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28|回复: 5

《论语・八佾十七》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3#8226;17 子贡欲去告朔(1)之饩羊(2)。子曰:“赐也!尔爱(3)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 (2)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3)爱:爱惜的意思。

【译文】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十七》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小思】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孔子宁可付出代价也要维持一个形式化的东西。
孔子对于礼,那是孜孜以求,死死不放。哪怕是个纯粹虚化的形式,也聊胜于无。孔子可谓是不合时宜者。也可谓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我就挺喜欢“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这句话的,总觉得孔子藐视世俗,透着一股执着和骄傲的劲儿。

说到不合时宜,苏东坡的故事很有名。笔记小品《舌华录》讲:一天,苏东坡吃完饭后,在院子里一面散步一面用手摸着肚子,向旁边的婢女问道:“你们说说我这里装的是什么?”一个婢女应声回答说`:“装的都是文章。” 苏东坡不以为然。另一婢女说:“装的都是巧智。” 苏东坡也认为不对。轮到苏东坡最得意的婢女朝云,她回答说:“学士您一肚皮装的都是不合时宜的东西。” 苏东坡捧腹大笑。我一直认为,苏东坡的笑,绝对不是自嘲,而是得意。

“授民以时”,是古代政治文化中很看重的一点。根据《尚书》说法,是帝尧让“羲和”制定历法,敬授人时。这也是因为我们是个农业立国的文明,农业和天时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历书的颁布自然就成为一个国家性的、神圣性的大事。
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历法的颁制。从唐朝起出现了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印刷术最早是用来历书和佛经上面的),而且规定历书必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官方印刷。从此,历书就被称作了“皇历”。

另外一个可以讲讲“血牲”,中国文明里面,祭祀历来是用动物的,要见血,所以称为“血牲”。大概是鬼神也都喜欢吃荤的吧,呵呵。比如“歃血为盟”,就是为了让神鬼来监督盟约,所以需要用血。最隆重的祭祀是太牢,用牛、猪、羊三牲。据说商朝时候,祭祀商人祖先王亥,一次性就杀了三百头牛来祭祀,想想那场面,那是相当的那什么。差一点的就用猪、羊这些。这里诸侯告朔就用的是羊。而后代普通老百姓祭祀祖宗,则常用猪,李敖的文章里面就经常出现“冷猪肉”的嘲讽,说的就是用来祭祀过的猪肉,可以分给参与祭祀的人众,称为“胙肉”,虽然不热乎,也好歹算开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论语・八佾十七》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唉,圣人说话总有人家圣人的道理,不过我倒是希望孔子能放过那只活羊。
为了表示祭祀的虔诚,讲求形式倒也罢了,要是这样就自己努力,比如可以把跪拜形式调整一下,从跪拜一下或者三下调整到十下八下或者一百下,不也足够形式足够虔诚了嘛。要人家牛啊羊啊的命干嘛。
大概是圣人认为羊不过是畜牲,不像现在的人还讲求什么生命(其实古代那时候更应该敬畏上天所赐的各种生灵吧)。
为了保护一种形式不惜消灭一种生命,另外一种生命,以此,就可以为了保护形式,实际上应该是某种特殊的利益而狠下心来牺牲其他的东西,比如其他不太重要的平民的生命,或者不是这么严重,那么就是其他权利,比如一个阶层只能享有一个阶层的某种生活和权利,包括吃穿住行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呵呵,小题大做了么?
那时候哪个王,不忍见牛被杀掉祭祀,换成看不见的羊,虽然只是眼不见为净,不过也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十七》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呵呵,孔子时代,自然没有动物保护的观念。尔爱其羊,是可惜其做为财产的羊,而非同情做为生命的羊。
不过孔子倒是蛮尊重人的生命的,有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孔子的愤怒之词。连作俑之举,孔子都不能忍受的呢。

若说不忍见其“觳觫”(是孟子里面的一章,讲的是齐宣王),孔子倒也是如此,所谓“君子远庖厨”是也。不过这么一说,也就有“虚伪”之嫌疑了。呵呵。

如果说到形式,孔子是特别尊重的。故有“觚不觚”之叹。一个酒器的样子变了,他也会不能接受的。我觉得,礼,就是要体现在各种形式上面的。
关于形式的意义,我们看各种宗教的繁琐仪式,大概会有所启发。
当然,就我自己来看,我觉得孔子这方面确实比较迂腐。不过不迂腐的夫子,也就不是夫子了吧。呵呵,没有完美的人。有点缺陷才是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论语・八佾十七》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我觉得当你无法表达或者不允许你表达真实内心感受的时候,礼仪是一条安全的退路,因为繁琐,所以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论语・八佾十七》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礼多人不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0 04:12 , Processed in 0.0506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