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63|回复: 4

《论语・八佾十八》事君尽礼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3#8226;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服事君主,一切按臣子的礼节去做,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十八》事君尽礼

【小思】
谄媚就是拍马屁。孔子事君尽礼,是努力彻底的贯彻礼的一切规定,不折不扣的去做。
这里的尽礼,对孔子而言,首先是一种内在的尊重。有人说“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没有君主,孔子就会惶惶不安。这是内心的表现。
而表现在外面,则是在礼仪形式上的一丝不苟。《论语#8226;乡党》有很多生动的描述,举几个例子: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 足j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孔子病的没法起床,但即便如此,也要尽量按照朝仪来做。
“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国君有召见的话,孔子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这些行为,今天我们看起来,就更显得夸张了。呵呵。

春秋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礼崩乐坏。从周代制订的礼仪,到孔子时代,怎么算也有几百年历史了,除了象孔子这样的礼学专家,能懂复杂的礼仪的人本来估计就不多了。就算从礼仪的废坏开始算,只怕也是很有些年头了,所以孔子的这些礼仪操作出来,对别人而言,自然很觉陌生。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鲁国的君权低弱,卿权高涨。这时候的国君基本上是个傀儡,象征的意义更大些。所以,臣子们也没什么必要去拍国君的马屁。
但孔子的表现出来的,却如此与众不同。他宁愿被人误解为谄媚,也要尽礼。按照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这是“讲原则”。古今都一样,那些讲原则的人,往往属于不灵活的人,与现实格格不入,但却不愿屈就世俗,往往有狷介之风。而这种狷介,也居然会被误解为谄媚,真是委屈了孔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论语・八佾十八》事君尽礼

想象孔老先生高高的个子,(过去还以为他是个矮个子猫着腰的小老头呢),大概比别人都高吧,还做着各种礼仪,一本正经地,谨小慎微地。。。真想不出来 :)

不管怎么,忠于自己的思想,不怕别人说,是足以令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十八》事君尽礼

我最近读论语,悟到了,论语讲的最多的就是按自己想的去做。
孔子是一个自我的满足的人,内在的满足。
孔子是个内在比较骄傲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1-2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论语・八佾十八》事君尽礼

我最近读论语,悟到了,论语讲的最多的就是按自己想的去做。
孔子是一个自我满足的人。


奥,原来如此,不为讲过的那个层次来自孔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0 04:31 , Processed in 0.0482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