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76|回复: 7

《论语・八佾二二》管仲之器小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3・22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3)摄:兼任。 (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译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二二》管仲之器小

【小思】

《管子》一书曾提到:当年管仲逃在鲁国的时候,齐国向鲁国要人。而鲁国的施伯对鲁国国君说:“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可见当时人用大器来评价管仲,而孔子不以为然。认为管仲有两个毛病:奢侈、越礼。所以不能称为大器。但奢侈、越礼说起来也还是小节,因为孔子自己就曾高度评价过管仲,而且认为对于管仲,要看他的大功。

《论语》14章有两次评价管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路和子贡都提到了同样的问题――管仲没有能忠于旧主,德行有亏。但孔子的意思,显然是说看人要看大节,管仲既然对天下百姓,对华夏文明都有大功劳,所以这些个人小节就无关紧要了。可以肯定孔子对管仲的整体评价是非常高的。

这点在《史记》的管仲列传里面也表现的很明显。《史记》在提到管仲发达之前的行为,相当之龌龊,不值一提――做生意亏本,失败;做官被驱逐,失败;打战逃跑,失败;扶持公子纠角逐齐君宝座,更是失败中的失败。但他的朋友鲍叔一直包容他,帮助他,举荐他。认为他是天下大才,不能以普通人视之。司马迁明显是先抑后扬的笔法。(李敖曾写过《大人格与小人格》,就讲管仲,可以参看。)

  

但是为什么孔子一上来就说管仲是小器。小器者,气魄不够大。而管仲帮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霸,功业显赫,彪炳史册。(齐桓公可谓十足的因人成事者,没了管仲的齐桓公就是个废物)怎么说也算是时代的伟人。孔子也是特别认可的。好像颇有矛盾之处。

对此,宋儒有个用了王霸的标准的解释。“夫子大管仲之功而小其器。盖非王佐之才,虽能合诸侯、正天下,其器不足称也。道学不明,而王霸之略混为一途。”他们认为管仲的功劳是足够大(这点孔子十足的肯定过,没法改了),但这只是霸道,还不足以为王道。

霸道是以利驱使的,成就的也是霸业,不足以示范未来。而王道则以义,以德来驱使,成就的王道才是千古功业。而管仲此人,在私德上来说,怎么都有先天缺陷的存在,不足以行王道。所以,管仲和周公比啊,那也还是小器。

宋儒的这种理解,实在是非常苛刻和书呆的。我以为,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就是很简单的就事论事,而并非前后都能一致。而实际上,孔子自己的两个对管仲的评价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之处。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人物评价,那都是多方面、多角度、多纬度的,互有难免会有不同甚至矛盾之处,都很正常。所以我们不必处处强作解人,每个细节都要给前后一以贯之的。

  

另外,我私下对于孔子所批评的两个缺点,也还有不满之处。呵呵

一是奢侈的批评,不对。首先,管仲的大量收入,本来就是国君的赏赐,得之有道;其次,《史记》记载说“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当时齐人都觉得理所当然,这就很不需要后人置喙的了。

二是越礼的批评,也不对。首先,管仲在大的礼节上是很遵从的。比如葵丘会盟的时候,力劝齐桓公以诸侯礼拜天子之赏赐,结果皆叹服齐君之有礼;而且管仲自己去见天子也很规矩,当时周天子想用上卿之礼接待管仲,管仲叩头而拜说:“我是陪臣,怎么敢受此礼遇!”谦让再三,才接受以下卿之礼拜见天子。其次,更重要的是,管仲非常重视提倡精神文明的建设,管仲就鲜明的提出“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称为“四维”,“四维不张,国乃死亡”。可以说,在当时,没有比管仲更重视礼的人了。

其实,从孔子所举的例子来看,塞门、反玷,都不过是生活的器具越礼罢了,连小节都算不上,最多可以算细节。在这上面做文章,可算是吹毛求疵了。

嗯。本庭宣判:罪名不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论语・八佾二二》管仲之器小

又当被告辩护又当法官,完全不符合法制公平原则,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程序错误导致:判决无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论语・八佾二二》管仲之器小



孔子夸管仲同学是真的,批评么,可能是这样的,借话说话。。。鲁国三桓,那不是跳舞的阵势和国君似的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二二》管仲之器小

又当被告辩护又当法官,完全不符合法制公平原则,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程序错误导致:判决无效!

青杏说的是。那咱们招募一个法官?

孔子夸管仲同学是真的,批评么,可能是这样的,借话说话。。。鲁国三桓,那不是跳舞的阵势和国君似的了么。。。


论语最麻烦的是没有了背景。大家只能当猜谜了,呵呵。
不过俺觉得tt同学说的合情合理,显然想像力不是一般的好。我咋就没想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论语・八佾二二》管仲之器小

谢谢领导夸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绥化

《论语・八佾二二》管仲之器小

管仲之器小

可以有另一种理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八佾二二》管仲之器小

呵呵,热烈欢迎高见、新见、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0 04:13 , Processed in 0.0740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