄(北方称为荸荠)、菱角、茨菇、茭笋这五种水生植物。
  据说,泮塘马蹄糕创制于清朝同治年间,泮塘乡一李姓的家族。到了20世纪40年代,李氏后人李文伦、李声铿合资在泮塘村口搭起一酒楼,取名为“泮溪酒家”。开业的第一天,李氏后人亲自蒸了两大盆马蹄糕,众人尝后大为叫好。从此,泮塘马蹄糕美名远扬。

  一般有市肆有“生磨马蹄糕”。还有 南方大厦餐厅的“透明马蹄糕\"另有一番风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来说说广州的风味小食

lt;葡式蛋挞gt;

这是我吃过最好的蛋挞......

在广州东山区东山锦轩广场上的肯德基出售的葡式蛋挞外皮更酥,奶味更重,蛋香浓郁,味道一层又一层,却甜而不腻。听说是肯德基独家购买澳门玛嘉烈女士的葡式蛋挞配方,将这最具原味的正宗葡式蛋挞带到中国大陆。不知道广州其他地方的有没有这么好吃的蛋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也来说说广州的风味小食

陶陶居的月饼

具有百年历史,为我广州市最早期的豪华食府,多有文人骚客趋慕,招牌题字出自清代名人南海康有为之手。陶陶居在100多年前原是一位大户人家的书院,到了清光绪六年(1880年),黄澄波让这间书院换上\"葡萄居\"茶楼招牌,专营苏州风味的酒菜。后来葡萄居易手一位姓陈的老板经营,陈老板改茶楼字号为陶陶居,寓意来此品茗乐也陶陶,广东巨商谭杰南等扩建后始盛。陶陶居酒家曾以其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优质的菜点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鲁迅、巴金、陈残云、刘海粟等名人曾到过陶陶居饮茶。

   陶陶居酒家楼高四层,外观为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民族建筑形式,厅房宽敞明亮,陈设雅致,古色古香,书画名家定期在此展出新作;古石爱好者在三楼霜华小院设\"陶陶石轩\",免费提供古石供宾客观赏。宴会大厅设\"西关古坛\",邀请了广州市著名的说书艺人免费为宾客登台讲古。还有提供宾客演出粤曲、杂技等服务,使宾客在陶陶居既可品尝美食,又可享受视听之娱,真是乐也陶陶。
  牌匾上说它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1998年经国内贸易局批准为\"国家特级酒家\"。
   
  不过它的饼食点心最为丰富多采,以高档月饼著称,品种丰富,装潢精美,被誉为\"月饼泰斗\"。它生产的冰皮月饼非常好吃, 第一年来广州我不知道轻重,在餐桌上一口气吃了三个,几个不是熟悉的广州朋友看我的眼神....过去骗吃过它的名菜“片皮挂炉鸭”、“红烧鸡鲍翅”、“薄皮鲜虾饺”等,以为有多贵,今年做东请朋友吃广式火锅,也不贵,一般菜最多也就是15块左右,5个人300多就搞定了...建议大家有机会到那里品尝一下美味和感受一下岭南的饮食文化.

地 址:广州西关第十甫路20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6 17:05 , Processed in 0.0908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