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1|回复: 0

悲情二胡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3-24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很高兴能成为这里的一员,今天看到这个休闲论坛,就贴了一个原先的帖子。有时间我会陆续贴写关于音乐的文章。虽幼稚,却是用心感受的。



        音乐是为心灵而生的,人类的心灵大抵是不安的,在黑暗里,等待着彷徨着。
        对于困境中的心灵,如果说贝多芬的《命运》是敲醒,莫扎特的《安魂曲》是召唤,那么阿炳《二泉印月》则是挣扎。中国人,也许前两者未必能感同身受,心弦紧扣,但后者却一定能有所震撼,因为二胡的声音是从每个中国人心里发出来的。
        对于二胡的领悟,我的经历不足以达至透彻。总觉得,经历过大痛大悲的人,有了不凡的积淀,才能真正理解二胡悲而不破,伤而不坠的底蕴。
        一个人,一个沧桑的艺人,戴着墨镜,拉着胡琴 ,默默地在青石小巷里,身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风雨里缓慢行进。“天下第二泉”照着的是冷月,冷月叹息的是清澈二泉,或者还有更鼓,杨柳,晚风,一个瞎子的眼睛里,一切在苦难中安宁,一切安宁又在命运里被蹂躏,起落人生,挣扎是冷月的记忆,二泉的记忆,心灵的记忆。         
        当年小泽征二指挥该曲时,热泪四溅,曲毕,即倒在指挥台,眼泪汹涌喷流。想必瞎子看见的那泉,那月,在命运的轮回里,铭记了不朽的灵魂,再次在忧郁悲恸的琴弦之间不动声色地传达出不息挣扎的内心。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是另一种形式的二胡,人生命运的挣扎和无奈在如泣如述的咏叹中以文字的形式完成了其不可更改的悲剧美。比之《二泉映月》,《命若琴弦》少了些许挣扎,多了一点宿命一份平和,对于命运,下肢瘫痪的史铁生在挣扎的心灵里程中,手边多了一副拐杖,拐杖上刻着佛家所说的慈悲二字。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的话:二胡只有两根弦,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就这个意义上,我要说一句也许重复过很多次却永远值得重复的老话,《二泉映月》是世界的,更是中国的。
       一个沧桑的艺人,一个经历太多苦难的民族,伤痕累累,受尽人世白眼和欺凌侮辱,却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梦想。属于世界的中国,属于世界的阿炳和《二泉映月》,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沧桑的面容和蹒跚的步伐,我们还有理由抱怨她的贫穷和苦难吗?要知道,放弃了自己也就放弃了她,放弃了她也就放弃了自己。
         悲哀其实不是一个人的,二胡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30 11:12 , Processed in 0.3008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