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30|回复: 0

“人口素质逆淘汰”、“人人生而平等”与“多生快富”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11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人口素质逆淘汰”、“人人生而平等”与“多生快富”

  何亚福

近日,新华网发表了一则题为《越生越差?张维庆驳中国生育政策“逆淘汰”说法》的报道,这则报道不长,全文如下: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本周的《学习时报》上刊文分析如何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他指出,说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是‘逆淘汰’政策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张维庆指出,目前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城市人口素质高,只生一个;农村人口素质低,却要多生,这样生下去,中华民族的素质越来越低?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是‘逆淘汰’政策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张维庆强调,所谓‘逆淘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一是人人生而平等,天资并没有根本差别,素质的差别是后天形成的;二是中国农民的素质和城市人口相比,某些方面差一些,但更多方面并不差,有的方面还要好一些;三是中国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的贡献巨大,而得到的利益和实惠很少,目前总体上讲,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公共服务体系十分薄弱,农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中国的生育政策不能不考虑农民的实际困难和利益。”

对此,我有几点不同看法:

第一,所谓“人口素质逆淘汰”,是指后天因素而不是指先天因素。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其先天素质并没有明显差异,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培养。一对博士夫妇生的孩子与一对文盲夫妇生的孩子,先天素质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如果在他们刚出生时,就把文盲夫妇生的孩子交给博士夫妇抚养,把博士夫妇生的孩子交给文盲夫妇抚养,那么一般来说,当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博士夫妇抚养的孩子会比文盲夫妇抚养的孩子素质更高。由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均高于农村地区,因此,二元生育政策将导致中国大部分人口生长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缺乏应有的文化教育。长此下去,不可避免会引起低素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和总人口素质的下降,即“人口素质逆淘汰”。张主任既然承认“素质的差别是后天形成的”,难道张主任认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城市?

第二,张主任说他赞成“人人生而平等”,但不知张主任想过没有,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生育权就是“人人生而不平等”的。虽然都是中国公民,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享有的生育权是不同的,是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有的夫妇只允许生一个孩子(大部分城市居民),有的夫妇允许生两个孩子(头胎是女婴的农村居民),有的夫妇甚至允许生三个孩子(某些少数民族),等等。

第三,从张主任以往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张主任是认为“少生快富”的。但现在张主任又说:“目前总体上讲,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公共服务体系十分薄弱,农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中国的生育政策不能不考虑农民的实际困难和利益。”这样我就有疑问了:按照“少生快富”的理论,既然农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那么为了使农民群众早日脱贫,应该劝他们尽量少生孩子才对,但为什么反而让他们享有比城市居民更多的生育权?多生孩子岂不是让他们雪上加霜?“考虑农民的实际困难和利益”,就要让他们多生孩子,难道张主任认为是“多生快富”?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blog.sina.com.cn/u/4be0549f010006md">http://blog.sina.com.cn/u/4be0549f010006md</a><!-- 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0 02:32 , Processed in 0.0470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