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72|回复: 11

影视:《活着》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活着》


片名:〈活着〉
产地、时间:中国/1994
编剧:余华、芦苇
导演:张艺谋
演员:葛优、巩俐
获奖情况:94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员、评审团特别大奖、人道精神奖

一杯咖啡.一包香烟,静静的坐在电脑前,放入一本DVD.张艺谋的lt;lt;活着gt;gt;.记不起余华的这本小说看了几遍了,但是还是忍不住看看这部评价不错的电影.余华的《活着》似乎有种魔力,那个叫福贵的老头似乎也有种魔力,要不,怎么我每看一次都会有第一次看时的初恋感觉?记得好象谁说过,解放后的大陆只有两部真正的小说,一部《平凡的世界》,一部《穆斯林的葬礼》,现在不了,至少我认为应该再加上一部――《活着》。

我有个观点,电影拍得再精彩,再好看,也不如原著小说的一半。看了老谋子执导的《活着》后更坚定了我的观点。平心而论,《活着》也算张导拍得最好的电影之一了。你不难感受到老谋子的诚意,以及和原著作者余华同样的悲悯情怀。葛优饰演的福贵让人感动,让人时刻有种想哭的冲动。影片也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赞誉和肯定,94年康城影展一举夺得最佳男演员(葛优)、评审团特别大奖、人道精神奖三项大奖,为一向低迷的国产电影狠争了口气。但,如果你看了原著小说的话,你会发现你又被老谋深算的老谋子狠耍了一吧。就像去年我对lt;英雄gt;的期望,花不少银子看到却是多变的景色和鲜艳的色彩

《活着》小说最令人难忘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真实得残酷,残酷得真实,所以才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让人绝望。而这些,电影里当然不会没有,但相比之下,力度却小了许多。几处关键性的改动极大地冲淡了原作的讽喻意义。可惜的是结尾我没有看到,下载的这个版本没有结局,其实有时候没有结局是最好的,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就像我的初恋吧.小说当中,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孑然一身,和一头老牛为伴,让我们在感叹政治运动的无情、造物的弄人和命运无常之外,更为中国老百姓坚韧顽强的生命力而深深感动.

咖啡喝完了,烟也燃尽了,电影却没有完,也许这就是活着的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52.32%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视:《活着》

恩,你看的是没删节的嘛?
我觉得其实活着还是拍的挺好的。我一直都特别不喜欢张艺谋(我倒!这个输入法竟然有张艺谋这个词)。但是活着是个例外。
我觉得那个皮影戏的情节,小说没有,电影加的,挺好的,特别喜欢。不过也是因为这个,活着的主题在电影里多了一点自我抉择的色彩,少了悲剧的气氛。
不过还是很好看的。我喜欢电影和小说不一样。恩,除了红楼梦不许改,别的都可以随便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影视:《活着》

还没看过电影
但在小说家讲坛余华卷里,,
余华在回答某人提问活着的小说和电影比较的时候,
他说,电影更突出了文革,,
我觉得,,个人读书。理解不一样。可能张艺谋对文革感觉深一点,那些情节对他触动大些,就突出这个吧?
我去时代看看。能不能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影视:《活着》

我不知道是不是删节的,但是我这个版本没有结局,看到给凤霞上坟就没有,是不是到这里完了,听说后面情节没有什么起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影视:《活着》

我也喜欢活着。书和电影都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影视:《活着》

我现在学会
喜欢的书
绝不看改编的电影
尝试了很多次
每次都是失败和后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影视:《活着》

居住电影之都的洛杉矶十多年,在主流影院里里看的唯一一部国产片就是《活着》。当时还纳闷,这部中国片子怎么不按常规在中国人的社区里放映,反而会跑到离华人社区老远的美国人的电影院放映的,难有上座率吧?不料影院里坐的满满当当的,大部分都是美国当地人,跟去看HOLLYWOOD任何一个新的大片上演一模一样。电影放映完毕,好些人还在座位上发呆,美国人大概以为电影讲了一个不可思议天外奇谈。我留意了一下那几天洛杉矶时报的电影广告,当时放映《活着》的是几个非常少的影院,连洛杉矶影院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以后听说跟发行商有关系。

至今,葛优在赌场里掷哪个小圆盒子的镜头(电影开头部分)还在脑子里留存,没有被格式化掉。想来6、7年了吧,对我这个影迷来说,几百场电影看过了,这一个镜头还能留在脑子中,老谋子,成!

以后,《一个也不能少》在洛杉矶的棕榈事拿到一个奖项,我有幸被主办当局邀请为张义谋先生做了两天翻译,我聊天时告诉他《活着》的前半部分明显比后半部分精彩,他说其实原本前半部分是为后半部分铺垫的,高潮还是在后半部分,但是,万恶的旧社会什么怎么拍都不过分,但是,牵扯到49年以后的事情,说话自然就有所顾忌,底气明显不足,历史决定的吧,同时还要考虑是否能通过检查。他感叹说,“其实,既就是现在一切真的都放开了,我们这个年代的导演也没有人会说话了--几代人的思想已经被禁锢了,说话办事都有自己现成的思路,谁能逃脱历史造成现实缺憾?”想想也是,有些道理。

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除过活着,还能有什么指望呢?

不知这个片子是否现在可以在在国内的电影院公开放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影视:《活着》

电影至今未能够通过审查,很遗憾,我也听说当初这个电影改编了一部分,是为了能够通过审查....................但是这部电影至少比近期老谋子的几部电影要强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上饶

影视:《活着》

因为禁演的关系,我期待这部片子很久。《活着》在中国没有公映,我们大致能摸到国内影片审查的底线。

  如果非要总结一下感想,有些啼笑皆非吧。然后就是再一次对中国面向大众的封装技术有了一次体会。顺便想起了某剧毒物品包装条目:“对该物品应隔绝空气保存,要充分估计其接触空气后的危害性,并且可能之一切不良后果。

  片头看到了编剧余华的名字,不过我猜余华是痛苦的。他不在写政治(只要看看他的其它作品就知道了),却要承担小心避开政治使影片减色的后果。王小波敢打赌说,一个知识分子最怕的事情是生活在一个不理智的年代。我觉得生活在一个有话说不出的年代,也应该不很舒畅。余华在《活着》的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看完影片后,很难说你看到原著的意图。福贵家也只死了两个,无论如何,余华只怕不会满意这样的结果。

  张艺谋很痛苦,他不得不在一根很暧昧的钢丝绳上表演他高超的平衡技艺。该片隐喻讽刺手法的运用有些意思。反方面讲,影片固有的悲剧性丧失。这种悲剧性让我的一位同事,在看到有根输血过多死亡的时候,掩卷后至今不忍再看下去。抛弃更多的原著情节和台词的,意味着另起炉灶。福贵由农民变成了城市贫民,有根的被汽车撞死,影片在有根和凤霞死亡后噶然而止,这些改动已经注定了它难以和《暴雨将至》这类影片媲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影视:《活着》

我觉得电影皮影戏那一段加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4 15:57 , Processed in 0.4248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