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12|回复: 7

zt: 爱国,选择与人性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爱国,选择与人性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那位刚愎自用的父亲石光荣逼迫自己同样刚愎固执的儿子石林选择去当兵,而不是选择他梦寐以求的上大学,对于现代人而言,父亲的做法不可理喻,近乎无情,因为,他违背了现代人所笃信的最基本的准则:天赋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在父子两人长达18年的对立之后,36岁的石林却最终跪倒在父亲的病榻前,痛哭失声,他发自内心的歉疚和感激之情和十八年前他发自内心的憎恶和仇恨之情一样,炽热而又强烈,他感激父亲用这种极端“粗暴”的方式洗刷了他身上从未觉察到的“公子哥习气”,使自己最终锤炼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7月4日国庆节期间,曾对美国的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的调研,他们发现,大多数美国青年采取的是一种默然的态度,而更多的,是根本没有去思考――这与我有关系吗?对于遭遇911事件的美国年轻一代而言,爱国主义和个人的关系这个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换答案的话题,又一次困扰着他们,而60年代末他们的父辈们也曾经历过同样痛苦的选择,鲍勃?迪伦和琼?贝兹们用痛苦扭曲的摇滚乐来发泄对这种选择的不满,他们的追随者们在“要做爱,不要战争”的口号声中纷纷加入到逃兵的行列,这其中也包括后来的克林顿总统,他们无法理解林登?约翰逊所发动的越南战争会有何意义,为什么如此多拥有花样年华的年轻人在一个远离美国的异国他乡冲锋陷阵,为了一个暧昧和模糊的“爱国主义”之名而流血牺牲,我们似乎还能依稀记得鲍勃?迪伦迷茫的看着天空的眼神,听到他那痛苦的不停诘问的歌声――《答案在风中》,而西蒙所演绎的美国大兵的心曲――《斯卡布罗集市》更是凄厉婉转,哀怨动人,麦卡锡主义笼罩下的美国青年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要不选择“懦夫”般的逃避,要不选择“英雄”般的陈尸荒野。


  大多数父辈们的选择最终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至少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他们也遗留下那令人厌恶的颓废和堕落的生活态度,并长久的背负着“跨了一代”的恶名,但是,道义的天平最终还是向着他们倾斜。他们是一群高唱着“永别了,武器”的和平主义者,也是一群颓废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始作俑者,而他们的后代便在这两个遗产之间左右摇摆,当恐怖主义袭击猝然降临时,他们似乎还来不及做出选择。这也难怪,任何一个长久沉浸在光荣和梦想,鲜花和美酒,音乐和伟哥之中的人,都很难做出选择,他们似乎不知如何面对美军在阿富汗和更广阔的中亚地区日益扩大的军事行动,也不知如何看待布什政府对萨达姆?侯塞因政府所采取的军事打击,是选择默然的逃避呢――和他们的父辈一样,还是义无返顾的去选择为国家而牺牲?与北朝鲜和北越南相比,本?拉登确实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这已经毫无疑问,而更多的无辜的阿富汗人又是什么呢?而对美国并没有构成直接威胁的伊拉克又是什么呢?在这一场“爱国主义”的战争中,他们有理由怀疑:我们真正的敌人是否还有待确定?


  对于石林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而言,没有人会怀疑,石林被迫作出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因为,处于战争恐吓下的祖国需要热血青年去勇于牺牲,中越之间的麻栗坡估计早已青草青青,中越之间的和平也早已褪去了人们心头战争的记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长眠在麻栗坡下的英雄们,也就不可能迎来如此持久和可贵的和平,当温文尔雅和宽容无法带来和平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战争,对于饱受外来欺凌之苦的中国人而言,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要远比大洋彼岸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得深沉和真切。


  美国的军事打击很难给美国和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不管他们的武器将有多么先进,也不管他们的动机有多么“高尚和单纯”,因为布什包括美国离扮演一个道义领袖的伟大角色还相去甚远,更重要的是,沉浸于摇滚乐,毒品,激情派对,CEO传奇和全球60%资源的美国青年们,还远没有作好为国牺牲或为世界承担责任的准备,超越现实的自由主义滥觞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孤立主义”遗产早已深入他们的骨髓,假如,仅仅是剔除道义上的判断的话,我们会发现基地组织成员所表现出的为信仰而勇于牺牲自我的品质却是美国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在自大,自负和漠不关心的美国表情下,是一个个放纵自我和满足自我的灵魂。


  这个世界总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度压抑,一个是极度放纵,而这两者都会招致危险甚至毁灭,极度压抑的尼采以为自己便是太阳而最终发疯,而极度放纵的人也只有求助于毒品才能维持自己虚弱和短暂的激情。本.拉登无疑是属于前者,而美国社会则处于后者的边缘。


  公众社会之所以纷繁复杂,就在于,在理性色彩的人性下面隐藏着非理性色彩的动物欲望,公众社会和个人一样,既不能过分被压抑,也不能过分被放纵,高明的领导者都是这样的一类人:他知道如何驾驭他所领导的人群,他知道,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适当的放纵他们,又适当的压抑他们,仅此而已,而这样治下的公众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社会,这样治下的人才是真正理性的人。


  (摘自中评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zt: 爱国,选择与人性

国家是天使,也是魔鬼。

有多少的罪恶是在为国家,爱国家的名义下做出的?

作为战争,使两方面的。在我们思考作为战争被动方的人是否缺乏爱国热情时,是不是不应该忘记思考战争主动方的人有些爱国过剩?

如果大家都考虑到了,也许就会发现困苦的来源多来自于过剩而不是缺乏。当一个人可以为了某个空洞的概念去牺牲自我的时候,他又哪里会在乎牺牲他人?

人类最大的悲哀或许不是认识不到集体的可贵,而是无法认识到每一个个人的可贵。总是有人希图创造种种超越个人的怪物,总是有人心甘情愿的相信这怪物理所应当的可以超越个人。人就在这挑战和应战中反复着可悲的轮回,用自己的双手扼杀自我真正可贵的生命。

个人,作为社会唯一的基础,不应该活在一个超越个人的怪物威压之下,就如同人不应该生活在同是人的同伴压迫之下。人要超越的不是自然,而是对奴役的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崇左

zt: 爱国,选择与人性

个人,作为社会唯一的基础,不应该活在一个超越个人的怪物威压之下,就如同人不应该生活在同是人的同伴压迫之下。人要超越的不是自然,而是对奴役的习惯!

...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zt: 爱国,选择与人性

(-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zt: 爱国,选择与人性

还是一个心理方面的基础建设问题

任何高大的建筑物都是从基础开始的,没有良好的基础,任何上层建筑都是海市蜃楼。

不论是在哪一种社会体制下,哪一个年代中,永恒不变的依然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偏差的只是“美好事物”往往被当时的舆论宣传得不一致而已。

但是,高尚的人格,良好的道德,这是起码我们所应该具备的吧?不论是做什么,在商言商在野言野在朝言朝,做自己份内且尽量不无故伤害他人的事情,应该是起码的准则。这是我的想法了。

至于为了一部分人而牺牲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这种事情的纷争,我从来都不喜欢参与也不赞同。如果是出于生存的必要,那么就要最需要生存最缺乏条件的人来做决定,而不该是局外人来决定他人该如何。

能够管好自己,也能够在应该的时候勇敢的挺身而出,那么这个人就很值得我去尊敬了。

当然,出于私心我也在寻找一个具有这样品德的男人^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zt: 爱国,选择与人性

如果大家都考虑到了,也许就会发现困苦的来源多来自于过剩而不是缺乏。当一个人可以为了某个空洞的概念去牺牲自我的时候,他又哪里会在乎牺牲他人?

人类最大的悲哀或许不是认识不到集体的可贵,而是无法认识到每一个个人的可贵。总是有人希图创造种种超越个人的怪物,总是有人心甘情愿的相信这怪物理所应当的可以超越个人。人就在这挑战和应战中反复着可悲的轮回,用自己的双手扼杀自我真正可贵的生命。

个人,作为社会唯一的基础,不应该活在一个超越个人的怪物威压之下,就如同人不应该生活在同是人的同伴压迫之下。人要超越的不是自然,而是对奴役的习惯!


大多数情况下,集体的力量肯定要超过个人的力量,从原始社会以来就被验证了这个道理,所以人成了群居的动物,按照目前的说法: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

每个人很少有以完全独立个体的方式来存在的,我们和父母,和配偶,和子女等等直接关联,和其他亲戚,和师长同学,和同事邻居等间接关联。离开这些关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独特而离群,也就远离了目前社会习惯上的那种群居含义,是不太合适于现在环境的。

不过如果时间倒流回到几十年前,看到过去的山上(现在也还有,不过很少了),离群独居的个别家庭也似乎能够独立生活。看起来自由,却无法繁衍,最后还是得消亡。

最终的问题回到了这样一个根究上:人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感受或者享受生活,还是为了繁衍?

为了繁衍就无法脱离现在的社会,单纯为了过日子的话,要脱离社会只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基本上还是可以保持得了清净的。

所以啊,现在的人,越来越需要心理医生了――自然的习惯和社会的习惯越来越矛盾,心理问题不多才怪。

随便乱写的,没有主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zt: 爱国,选择与人性

对于类似集体这样力量强大的东西,明智的做法不是反对他,而是认识他。我认为西方人做的比中国人好的多,他们清楚集体之类的东西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存在的必然性,同时清楚地认识到他的不可琢磨,他的工具特性(我的词汇阿:也就是他的作为的好与坏决定于掌控他的人)。所以,那一边的人从来都将集体这类怪物置于低于个人位置上,也就是限制着头没有真正全面理智怪兽危害与个人。

而个人始终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社会里唯一真正宝贵的东西。他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建立在个人之上的一切高楼大厦无论在意念上多么美好,只要他无法给与她的基础已真正关怀,那他就不具备合理性了。

所以,我的提倡个人主义,不是反社会,不是要求摧毁集体,以至于归隐山林。而是寻找一种起码的安全。保护自己不被自我贡献的这群体无端伤害。


呵呵,to弦歌,没事自己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就好了。推荐一本亨顿。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通俗也很实用,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zt: 爱国,选择与人性

照我的理解,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就是一种很原始的宗教,很难解释通为什么用国籍和民族划分的一个人群比另一个人群来的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8-2 03:49 , Processed in 0.0513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