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去年在北京798区晃荡,新人作品为多,有人租了房子在里面画画,浏览的画品鲜有惊喜。直到看到朱伟的画展时,不由眼前一亮,他的乌托邦系列触及到一些体制的东西,有一种挑战正统的力量,却又夸张幽默,看后会心一笑。买了他的一本小画册,上面有对他的采访记录,带回来细细看。家里有2个小像框,正苦于处置,放进朱伟的画片,真出彩,虽然小了点。
前些日子到京后,寻了个下午又和老妹去了798艺术区,可惜去晚了,大部分店五点半就开始关门,只转了几家画廊,时隔一年,这里变化很大。各画廊运做成熟起来了,画展多起来了,画作也多有个性,看着顺眼的作品,价格都要到几十万了,汗死。在这里呼吸到艺术自由的气息,身心愉悦和舒畅。
我们运气不错,正巧赶上这里17点40的一场现代舞,澳门本地原创环境舞蹈剧场作品《听风的卡夫卡》,该作品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听风的歌》《神的孩子都跳舞》《海边的卡夫卡》为创作蓝本,同时介绍澳门本地文化和失衡的现代社会发展,相互对照,反映个人与生存的纠结。
表演空间是开放的,大概300多平方米的一个不规则的空间里,观众紧随演员在演出空间里走动,也就是说,40分钟演出时间观众和演员近距离接触,观众的走位由灯光指引并不会防碍到演出。
舞蹈演员大概有7名左右,观众只有20多位吧,而且我注意到演员并没有美男俊女,演出服也十分朴素,一色的白上衣黑裤子。开始的出场有点乱,灯光和台词,有点不知所云,心想这现代舞对我果然是够陌生的。抱着姑且看下去的心态,俺开始胡思乱想,观众要站立40分钟,演出是否能抓得住观众真是个冒险呢。
接下来的演出,有很多对澳门的介绍,中间穿插一些最近的时事评论也很有趣的。比如今年的10年回归展在北京花费了3000万,引起澳门舆论的批评,意思是3000万可以办同样规模的展览20个,呵呵。
往后演员的表演渐入佳境,舞蹈并没有华丽的架子,相反有一些笨拙,还有似是即兴演出,却已经深深地感染到观众,我留意到演员的细蜜汗珠,但演员的视野里没有观众,全身心在舞蹈中传达出一种情感,其中一段自由的舞蹈,是激情地释放,那一刻我忘记了这演出,嗅到了田野里的芳菲。
演出结束得到所有观众的热烈回应,掌声很真诚,我们对演员的表演很赞赏,在与导演的交流中,特别表达了,对演员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倾心演出,这部舞剧不会如此打动人心。
本场表演还涉及到音乐、幻灯片等等细节来调动现场的情绪。其中音乐很好听,配合舞蹈节奏也好,就音乐来说,感觉有点村上小说的影子。
在这个秋天的夜晚,风有点凉,走出剧场,心里仍涌动一点感动,非常温暖。
最后说说村上春树的作品,我只看过他的《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不怎么喜欢,觉得他的作品里缺少一点什么,甚至感到一种病态的美,这两本书在看过之后,就不想再翻了。但我想特别提一下,就是今年春村上春树获得耶路撒冷奖的演说,倒很不象他的作品风格。引起的转载也很多了。
“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对,不管墙有多么正确,蛋有多么错,我都会站在蛋这一边。其他人会不得不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许时间和历史会决定。”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真是感慨,哎,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象说的那样去生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