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65|回复: 7

《论语・为政十一》温故而知新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2#8226;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论语・为政十一》温故而知新

一般人都解释为温习自己所曾学的旧知识,而有新的体会感悟,那就可以当老师。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就是这么说的。“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另外,对“故”还有一种解释是“古”,就是说要在回顾历史的经验的时候,能对未来有所领悟。这个理解,联系到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精神,也有一定的道理吧。

“温故而知新”,其实是指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有创新的学习方式。对旧知识能知新,能有新的体会,才能深刻理解了,才能让这个知识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才能对此加以运用。不然,对于知识只是“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远不能说掌握了知识。

再来看“可以为师”的意思。会学习的人,才能当老师。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老师要教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方法。教给知识是“授人以鱼”,而教给学习知识的方法,是“授人以渔”。显然后者才是真正的老师。

其实现在比较好的大学,都提倡“研究性大学”,也正是这个道理。老师们本身要会研究,会创新,才能更好的去教导学生。只有“深入才能浅出”。这个道理,今天还是完全适用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20.67%

发表于 2006-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论语・为政十一》温故而知新

要向老师多多学习才是。。。。 (-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论语・为政十一》温故而知新

弦歌乱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其实应该是有两层意思的。

温故,就是反刍过去的,也许是知识也许是历史也许是经历,只要是过去了的,都可以哪来温。一定要温个牛奶什么的,当然弦歌也不反对了。这是“知新”的基础,从这个温故上,可以产生出两种结果来。

知新,第一层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有新的感受,从“温习过去经验”这个行为中,获得一些新的感受。这个新感受,也许是跟自己的见识经历有关,也许是跟外在环境的变化有关,但是在你还处在“故”的那个时候那个条件下,是没有办法理解或者发觉的,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感悟。简单的举例就是关于爱情――也许有些人小学时候就开始看爱情故事,可是真的明白什么是爱情,也许得三十或者以后才开始感悟,之前的认识和了解,更多的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摸索罢了。这种知新是对某一事物的新理解,属于枯木再逢春了。

知新,第二层可以换个角度去看,不是就在单一事物上有了新的感受,比如我十五岁看到的爱情和三十岁理解的爱情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温故,掌握了一种事物普遍性的规律,比如,我从重温十五岁的爱情,发展到明白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这么说好像有点夸张,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也就是说,从一个事物中,已经开始提炼了普遍性的规律,从而得到了更多新的东西,也就是开始掌握万变不离的那个规则了。而在现实中,这类感受应该还是很广泛的。比如我在DISCO舞厅里曾经感受过和生产PBC板材一样的感觉――大概有点通感了? (-001-)

可以为师,也不一定是要去教导或者能够教导别人,其实单纯的解释这个“师”自为“效仿”“遵从”的意思,也是可以的吧?

温故而知新,可以是对一个事物有了新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人生对百态有了新的发现,以这个新感受新发现来指点自己以后的行为。――这就是弦歌对此条的乱弹 (-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论语・为政十一》温故而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为:做。师:老师。

    这是孔先生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一个关于老师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象现在,要有一定的学历,比如小学教师要有大专学历,中学教师要有本科学历,并且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必须有一张教师资格证书,很麻烦。孔先生说的很清楚,他说,只要能在温习以前的知识的过程中,能获得新的启发,就可以做老师了,可以为人师了。

    西楼认为,孔先生的话可以分几个层次去理解,首先,关于“温故而知新”,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仅仅掌握是不够的,而更应该是掌握旧的知识的同时要有新的诠释,这种诠释是多次的,是反复的,是多次的诠释,每次诠释都应该有新的观点,这个观点在孔先生的那个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后面半句“可以为师矣”,当然,这句话是建立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韩愈在他的《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说的是老师的职责,根据这个再看孔先生的话,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对掌握的知识能够发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传道授业解惑”的这种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仅仅能够“传道”、“授业”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解惑”如果没有对知识的这种发挥,那么老师如何“解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西藏林芝

《论语・为政十一》温故而知新

结论:以后绝不轻易用典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论语・为政十一》温故而知新

结论:以后绝不轻易用典故。


(-002-) 年度经典回复 (-002-)  (-002-)  (-002-)  (-002-)  (-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南充

《论语・为政十一》温故而知新

看来我以后要加强学习了 (-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7-18 12:30 , Processed in 0.0830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