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88|回复: 8

转经的老人 随想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西藏拉萨
藏历四月十五,穷人节,绕着拉萨城转经,随手拍下这张照片,摇着转经筒的老人,神态安然、从容。

像这样的老人,在西藏,很多很多。世俗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宗教信仰,足以让他们放弃所有,潜心到佛法的修行中。

转经的人们,可能不懂什么大道理,也说不来什么佛法典故,对佛教,只是一种本能的信仰,一种与生偕来的薰陶。转山,转水,转佛塔,所求的,都是为了来世。

只是,如果有今生,何必求来世?

常常不知觉的想起一些东西。

和朵说话,知道她归国无期。一下子想起了一句诗: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也无所谓了,只要他们能平安就行。计划不如变化,想的再好,谁又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呢?现在在西藏,再过一段时间,又不知道在哪里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更重要。想想,在路上,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孤帆,摇啊摇,在狂风暴雨里,却怎么也找不到指引航路的灯塔,只能努力向前划行着,不让自己触礁,不让自己迷失了航行的方向。

有缘,自然能相见。

不懂佛法,也做不到像藏族人那样三步一跪去磕长头,去苦修,但却接触了不少修行者和高僧大德,黄教的上师,苯教的小活佛,都有数面之缘,在很多在藏民眼中,已是可遇而不可求。

一切种种,因昨日而生,一切种种,因今日而逝。不得不感激命运,失去了,却得到了更为珍贵的补偿。

生有时,善无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转经的老人 随想

去过,是我梦中的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转经的老人 随想

真想利马飞到西藏去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崇左

转经的老人 随想

静虑深密如秘藏 应该是 静虑深思如秘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西藏拉萨

转经的老人 随想

静虑深密如秘藏 应该是 静虑深思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出于《地藏十轮经》,前后几句是“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N。智能深广犹如大海。”


再引用《地藏经法研究》中的部分原文,可以对《地藏十轮经》有些了解。

   何为地藏?地藏的梵名叫“乞叉阿乐迦”,也叫“乞叉底蘖沙”,或叫“叉底俱舍”。梵语“叉底”就是“地”,“俱舍”就是“藏”。我们现在所称的“地藏”,不是音译,而是义译。如般若,就是音译。什么叫地藏呢?《地藏十轮经》里有两句话解释得非常好: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安,就是平安;忍,则是忍辱波罗蜜的忍。菩萨行的六度中就有忍辱度。大乘菩萨行讲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就是难得做到的去做,难得忍受的去忍。这个忍,实际上就是哲学认识论上的认。佛说法的时候,经常是一说法,很多人就得道了,证悟到了无生法忍,对无生法得到了、认识了。“地”之安忍不动,我自岿然不动象大地一样;“藏”即静虑,就是安静之境,是禅定;禅定之进入深密,象秘藏。《地藏十轮经》对此有另外一个说法:这个地,讲的是我们的心象大地一样。大地的特点是1.能载,什么都能乘载;2.能藏,什么都能蕴藏;3.能生,什么都能生发。万物都由地生出来,所以地就能载、能藏、能生,这是地之德,是地的根本特点。我们的心象大地一样,能容纳一切,能够乘载一切东西。佛教讲心地为大,就是以地来明心。藏,就是蕴藏,就是储藏在里头,所谓静虑深密如秘藏,此秘藏就是讲三德秘藏。三德,即佛涅盘时,涅盘的三个德相:般若、解脱、法身;或法身、解脱、般若。这叫三德秘藏。佛在世时,是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庄严;佛涅盘了,全身粉碎,变舍利了。佛去了哪里?涅盘三体:报身变成舍利;法身就无所不在,解脱了;所作皆办,都成了般若。我们知道,人从四大来讲,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我们人呢,又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心经》中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是人,他也是色受想行识,不过他的五蕴跟常人的五蕴不同,他觉悟了、清净了,所以他涅盘之后,色蕴变成法身,释迦牟尼佛变成法身;受、想、行蕴得了解脱,彻底地解脱;识蕴就成了般若,最后智慧成了般若,转识成智,成了最高的智慧般若。涅盘之后是什么形状呢?生之时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死之后,德相即般若、解脱、法身,这就是我们所要明了的三德秘藏。我们常讲人人皆有佛性,同时更深地说,人人都有佛体,即有跟佛一样的身体。人人皆有佛性,也就人人皆有佛体,亦即人人皆有三德秘藏,都应具备般若、解脱、法身。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福报,在佛体上更是差得远,我们凡人的三德秘藏被无明、烦恼所遮盖、束缚住了。所以,对地藏的进一步解释,就是要明白地藏实际上就是我们心地的宝藏,我们的心地是能藏、能生、能乘载、能纳一切的。我们的宝藏藏的是什么呢?就是三德宝藏,就是般若、解脱、法身。我们心中的宝藏就如大地。在我们修学《地藏经》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地藏,我们再来讲什么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讲的就是关于般若、解脱、法身这三德秘藏在天、人、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里头怎样轮回、运转的。他以六道为所观境,以三德秘藏为内容。那么,什么又叫三德密藏呢?就是说看看这个生死轮回最后能不能够了脱。地藏菩萨是真的不信邪的,他就是要叫每一个众生的三德秘藏最后真正地成就出来,不再轮回,了脱轮回,把三德秘藏显露出来。这不是一般的佛性显露,而是要最后成就三德秘藏,使每个众生不但能了脱生死,而且能够成佛、能够涅盘,显出三德秘藏。所以地藏菩萨本愿之大,在密教里叫作悲愿金刚。

  《大日经》里讲,每个菩萨来的时候,如果你真正有修行境界的话,你都会有感觉。这个感觉是不同的:比如日藏菩萨来,你就能看见他头顶上显着的太阳;月藏菩萨来,就看得见月亮;虚空藏菩萨来,你就会感觉到万物虚空;而地藏菩萨来,你又有什么感觉呢?那就是很重很重,地心引力不知加了好多倍,你想拔也拔不动。所以每一个菩萨来的情况都不一样,心境也不一样。经文上说,如果是菩萨聚会的话,真有修行的人看到地藏菩萨来时,除了感觉到自己身体沉重以外,都会看到手里捧着如意宝珠。这个如意宝珠不是一个,而是三个,这三个宝珠就是般若、解脱、法身,并放射光芒。地藏菩萨以六道为所观境,观三德秘藏于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之中,所以大家要记住,这是与其他菩萨不同的特点。释迦牟尼佛对诸菩萨赞颂的时候特别说地藏菩萨悲愿深重,经文上讲:“过诸菩萨”,他超过了其他菩萨。这就是地藏菩萨。下面我讲地藏本愿。

  经上说,文殊菩萨问佛,地藏菩萨因地做何行、立何愿,即怎样修行、怎样发愿,他才能够成就这些不思议的事情?经上讲地藏菩萨在因地时,曾经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道德的人家的儿子,他因为看到了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就问佛:我要成佛,要怎样行愿呢?这就是地藏菩萨的本愿。为什么叫本愿呢?本就是过去、本来之愿。

  地藏菩萨看见六道众生积集恶报、恶业,不离苦报,于是托根性地,隆其本愿,仰观大觉,历劫度生而不倦。为满其本地之愿故,所以称本立愿,乃自心起,自昔因地无量劫前,发宏誓愿,荷负众生,教令主持正法。地藏菩萨所发之愿,不是在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时才发的愿,而是在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之前,就是在地藏菩萨因地时发的愿。不是一个劫,也不是一世,而是无量劫来、无量世来所发的这个本愿。也就是忍苦忍难,大慈大悲。安忍不动如大地,他能够忍得苦、能够忍得难,能够大慈、能够大悲。这是地藏菩萨的本愿。

  本愿,愿是愿欲。本愿即菩萨因地所发的弘愿。修学佛法,以发愿为先,可说为成佛的根本。菩萨在因地所发誓愿,有通有别,如愿成佛道、愿度众生等四弘誓愿,名为通愿,每一菩萨都如此发誓愿。如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愿,药师佛因地发十二大愿,皆为别愿。大家别以为发愿多功德就大,发愿少功德就小。要知道,诸佛愿力是平等的,本愿即根本愿。所谓发愿,即儒教所谓立志,志既立定,抱有志者事竟成之决心,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以达到目的为止。若无愿,便什么也做不成。不独修学大乘法门,即学小乘法,无愿也同样不能成就。所以修学菩萨,首先必须立定志愿,虽经艰难困苦,而必具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实现其所志愿之目的。诸佛因地发愿,之所以与普通立志不同,在于诸佛菩萨因地中发上求佛智、下化迷情之愿,皆从清净心中出发。虽有本愿,必藉功行圆满,方便本愿得以修证。如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等四弘愿,则须修六度、四摄等,功行圆满,扫荡无明障翳,才能显于本性功德。故地藏菩萨之庄严果德,是由因地本愿出发,功行圆满而成。

  功德,不但是在寺院里做些佛事。功是功力,如行布施、持戒、忍辱、礼佛、坐禅等,都要有一番功力。德即是得,修行而得成绩,做一分得一分,名为功德。依本愿去实践,所成就的功德,称为本愿功德。
  经,梵语“修多罗”或“素怛缆”,直译其意为线。释尊在世,随机说法,灭度后由弟子集成一段、一章、一部部的经典。各类的法门,有组织地贯串起来,像一朵朵的花,用线贯穿而成花,便不会散失。经也是这样,佛在世时随时随地说法,若不加以编集,就难得保存于久远了。佛说的法,是究竟的真理与德行,可给我们永久学习,永久依循。所以经又含有恒常法则的意义。佛说的名为经,佛弟子的述说不名经而名论(除禅宗六祖慧能所说为《六祖坛经》外),这是表示尊重佛说。如中国古圣先贤有价值的言教,如《书》、《诗》、《易》等也叫作经。经又有径的意思,就是修行成佛的途径。

  经有五义:(一)涌泉义(义味无穷);(二)出生义(能生妙善);(三)绳墨义(楷定邪正);(四)显示义(能示正理);(五)结义(贯穿诸法)。

  以上对经题作分别的解释,现在把它综合起来说。经是一切佛经的总名,是能诠教法。地藏菩萨本愿,是本经的别名,是所诠表的理行果法。

  再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以人和法来称呼这部经的。地藏是人,本愿是法。在经书上,释迦牟尼佛为这部经取一个名字。经书最后的时候总有佛在说完这部法后,有菩萨来当机请问佛,你说的这部经、这部法叫作什么?佛常常答复这个问题,把他所说的这部经、这些法给起个名字。《地藏经》也是一样,佛给这部经说了三个名字:一个叫地藏本愿,一个叫地藏本行,还有一个叫地藏本誓力经。因为有愿必有行,有行必有力。实叉难陀在三个名字中选了一个能把愿、行、力的意思包括在里面的名字。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将人与法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概括地藏本行,又可以概括地藏本誓力的最为允当的经名。
  在《地藏经》中,佛告诉文殊菩萨,这个地藏菩萨的威神誓愿是不可思议的,乃至于闻名、赞叹、供养的功德也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赞叹地藏的功德呢?因为文殊菩萨讲了,地藏能够成就不可思议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同意文殊菩萨的这句话,然后才讲地藏菩萨因地的行、因地的愿。佛告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因地是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前发的誓愿,誓愿什么呢?他的誓愿是: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在那个时候地藏菩萨就讲,我要把六道众生都度尽了,我自己才成佛。这是在很早、很远以前的事了。后来,因为地藏菩萨修菩萨行,所以他也还是随着众生的劫在轮转。到了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时候,他又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塔像前发愿,说愿我尽未来际,应为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又讲度尽六道众生。这就是地藏菩萨的本愿,也是我们现在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常常讲的一句话:众生有一不成佛,我不成佛。地藏菩萨的本愿很多,这是最概括的一句。在这里,众生是六道的众生,不光是人,众生中有一不成佛我誓不成佛。我们常讲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地藏菩萨是众生有一不成佛,他誓不成佛,也就是众生都成佛了他才成佛。这里的意义很深。因为,整个的法界、整个的众生、整个的有情,都是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有一个不成佛,你就不可能是真正的佛世界;有一不成佛,你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圆满。

  地藏菩萨为什么如此发愿呢?我前面已经概述了。在经中,佛告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是因为看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看到他们的佛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庄严而发愿。而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当时作为大长者子的地藏菩萨说,你现在羡慕我的身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要真正证得像我这样的身体,你要修。怎么修呢?你要很久很久、很长很长的时间,你能够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你就能够证得像我一样的身体。就像前面所讲,愿大福也大。你真正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必须要度脱一切众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大悲的果报。没有这种大悲,你想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怎么可能呢?没有悲就没有愿,没有愿就没有福报。现在我们总想成佛,总想得到身体方面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想像我们现在,福薄身残,很不健康。真的要福厚身隆,那就要悲大愿大。这里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学地藏菩萨,一定要修福报。我们不是教施吗?就教修福报,不修福报,就不晓得地藏修行之行。凡夫是太执着这个身体了,因为这个身体而执迷不悟。而僧呢――就是出家人,又厌弃这个身体,把它当做臭皮囊。这两种都是极端。只有菩萨,他修无量佛法功德,面对自己的身体,既不是执迷,又不是厌弃,而是相好庄严。释迦牟尼佛经上讲,地藏菩萨在因地劝他母亲信佛,后来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以申供养,后来看到佛像爱慕,神游业海,发宏誓愿,都是因修身,因修福报而起。地藏菩萨之所以要发度众生的本愿,就是为了修身。说这些,主要是为了解释《地藏经》这个题目,算是释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瑞士

转经的老人 随想

也来番夜半不能寐。

多远,都要知道你平安。也就候着电话或者msn上一个字。

缘起性空。多早晚康康和我都要明白。透彻不透彻不知道。牵强附会也要说明白。倒也不必太挂记。

机缘够了,不知道怎么就见了。我当然也不着急的。你一直知道。以前人海中捞出你,也够我激动到一塌糊涂了。

风吹幡动,跳不出心动。。。对着电脑微笑,看到?

找本《五智喇嘛弥伴传》看看。可惜我家里的没有了。。。之前忙着分发,倒把你给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经的老人 随想

梅朵拉姆,呵呵,我的藏文名叫格桑梅朵,哈哈,好听不?不过我更喜欢你的名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西藏拉萨

转经的老人 随想

也来番夜半不能寐。

多远,都要知道你平安。也就候着电话或者msn上一个字。

缘起性空。多早晚康康和我都要明白。透彻不透彻不知道。牵强附会也要说明白。倒也不必太挂记。

机缘够了,不知道怎么就见了。我当然也不着急的。你一直知道。以前人海中捞出你,也够我激动到一塌糊涂了。

风吹幡动,跳不出心动。。。对着电脑微笑,看到?

找本《五智喇嘛弥伴传》看看。可惜我家里的没有了。。。之前忙着分发,倒把你给忘了。


朵,没想到你会看到这个贴子。

我回来了,笔记本没有带,MSN用不了,也不知道你在不。

很苦涩,终究得面对的。

不想说了,晚上回家,再写信给你。

照顾好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6-1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崇左

转经的老人 随想

呵呵,是我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1 13:17 , Processed in 0.3551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