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55|回复: 10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地的朋友对广东的印象不是特别理想,除了知道广东人相对来说有人民币外,其他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负面的东西多些。。。。。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年,我所知道的广东人精神中感受最深的就是
包容和务实精神 .....  




今天先介绍开创岭南文化的第一人----遭受冷落的“千载英雄” 南越王赵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市民与游客的热门去处。但知道这里的南越王名叫赵昧的人也许并不多;而知道赵昧的祖父――第一个南越王赵佗的人也许更少。

  回溯至2218年前,随着秦始皇大军扫平最后一个越人部落,岭南一隅登上了中国历史文化版图。在中原的支援和影响下,原本“蛮荒蒙昧”的岭南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获得了飞跃式发展。
 在改变岭南命运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中,赵佗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他为岭南开发立了首功:率兵统一岭南;担任广东最早的古县――龙川县首任县令;创立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南越国;推行郡县制,将中原先进的封建制度推广到岭南;施行“与越杂处”、“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促进中原移民与本地越族人民融合;推广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归附西汉中央政权,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赵佗和他创造的历史已经走远,但他为岭南地区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基础。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岭南人的血液之中。岭南文化、广东人精神中的很多本质性的内容,如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意识、务实精神、顾全大局等,都与赵佗这位“南下干部”一脉相承。赵佗和他的时代留下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在广东的很多地方还可以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赵佗简介

  

  赵佗,约公元前241年生,卒于公元前135年,真定人(时属赵国,今河北省正定县)。秦始皇南平百越时,赵佗为秦军主将。秦统一岭南后,赵佗任龙川县首任县令。秦末,赵佗接任南海尉,随后吞并西南的桂林、象郡,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统治岭南半个世纪以上。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陆贾出使岭南,赵佗接受了汉朝册封,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诸侯国。

  赵佗治理南越期间坚持“与越杂处”政策,促进汉越人民之间的融合,并推行郡县制,推广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得到显著发展。他提倡先进文化,改变落后风俗,更带来岭南社会飞跃式的进步。

  赵佗不仅创建了龙川佗城,还在番禺建筑了“周十里”的“赵佗城”,奠定了早期广州城的格局和规模。广州儿童公园南越国宫署的发现证明,从南越国开始,广州城市中心就没有迁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广州市内有南越王赵佗的纪念之地吗?能贴上点图片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岭南割据史
--两广地区在有文字记述以来,当地人分裂中央自立政权的现象没有


三朝十帝统治岭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发五十万军民平定南蛮(即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统一了岭南,设南海、桂林和象郡三个郡来管治,增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岭南的发展。其中,南海郡就在现在的广东省境内,郡所在番禺(即当今的广州市)。

  当时秦始皇委派任嚣为南海郡尉,任嚣在今广州仓边路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筑了最早的广州城――番禺城,俗称“任嚣城”。今仓边路一带,古时是源自白云山的甘溪下游(又名文溪)的古溪道。任嚣城依山傍水,既可防御外敌入侵和免遭水淹,又便于取得甘溪的淡水。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嘱咐手下得力干将赵佗继位,并要他趁中原战乱之机拥兵自立。赵佗于公元前203年建南越国,自命为南越武王。赵佗去世(传说是106岁)后,因儿子及长孙已逝,遂由次孙赵昧继承王位,为第二代南越王,即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墓主。赵昧在位十多年后病逝,婴齐回国继位,他在位仅七八年,死前嘱立次子赵兴为王,但赵兴后被丞相吕嘉杀害。吕嘉拥立婴齐大儿子赵建德为王,并发兵叛汉。后来汉武帝派路博和杨仆二位将军统领10万水陆大军征讨南越国,南越国随之灭亡。

  秦末汉初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兵荒马乱,数十万中原人大规模南迁,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发展。汉朝时的丝绸之路,广东省的广州市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当时往来广州进行交易的有十多个国家,广州成了海外贸易的中心。

  唐末,公元917年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在两广地区立国,定都广州,国号初名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这是广东地区继南越国后出现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历四个皇帝共五十五年。当今广东首府广州市的流花湖,就是当时南汉统治者修筑的芳春园,宫女们梳妆时掷花于湖中,飘浮无数而得此名。

  明末清初,广东地区出现了两个反清复明的南明政权。1646年,明朝大学士苏观生拥立唐王朱聿钅粤(左为钅,右为粤)称帝,年号绍武,史称南明绍武政权。同年,明朝桂王朱由榔也在广东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史称南明永历政权。这是继南越、南汉之后在广东地区出现的第三个封建割据王朝。绍武政权只存活了四十四天,而永历皇帝朱由榔也被清军追逼逃入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广州市内有南越王赵佗的纪念之地吗?能贴上点图片来吗?:)

有,但较少,主要在赵佗的最早兴王之地广东河源,而且当地以赵佗命名的地方很多,一个广东朋友说赵佗主要留在广东人们的心中!赵佗在位67年,但是其墓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找过,传说里面有无数珍宝,历经2000年也难觅其踪影。现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 赵佗次孙第二代王赵u (前 ? -- 前122年),为赵佗次孙,这位祖籍河北,在广东土生土长的年轻国王,体弱多病,性弱内向,在位16年,贪图享乐,碌碌无为,没什么建树。公元前122年因病去世,年龄43岁左右,葬在今广州象岗山腹心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南越王墓所在的象岗山,为越秀山的余脉。“象岗樵歌”被列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岗上原有“朝汉台”,是南越王赵佗“筑台以拜天子”的礼坛,岗西有“芝兰湖”,至唐代仍然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山岗的东南面有“越王井”,传为赵佗所凿,至今仍存。南越王墓周边还先后发掘过几百座汉代墓葬。1995、1997发现的南越国斗状水池遗迹,南越国御苑遗迹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之一。近年在光明广场发现的汉代水闸遗迹也是南越国的重要史迹之一。

限于条件所限,照片很少,只是去看过,不知道那位朋友可以上传些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史载,秦始皇33年,秦军南平百越时,中土入越50万兵卒,赵佗为龙川县首任县令,后称南越王。今龙川县的佗城是当年赵佗称王时所筑的土城,他还从北方迁来大批犯人,迁来1.5万女子与士卒通婚。

  广东人家家到现在还保留着汉民族传统的祭祖风俗,而我们中原几乎都没有,可能只是在什么活动中才偶然搞一次!

史学家考证,河源龙川县的“百粤首邑”佗城是客家人最早的落居地,广东真正有文字记载亦可能从此而始。至今小小的佗城4万人还保存着138个姓氏,佗城百姓街几乎家家不同姓,各宗族都建有自己的宗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南越王墓的之“最” :

1.世界最早的彩色套印织物的工具――印花铜板模;
2.中国最早的实用屏风;
3.迄今全国考古发现的最大、最早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
4.最早的丝缕玉衣;
5.中国最早的平板玻璃;
6.西汉最大的绘画铜镜等等。


 在广州儿童公园发现的南越国宫署和南越王宫意义可能更大,但是还在清理中,也许这里隐藏着五大“千古之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广东---广东也具有悠久的文化1 《开创岭南文化的

南越王国千古之迷(《大众科技报》)


就目前所知,南越王宫署由南越王宫殿和御花园两大部分组成。南越王宫署于“五大谜团”。

第一大谜团:

“番禺城”存在之迷

南越王宫殿目前只挖掘出一号殿的一部分和二号殿的一角,350多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只占儿童公园东南一个角,整个宫殿最精华的部分还在2万多平方米的儿童公园下面。宫殿也找到了,但是在宫署之外还有没有一个城?

据史料记载,秦末汉初时期全国有十多个商都,而岭南就只有“番禺”这一个重要的商都,来这里经商的人不秒都财运亨通,发达者众。按照考古专家推测,南越王宫署之外应该还有贸易区(市)、老百姓生活区(坊、里)以及城墙等等,然而这些东西目前却一点出土的迹象都没有。“南城王宫署只是番禺的一部分,当时的城在哪里?城墙修建在什么地方?这些年我们凡是有工地的地方都去看过,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这同时也是所有广州人的一个历史心结──古番禺城的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第二大谜团:

印章上的“老外”头像之迷

这次南越王宫殿“露脸”的部分有一个有趣的考古现象―在不大的宫殿发掘现场,人们可以看到多个朝代的珍贵遗迹错落交叠;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宫、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井、1000多年前的唐末漫道等等。在堆积成山的出土物件中,最令考古学家感到兴奋的是一枚大约5厘米高、质地坚硬、末完成的象牙印章。

别看这枚象牙印章只有一只核桃大小,上面还有一道裂痕,来头却实在不简单。

首先,这枚象牙印章刚好出土在唐代的温道上,在它的周围还有一些象牙材料,水晶,外国玻璃珠等文物,广州出土的的唐代文物向来非常有限,直令广州的考古学家有“盛唐不盛”之叹,它的出土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南越王墓曾出去过五根象牙,明清时期的大新路是有名的象牙作坊,这枚唐代象牙印章也使广州的象牙工艺制造史中间的空白得以填补。

其次,该印章虽然没有打磨完成,也没有挑字署名,其上却大有乾坤──上面的头像无论从脸形还是发式上来看,都是一个明显的外国人头像。从开关上看,这枚印章不是中国传统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而是椭圆形,而西方印章的形式正是以椭圆形为主。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枚给外国人刻的印章,反映了当时广州外国人的存在。这一意义非同小可,因为据文献记载,唐代广州聚集了数万外国人,尤其以西亚阿拉伯人为多,但苦于缺乏具体物证。

但这枚印章上面的“老外”到底是哪一国人?当时的广州外国人的数量有几何?这些谜底仍待揭开。

第三大谜团:

南越王宫“石头城”之谜

在考古学界有这样一个共识──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西方古代建筑则是以石结构为主,一木一石,形成中国与西方在建筑文化只上的分野。过去一般认为,中国建筑在唐宋以后才大量使用石质材料,但是在刚刚出土的南越王宫殿和以前出土的南越王御花园,都不发现了大量的石质材料,诸如石柱、石梁、石墙、石门、石砖、石池、石渠等等,不一而足。

有人认为,整个南越王宫署的石建筑普及程度,可以用“石头城”来形容,甚至有的结构与西方古罗马式建筑有相通之处,这在全国考古界都是罕见的。有行内人士提出,南越王宫署独树一帜的石建筑,是否意味着当时的广州(番禺)已经引进了西方的建筑技术和人才?如果这些“外籍建筑工程师”真的存在,那么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史就得重新谱写了。当然,这些猜测都还只是一个谜。

第四大谜团:

石渠流向图形之谜

专家预言,南越王宫殿全部出土后,将可以见证南越王宫署当时报辉煌。其实,以前在王宫一侧发掘的御花园,光一条曲流石渠就可见到“皇家霸气”之端倪。

这条曲流石渠约180米长,由北向南,再向东,注入一弯月形石池后又继续西流,蜿蜒贯穿整个御花园。这条以观赏潺潺溪流为主要功用的渠道,说不定还大有别意!记者从麦英豪处见到一张非常有趣的示意图:图的上部分是黄河“几”字形走向图,图的下部分也是“几”字形走向的南越王御花园中的石渠流向图,只是前个“几”字向北,后一个“几”字向南,总体的形状有着惊人的相似。有专家猜测,这种惊人的相似不一定是巧合,也许正是南越王赵佗当年“觊觎中原”的“野心”所在。对此,麦英豪说了一段南越王赵佗的历史轶事,秦末当政者对当时赵佗在岭南称“南越王”心有不悦,没有什么企图。现在看来,如果这张示意图早2000多年让秦王知道,恐怕赵佗也不会有105岁的命!

猜测毕竟是猜测,实情到底如何,恐怕只有泉下的南越王自知。

第五大谜团:

“龟鳖石池”上的建筑之迷

目前引起参观者最大兴趣的,倒是御花园中东南角的弯月形石池。这个深约1。5米的石池出土时,仅存两列大石板和两根带榫的石柱,近池底还发现成层的龟鳖残骸。池壁西边顶上还有三条呈放射式的石地梁,端部各有一口拳头大的榫眼,形如牛鼻,有专家称此为“牛鼻石”。

有专家断定,这些遗迹给人们留正职珍贵的启示―在这些石板、石柱和牛鼻石之上,会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建筑覆盖整个石池,很可能是整个南越王宫署中最具亮点的一个建筑造型。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建筑呢?

南越王宫署筹建处特别举行了一个“弯月形龟鳖池复原设想方案展览”,现在在石池一旁就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师生提出来的几种有关设想:有人认为是一个供帝王后宫歇息赏水赏龟的凉亭;也有人认为是一个池上舞台;还有人认为是一造型独特的曲桥。。。但种种设想,还必须与原有的建筑设施和榫眼等相吻合,具体到这一点,又让包括北京、香港方面的许多专家都感到迷茫。

2000多年前的石池上盖建筑的结构如何,看来又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据了解,随着南越王宫殿的进一步挖掘,南越王宫署独有“历史之谜”还会有更多,目前值得一提的还有“带刺的瓦当有什么功用?”、“黑皮黑肉的鹅卵石来自哪里?”等等。考古专家认为:历史遗迹的越不完整,留给后人的想象空间越大。南越王宫署的几大谜团,会带给您怎么样的想象空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20 11:39 , Processed in 0.0863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