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2|回复: 1

北京一些公益组织对sars 的讨论会记录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5-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这是网友 十四 寄来的一封关于sars 的信,关心sars 和公益的 网友们可以看看
里面还在呼吁志愿者有所行动呢。有意者不妨和他们联系。
(声明:登出此信件不代表希望之光对此有所意见,希望之光目前不参与任何其他的公益活动)

信件内容如下:

各位朋友,附件是五月一日劳动节的时候,几个从事公益事业工作的朋友针对SARS问题中国NGO可以做什么的讨论内容记录。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开始,因为远在这之前,一些公益组织的朋友就开始了行动,比如协作者文化交流中心已经开展了好些天的紧急救援筹备工作,还有香港社区伙伴邓文嫦女士一直持续地将香港NGO针对SARS的消息和经验分享给我们,还有清华NGO研究所的邓国胜博士特意为SARS中的中国NGO撰文,还有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绿网等网上的专栏信息……

    我们也知道,这更不是一个结束。实际上由郝冰姐5月4日给一大批从事或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朋友发出“大家一起来出出主意,防治非典,我们能做什么”的询问邮件,朱健刚、叶天、春涛、宋关福等一大批朋友都在热烈地响应着,也由此引发了对于中国NGO要面对的更多背后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天佑中华!总会到那一天,SARS被完全控制,人们将远离这场灾难。希望这次引发我们的反思,不再只是因头痛而医头,因脚痛而医脚。否则,这次是SARS,下次会是什么?我们还能走多远?

    祝福大家!

杨皓
――
欢迎访问瀚海沙,加入关注中国荒漠化志愿者网络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desert.org.cn">http://www.desert.org.cn</a><!-- m -->

Tel:010-63163685   Fax:010-64922264


附件: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非典的传闻满天飞,疫情最严重的京城一度出现抢购风潮和外地人员返乡潮。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正常运行;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忘我地投入到救治病人,努力控制非典疫情的扩散;社会各界也积极为防治非典捐助物资和献技献策。但是面对疫情,危险依然存在。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作为中国社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组织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还应该做些什么?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几家在京民间组织的代表聚会对此进行了讨论,会议记录如下:

会议主题:面对非典,中国的民间组织可以做什么
时间:2003/5/1上午
地点: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ActionaidChina)
与会人员:张兰英(ActionaidChina)、李涛(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林易(瀚海沙)、刘辉(瀚海沙)、杨皓(瀚海沙)
注:下文中提到的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为“民间组织”的英文缩写;SARS为“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缩写。

一、李涛详细介绍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正在做的紧急救援工作
目的1: 协助有关的人群进行防护措施
主要服务对象:
在京的外地打工者,包括
n        集贸市场低收入小商贩
n        流动儿童
n        非建制的建筑民工
n        分散居住的低收入打工者;
工作内容:
1.        聘请了一位医学专家,帮助外地打工者解答相关疑难问题,包括提供防疫知识与非典期间特殊的医疗保障及法律相关的信息和咨询;
2.        采购必须的防护品,如口罩、消毒液和体温计;
3.        编写适合外地打工者阅读的防非典手册,以及适合劳务输出地宣传的海报;
目的2:摸索积累疫情时期进入社区发放救援物资的经验;
工作内容:
4.        到北京市内外来人口聚集区分发防护品和宣传资料,同时跟进了解他们在非典时期不同的需求;,同时跟进了解他们在非典时期不同的需求
目前进度:
1.        已经在外地采购到3000瓶1斤装84消毒液¥3元/瓶、25000只18层口罩¥1.6元/只;
2.        防非典手册文字工作已经完成;
3.        为农村劳务输出地的预防非典海报已经交付印刷;
4.        已经与两个主要劳务输出地政府取得联系,在当地宣传预防非典信息;
李涛介绍说协作者共有8名工作人员投入这项工作,现有6人已到位,另1人正在外地联系货物。协作者制订了严密的工作人员防护措施,并聘请了一名医学顾问。同时开通了两条24小时热线电话:010―65714799;13911266463,制订了《热线电话咨询指引》及《志愿者自我防护指引》,并成立了四个工作小组:前线组,负责基线物资发放,由李涛负责;物资组,由崔宇负责;热线组、推广组,由李真负责。紧急救援期间,前线组项目人员将与后方办公人员及家人隔离居住,为了大家的安全,不希望志愿者单独参与基线工作。
李涛同时介绍了目前北京市政府在针对外地打工者防治非典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分区管理并落实责任,尽量避免流动交叉感染的几率;二是承诺若无力支付费用,感染非典的提供医疗保障;三是要求用工单位不得拖欠工资,因非典停工期间工资照发。这有助于外地打工者非典时期留京的信心,但是具体落实情况需要社会的监督。

二、大家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由SARS而引发的问题
政府呼吁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非典,但出现了大量外地打工者返乡的现象,原因有四:1,各种谣言与认识误区使得他们认为返回家乡比呆在北京更安全;2,有些用工单位因非典放假后不给本单位外地打工者发放工资,并且不作必要的宣传和管理工作,导致大量外地打工者返乡;3,同时目前也正是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帮助家里春耕的高峰期,4,有些本地社区排斥外来人员。
对SARS病症了解和政府措施理解上的误区。比如认为感染SARS之后是100%的死亡率,和对隔离检查的恐惧等。
流浪人群防治非典的问题,同时很奇怪的是平时街头的流浪者这段时间大部分都消失了;
防治非典业务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热线的质量问题;
有些媒体报道的偏颇与误导;
有人反映某些地方机构借防治非典名义乱收费问题
很多地方防疫物资乱涨价;
封城谣传引发抢购风潮;
人们由于恐惧而乱服预防药问题;由网上传闻和有专家评论SARS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引发一些人捕杀流浪猫、狗及家畜。林易前几天去电视台参与一个节目,谈到家养动物不是SARS传播源,人们在疫情严重期间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体质,做好自我防护工作,而不应把内心恐惧与不安定的情绪转移发泄到动物身上。台下有人就很不理解,认为现在人还顾不过来,还管什么动物;

三、重点讨论防治非典的工作中NGO可以起到的作用
紧急救援:
中国NGO在抗灾抢险紧急救援方面没有多少成型的工作经验,尤其是面对SARS这样有极强传染性的疫病,我们需要降低风险,用最少的代价摸索紧急救援的工作经验。协作者决定由几名工作骨干深入外来打工者社区分发防护物资和宣传资料,摸索和总结经验,并及时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与其它NGO交流分享。Actionaid是一个有着丰富救灾经验的国际发展组织,张兰英老师表示将尽快通过Actionaid国际合作网络征求国外NGO紧急救援方面的工作案例,并与国内NGO分享国外NGO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瀚海沙与国内其它环保NGO一直有着良好的联系,并且有比较丰富的志愿者资源。瀚海沙将负责联络更多相关的NGO参与到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来,并将继续利用广泛的渠道向公众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寻求志愿者的帮助。
其它工作:
呼吁停止不确定消息的制造与传播,林易已撰文;
了解弱势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必要和适当的物资援助与防疫指导;
针对SARS问题开展卫生教育;
针对人们对SARS与野生动物关系的认识误区开展环境教育;尤其是注意善待家养宠物和野生动物的倡议;
针对人们对非典认识误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监督举报落实防治非典工作不到位和违法违规的情况。
针对可能因为指导意见不明确而造成服务对象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操作的问题,林易和刘辉提出,NGO的工作可以多样化,但是立场态度必须明朗,并且不要取代专家回答不确定的专业防护问题,而应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咨询途径。
特别针对外地农牧地区防治非典工作,张兰英老师建议可以寻找和制作一些适合农村地区播放的广播稿和适合他们观看的影像宣传资料。瀚海沙也已联络外地的NGO,建议他们在当地适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发放宣传资料。

四、讨论由非典问题引发的NGO未来工作方向与期望的合作
重点在农村、牧区等医疗卫生意识设施较差的地区开展卫生医疗方面的发展工作,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
与环境领域NGO加强合作,推动环境教育,尤其是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工作;
推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创造一个讨论的空间,反省SARS事件所反映出来的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我们特别注意到谣言背后所反映出的中国的公民社会问题,应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以推动国内公民社会的发展;

目前需要的帮助:
1.        联系提供较便宜的合格体温计(家庭型腋下用)信息;
2.        制作防非典手册的美工志愿者;
3.        协作者急需在北京东四环附近租赁一套两居室房屋,厅的大小在25平方米左右最好,用于临时办公与存放物资;
4.        提供北京市内外来打工者社区联系方式,比如流动儿童学校和集贸市场;
5.        提供防治非典最新措施的信息;
6.        收集生活中对防治SARS的疑难问题;
7.        寻找合适的防非典音像资料;
8.        需要相关志愿者协助制作民间组织参与防治SARS的专题网页;
9.        需要SARS防护宣传资料的外地NGO请提供联系方式与需求数量;


联络方式:

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enter for Facilitators
电话:010-65714799
传真:010-65714799
联系人:李涛、李真、崔宇
E-mail: <!-- e --><a href="mailto:cccfchina@sohu.com">cccfchina@sohu.com</a><!-- e -->
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
ActionaidChina
电话:010-65521869/8329
传真:010-65528327
联系人:张兰英
E-mail:public@actionaidchina.org

瀚海沙DD关注中国荒漠化志愿者网络
a Volunteers Network Devoted to Desert in China
电话:010-63163685
传真:010-64922264
联系人:林易、杨皓
E-mail:office@desert.org.cn


附文:
中国公民社会的反思――SARS传播中的思考
文/林易                「瀚海沙-关注中国荒漠化志愿者网络」

对于很多在NGO氛围里的朋友们来说,“公民社会”的说法这几年越发耳熟能详了。这个说法的确有它的优势。比起简单的“民主”,“公民社会”既强调了公众的高度参与和自主,同时也清楚地勾勒出了每一个公民在社会当中应有的责任和使命。从来,权利和责任都是共存的。
很快,社会上就出现了考验我们“公民社会”意识的事件。这似乎有一些超前,但是它毕竟就这样来了。
就在这个春天,草木的葱茏少见于报端,代之的是SARS和非典。人群就在极短的时间里出现了分化。
流言四起,恐慌遍地。天上的地下的,有的没有的,证实的没证实的,如尘暴一样弥漫在互联网和手机的短信当中。一会儿是什么地方被封闭了,一会儿是哪家医院不能去了;今天说非典治愈后有后遗症,明天说SARS是生化武器,有人说抽烟的人不得非典,还有人说朝鲜没有非典是因为他们的泡菜是辣的……更有甚者竟然不问青红皂白拿起铁锹木棒,对城市中本来就命运悲惨的流浪小动物大肆杀戮,以此来预防非典(实际是宣泄自己的惊恐情绪)。所有这些柳絮一样漂浮的消息,或许出发点并非是什么“唯恐天下不乱”,但是在一个瘟疫肆虐的非常时期,社会和个人,需要的不是猜疑,而是安定和正常的生活秩序。每一个平常日子里渴望着理想的“公民社会”的公民,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里,是否首先想到了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呢?流言虽然不知道起于哪里,但它能否在我们这里终结呢?恐慌的情绪也许来自四面八方,但是,它是否可以在我们这里终结呢?向周围的亲友传播必要的健康的信息,以更多的鼓励和祝福代替情绪化地抱怨和慌乱,这些我们都可以做,也该是我们所作的。
疫情还会继续,但是社会中合格的公民应该学会保持理智,负担起每个人应有的责任。我们是否应该从自己做起,终止那些“飞机洒药”之类的无用信息。信息是与能量共存的。一个健康的信息,必定为自己和周围的人们带来健康的力量。一个负面的消息,即使是真实的,它对于我们有什么昂扬的意义吗?即使不是谣言,但一个负面的消息,在经过了多人的传递加强之后,气流变为飓风,猫咪成为猛虎。
在疫情尚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会自我防护,也应该告知亲友们必要的预防知识。除此之外,一些“可有可无的消息”,诸如哪里又被封闭了,什么学校发生逃逸了,一个七拐八绕的“熟人”病故了……这些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少一些恐慌的传递,我们自己也能多几分安宁。如何想象,一个缺少责任感和自制力的公民,真的给予了他足够的民主权利,他马上就能很好地使用呢?权利毕竟只是工具,重要的是能力,是每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理智和责任感,才是理想的“公民社会”的基石。
流言和恐慌,不是一个合格且健康的公民所应该传递的东西。
不久前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位妇女在公共厕所内相遇,一人已年迈,一人是少妇。二人东拉西扯了半天,长着问少者,孩子怎么样?该上班了吧?少者颇为尴尬地说,还没呢,上幼儿园呢!
人若是太过穷极无聊,大抵总会有此类不着边际的言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5-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一些公益组织对sars 的讨论会记录

<!-- e --><a href=\"mailto:hopecnfarmer@hotmail.com\">hopecnfarmer@hotmail.com</a><!-- e -->也收到了此信,刚想贴,不为占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8-3 20:01 , Processed in 0.0457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