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31|回复: 1

谈梅花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5-3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也谈梅花------「梅花坚韧,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
         - 南乡子 -
现在正是赏梅的季节,忍不住也想谈谈梅花。
梅花,优雅飘逸、傲霜斗雪,因此自古以来就为我国的无数文人骚客所赞咏,他们常以梅花来表现自己的情趣、人格或情操。梅花也为一般百姓所喜爱,而曾盛兴过赏梅之风,留下了无数咏梅的诗词和写梅的文章和图画。
起源于三国时代的那句“望梅止渴”成语至今仍家喻户晓。
据说,在我国的唐代,曾被誉为“梅花的时代”。还专门有梅花宴。据日本方面的资料,也正是在那时,梅花传到了日本(日本古代并无梅花),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喜爱。当时的日本,还专门开“梅花之宴”,宴席上,人们喝酒作诗,犹如现在日本人在樱花树下喝酒赏樱花一样。
日本最古的歌集“万叶集”,日本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里都有关于梅花的歌和诗。据说就是受到从中国传来的梅花的影响。
而且梅花不仅仅是被日本人做欣赏用,还用于治疗疾病的“汉方药”即中草药和健康食品。960年,日本首都恶疫流行,连日本天皇都患上此病,但就是靠梅干(即由未成熟的青梅果实经熏制而成)和海带制成的茶恢复了健康。984年日本编成了日本史上最古的医学书“医心方”,其中就有关于梅干的记载。
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期间,梅干还被当作“军需品”。“日之丸便当”( 即太阳旗盒饭,日之丸为日本国旗)一词就是当时才造出来的。
直到现在,梅干还是日本人爱用的日常食用品,商店里出售的盒饭中,也常放一颗梅干,据说这样可以防止盒饭变质。
记得前几年曾在日本报上看到过中国人大决定定“牡丹”为国花的报道,也从国内一些杂志报刊上看到过很多把牡丹当作国花来“歌颂”的文章。称赞牡丹的“雍容华贵”。
当时,看到这些报道,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难过。于是忍不住在一些日本的关于中国的news group里和Mailing list里谈了自己的想法。
记得当时曾悲愤地说过:牡丹,大红大绿的,不显得俗气吗?即使如某些学者所言牡丹是高贵的象征,可这能代表我们的中华传统?一刮风下雨就会凋零就会委靡不振,根本经不起凤吹雨打,能表示出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能代表数千年来虽经受了种种磨难和屈辱,但仍没有像世界上早已消失了的无数民族那样灭绝,仍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
唉,真不知道国内那些“学者”究竟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本身有多少的了解,有多少的感情!难道仅仅因为民国时期采用梅花为国花就非得要另辟途径,非得对梅花本身也产生偏见,就非得用另一种花来代表我们的民族吗?
永远忘不了孩提时代,曾在外婆家,跟着年轻漂亮的姨妈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用蜡来做梅花的情景。
最後,附古代文人的两首咏梅词和两首咏梅诗:
☆★☆★☆★☆★☆★
《踏莎行》[南宋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
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
《卜算子》
咏梅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梅花[北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杂诗[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
2001年2月20日晚初稿,23日修改
以下为附加说明和相关跟贴
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
附《关于梅的定义》一文作为补充说明:
5000兄曰:
gt;quot;望梅止渴quot;的梅不是梅花,是黄梅(一酸味水果)。牡丹是为
gt;“圆润”。“圆润”乃”盛唐气象“!李白黄鹤楼咏梅”江城
gt;二月落梅花“(梅是武汉市花)
非常感谢5000兄就拙文中的“望梅止渴”所提意见。
我原以为曹操所说的“前边就是梅林”的指的是梅树开花後所结的果实,未成熟的青梅或成熟後的黄梅似乎也该算作梅的一种。因为梅树种类颇多,有些梅树的果实即可有生津止渴的效果,也有用作中药治疗或预防的作用。
另外,据说“梅干”是把青梅(未成熟的梅果)经过熏制而成,这时的“梅干”在中国叫“乌梅”,可作中药。不过,中国的“乌梅”似乎还多了一种:即不仅有把青梅做成梅干,还把成熟後的梅果,即黄梅,也通过烟火熏制成梅干,因梅肉外皮色呈黑褐而得“乌梅”一名。据说日语中的“梅”的发音ume就来源于quot;乌梅”的汉语发音,不过,日本的“梅干”也有深红色的。
以前我也认为日本人爱食用的“梅干”也不算我们通常所指的“梅”的果实。可後来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日本的“梅干”就是梅开花後所结果实的一种,就是我们所指的“乌梅”。日本的一些资料在介绍梅花时也都提到“梅干”,所以小生就认为无论是由青梅或黄梅制作的“乌梅”还是“望梅止渴”中的梅都是梅花的果实了。
但不懂的是:“黄梅”是否真的可算作梅的一种?
另附用作“梅干”的梅花图。
南乡子 (February 23, 2001 at 06:20:50)
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
跟贴:
上贴者 wenjunq on February 21, 2001 at 09:57:33:
我也想不通牡丹何以能成为国花。但也不赞成梅花.....
重抄1969年咏菊的歪诗:“黄叶飘零冷蝶飞,芳枝如玉任风吹;雪尽冰残梅争俏,迎战霜寒我不归。”不过作为国花,还是杜鹃更好。它多象我们的人民,没有索取,餐风饮露,却装点着祖国的大地,使她无比壮丽!美哉,杜鹃。
***********************
上贴者 南乡子 on February 22, 2001 at 04:04:18:
你的话很有道理!仔细想想,杜鹃花(又叫映山红)的确更能代表我国的一般大众百姓。
也许因为她“没有索取,餐风饮露”,也太普遍,所以没有像梅花,牡丹,菊花那样受到古今文人的注目和赞咏吧。
家乡的春天,满山遍野都是映山红。
真想回到孩提时代,再去故乡的山上!
***********************
上贴者 紫气 on February 21, 2001 at 09:09:05:
再劝南乡子先生不要动粗,如果我对党妈妈的大不敬超出了您的忍受极限,您尽管吭一声,然後由我来请求:
南乡子先生啊,请您把我那跟贴【有了党妈妈这个大女子,
其他的中国小女子再敢多言,岂不要割喉的割喉,活该的活该,你好象从来都不是
中国人?没有被党妈妈温暖过?不知道中国大陆的国情?】删了吧。这该多好!既
显示您南乡子先生雍容大度,岂止是宰相肚子,将军额头,简直就是天安门广场嘛,
不要说我紫气这几个中文字,就是坦克机枪腥风血雨都能挥洒自如。遗憾的是您南
乡子先生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等到实在忍耐不住的时候,管他骂不骂人,灌不灌水,
有理无理,只要此坛还是您作主,要删还是要删,为维护党妈妈的光辉形象,《大
家论坛》版主的行为还是您的楷模。南乡子先生您就继续做您的领导吧,俺紫气就
不再打扰您的一统小楼,醒您的清梦了。不过我还有一句老话赠送您:没有金刚钻,
难做瓷器活啊!谢谢您曾给了我比《大家论坛》多的多的优惠。请继续吟风弄月赞
梅。
此贴尽管删,不要有内疚感,我完全同意。
***********************
上贴者 也是斑竹 on February 21, 2001 at 15:24:11:
说句公道话,只要是正常斑竹,无论到哪里,都会删你那句话的。
当斑竹不容易,还得考虑大多数人,所以就多多体谅一下吧。
***********************
小猪笨笨:
牡丹多俗气,喇叭花都比牡丹漂亮 -(摘自《统独论坛》,2/22/01)
***********************
诸葛卧龙:
文化象徵从梅花转移到牡丹,正是中国文化近年来求大不求精、求多不求好的另一表现。中国人的悲哀。当然,相信我们会改变这一切。你的论坛很好,是海外中国人论坛里面最有水准之一,偶去过几次。(摘自《谈古论今》,02-23-2001 19: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5-3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谈梅花

梅花只艳白雪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5 09:22 , Processed in 0.0888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