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提出的这些管理措施的推广需要有两个前提.
1) 希望之光的管理层有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去制定和推广相应措施的能力.
2) 在有这些能力的前提上, 还必须大家有这个时间精力来做.
现在的情况是1)和2)我们都欠缺. 说白了, 希望之光的义工是因为共同的理念而聚在了一起, 而并非大家都是精通管理或者乐于管理而聚在了一起.
在故土的眼里, 很多事情应该如何如何, 我猜想因为故土的出发点是: 希望之光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把帮助失学儿童这件事情做好. 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服务的. 所有的一切不足, 也都要围绕这个目的而改进.
可是在我眼里, 希望之光在这个目的之外其实还有其他存在的理由. 希望之光不是一个机器, 不是一个设定了目标的助学机器. 希望之光是由一个个义工支撑起来的. 义工们或许不懂管理, 或许没有看过mba教科书, 但是只有靠着大家的埋头苦干, 希望之光才可以走到今天. 这里, 其实是很多义工的精神家园. 大家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投入到这里来, 因为大家觉得在这里有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 觉得有种善良和纯真氛围, 让自己愿意在这里工作. 在这里, 我们得到的远远大于付出.
制度化的建设我们也一直在做, 今后义工越来越多, 我们肯定也会做更多制度化的工作. 我自己也算是推进制度化建设最积极的几个义工之一了. 可是在推广制度化的过程中, 我深深的感到, 很多东西不是说应该如何如何. 或许从理论上说, 的确应该如何如何. 可是义工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不是可以随意调节的零件.
即便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讨论, 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巧, 在我们这样的网上公益团体里面, 其实并不适用.
希望之光所需要的管理者, 绝非是只会看mba教科书, 来对照着做案例分析, 写咨询报告的人. 而是要可以用心了解义工的体会和义工的快乐, 并在这个基础上身体力行, 让希望之光少走弯路, 让义工少做无用功.
一厢情愿的把\"应该如何如何\"附加在希望之光, 或者希望之光的义工身上, 说白了, 是不现实的. 即便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 我做义工, 因为我愿意. 没有人可以强迫我做自己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的事情, 即便是为了希望之光.
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 应该说, 作为义工, 我说这样的话或许未必妥当, 等于是在打击网友的积极性了. 可是我想, 把这些想法提出来和故土商讨, 其实也是在和义工们交流. 如果故土自己也是从事管理工作的, 相信是可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