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45|回复: 1

贫困的改变——阜阳郭寨行回顾与思考之一[转]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1-11-1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缘起

和一帮享友兴起捐赠乡村图书馆的念头,并非心血来潮。

今年二月最后一天,《新世纪》刊登重量级封面文章《营养的贫困》。乡村儿童所处困境令享友们极为震动,遂大伙网上网下联络,有意捐赠一个乡村小学食堂。带着热情,一帅还自愿去接洽相关机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但打听下来建成一个符合卫生规范的食堂需要20万元,之后每年又需要数万元午餐经费,实在超出能力范围,只得作罢。

此时,钟志军请来刘小妹给大家介绍启明书社。虽然总计只有十多家图书馆,但启明深耕细作,力求每家图书馆都能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被地理条件隔绝的农村孩子的精神天地与大千世界能够呼吸相通。这一点,很能引起享友们的共鸣。

但图书馆的效果究竟如何?与投入的精力是否匹配?

彼时,自己的最后一丝疑虑始终难祛。

很难说不是机缘巧合,财新旗下《比较》杂志四月刊登了研究文章《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流动性》——在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中国社会流动性(指各阶层流动的可能,尤其从低阶层出身,通过自己努力,改变阶层的可能性)如果大幅降低,极有可能导致陷入收入停滞增长的困境。而研究表明导致社会流动性大幅降低的因素之一,就是城乡教育投入严重失衡。

如此大势,尺寸之功即是丰收。由此,释然……

验证

与中彦等相似,置身阜阳乡间之初,水泥路、新农舍、整齐富饶的田地及孩子们天真的笑容,让你很难感受到贫困的影子。只有踏进教室,或拐进通往幽静处的小路,才能把资料上“安徽最穷的地方”与眼前景象联系在一起。

村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户都有青壮年外出打工,剩下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我们去的珍珍家,因爷爷奶奶双亡,母亲需要留在村里照顾一双子女,父亲只得一人在外打工。全家年纯收入估计在一万元左右,在村里属于比较低的水平。

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再加上一到两个孩子,这是目前郭寨比较普遍的家庭结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大约一年能寄回来两万。老人带孩子,还要负责田间农活。但随着农机的推广,目前一年须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农活减到约十、二十天,完全可由老人们胜任。所以,尽管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但由于较城里人更健壮,以目前老人平均六十岁左右的年龄,这一家庭分工模式还能维持五到十年。

郭寨村所在的三合镇没有像样的工业,也没有规模化农业企业,所在留在村里收入会略低。一般夫妻俩工资毛收入加上农业收入在三万左右。随着新农合医疗保险、义务教育及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农民刚性支出减少。尤其是新农合,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因病返贫。数据显示,在安徽北部地区,过去五年农民人均存款至少翻了一倍。

比较

上述乡村六人家庭模式在郭寨应属于中等收入或中等偏上收入水平,与城市低收入三人家庭模式、城市中等收入三人家庭模式做贫困程度的对照分析,如下表。

贫困是一种相对概念。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一般最大宗的支出是建房或购房。而且越是贫困,这一支出占一生总收入的比重就越高。所以,单纯地研究城市与乡村收入水平差距意义不大,远不如选取购房或建房支出/收入这一数值,反映乡村与城市实际贫困状况的差异。

乡村外出打工税后工资收入基本按一人月2000,另一人月1000估算。城市大学毕业后一般月工资在3000以下。5-10年后,达到中等收入的白领月工资则可达到1万-2万。城市三人家庭均按两人同时工作,同时抚养一个小孩估算。



购建房支出/收入的数值,乡村六人家庭模式分别比城市中低收入三人家庭模式更低。这意味着乡村虽然收入更低,但生活成本低廉的优势,令其相对贫困程度大幅度减轻。

当然这是极其粗略且简化的研究。譬如,多数的数据都是从零星的交谈中收集而来,其中还有自己的推算,而且所有的数据都没有经过核实。又如,丝毫没有考虑郭寨样本的代表性。在广大的中西部山区农村,那里外出打工+农业的收入更低,留在村里的收入也更低,建造像样砖瓦房的成本更高,甚至无法实现。

但这并不妨碍提醒自己及同样关心乡村的朋友,“贫困代际转移”真正的压力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或者说,城市中同样存在“贫困代际转移”的问题,和农村一样不容忽视。也并不妨碍提醒自己,关注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始终要留有一份理性,通过自己的学习、观察、研究,发现真正重要的问题。

续问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及制造业所须劳动力数量仍将保持可观增长,入城打工工资还将保持高增长,增速将继续明显高于大学毕业生起薪的增长水平。所以,农村中等收入水平与城市中低收入的差距,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缩小。

这当中教育资源错配导致大学生过度供给,压低了应有的起薪水平,实际了帮了缩小城乡工资差距的忙。“中国制造”的崛起,实际上对于中专技校等毕业生的需求大增。然而,根据笔者在上海的了解,除去少部分合资的技校向特定企业供应毕业生之外,多数中专技校的目标依然是帮助学生考大学。教育以何为本?如何实现效率?我们这些方面的思考与实践都很缺乏。

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城市享用的经济成果远多于农村。其余不论,单股市二十年来的上涨,农村因人均积累有限便鲜有分享。然而通过以上分析,超高的房价正在慢慢拉平城市与农村实际富裕水平,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者的差距。而高房价将财富往政府及房地产商转移后,又有多少会令城市及农村中低收入者受益?

这些都是题外话,令人喟叹的题外话,令人不得不重点关注的题外话。

除此之外,思考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上:如要关注贫困群体,精力放在城市还是农村?如依然选择农村,是否应当选择中西部山区偏远的乡村?

各位不妨边议边等下文。

来源:思享家 作者:身无半亩 身无半亩(身无半亩)的个人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贫困的改变——阜阳郭寨行回顾与思考之一[转]

资助范围要不要扩大到城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5 00:30 , Processed in 0.0864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