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9|回复: 5

[其他] 说公益,论公益,啥是公益。(邪魔乱弹之七)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1-1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邪魔退散 于 2017-11-17 11:28 编辑

偶恙,卧床一周,闲极无聊,续写乱弹。时过境迁,不会再在同一地点踏入河内,某些观点会和以前不一样,不要打脸哦~~大家。
本章的题目就是“说公益,论公益,啥是公益”(ps,说英雄论英雄谁是大英雄,嘿嘿)
公益,百度百科称,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
对我来说,顾名思义,公与私相对,有益于公,即为公益。以前这个词和慈善二字是基本通用的。
个人感觉,慈善二字更多含有宗教意味,现在慢慢大家少用了,以后慢慢讲。《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别人怎么解读这句话,我总觉得这就是公益的源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1-19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馍馍你的后续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11-2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善公益,这个都是词汇,题目有点难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古时,面对大自然,人类必须以团体的力量去面对,那时候部落组成的人们之间大多是亲戚的关系,照顾儿童之类理所应当集体负担。
等到封建时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说法出现,这是从“恤亲”二字引申开来的,“以己及人”,修身齐家平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实际上,在中国的古王朝的大多时间中,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谓皇权不下乡,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中枢无法对每一个社会单元(户)进行有效的操纵,所以大多的公共事物的发言权则被乡绅所操纵,明面上看来乡绅们成为了修桥补路赈济灾民等公益事业的主力。先不提每逢大灾之时同样在背后操纵粮价的因素,乡绅们成为公益事业的主力也是有其内因。
(1) 出于名声方面的诉求。盖因乡绅这一阶层是由“世家”转变而来,而世家是因为经学而形成,对于典籍的解读权垄断权以及对于名声“大义”的追求促使他们兴办公益事业。有了名才有了权,尤其是两汉以降至唐科举形成,门第就相当于权力。
(2) 出于政治方面的诉求。在和中枢的博弈中,在地方上的公益能更好的聚拢民心,取得在地方公益事业中的发言权就可以籍此制衡中枢。
(3) 中枢的要求。每逢中枢在财政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尤其大灾之后、大战之后,世家、乡绅们就会响应中枢号召,通过助饷赈济之类的援助取得更多的在权力上的分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的影响。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宗教,出于传播信仰聚拢人心积累资金的角度,都会本能的插手公益。如张角创太平道,符水治病,恤贫。张道陵创天师道,张鲁蜀中建义舍,“五斗米教”虽说有污蔑之嫌,但总有缘由。佛教东传以来,对于信仰的抢夺更加明显,“慈”“善”二字被佛教创新阐述甚至慢慢成为类似事业的代名词,白马牧师唐御弟居功甚伟啊,O(∩_∩)O~~景教、祆教、摩尼教、大食教之类莫不如此,非如此不足以传播啊~~
等到16世纪基督圣方济各、耶稣会等东传,尤其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耶稣会修士用数学天文知识在中国高层打开局面后,由上及下和由下及上的合力造成信徒的暴增。
这一点好像也是由于国人对于宗教的实用主义造成的,祈祷之时必有求,还有“还愿”,交易的意味太过凸出。不过天下乌鸦一般黑,国外还不是也一样,赎罪卷买卖得更凶残。
但凡宗教,总是会有建立“地上神国”的企图,道教黄巾乱、正一道割据蜀中、北宋摩尼教方腊、明初明教、宁夏回乱、太平天国、佛门白莲唐赛儿王聪儿、弥勒诸宗,更是其中翘楚,至于后期三合一诸如罗教诸宗,甚至建国后会道门,以教法治政野心终难息。如轮子功者,以慈善之名敛财,集信众之财而纳私囊,己心即天心,在世弥赛亚,弥勒下生,世界末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譬如,有人诸子系在牢狱,当受大辟。其父慈恻,以若与方便,令得免苦,是大悲;得离苦已,以五所欲给予诸子,是大慈。如是等种种差别。
《大方便佛报恩经》: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身、口、意等三业诸恶。

这些大抵是国内所谓“慈善”二字的源来吧。大抵是初做此事业的人发愿心,不敢自比大慈大善,乃取慈善二字。
所以我觉得国内初始之时宗教意味还是较浓。

尤其上了年纪的人中,由于文盲较多,传统的惜字、敬学传统,对于助学之类的事情会分外的在意些。
记得有文章中采访某老军,其说开始参加红军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当自己吃饱了以后,想让周围的人吃饱,最后想让大家一起吃饱,这就是“觉悟”。朴实的让人回味。
也许那些电视中见到的自奉甚俭,节省一切开支里助学的老人们大抵也是这个觉悟过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8 16:17 , Processed in 0.1182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