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60|回复: 1

与每一个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中国五大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7-18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文章来源: 凤凰周刊 于 2002-7-16 lt;pgt;      一座被外人误解为quot;文化沙漠quot;的城市--香港,产生了一个为观众讲述quot;文化遗
产quot;的电视节目--《大地的神采》。
  提起中国的quot;文化遗产quot;,人们总是想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那27处,
或者还有人了解quot;口述非实体人文遗产杰作quot;的昆剧,然而它们背后更为丰厚的文
化积淀,却鲜有屏面媒体用深入浅出的演绎方法,为我们打开理解之门。香港电
台纪录片《大地的神采》,选取了其中5处,以独特的角度讲述中华大地文化的神
采。节目在自5月下旬在亚洲电视本港台播出后,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发扬工
作,一时间成了城中热门话题。
  事实上,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与每一个炎黄子孙冥冥之中血脉相连。我们
脚下跋涉过的每一寸热土,我们漂泊异乡时梦魂牵挂的那一方故土,乃至我们将
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每一份遗产,无不蕴涵着深沉的民族精神与人文关怀。从《大
地的神采》娓娓讲述这几处文化遗产里,或许有一些引起共鸣与思考的元素。 lt;pgt;  昆剧篇:戏梦情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昆剧经典名著,把剧中人杜丽娘为情执着的故
事,刻划得哀怨感人,令剧目四百多年来,在台上历演不衰。昆剧这种中国最古
老的戏曲,从古至今,因为爱好者对它不离不弃之情,使它几经兴衰,得以延续。
昆剧本身具有不朽的文学性,遣辞典雅,造句华丽。演唱、表演、服饰、道具、
乐器都有严谨的准则。后来崛起的戏曲,包括京剧,均深受其影响,所以昆剧quot;百
剧之师quot;的称号。昆剧从明万历到清嘉庆年间,整整二百多年,风靡全国各地,由
皇亲国戚、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都为之倾倒。每逢中秋,苏州的虎丘曲会,从早
到晚,吸引来自各地的文人雅士、曲家、老百姓到千人石上唱曲,盛况犹如今天
的流行歌曲。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剧列为首批quot;口述非实体人文遗产杰quot;,进
一步肯定昆剧这个中国古老的表演艺术的价值。
  白先勇在《我的昆曲之旅》中说:quot;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
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成那样精致优美的一种表演
形式,在别的表演艺术里,我还没有看到过,包括西方的歌剧芭蕾,歌剧有歌无
舞,芭蕾有舞无歌,终究有点缺憾。昆曲却能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表现出最繁
复的情感意象来。试看看张继青表演《寻梦》一折中的'忒忒令',一把扇子就扇
活了满台的花花草草,这是象征艺术最高的境界,也是昆曲最厉害的地方。二十
世纪的中国人,心灵上总难免有一种文化的飘落感,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在这个
世纪被连根拔起,伤得不轻。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戏剧艺术,曾经有过
如此辉煌的历史,我们实在应该爱惜它,保护它,使它的艺术生命延续下去,为
下个世纪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留一枚火种。quot;
  今天,昆剧不时要面对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演员后继无人等问题。有
见于此,台湾一批昆剧爱好者,现正积极地去培养年轻观众,教他们如何欣赏;
内地的昆剧研究者,则竭力抢救濒临失传的剧目,鼓励老艺人在未遗忘之前,重
新排演,把技艺传授给下一代演员。而一批来自海峡两岸的年轻人,对这一古老
的戏曲,不但如痴如醉,还出钱出力,甚至设立网站,大力推广。
  四百多年来,昆剧能一代一代的传承,靠的就是一群又一群的昆剧爱好者默
默的推动和支持,希望我们这一代,会有更多人认识昆剧,欣赏昆剧,让它流传
不绝。 lt;pgt;  武当山篇:天人合一
  武当山不但风景美,而且是我国一座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
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则更负盛名,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据史载,
明成祖朱棣崇奉道教,于永乐十年(1412年)即命人率30万众进驻武当山,大兴
土木,以13年之功,从净乐宫到天柱峰金顶绵延70公里的路旁,建成殿堂庙宇2万
多间、400多处,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构成庞大的道教
建筑群。其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湛、工程之艰巨,实为世所罕见。如此浩大的
工程,在中国名山开发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整个建筑体系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
合的政治意图,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遂,每一建筑单元都
建在峰、峦、坡、崖涧的合适位置上,使它们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
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天然图画。既体现了皇权的威武庄严,又体现了神权的玄妙
神奇,创造了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名山景观。
  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不仅是风景胜地,还是道教名山?quot#59;北宗少林、南尊武当quot;,自古以
来,武当武术与少林功夫齐名,武当高道张三丰更是中国武术界一代宗师,他创
立的武当派与嵩山少林派齐名。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极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
伴以习武,武当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
一派,被称为quot;内家拳派quot;。不过张三丰可能不止一个。有一个说法,张三丰是宋
末1247年出生,但张三丰也曾在明代出现过,明代皇帝就多次下圣旨找寻他。宋
末到明初,相差大约百几年,张三丰可能是个超过二百岁的人瑞,也可能在历史
上先后出现过两个张三丰,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一个公认的说法。
  追求长生不老,追求与大自然融合,一直以来都是道教的中心思想。在武当
山,古医学、古乐、古建筑无不与这个思想息息相关。武当山上的道人,据说十
个之中有九个懂得医术,懂得调理自己的身体,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古乐,又
名武当韵,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乐韵,由于武当山在明代一直为皇室做斋醮仪式,
因此今天的仪式,也保留着宫庭音乐的特色。每天早上唱一唱武当韵,对道人养
生长寿也有好处。天人合一的思想,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瑰宝。 lt;pgt;  丽江篇:活水流传
  丽江之美,连沈从文那行云流水的文笔都不足以表达。
  抗战时期,当时还是西湖艺专学生的李霖灿、李晨岚来到了丽江,他们把在
丽江采写的游记寄到西南联大,在《今日评论》上发表。沈从文教授看了他们的
文章后,十分激动,便以此为素材构思一部名为《虹桥》的小说。小说写了一部
分的时候,李晨岚从丽江玉龙雪山回到昆明,见到了沈从文,把金沙江、虎跳涧、
哈巴、玉龙等奇?quot#59;一一以实地观感从实招来quot;。沈先生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话:
quot;完了!听君一夕深谈,就我所能想像的绚丽和我所能控制的词藻,都还不足以表
达出玉龙雪山美之千万一,这篇小说是写不下去了!quot;这样一篇要流传千古的小说
便没有了结局。
  quot;激沙沙是纳西语,激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水,一个是指房屋;沙沙就是锁链
的意思,那就是说水与房屋相互锁链的意思,人与自然融合、结合在一起。
  建筑被水道贯穿包围,是丽江古城的特色,quot;家家门前有流水quot;,道出了这里
到处流水淙淙的景致。事实上,古城人的起居生活,也与水道紧扣,在这里,随
时随处可以见到人们在水道或井边洗菜洗衫的情景。今日古城居民可以享用这个
方便,全靠古人选择依山傍水,配合自然在这里建立了这个美丽城镇。除了利用
水道,古人懂得利用高山作为天然屏障,挡住冬天寒冷的西北风;而为了不破坏
环境,丽江古城的建筑,都按着地形水道而建。因此这里的房屋有高有低,规划
亦有别于其它古城四方工整的布局,而是不规则发展,造成整个街道的空间合理
精彩。
  丽江古城自宋末元初建成,到今天已有800多年历史,仍然保存完整。但
随着现代化发展,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服饰、具有民族色彩的舞蹈、艺术
这些珍贵的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quot;文化就是要一代一代地传,要将我们文化里面先进的这一部分提取出来,传
在后人身上。quot;致力于文化传承的黄丽娜,就正努力把纳西族的语言、舞蹈、文字
等,传给年轻一代的纳西人。 lt;pgt;  清东陵篇:风水陵园
  quot;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式理气、诸吉咸备quot;是历来风水大师对清东陵的评
价,意思是此地无论是山形地貌,抑或气脉运势,都满足了风水学上要求的美好
和吉祥,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当年清东陵的设计大师们在设计清东陵的整体
景观时,运用我国传统的借景、衬景手法,把陵园东、西、北三面的嵯峨远山quot;借
quot;来,作为陵园的远景、衬景,以昌瑞山为背景,以陵寝前的砂山、林木为前景,
甚至把蓝天白云也纳入景观之中。北望清东陵陵园,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展现
在我们面前,只见锦屏般的昌瑞山下,殿阁峥嵘、松柏滴翠、河流纵横,上有蓝
天白云相衬,远有群山围拢,陵寝室建筑之美与山川形胜之美水乳交融,和谐统
一。
  位于河北省遵化的清东陵,是满清在中原兴建的第一个皇家陵园。这里葬有
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孝庄文皇后、孝钦显皇后(慈禧)等1
5位皇后;还有136位妃嫔。
  根据清史档案记载,清东陵的位置是由顺治皇帝亲自选定的,但民间则有另
一种说法,指清东陵原先是明朝崇桢皇帝的皇陵选址,但来不及兴建,明朝便已
经亡国。
  清朝相信皇陵的风水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当年兴建清东陵的时候,清朝将
皇陵范围方圆2500平方公里的地方列为禁区,所有民居、墓地及寺庙全部要搬迁。
朝廷更派出八旗军驻守,严禁有人破坏这里的风水。
  研究古代建筑的人认为,中国风水其实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学、
地理学,甚至今日的环保科学。清东陵在风水学上是一块quot;四神地quot;,意思是东南
西北的地形山势都似有神兽保护一样,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有朝山后有靠山,这
种地方必定风调雨顺。如果用科学解释,就是有这些山挡住北面吹来的风,而且
可以留住南面潮湿的空气,令这个地方形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定明清两代皇陵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指出,中国的
风水学讲求建筑和自然环境的配合,当中包含了中国封建时代的观念和哲学思想,
是表现人类创作智能的杰作。这些陵园能保存下来,正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
欣赏到这种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人类智能。 lt;pgt;  平遥篇:票汇商城
  160年前,当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时候,山西平遥县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金
融中心,地位犹如今天的华尔街。
  平遥,一个仿佛平凡又遥远的名字,却诞生了中国银行的鼻祖--票号。当时
一纸汇票,除通行全国之外,远至莫斯科、东京、印度加尔各答等也可以兑换过
来。
  1823年,平遥一间颜料庄的掌柜(约等同今天的总经理)雷履泰,看到商品经
济发展迅速,使用现银(元宝)交易已经不合时宜,于是大胆向老板提议,将颜料
庄改为票号经营,取名quot;日升昌quot;。quot;日升昌quot;为现代管理的典范:所有权和经营权
分开,老板不参与日常管理,把权责交给了掌柜;架构精简,分号相当于今天银
行的分行,只由四至五名员工经营,各人有明确的职务,各尽所能。同时,为鼓
励员工的积极性,quot;日升昌quot;也实施了quot;身股制quot;,按员工表现配给股份。
  古代商业智能也反映在汇票的防伪措施上,他们利用汉字编定了一系列密码,
代表着取票日期与金额,并暗地里将这些密码写在汇票上,以杜绝假冒的情况。
  一百多年票号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低潮,当时众多票
号结束营业,但仍有商家看准时机,另立门户,以最小的资金,开发新市场,缔
造以小搏大的商业传奇。
  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谈到平遥票汇:quot;平遥西大街上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
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大名鼎鼎的'日升昌'的旧址。这是今天中国大地
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所在。听我说罢,
大家就对西大街上每一个门庭仔细打量起来。这一打量不要紧,才两三家,我们
就已被一种从未领略过的气势所压倒。这实在是一条神奇的街,精雅的屋宇接连
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经过一二百年的风风雨雨,处处已显出苍老,但苍
老而风骨犹在,竟然没有太多的破败感和潦倒感。许多与之年岁仿佛的文化宅第
早已倾坍,而这些商用建筑却依然虎虎有生气,这使我联想到文士和商人的差别,
从一般意义上说,后者的生命活力是否真的要大一些呢?街道并不宽,每个体面
门庭的花岗岩门坎上都有两道很深的车辙印痕,可以想见当日这条街道上是如何
车水马龙的热闹。这些车马来自全国各地,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骄傲,
驮载着九州的风谷和方言,驮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quot;
  今天,平遥不再是一个商业城市,反而借着祖先留下的古建筑、古文化来吸
引游人,把平遥发展为旅游县城。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得最好的县级城墙,城
墙的高度、阔度都是按礼制的规格建造。
  1997年,平遥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再给平遥商人一次机会,他们如何
继承祖先经商的智能,把平遥带到世界舞台?
  历史嬗变,朝代更迭,历史长河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遗存了极为丰富的名
胜古迹,恢宏的古代建筑群,浩如烟海的古文物,为后人考察和研究中国古代的
文化与历史,提供了真实的依据。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馈赠,上
面印刻着民族对历史文化的创造和记忆,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和个性。而这些文
化遗产在今时今日的命运,又同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时不时迸发出一些关
乎生存与发展的矛盾话题,更产生过许多令人痛心的状况。当人们已经越来越懂
得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时,文化多样性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却远远未能
深入人心。《大地的神采》不仅记录了中华大地文化的神采,更引出了港人乃至
世界华人对文化遗产前世今生新的关注与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2-7-18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与每一个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中国五大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呵呵,中华文明留下的文化遗产当然不仅仅是这些。上面的五点虽然不俗,但个人认为,它们不一定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华,相比之下,从儒释道流出的浩瀚文字和灿烂思想,要有价值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5 20:05 , Processed in 0.0879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