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佛坪地区情况介绍以及前行路线(hydlily)。
佛坪概况
一、佛坪县经济发展的区位特点
巍巍秦岭山脉,横亘于华夏大地,分割了南北气侯.佛坪,便镶嵌在秦岭南坡的青山绿水之间,又因怀抱“国宝”,被誉为大熊猫的
故乡。佛坪地处秦岭中段南坡腹地,位于汉中地区的东北部,地理区位上处于汉中市通向关中的大门,108国道纵贯南北.西汉高速公路
也将经过县境。北接周至、太白,南依石泉,东邻宁陕,西接洋县。面积1279平方公里,东西宽46.15公里,南北长54.05公里。北
距陕西省首府西安市210公里,南至汉中市区160公里。境内群山雄峙,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山清水秀。生物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
丰富,是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所在地。
佛坪是一个年青的县份。据《佛坪厅志》载,佛坪原属古洋洲(今洋县),清道光五年(1825年),割洋县东北部及周至西南
部,设佛坪厅,归属汉中府。1958年撤佛坪县,辖地划入洋县、周至、石泉。1961年恢复佛坪县建制。佛坪因原县城设在佛爷坪而
得名。1993年被国务院其准为对外开放县。
佛坪现辖9乡2镇,5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64个村民小组,境内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龙草坪林业局,总人口3.5
万,是陕西省人口最少的县。
二、自然环境特征
佛坪县自然条件特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多样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1、过渡性:
在气候上,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带,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和不同海拔的山体,使光、热、水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区域性和垂
直带状的差异,总的趋势是气候温凉,日照偏低。佛坪县属暖温带气候,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区气候特征,成为特殊的亚热带北垣
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年平均气温6-14°C,无霜期220天左右,降水量940毫米。
2、多样性:
主要表现在生物种及生物品种资源的多样性,有植物1603中;脊椎动物433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
羚牛等49种。地质构造的复杂性构成了矿产资源的多样性,初步查知矿藏20种,矿点和矿化点34处,这里既有大理岩、白玉岩、石
墨等沉积矿,又有铁、金等风化残积矿。土壤由于地势多变,生物种类繁多,气候差异较大,成土条件复杂,呈现出土壤类型的多
样性。据查共有5个土类,15个亚类,27个土属,其中黄棕壤和棕壤面积占总土壤面积的91.94%。
3、区域差异性:
综合各种自然条件的分布状况,佛坪县地理环境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最高海拔2904米,最低海拔515米,县城海拔840米。按
地形可以划分为不同的4个自然区,即低山河谷、低山谷坡、中山沟谷、中山陡坡。四个区域在自然地貌、土壤资源特点、土地利
用线装和改造利用方面也有显著差别。在农业区划中,为了便于农林牧生产,把全县由北而南归并为北部中山林特牧药自然保护
区、中部低山林特工牧区、东南部河谷粮牧林副区。
佛坪概况之二
佛坪是大熊猫的故乡,在气候宜人、山水秀美的秦岭中段南坡现存大熊猫约109只。佛坪有着独特的水林资源和良好的旅游环境。在境内有自然保护区,区内有高等植物1580种,隶属175科,679属。有野生动物265种,隶属65科,27目。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和豹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素有“天然动植物基因库”之称。
本区大熊猫毛色奇特,不但有黑白色大熊猫,而且多次发现棕白色和白色大熊猫,堪称世界之最。县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云海茫茫的鲁班峰、造型怪异的冰川遗迹、玉瀑飞溅的姑娘潭、出没在密林中的珍禽异兽。境内山青水秀,自然风光雄奇秀美,52万亩原始森林完好无损。区内服务设施齐全,是集避暑、度假、观光、狩猎、探险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旅游基地
自然资源概况之一
一、土地资源
佛坪县土地总面积1268.4平方公里,折126836.9公顷,人均3.7公顷,其中划入佛坪县自然保护区和省属龙草坪林业局的面积
471130.3公顷。据佛坪县土地详查提供的全县土地利用现状为:林业用地109495.2公顷,农耕地6327.3公顷,牧草地7277.6公顷,
园地368.7公顷,其它用地3367.8公顷(其中水域1230.1公顷,城乡用地364.7公顷,道路169.5公顷,未利用地1603.4公顷),分
别占全县总土地面积86.3%、5.0%、5.7%、0.3%、2.7%。
二、生物资源
佛坪位于我国生物气侯的南北过渡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构成佛坪目前及今后不可动摇的支柱之一。
1、林木蓄积量
佛坪县森林覆盖率为83.7%,森林植被随海拔由低而高,主要由阔叶林带、松栎林带、桦木林带、冷杉林带构成。全县活立木
蓄积量约8146951立方米,疏林蓄积量181925立方米,有林地每公顷蓄积量87.9立方米。县属活立木蓄积4161113立方米,农业人均
144.3立方米,森林蓄积4000085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79.2立方米,疏林蓄积量161028立方米,被列为全省木材基地县之一。
2、林特资源
佛坪地处南北气侯的交汇处,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高等植物5门180科,近2000种,其中被列为保护的23种,名贵中药材就达
1000种。林特资源的开发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成为山区农民扶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林特生产的产值占农
业总产值的比重,50~60年代平均占2.89%,70年代占6.97%,1999年达到61.43%。初步形成了山茱萸、杜仲为龙头的中药材生产,
板栗、核桃为龙头干果业生产,耳林资源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以及漆树、猕猴桃、花椒、银杏、桑等多种经济林特生产。特别是枣皮
因果大、肉厚、色鲜、味正,质量上乘,年产鲜果1000吨,可加工干果150吨,在`1983年被列为全国三大枣皮基地县之一。林业用林
特产品的生产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其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及其深加工业已经成为佛坪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居越来
越重要的地位。截止1999年底,全县已建成良种板栗园28336亩,枣皮(又名山茱萸)200万株,面积达46200亩,发展银杏、核桃杜
仲等经济园林11510亩,全县经济园林总面积达到85010亩以上,可以说,农村人均种植经济林特园已达到2亩以上。同时大力发展了
以松杉为主的用材林每年植树造林达1万亩的速度推进。??木食用菌生产每年稳定在1万架左右,代料食用菌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
突破,99年完成87万袋,2000年计划完成300万袋。
3、野生动物
秦岭在动物地理上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带,是野生动物资源的宝库。境内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433种,其中鱼类55种,两
栖类15种,爬行类27种,鸟类239种,兽类103种。它们中有大熊猫、金丝猴、云豺豹、扭角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9种,包括许
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非保护性珍贵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特种禽类、特种水产等,是佛坪独特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这部分资源具有广
阔的前景。
三、气候资源
1、光能资源
本县光能资源与同纬度相比偏少。全年日照时数为1819.5小时,年变率37.2%。一年中气温>0oC的日照时数1585.6小时,占全
年时数87.10%;>=10°C的日照时数1064.7小时,占58.5%。夏季日照多,占全年日照的32.5%,变异少;秋季少,占20.6%,变
异大。全年总辐射440千焦/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约220千焦/平方厘米,属全国总辐射低值区的边缘,由于地形和云雾影响,比纬度
偏少2%~3%。
2、热量资源
本县热量资源自西北向东南相差较大。县境东南部大河坝、陈家坝、三河口一带,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3°C, 最冷月均温>
1.2oC,大于10oC的积温南部陈家坝比北部白马坪高出28.4%,全县年均气温11.5oC,无霜期218天。西北部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
低,气侯温凉,北部2000米以上地区平均气温6.4oC。依据全国农业区划系统指标衡量,除低山小面积河谷外,绝大部分不具备北亚
带气侯特征,属山地暖温性气侯区,按海拔分<900米,900~1300米,>1300米为下、中、上暖温热气侯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
10.22%、28.27%和61.51%。据推算,12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县70%的面积。
3、水分状况
本县年降水量938.1毫米,变异系数21%,80%的年份降水量769.2毫米。年降水分配不均,具有春旱、夏洪、秋淋、冬干的特
点。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旱涝灾害频繁。从1957年至1982年,25年中共出现暴雨41次,连阴雨106次,其中秋季频率高,
持续时间长,此时正值水稻、玉米、棉花盛花期或灌浆期,往往造成严重减产。
四、水资源
据计算,佛坪水资源总量12.47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占5.9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5.81亿立方米,可采地下水0.71亿立方米。
县境较大的河流有金水河、椒溪河、蒲河均属汉江水系的一、二级支流。
1、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差,利用率低
地表径流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46.5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7600立方米,为全国、全省和汉中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5.5、
10.5、3.1倍。由于河低地高,耕地零散,坡度大,灌溉条件差,现有水利工程所能提供的水量仅为自产径流量的2.17%,灌溉面积
1881.9公顷,灌溉保证率为54%。
2、水能用蓄藏量大,开发利少
全县水能理论蓄量为10.36万千瓦,主要集中在金、椒、蒲三大河流,占水能蓄藏量的96.1%,高于全国全区水平。可开发量
5.07万千瓦,占理论蓄藏量的48.9%,目前装机容量仅占卡开发量的7.6%,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3、年内、年际变化大,河流暴涨急落
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变异率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同步,由于山区暴雨多,强度大,地面坡度较陡,降雨后汇流快,洪水易
暴涨暴落。以椒溪河的县城段为例,最大流量1389立方米/秒,而最小流量0。44立方米/秒,相差3170倍,常有洪水泛滥成灾。
五、矿产资源
佛坪县在地质构造上,属海西-加里东褶皱带,由古老的变质岩组成。由于经过了海相、陆相造山运动的漫长变化,在地壳内
力剧裂抬升时期岩浆活动强烈,因而各地以海相沉积和火成岩分布较大。种种迹象表明,佛坪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为成矿创造了
有利因素。
经地质部门的勘察,已初步查知境内有矿藏 20 种,矿点和矿化点占 34 处,主要包括铁矿、铌矿、钽矿、白云母、石墨、大
理岩、花岗岩、钒矿、稀土元素、褐帘石、金矿、水晶、刚玉矿、蛭石、石英石、含铜异常点、滑石、长石、蓝晶石、冰洲石、粗
粒白云大理岩。
据统计,矿山规模含大型矿床两个,中型矿床 3 个,其它均为小型,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矿种 17 个,目前已开发或具备开发
条件的有大河坝白云母矿、东岳殿乡刚玉矿、石材类。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对于石材以及它矿种无力进一步开
掘和勘测,勘测资料缺乏,资源不清,为佛坪县进一步规模开发造成困难。
六、旅游资源
佛坪县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未得到开发和利用。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
再满足城市的繁荣,回归自然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渴望。佛坪县林业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山大林深,森林覆盖 达 83.7 %以上,景
色奇峻秀美,山峦郁郁葱葱,小溪蜿蜒,山地气候温凉宜人,配以河、塘、库、坝,流潭飞瀑,风光如画。这里以自然景观为主体,
融度假、避暑、狩猎、探险为一体。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符合当今人们的需求,旅游业极具开发潜力。
1.生物资源丰富,其包括森林资源、林特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2.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3.旅游资源区域特色显著,尚待开发。
4.地矿资源处在起步阶段。随着勘察与开发力度的加大,有可能成为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