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7|回复: 0

女儿考上重点大学贫病父亲饮药自杀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7-2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女儿考上重点大学贫病父亲饮药自杀
2003-7-23 22:31:08    王雷
  
   

景艳梅一家人从没有拍过“全家福”,记者为他们拍下了第一张。只是,父亲景统仕永远缺席了。后排左起第一人是景艳梅,第二人是景冬梅,第三人是母亲马凤莲。第一排从左至右:嫂子王艳平,弟弟景雄,侄子景浩,哥哥景军。


  ●陕西榆林一宗典型个案的调查 
  ●贫穷家庭难以承受的学费之重

  □采写/摄影:本报特派记者 王雷


  编者按

  因筹措不到女儿上大学的学费,父亲饮农药自尽,陕西榆林的这起悲剧令人扼腕。但这样的悲剧已并非个别。如何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大学,如何避免景统仕式悲剧的发生,全社会必须予以正视。从明天起,本报将就广东省内的贫困大学生现象作出系列报道,继续关注这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与全国22家都市报等正在联合推出“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活动系列报道。“新长城”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以特困大学生为帮助对象的社会公益事业。我们希望全社会携起手来,为贫穷人家的大学生安心学习筑起一道“新长城”。


  7月14日,一个阳光眩目的三伏天早上,陕西榆林。已卧病在床半年多的菜农景统仕被发现在自家窑洞的炕上喝下了大量农药。抢救从早上9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最后景统仕不治身亡。 

  景统仕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遗书,在自杀前几天也没发现有任何异常举止。在他自杀前几晚与他同睡一张炕的儿子景军说,接到父亲喝农药被送医院急救消息的一刹那,感受到的甚至更多是惊讶而不是焦急。

  景统仕一家靠种菜卖菜为生。自杀前他正四处为刚考上大学的二女儿筹借费用,两个上高中的子女也将开学,在这之前,为了给儿女交学费,他已经欠了别人一万多元。据说这次筹钱很不顺利,景统仕奔波了几天也没借到一分钱。

  虽然没有任何遗言,但一家人都把景统仕的死和景家老三―――二女儿景艳梅今年考上大学这件事联系了起来。


  景家人的日常生活

  “一天吃两顿,每年能吃三四次肉”

  景统仕一家住在陕西省榆林市南郊农场南郊分场,53岁的景统仕和51岁的妻子马凤莲育有5子,最大的女儿景竹梅出嫁后,儿子景军在1994年结婚,之后孙子景浩出生。虽然景军结婚后就与父母分了家,但他和妻子王艳平及儿子一家三口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和父母住的原因是太穷,盖不起房。”27岁的景军说。景家在1992年从老家子州县苗家坪乡牛心疙瘩村搬到了现在居住的农场。到榆林后,景统仕租种南郊农场的土地,全家就住在菜地边的三眼窑洞里,卖菜收入成为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每年租的土地一般在十亩左右,”景军说,“因为地再多一点,家里的人手就忙不过来了。”

  7月19日,记者两次去景家采访。三眼窑洞里,都只有一张用泥砖垒的炕和灶台,只有在景统仕和妻子住的中间那眼窑洞里,炕边摆了一张绿漆长桌,桌子上摆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晚上8点,窑洞里亮了一盏15瓦的灯泡,这个时候景家还没有开饭,“我们一天吃两顿,一般早上的一顿11点吃,晚上的一顿9点吃。”马凤莲说,吃完饭休息一会就去睡觉,因为第二天5点的时候还要起床,“地里的菜还等着收拾”。即使在给景统仕办丧事的当天,景家全家仍然下地劳作,“不能把菜给耽搁了”。

  景家吃的伙食主要是自己蒸的馒头,同时还从自家地里挑市场上卖得最便宜的蔬菜摘一些,煮在一口大锅里。“虽然很简单,但都能吃饱。”景军说,“在春节、端午、中秋这样的大节,还能吃肉,每年能吃三四次。”


  菜地和学费间的两笔账

  三个学生的费用一直像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景军结婚后,景统仕和妻子、景军和妻子4个人全部下地劳动,除掉必需的生活开支,全部收入都用来供养景艳梅、景冬梅、景雄三兄妹上学。然而对这个吃肉还是件奢侈事的家庭来说,三个学生的费用一直像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景军算了一笔账:每年每亩地的全部投入大约需要1000元,这其中包括了500元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钱,灌溉的水费需要300元,土地租金是100元,还有农忙时雇人翻地的工钱50元。如果收成不差,蔬菜的市场价格也不错,全家就能净挣一万多。

  “听起来能挣一万多,几乎全都用在了上学上。”景军又算了一笔账,三妹景艳梅在榆林市第一中学读高中,每年学费、住宿费、伙食费还有书本资料费,一年开支最少3000元,弟弟景雄今年也要上一中,两个人就是6000元,四妹景冬梅在榆林市第二中学读高中,由于在家吃住,能省下不少花销,但是最少也要1500元。除了上面的大头,景军的儿子景浩上小学,一年也要五六百,几人的学费加起来最少也要8000元左右。景军说,全家每年最难过的时候,就是每次开学前的那几天。

  巨大的压力让景统仕也不止一次地打算过,让儿女停下学业,尽快减轻家里负担,但是每一次,最后他都由着儿女的心愿,让他们继续上学,自己只能向邻居和亲戚借钱。


  五兄妹的求学路

  艳梅、冬梅和景雄三兄妹都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上了高中

  景统仕的让步源于景艳梅、景冬梅和景雄三兄妹的努力刻苦。

  景家的大女儿景竹梅初中毕业后还想上高中,但是家里太穷,只能上了中专。景军初中毕业的时候也想上高中,父亲景统仕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休学一年先帮家里,一年后再考高中,结果景军从此一直干起了农活。

  从景艳梅开始,景家的儿女改变了命运。“刚上初三,爸爸就找我谈话,意思是毕业以后上中专,尽快找个工作,”景艳梅说,“我知道爸爸也为难,但我就想考大学。”争论持续了一年,在毕业前夕达到了白热化。景统仕坚持女儿上中专,景艳梅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接受父亲的决定。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景艳梅所在的榆林市第二中学有两个保送上重点学校―――榆林市第一中学的名额,其中的一个就给了她,结果景艳梅和老师一起,终于说服景统仕,升上了高中。

  景艳梅的妹妹景冬梅一上初三,也遇到了和姐姐一样的问题,父亲又找她谈话,让她上中专,结果毕业的时候景冬梅也被保送上一中,但这一次景统仕非常坚决,坚持让女儿上中专。景冬梅一气之下跑到了舅舅家,景统仕只好再次让步,不过也提了个条件,要上只能上二中,因为二中离家近,可以省下宿费和伙食费。景军还记得当时下了决定以后,“爸爸到舅舅家接妹妹回家,她还生气不理爸爸,最后还是我去把她接了回来。”

  景冬梅上高中后的第二年,弟弟景雄也初中毕业,同样因为成绩优异而被保送到了一中。“爸爸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弟弟上高中。”景军说。


  景统仕自杀

  景艳梅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景统仕立即从炕上爬起来开始筹款,可是筹款并不顺利

  每次儿女上高中,景统仕犯难的时候都说“顶一顶,先上了再说”,但是这一次,景统仕没能顶过去。 

  今年春耕一开始,景统仕就病倒了,他四肢无力,没法干活,只能躺在炕上休息。景军回忆,这样的病景统仕曾经发过两次,“第一次发病的时爸爸才20多岁,这是我妈后来告诉我的。第二次是在我结婚的1994年,因为结婚要花钱,爸爸一急就病倒了,也是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看了好多医院一直没有起色,最后回家吃药休息,结果慢慢就好了。”

  这一次要比前两次严重,但因为担心花钱,景统仕拒绝去医院。他一直卧床却没有好转的迹象,景军买了鸡蛋和牛奶给他吃,算是补身体。

  景家还不得不面对更糟的情况。由于今年雨水多,三分之一的蔬菜烂到了地里,而且市场上的菜价也出奇地低:“莲花白往年平均每斤能卖1毛5,今年只卖5分,这样一算,每亩只能卖500元,别说赚钱,亏都要亏500(元)。其它像黄瓜、西红柿的价钱也低,全家的收入都没了。”景军和全家一样,担心着今年的收入。

  6月16日,景家托亲戚从省招生办打听到,景艳梅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大家算了算,第一次去大学至少也要带上一万元”,景统仕立即从炕上爬起来开始筹款。

  筹款并不顺利。景统仕找了几个以前借过钱的亲戚,亲戚们也都有自己的难处,只有两个亲戚答应每人拿3000元,但是这笔钱一直没有到位。景艳梅从老师那里听说可以向榆林市一家慈善机构求助,于是写了申请,但是也没有回音。

  筹款的同时,景统仕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为了照顾父亲,景军把父亲搬到自己的炕上两人一起睡,“每晚他只睡两个小时,不停地翻身。白天就在地里来回转悠,不和人打招呼”。

  7月14日,景军起个大早到榆林市里卖菜,母亲马凤莲和妻子下地干活,弟妹们都去了学校,家里只剩景统仕一个人躺在炕上。9点多,马凤莲回窑洞里看表,发现景统仕躺在炕上,身体抽成一团,扳过身子嘴上全是白沫,“老头看着我,说不出一句话”。

  也许只有一个事实能够证明,景统仕的自杀是有准备的。景军说,他们住的窑洞里不存放农药,事后他仔细检查了存放农药的房间,发现那些农药没有减少,直到现在他也没搞清楚,父亲喝的农药究竟是从哪里弄到的,“这些农药应该是之前就已经悄悄准备好的”。


  景艳梅的《平凡的世界》

  景艳梅每月的生活费是80元,平均每顿饭1・5元。景统仕的自杀,推翻了他自己一直教导子女的人生准则

  景统仕一直教儿女们好好学习,老实做人,他经常对子女说“穷人要翻身就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在他的教育下,景艳梅和弟弟妹妹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

  然而贫寒还是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坎坷。景艳梅这次高考报了心理学专业,原因是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孤僻。“小学的时候还有说有笑,一上初中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上高中就更明显,我就像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每次去食堂吃饭都要拖到等别人吃差不多的时候才去,只买最便宜的菜,吃的时候狼吞虎咽,生怕被别人看到”。景艳梅每月的生活费是80元,平均每顿饭1・5元。

  一次上自习的时候,坐在景艳梅后面的两个女同学聊天,其中一个羡慕地对另一个说“你真有钱,买了这么多参考书”,另一个同学说“再穷书总要买吧”,景艳梅听了非常难受,因为她就买不起书,“别人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我都办不到”。19岁的景艳梅从不参加春游等活动,因为每次要花10元钱;除了班级的毕业照,她从来没有照过相;她几乎没有吃过零嘴,最多是一牙西瓜,一个桃子;她不敢接受同学的邀请,因为怕以后还要请还别人。

  高中第一年,景艳梅一直名列前茅的成绩一下滑落到全班30多名,她给班主任郑国强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苦恼,甚至提到她曾有轻生的念头。

  景统仕的自杀,推翻了他自己一直教导子女的人生准则,他一生努力却最终没有翻身。景艳梅说,看见抢救台上的父亲瞬间,她“身心俱裂,几乎瘫倒”。


  “绿色通道”后的上学难

  东北师范大学已经表示将为景艳梅开辟“绿色通道”,但还有很多贫困学生的家庭继续为学费发愁

  景统仕自杀的事情经陕西省当地媒体报道后,东北师范大学已经表示将为景艳梅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相应的贷款、资助或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有不少人愿意出资帮助景家兄妹。

  景家兄妹今后上学的问题也许能够得到解决,但是还有很多贫困学生的家庭继续为学费发愁。

  郑国强是榆林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任实验班班主任,教语文。郑国强做教师20多年,他说,榆林是贫困地区,贫困生数量大,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救助办法,贫困生只能从各种渠道获得不固定的资助,不仅面窄,而且金额也很少。榆林一中是榆林市最有名望的中学,当地几位名人在学校设了3个奖学基金,家境贫穷的学生可以从这3个基金得到帮助,“但是可以享受的人数和金额还是太少”,例如景艳梅这种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每人可以获得一次性2000元奖励,而最低的只有1000元。除学校的基金外,贫困生还可以向社会慈善部门申请,但同样的问题是面非常窄,“这次只给了一中一个名额”,郑国强说。

  “贫穷人家的孩子学习一般更努力,因为只有上大学他们才能摆脱贫穷,但是由于家庭贫穷,借款信用低,作为最需要贷款的他们反而往往最难借到贷款,结果到最后,还是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郑国强说,景艳梅还不是他教过的家庭条件最困难的学生,他就见过有父母借高利贷供子女上学的。


  除了经济困难,贫困生往往还得克服更大的心理障碍。当初收到景艳梅表示曾想要轻生的信后,郑国强多次找她谈话,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帮助景艳梅克服心理困难,“还好这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孩子,渐渐地又树立起了信心”。“有时候,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难解决。”郑国强说。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3 10:06 , Processed in 0.2226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