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素心人语

四川北川地区人文地理概况详细介绍。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5-1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北川地区人文地理概况详细介绍。

恩,北川。。。。

羌人对白石的崇拜是从远古保留的传统。羌人的传说中,很早很早以前,羌人和氐人有一场战争。传说中的氐人都象猴子一样有尾巴,很凶猛,羌人眼看要失败了。这时候有天神告诉羌人用山中白色的石头作为武器,可以战胜。羌人就用白石去砍氐人,氐人很害怕白石,就逃跑了。所以羌人就把白石装饰在各个地方,可以保佑一切平安。

禹里乡那里,据说每年有祭祀大禹的节日,非常热闹。

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5-1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北川地区人文地理概况详细介绍。

又要去了……

提起来,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5-1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北川地区人文地理概况详细介绍。

贴给翩若看――同时表达一下对“三三得九”的思念,感谢与之一起行走的时光,祝好人幸福……


说北川――三三得九

北川县今隶绵阳市管辖。绵阳自古为川北重镇,为涪江所横贯,三国即以此江为名,称为涪县,唐时称绵州,为绵州巴西郡郡治,该州建置历经若干中央王朝和地方割据政权,延续至民国三年,改州为县,是为绵阳县。四川平原经绵阳往西北延伸,经江油和安县,就走到了尽头,被青藏高原的东段余脉迎头挡住去路,而北川恰就在这平原与高原交界的首道关隘上。

可想而知,北川地形自是由东南接四川平原拾阶而上,沿西北方向逐级递增,因此除东南一隅不及全县百分之二的地区为丘陵地势外,其余皆为山地。境内最高海拔4769米,最低540米,垂直落差为4229米,可以说是山势拔云而起,峰峦叠肩而上。由于此,全县难觅一块巴掌大的平地,即便县城所在地的曲山镇也是靠山而建,起伏不平,官方网站上美名曰“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倒是曲山镇以北的旧县治治城镇,落于湔江河谷当中,地势稍显平坦,南宋初期曾筑有沟宽河深的城墙,后饱经战火,如今江水依旧东去,城垣难寻踪影。

北川建县始自短命王朝北周,公元566年北周最后一任皇帝武帝宇文邕设北川县,历时不过几十载,唐太宗贞观八年遂改名为石泉县,置县治于治城。直到1914年中华民国统一全国县级以上的地名,因与陕西石泉县同名,故改复为北川。1950年1月1日,北川和平解放,后迁县治至曲山,至今未变,辖地为三镇十七乡,幅员2689平方公里。

北川今号称“羌族自治县”,实际获得这名号不过三年。虽自1988年起就享受“自治县”的待遇,但多少有些感觉“名不正言不顺”。2003年,经过多年多方努力,终于“转正”,获国务院批准为“羌族自治县”,这样争取下来的“自治县”,并非完全是人口的历史文化民族认同使然,主要是出于在政治经济政策上享受优惠的考虑,这与毗邻而早已是羌族自治县多年的茂汶县有很大的区别,明眼人都知道,北川的羌族汉化已久,羌族文化传统失去了根基,建立自治县无非是换一种方式支持山区县乡的经济发展而已。北川以北的平武县为白马人的主要栖居地,白马为氐人之后,至今文化保存较为完整,自古“氐羌”一系,但中国56个民族中已没有氐族的位置,否则仅以氐族在中国民族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现有人数的稀少,平武更有资格为“自治县”,可惜在上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当中,白马人被认为是藏族支脉,特殊性遂遭埋没,再加上人口在全县的比例达不到成立自治县的标准,平武连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可能性都没有,两厢比较,一个被“扶了正”,一个连丫鬟都还没当上,由此造成的心理落差恐怕比这一地区的地形落差也不相上下了。

不过,北川作为“羌族自治县”并非浪得虚名,现有人口16.1万当中,羌族人口为9.1万人,占总人口的56.9%。这些羌族人口,成分比较复杂,理论上讲有纯粹羌族的后代,有羌族与汉族的后代、有羌族与藏族的后代,有羌族与其他民族的后代,还有的在族源上与羌族无关后来划归为羌族等等,不一而足。为概略了解羌族人口的源流,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北川地区的民族史。据史料记载,北川之地最早由《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提到的冉部所居,其人为氐人的一支;秦汉之际,羌人从西北大草原东迁,击败氐人,在境内落户生根,是为羌人入境之始。五胡乱华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都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王朝,若不是谢晋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汉人能否中兴也很难知晓。在这期间,北川羌人利用天下纷争大局和有利地势,迅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这可能是羌人在北川最强盛的时期。不过江山世有代谢,唐初吐蕃悄然崛起,挥戈东向,羌人聚居地随即被其占领。入主的吐蕃人奉命就地屯居,不再返回故地,羌人只好暂忍失地之恨,多方周旋,以求生存。唐贞元十九年(823年),剑南节度使韦皋大破吐蕃,将其势力驱逐出境,但大量吐蕃人仍在县北的白草河一带与羌族杂居繁衍。元朝时,蒙古与藏人修好,喇嘛教传入北川地区,羌人中也多有信藏传佛教者,此时羌文化受藏文化影响很大。明朝建立后,朝廷为了把边疆“生番”编户齐民,强化对边疆的军事治理,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军在白草河东边的走马岭与羌族部落大战,给予白草诸番毁灭性打击,使之彻底失去反抗能力。番民逐渐由不服天朝的“生番”变为驯化王教的“熟番”,此后更有万历十年(1579年)白草二十八寨番民“请降”之事。知县李茂元令番民“具汉冠,易其姓名书冠间”。受降之时,开启营门,军乐启奏,番民鱼“冠”而入。这个精心策划的受降仪式,明显表现出明王朝欲在“霸道”的军事威慑下对边疆番民进行“王道”的礼治治理的意图。不过,因边疆生活异常艰苦,语言文化礼俗互不相同,汉族官员一般都不愿到边疆做官,明朝仍旧延续宋元的土司制度,在北川北部的白草河、清片河设艾林和坝底两个土司取代宋朝的龙安土司,管理羌族诸寨。清初“改土归流”,康熙四十二年,北川土司被流官所取代,“松潘、平武、茂州、石泉番羌杂处,而在石泉最驯”,从此北川羌族受到汉文化的不断侵袭。1950年以后,已与汉族有过深入接触的北川羌族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各个前仆后继的运动中,迅速接受了代表国家意念的各种意识,并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北川羌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质渐渐湮灭在现代国家的“文明进程”当中。

文化断裂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自然有若干表现,譬如建筑中的碉楼、葬俗中的火葬、世系的双系制、信仰中的白石崇拜等都基本消失,最明显的例子则莫过于“羌历年”中断与再造。羌族民间宗教的巫觋上坛经典《木姐珠》对羌历年有如下神话传说:“天神比木塔的幺女木姐珠执意下凡与羌族青年斗安珠结婚,临走时父母给了她树种、粮种和牲畜作为陪奁,木姐珠下界后不到几年,地上树木成林、粮食丰收、牲畜成群。木姐珠不忘父母恩泽,便在冬至节那天把丰收的粮食和肥壮的牲畜摆到原野上,向上天祝祷。”冬至那天,是羌族人盛大隆重欢娱的节庆,一般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宰牛羊祭天神,先焚烧纸做的猛兽,驱除邪恶,继而由四名壮汉抬着天神的象征“白石”,众人随同遍游全寨。接着男女老少在草坪上围成一个个圆圈,在羌笛、羊皮鼓、唢呐、手铃等乐器奏出的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载歌载舞,称为跳“喜庆锅庄”(锅庄即为家中火塘,是极为神圣的地方),其间还穿插着饮咂酒、馈赠美食等活动。这样的节庆一度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986年,在首都北京的羌族倡议恢复,并于次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在四川举办了首届羌历年活动,北川也是在此之后每年搞羌历年。无疑,这样的“传统再造”从时间、空间、活动、资源、意义等各个方面都与过去的羌历年相去甚远。

所以,北川的羌族多有羌族的身份,却少有羌族的记忆与认同。从经济角度来看,他们和北川汉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大多数是高山或半山农户(农业人口占全县的85%以上),居住在围绕着乡镇集市而散布在山地里的村落当中,经营着仅足温饱的小农经济,因山地所限,农作物以玉米、土豆、小麦为主,轻壮年外出务工,为养家糊口,为盖房讨熄,有的靠打工,做生意、种植经济作物而暂时摆脱了贫困,有的则因天灾人祸而重新返贫或一蹶不起。家庭以每家3-4人的小家庭为主,这样的家庭结构与现代学校教育体制结合便显得十分脆弱:如果父母有一人外出务工,那么子女就要承担农业生产而影响学业,如果父母留守家中,则无法得到足够的现金收入支持子女读书。在推行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之后,家庭的压力会有所缓解,但并不会有效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因此大多数农村孩子仍然会在初中毕业之后加入到劳动大军中去,进入高中和大学的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这在北川的初中辍学、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中已经表现出来,仅全县3镇17乡只有1所高中也能反映北川教育以及教育背后的社会状况,当然,这肯定不只是北川一个县的现状,而那些漂流在社会上的孩子和少年,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希望?

把文化、历史与教育放到现代化进程当中来理解,也许会让人产生很多低调的想法,不过,当资助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帮助一个人或许不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未来,但用胡适的话说,不要问一件事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做了,便有它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5-1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北川地区人文地理概况详细介绍。

呵呵 说实话我也是个羌族人  连羌族话 都说不来  别人问我 你们羌族话怎么说的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真的很失败啊!!  北川真的很好玩  欢迎 大家来耍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7-5-1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北川地区人文地理概况详细介绍。

今年的羌历年 热闹吗?   我在成都有事  没空回去  真的很遗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7-5-1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北川地区人文地理概况详细介绍。

今年的羌历年 热闹吗?   我在成都有事  没空回去  真的很遗憾啊!!!

上面跟帖的\'安quot;去过北川几次,向她了解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31 09:19 , Processed in 0.0474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