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69|回复: 0

乐书——做年糕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0-7-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嘴馋了好多天,从两个月前就开始念叨了,念叨什么呢,说来好笑,只是“年糕饺”,问了老妈好多天,问什么时候可以吃年糕饺了,所谓年糕饺,就是年糕团子包一根油条而已,但这也成为我小时候小吃中最念叨的事情了。

          小时候的这个时节,正是做年糕的好时节,其本上家家都排上去做年糕,所谓排上去,因为做年糕的排场很大的滴,不是一家几户的能做好的,都要整个小队一起上来做,总得动用几十户人家,家家分工不同,操作也不同,但地点是集中的,在我们乐家小学旁的晒场上,要动用整个晒场,这边支上两口大蒸锅,那边支上压年糕的三人高的大木架,还有专门做年糕的晒场房,一条龙的干活。

        做年糕最讲究的是浸米,刚下地的晚稻米,一刻也不能耽误,马上浸上上好的泉水,泉水也是从山里运出来的,时间很重要,会在15~20天左右时间,时间少了米不糯,时间长了就发馊了,米就要倒掉了。这就要了那时候农家的命了,还指望这个新年糕去上海卖呢,赚个好钱呢。

        晚米浸得火候到了,就要装在一个个布制袋里放在大木架上压,很重的压,不但没水分,连米都全部都压裂开了,总得看到十几个大人一起使劲,很多时候还喊着口号,带着节拍,带着很重的农家黄色小调,好像现在禁黄,但那时候好像就是得喊着这样的调调才带劲呢,当然我们小屁孩不知他们喊点什么,只觉得好玩、好听。稍有点知觉的大年级的女孩们却懂得回避了,呵吆吆啊呵吆吆。吆吆呵啊吆吆呵。

        压的这道工序结束,是放在大锅里蒸,这个锅大啊,总得放得下上百斤的米吧,下面放水,上面专门是做年糕的大蒸笼,一层一层的上,上个五六层,总得一个多高才开蒸,蒸起来那个米香啊,香气总得会飘到正上课的我们的鼻中,搞得总上不好课,口水条件反射般的下来了,有时课本难免糟蹋了。这个时候,老师也会放开一面,有个可爱的本家乐姓老师,刚好那天他家也在做年糕,看看他的口水也好像快下来了,看他确实等不住了,跑出去从蒸笼中盛了不少还没有成型的蒸米糕来给我们过过口瘾,不过他自己好像也吃了不少的,哈哈。

            接下来就是要“舂”年糕了,把蒸熟的米放在一个个石臼里,石臼排成方阵,总得有个四五十个,每个石臼要三个人,一个女的加两个状汉,两个状汉一人拿一只大木槌捶打糯米饭,直到把糯米饭完全打碎,并能够黏成一团,而女的是用来翻米的,快乐的乐章又来了,膀子上下,嘿哟声齐响,左一右二第三翻,左一右二第三翻,四五十个舂年糕的小阵组成一个大阵,那个宏大的阵式真是想来终身忘不得的,也是现在小辈再也看不见的了,想来在现在这个搞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社会,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申报的项目吗。

          整个捶打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再后将打碎的糯米团运输到做年糕的房子里,放在光滑的面板上,揉成条状,然后用一条细线把它切成一小团一块,再把这些小团放入模板里,用手在上面压一下,一块各式各样年糕就做成了,我老家现在还放着很多模板,很多是玉如意状的,也有动物状的。没有模板的呢?就拿手把糯米团按一下,做成长条状就行了。为了防止糯米团粘手,需要在面板和手上撒一些淀粉,就像面馆师傅揉面团一样。长条状的年糕按井字型叠加起来,一幢年糕就做好了,还有漏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再上层的年糕上敲上红章,红章不是谁都能用的,总有长者小心翼翼的拿出来,每家都有特制的章,这个是去上海卖本地年糕的标志,那时候也开始商标原产地保护了啦,看来现在的所谓各种保护,我们早就开始了呢。

      做年糕的房间是大人们侃大山的好去处,也是我们最向望的地方,总有很多的小家伙站在外面磨,冷不丁的偷上一小块做下来的年糕头,高兴的大跑而去,现在想来也许是大人们故意给小家伙们吃甜头的,有的也有带着豆酥糖、油条做年糕饺包着吃,那可是高级人家才能吃的,想来这个我现在还想着年糕饺的原因吧。

     打着字,口水出来了,明天起个早,回老家去吃年糕饺去,晚上做梦可不能把舌头当做年糕饺给吃了,加个舌套睡觉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4 19:52 , Processed in 0.0842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