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中学的盘老师全程陪同,开车搭载我们去到孩子现在寄住的叔叔家,距灵山中学汽车程约10多分钟。
初见面在叔叔家堂屋(客厅)里,爸爸打工、奶奶住院,家里没大人在家,屋子里杂乱、昏暗。弟弟和小邻居正在看电视。
孩子朴实、健壮,在我们邀请访谈后,大方的陪我们坐在当餐桌的小方木桌前,桌上还放着切菜砧板、菜刀,他说奶奶住院后,平时弟弟自己在家煮面吃,他和姐姐周末回家后,做饭菜给弟弟们吃,当问到他会做什么菜,他摸摸头略腼腆地答:都会做一点吧。说得大家都笑了。
聊到之前义工电话预约复查见面,孩子回答:“你是陌生人,有事跟我爸爸说”,当同行义工在屋子里观察环境时,正和我交谈的孩子马上警惕询问对方是什么人,很有安全意识。
谈到奶奶住院但不能前去县城医院探望,通电话时奶奶说话都不清楚,孩子一脸担忧、泪光。
据班主任老师介绍,孩子如果少玩手机游戏,好好努力,有希望考上玉林中学(玉林地区的一流中学)。但孩子家里没有大人监护,孩子自律不够的话,考上比较难。
以下几个引导提问,旨在了解孩子心理状态,让孩子认识到现在周围人、事、物的正向资源,更多支持到孩子的正向感受。
1.你的生活中最喜欢的是什么,它带给你什么感受?
孩子:打篮球,刺激、爽;在学校和朋友们在一起,朋友既是同村又是同学。玩手机游戏,输赢无所谓,主要是玩的时候,开心、刺激、爽;(说到手机游戏,孩子自责玩的时间太久了,玩久了状态很不好。最近手机给弟弟弄丢不见了。我打趣他是不是正好可以不玩游戏了,他不好意思的笑了)
2.和家人的关系、沟通方式?
孩子:爸爸一般只有过年才回家,一回来弟弟就缠着爸爸,还撒娇要爸爸背,看着真是“辣眼睛”,但有时候会羡慕;(谈及此孩子笑容轻松);
对父亲关系的期待:希望爸爸更尊重他的想法、与他商量。比如:买自行车,孩子觉得不需要也用不上,爸爸事前也不商量就买给他,结果他也不高兴,爸爸又花费了钱。(谈及此孩子面露心疼、遗憾的叹息)
谈及奶奶平时在家照顾,孩子不禁哽咽,不愿意再说下去。
借住叔叔家7年,希望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有奶奶才是真正的家;
3.与自己的关系、梦想?
梦想越来越小;以前每个职业都想体验,现在只想赚钱。
4.问:赚到钱你会想要什么?
孩子反问:“你有没有听过毛不易的《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没听过,这首歌哪部分你最有感触?”
他好似恨铁不成钢的回答:“你要听听,这首歌每一句我都很有感触。”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奶奶替代妈妈的角色给了孩子们照顾和母爱,父亲长年不在家,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甚少;周国圣,作为目前在家最年长的男孩,在父亲打工、奶奶年迈之际,和姐姐共同担负起照顾这个家庭的责任。言谈举止间,孩子已显成熟,与成年人的对话中,可以敞开心扉谈自己的梦想;对亲人依恋、需要理解和被重视的情感,却不允许自己袒露他的脆弱和悲伤。
对孩子来说,在学校与朋友互动的自由、释放感;奶奶照顾、陪伴的母爱。这是他的正向资源,可从中获得支持。
少年说出了梦想,一首歌的歌词讲出了沉重的话题,美好的景愿,希望他梦想成真。
PS:《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歌词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我的第一选择不是去环游世界
躺在世界上最大最软的沙发里 吃了就睡醒了再吃先过一年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我就可以把所有人都留在我身边
每天快快乐乐吃吃喝喝聊聊天 不用担心昨天或离别
变有钱 我变有钱 多少人没日没夜地浪费时间 变有钱 我变有钱 然后故作玄虚地说金钱不是一切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我会买下所有难得一见的笑脸 让所有可怜的孩子不再胆怯
所有邪恶的人不再掌握话语权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倒流时间
不是为了人类理想做贡献 只是想和她说一句我很抱歉变有钱 我变有钱 然后发自内心地说金钱它不是一切
孩子都愿意与资助人联系,表示感谢。普遍的情况是,关于资助人,关于希望之光,都是家中大人知道,没有明确向孩子说明,所以对孩子来说,组织和资助人基本完全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