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41|回复: 33

[连岳]心灵鸡汤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藏智于民

南方周末    2003-09-30 15:06:59



  ■心灵鸡汤
  □连岳

连岳,您好!
    我是上海的一所大学的大二学生,我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从与大学同学接触的一年时间观察过来,我觉得我们中的大多数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我自己也承认我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自己将来有个好的工作,但我觉得那和我们的教科书高度相差实在是太远了。我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接受为祖国,为人民而刻苦学习的教育。可是到了大学里,我觉得好像我们所追求的和自己以前说的实在是相差甚远。我在高中时就已经思考这个问题,但越仔细观察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越觉得困惑。我想从您这儿得到一点解答。谢谢。
                         rocky wang
rocky wang:
  先从我们几乎都有的一个常识开始着手,现在没人会不承认一个国家富裕的最好办法是“藏富于民”,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越多公民合法地挣到了大钱,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会更加强大。在这里,个人的逐利行为与国家的进步是合为一体的。没有一个人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率、改进自己的技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时会说:我这是为国家与人民挣钱。他确实只是在赚取自己的财富,可是一个会挣钱的公民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他能提供更多的税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能力进行更多消费,这些都间接帮助了他人。
  同理,一个国家要更具有思想深度、更有文化、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同,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藏智于民”。荷兰与英国在人类进步史中地位崇高,这两个国家人口都不多,却出了不少敢于坚持自己观点,挑战权威与成见的人,这些极具智慧的个人造就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知识水准。一个人追求智慧与追求财富(如果能同时进行,当然最好)的共同点在于,这两种追求都极具个人色彩。追求智慧更是如此,每个人的术业专攻都有所不同,就在于每个人用以取悦自己、获得满足的智慧点是不同的,一个人不会追求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比如,我很清楚地知道,一个能熟练解剖尸体的法医对国家人民是有利的,可是我知道自己并无这方面的胆量与兴趣;而我的一个法医朋友却能一边吃着便当一边拉开冰柜琢磨难点。
  我们以个人为出发点去追求智慧,效率能更高,毕竟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优势。学习知识、追求智慧,为了自己将来找个好工作,这和为祖国为人民读书是一本多源的事情,它们并不冲突,你也不必为自己的真实想法羞愧。大学毕业生在自己喜爱的工作上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还有什么方法比这更有利于祖国与人民吗?所以,你可以尽心、尽力、尽性,去追求自己的智慧,不要把祖国与人民想得那么小心眼,要跟你过不去;你成为杰出个人的过程,也是有利于所有他者的―――即使这些他者往往会厌恶杰出个人。你具有这个素质呀,毕竟你从高中开始就思考这么严肃的问题。我高中时,就想着恋爱,生理远远跑在思想的前面,和你有差距。如果让我再回高中,我―――
  恐怕还是会只想着恋爱。
                         连岳
                       2003年9月25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1002/cs/zl/200309300641.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1 ... 300641.asp</a><!-- 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所有事情都如鲑鱼


南方周末    2003-09-04 14:54:25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
    你好,看你的专栏有些日子了。虽然,总觉得有些问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还是忍不住想问你。
  我从学校里面出来已经有6年了。刚出校门,就因为“幸运”,进了律师队伍,也因此看了很多的“社会丑恶现象”。我不知道这对一个20刚刚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是生逢其时呢,还是被社会拔苗助长了?周围和我年纪相仿的朋友都说:“人要适应社会!”这点我不否认,我甚至也拿这句话来劝诫对现实不满的朋友。但我总是时时刻刻地被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感折磨着!2年前,我离开了我的祖国,开始在海外留学。这也让我暂时逃避了怎么适应社会而让自己良心不受谴责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几年以后,我还是要回国的。届时,这个问题又会摆在我的面前。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逃避,那我又该怎么办呢?真的就如我的父辈们那样没有棱角地“混”么?
  祝:健康!(对中年人来说,也许健康是最应该值得珍惜的!)
                                     一只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一只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我有不少律师朋友,还能收到不少律师的邮件。到目前,我还不知道这是双重的幸运,还是双重的不幸。
  我不知道哪一个行业看不到丑恶,我干过四五个行业,知道丑恶最大的特色就是无处不在。一度情绪很绝望,有些像你,我甚至想,我宁愿和些大奸大恶的人呆在一起,至少,他们的“恶”比较有可看性。一个女人,千般娇柔;一个男人,万丈豪情,可只要扔出价值500块的利益,吃相都一样难看。你不能说这些人平时装模作样,谁也装不了那么久。只能说人生艰难,过于饥渴,经不起小小的引诱。所以,“不断抛出碎骨头”才成为管理金箴。
  我知道,只有一个人逃离了这种处境,18世纪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亨利・卡文迪什(H.Cavendish),只把自己的智慧用在科学上,不和人来往,只用纸条给管家下指令,话都懒得说,也不爱发表自己的著作。可是他毕竟继承了百万遗产。我们即使有卡文迪什的格调,看来也只好在人群里打滚了。总得解决愤怒与恐惧的心理。
  有次和朋友去吃自助餐时,忽然想通了这个问题。在放鲑鱼刺身的盘子旁边,永远都有一群目露凶光的男女老少。我和朋友身体都比较单薄,没敢去玩命。我们一边吃一边骂骂咧咧,语带诅咒。生气产生的路径应该是这样的:生气是因为吃不到鲑鱼;吃不到,是因为没抢;没抢,是想保持风度。这么说,我们是在气自己保持风度?保持风度,总是会有所损失的,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所以才生气了。
  所有的事情都如鲑鱼,有人不要风度,有人要风度;有人罪恶,有人不想罪恶;有人白痴,有人不想白痴;有人要“社会适应”,有人要良心不受谴责。你如果选择后者,就不要去羡慕前者的利益,你就要付出一点损失。
  我相信有不受良心谴责的律师,正如我相信有不受良心谴责的法官。法官和律师朋友,多多加油,不要让别人用这句话嘲笑我。
                              连岳
                            2003年9月4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904/cs/zl/200309040930.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040930.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偷笑几声吧


南方周末    2003-09-11 11:33:33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
    你好!我是一个渴望找到幸福与快乐的人。
  我不明白,怎样做才算是拥有了幸福与快乐呢?是拥有一份稳定的好工作;是不断的争取,在争取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抑或是幸运之神永远伴随?
  小时候因为做错了一件事,妈妈就说我是多余的,我很伤心,可我不想成为家庭的累赘,于是我一直努力着。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留下来做了教师。我想边工作边学习,就考了研,结果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我的生活顺顺利利,在旁人眼里,这似乎就是幸福,可为什么我体会不到快乐呢?没有快乐,根本就不会幸福。可能,我像一个陀螺那样,总是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又情不自禁;可能,我的目标无止境,使得我心烦意乱,可我摆脱不了它们。
  我知道,我真正的目标就是找到快乐,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连岳,你能告诉我吗?
                                   MARY

MARY:
    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命”不好的人,北大毕业后要去卖肉;“命”好的人,卖了几年肉还能考上北大。也许用“命”这个字眼过于宿命了,但无论怎么说,有些人确实比较幸运,家境好,受的教育也好,只要愿意,一辈子可以无忧无虑,最后还能无疾而终。
  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义,你要能感觉得到快乐;更多的人,是感觉不到痛苦就可以了。你感觉不到快乐的原因恐怕是没有痛苦过,所以你有非常执著的悲情追求,没有找到自己的痛苦誓不罢休;这从你牢记小时候妈妈的一句重话可以看得出来。我不知道,你为自己找到这个悲剧源头,有没有让你快乐起来,如果有的话,请继续伤心下去。谁小时候没被妈妈骂过?被揍得半死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显然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好办法);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妈妈打骂孩子有理,只是说一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承受能力,成年了,这些事情应该放过去,并不必那么弗洛伊德。而且话说回来,我们确实搞出了大量的“多余”人,不然怎么会有13亿人?
  人多了,生活只好相对粗糙,各种资源就非常稀缺,在大学里找不到教职,考不上研究生,甚至找不到工作的人,满坑满谷,而且还将继续下去。在这种背景下,能成为你这样优渥处境的人,概率就更小了。即使现在没有快乐,你也具备了得到快乐的所有条件;只要继续做学问,把书教好,原谅妈妈,快乐应该很快会来。一个生而幸运的人,除了偷空笑几声以外,更要用劲把握它。
  贝多芬曾经说过他要掐住命运的喉咙。他活得太痛苦,估计是想掐死命运,一泄怒火。你也要掐住命运的喉咙,你一放手,好运气就跑了。
                             连岳
                           2003年9月11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911/cs/zl/200309110869.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110869.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耐心是改变命运的最快速度




南方周末    2003-09-18 14:43:02



  ■我是鸡汤
  □连岳

  亲爱的连岳:我有很多同学都花了很多钱去世界各地(主要是英国)留学,他们有着很多理想,觉得自己一两年之后回来就能挣大钱,有很高的地位,我就不知道该不该赶这个时髦。家里不是太支持我出国,因为我们认识的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没有几个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试试?
                                   爱你的 redhouse

连岳,你好!
  我一直有留学英国读LLM的意向,并考了7分的雅思。然而大三这个暑假结束,我发现我的这个决心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消磨。最主要是家里的反对意见:一年至少20万的费用提供得似乎有点勉强;即使学成归来,含金量也不高,国内的司法考试过关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尤其是母亲舍不得我出国吃苦受罪。另外好几位我尊敬的长辈都不赞成我这个决定。
  眼看留学梦一点点地模糊,我担心自己毕业后就要走许许多多人的老路:毕业,结婚,生子,平平庸庸地干一份工作……
                                a  wandering cat
两位:
    我们身边出现越来越多从世界各地(主要是英国)留学了一两年回来的人,当然,其中有一些人会掩藏这段经历,他宁愿承认自己是恐怖分子,也要否认是从英国回来的;他们没有走许多人的老路:毕业,结婚,生子,平平庸庸找一份工作……他们找到的新路是:毕业,去英国,负债,结婚,生子,平平庸庸找一份工作,还债……
  如果你的家庭足够阔绰,给你的零花一个月就是三两万,那完全应该去英国,而且还要尽可能去各国游学,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是,普通的中国人,有几个钱,大家心里都有数,父母那把老骨头,拆散了卖,都凑不满20万。如果像甚嚣一时的留学癔症宣称的那样:咬牙扔给鬼佬三五十万,带着那张毕业证书回来,就能挣大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那就是花三百万也值得呀。追求这种命运的“突变”,恐怕是很多人敢大胆举债的原因。可是这点,你们不是开始怀疑了吗?
  失去耐心,相信迅速,已经开始损害我们的存在与思维。有细心的人作了统计,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指挥的《田园》比卡拉扬(Karajan)的快了许多,而约翰・埃利奥特・加德纳(John Eliot Gardiner)指挥的巴赫作品《马太受难曲》更被讥为失去了庄重的缓慢,听起来像是耶稣背着十字架以舞步冲向受刑地各各他。大师们都快得乱了方寸,我们变得急功近利看来是在所难免。只不过,巴赫的受难曲迟早会重归缓慢,我们也要回到常识:知识、财富与地位,都不可能速成的,只能慢慢寻找,慢慢累加。
  如果还有确立不移的道理,那么,“不要相信任何方式的速成法”,应该算是其中一条。是,很多人会说,我至少练习了英文口语;或者,我体会到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或者,英国的气候真的很糟。是,有这些经验很好,可是,没几个中国人有能力、有资格这么奢侈的。尤其是你的父母一辈子都可能挣不了20万,你还硬要,只能说是在残忍地撒娇了。
                                    连岳
                                 2003年9月18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918/cs/zl/200309180708.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180708.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毒的变种




南方周末    2003-08-28 16:21:51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
    我年底就要找工作了。研究生毕业,家在广东,父母从我上大一就开始声明,毕业后要回广东去工作。这个话题在电话和假期的饭桌上无数次地重复。我不想回去,但一直无法说服他们,每次他们提出,我就抗争,慢慢的,他们改变方式―――以情动人,听到他们那种哀怨的口气,我隐约觉得:似乎自己有点不孝顺,为了自己的自由考虑,而不关心家人。于是,挣扎和内疚始终在心里反复。
  我一直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可是,父母却深深地抱着以儿子光宗耀祖的观念,认为一定要在大城市,大公司,谋得职务才是体面,才是有底气。做官,做大官,他们一直认为前呼后拥,才是成功。我和他们交谈无数次,没有任何成果。我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却隐约有“不孝顺”的声音在谴责。
                                        Kevin
Kevin:
  权力最大的罪恶不是凌辱了某人,而是这被凌辱的某人从此后却深深地崇拜上了权力。但愿你的父母没有受过权力的凌辱,可他们对权力的崇拜却是显然的,不必苛责你的父母,因为这样的父母实在是太多了,也许我们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这样的父母。做大官,前呼后拥回家乡,这是多少家族生生不息的追求。你父母年轻时想必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或者他们的父母是这样要求的―――很遗憾,他们没有成功。如果你的志向也是如此,接过衣钵继续努力就是了,没什么大烦恼。
  问题是你想要有自己的自由与独立。你的研究生没有白读,请向你的导师问好。世代交替时,年轻的有些不顺从、保持一些争议甚至是叛逆,这正说明年轻一代有了独立思维,拓展了知识与观念的范围,有碰撞与否认,才会有新元素出现。读了20年书,熬到研究生,还要绝对服从,这就把书读到下水里去了,对世界与个人都没有任何助益,情境就仿如黑格尔当年讥讽中国人一样:只有简单重复,乏善可陈。为了有善可陈,只能让控制欲太强的人暂时哀怨了,这对他们也有好处的,过几天想通了,就不怨了。不然,以后,你官当小了,他们也哀怨;你不想娶领导的女儿,他们也哀怨;你想低调,不搞前呼后拥,他们也哀怨,没完没了。
  绝对服从只是奴隶生涯的开始,而非终结;谁都没有资格当奴隶主,即使是父母。我们有时候上了当,是因为绝对服从有太多变种与包装,它会化身成诸如“孝顺”、“爱情”、“正义”、“良知”、“小资”、“酷”之类的东西,什么概念时髦、坚硬,它就会附身上去,让你失去抵抗力。
  你的选择是对的,就不要怕“隐约”的谴责,你若想一直保持独立与自由,恐怕还要对付很多明显的谴责。
                            连岳
                         2003年8月28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828/wh/zl/200308280807.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280807.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自己才是自我世界的中心




南方周末    2003-08-14 15:30:56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
    我今年31岁。
  1995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至今主要做了这几件事:混了个北京户口,失了两回恋,在某著名学府混了个法学硕士,混入律师队伍。我做律师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两三年时间而已。据说,在中国,所谓成功的律师几乎都是优秀的社会活动家。我认真地审视了自己,得出两个结论:一、本人具备成长为一名社会活动家的基本素质;二、在北京成长,将会非常疼痛。事实是,将近一年来,这种疼痛,几乎每天都在我身上发生。
  最近,我一直在犹豫,是否应该换个城市。如果离开,我会去成都,因为:我本来就是那里出来的人,回去可以方便照顾家人;我有个同学在成都开了家律师事务所,一直力邀我回去发展;最后,你知道的,成都是个花花世界。犹豫的原因嘛,你一定知道落败后的赌徒心里是怎么想的。
                                 阿老牌文青
阿老牌文青:
  你很努力,但是轻轻用一个“混”字带过,这种低调的人,很少见了。现在满世界都是牛蛙,主要工作就是吹大自己;初看像只蛮牛,一亮底牌,还是蛙类。
  在20年前,一个人不在某个地域中心城市呆着,可能没有任何机会。但今天不再是这样了,《纽约书评》前几期有篇重头文章,好像是《业余时代重新来临》。文艺复兴时期,人都是业余主义者,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兴趣,精神宽广而多元。但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人在越来越细的分工中成为扁平动物,目光狭窄,趣味单一。挤入一个超大的中心城市也成为几百年来主要的生活追求,哪怕这个城市不给它的居住者一点机会,生活在其中就是一种成功。幸好,这种可怕的存在已经得到改变,网络技术的出现,一个人有台联网的电脑,再加上通两门以上的语言,他就可以平等享有全世界的知识资源,以一个业余的、边缘的身份做一番事业,再次找到文艺复兴时代人类的自由。
  《纽约书评》虽然只是泛泛说了时代核心技术的改变,它最终还是影响个人的选择。如果你和我一样,也同意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回成都是个比较合理的选择。我同意你的观察,一个好的律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可是,社会活动中有过多因素是自己无法把握的,家世、背景、帮衬之类的要素太重,就太累了,这恐怕就是你所谓的痛吧?在平民化的成都,一个普通人、普通律师,相对来说,自己可把握的成分高一些,也许不会那么痛。
  世界已经改变了,不必眼巴巴在一个地方一输再输,而不敢改变处所。地理位置不重要了,一个人的眼光与格局重新成为关键。
                        连岳
                      2003年8月14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814/wh/zl/200308140660.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140660.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未来的仆人翁




南方周末    2003-08-07 16:03:36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你好:给你写信是不是很傻。每次我都怀疑那些信是不是都是你杜撰出来的。
  好吧,谈正事吧。我现在已经二十几岁了(女的)。我正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生孩子。虽然我还没有结婚,但那的确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如果要生的话,还是趁早结婚,趁早生。周围的人听说我不想要孩子,都劝我还是要一个吧,不然下半辈子会很寂寞很痛苦,会心理变态。
  我不知道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程度的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困惑的人困惑的人:
  我要说,只有聪明人才会想到给我写信。如果需要,杜撰一封邮件并不难,可是杜撰像你这样目光长远的来信,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所以,我还是静候真正的来信吧。
  现代技术发展之快,只可以让我们粗略猜到三五年以后的事(这还是乐观的),至于十年以后会发生什么,不可能猜得到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当下在做什么。这符合时间的本质,我们只能控制当下,对过去与未来都无能为力。一个二十几岁的女性在困惑自己的下半辈子,冒昧地问一句:你是不是在保险公司卖寿险的?
  当然,这个社会很多人,会让我们有时间停滞的感觉,看到他们今天,就可猜出他们三十年后会怎么样。许多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像石头一样坚硬地超越了时间,这使我们有幸看得到一代又一代中老年父母,寂寞、痛苦、心理变态地折磨他们的孩子;如果你过于热衷地与周围的人探讨你的生殖问题,你的下半辈子毫无疑问将像他们一样度过,更悲惨的是,你的上半辈子已经有了一些不幸的影子。
  和一个男人结合,组成家庭,不是只为了传宗接代。生一个孩子,不是为了小时候当宠物,大了逼成废物,这样不如养一只狗。制造一个生命的首要信条是让他享受更多生命的乐趣与可能,给他最多的自由、最少的羁绊。一个孩子应该成为未来的主人翁,而不是看到他生出来,高兴得就像奴隶主买到了一个廉价奴隶。
  如果下半辈子寂寞痛苦(这个可能性很大,人生往往苦多于乐),就去找一个老伴,实在不行,找两个老伴,总能热闹起来的;如果心理变态,就去看心理医生,多看几个,总能治好的。千万不要打孩子的主意,饶了他们吧,至少从我们这代开始,让我们自己照顾自己的下半辈子,让孩子活得像个人样。

  连岳2003年8月7日(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807/wh/zl/200308071228.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071228.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开始像糖,后来是铁钉




南方周末    2003-07-31 14:56:41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
    我是一个大三学生,面临着走入社会。今年大学生的就业不是很理想,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很多同学都考了许多证。
  我也知道这些都是去应聘时的敲门砖,但考到这个证又怎样,如果你真的对这些不感兴趣,就像我们期末考一样,很多人(包括我)都是在考前将平时去上课的同学的笔记复印过来,然后花上几个通宵,考完也就忘完了,这又有什么用呢?别人一问就可能问出你水平出来,拿不拿证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那些真的感兴趣的除外。而我现在什么证也没拿,就是还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一位老师说:作为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也在课余花了时间在专业课以外的地方,我自认为对很多方面都略知一二,但都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很难深入进去。
                                          第二眼
第二眼:
  对社会最不满、看出种种弊端的往往都是年轻人,而他们此时立足未稳,批评不会有回应,空有一身精力抽刀劈水,筋疲力尽后,一江陈旧的水流还是浩浩荡荡,甚至高过了警戒水位。而年轻人慢慢成长,可以说一些话,有了社会资源后,却成了弱视的中年人,除了看到年轻女孩会眼睛一亮以外,其余诸相,他看起来都是丝绸般平滑柔顺,无可挑剔。
  如果让我从年轻时重新来过,我保证不会再怒骂我的那些领导们(你们活得还好吧?),也不跟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较劲,装得像温和的面团,让他们更容易接纳我,我可以尽早积蓄自己的能量;到了中年之时,再朝种种弊病与愚蠢的七寸,狠狠地来那么一下。他们这时发现面团里裹着的不是糖,而是铁钉,已是悔之晚矣。
  像你说的,几乎每个大学生手中都有一堆证,既然供给如此泛滥,确实说明这些证没什么价值,我想,没有谁是有兴趣的吧?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招聘单位的门槛而已――就业这么难,很多单位都有恶心大学生的怪招。有这些证还是会被问出马脚,可是你没有这些证,连被问的机会都没有。空有才华,没有第一份工作,没有维系生活的薪水,你很难有能力与心情宏大自己的才华,也不太可能用它来改造那些必除之而后快的陋习。
  考不考证,无关痛痒,无伤尊严,也不妨碍你继续追求知识,人的一生就是用来追求知识的,时间有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手中没有任何谈判的筹码,在小事上作妥协,是应当的,也是谈判策略的合理运用。到某个时刻(比如,十年后),你手中有了一副好牌,那再来好好赢一把。
  一个人的勇气与耐性,只能支撑若干次的挫折,我认为不要把它浪费在小事上,留着它,培养它,壮大它;有一天,你会像巴尔扎克一样,需要用它来征服巴黎;你会像汉尼拔将军一样,需要用它来翻越暴风雪中的阿尔卑斯山。
                                  连岳
                               2003年7月31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731/wh/zl/200307311133.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311133.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以直报怨




南方周末    2003-07-24 16:09:12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你好。
    最近有个“对日关系”的问题向你求助。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偏执的民族主义者,日本人的产品、技术、思想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只是我在心理上一直不太接受日本,我不看日本影视剧,也不喜欢日本音乐,至于日本产品,我的原则是:尽量不要买。当然了,“哈日”族有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不能去评论。
  可是最近我的原则受到了一些影响,买来的很多国货质量远不如同等价位的日货,且服务态度恶劣。我很希望中国产品能像韩国产品那样争气,但是由于有些无原则的扶持和不健全的法律,这一天看上去是遥遥无期了。
  有个朋友说我太累,还有朋友说我“你把他们当同胞,同胞把你当大头”。我不想太累,不想违背原则,更不想当大头,难道别无他法了吗?
                                   何月朗
何月朗:
  前几天一个女孩告诉我她的立身原则是“凡是外国男人都不爱”。虽然这并不等于凡是中国男人她都爱,不但这话听在我的耳朵里,还是非常舒服。
  可是由于生性多疑,我还是决定问她几个问题,我说:贝克汉姆你也不爱吗?她想了想,说:贝克汉姆是中国男人。老虎伍兹你不爱吗?她想也不想就说:伍兹毫无疑问也是中国人,而且是广州人。我觉得你应该向这个女孩看齐,当自己的原则在合理的质疑面前溃败时,就要大大方方修正自己的原则。
  说到日本,我格外要找一个几乎不会有争议的人物来说明这个问题。此人就是鲁迅,没人会说他在日本人面前没有骨气吧?他说在抵制日货时,一些奸诈的中国商人就会把自己货物的价格抬高一倍。而他对日本的杰出人物创造出的文化,从来没有盲目排斥过。你的原则和鲁迅的原则比,显然不同,我认为你应该坚持鲁迅的原则,而不是那条让你那么累的原则。
  以直报怨是最好的态度,直就是不失理性与公正。它不像以德报怨那么高难度,也不是以怨报怨那么恶性循环。
  买了“物廉价美”的商品让你受了气,这对某些不争气的国货其实也没有帮助,坏产品一直能卖好价钱的话,他就会一直生产坏产品。这还是小事,毕竟一个人消耗不了多少物质。可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的“公共财产”,我们在这点上,应该毫不犹豫地成为世界主义者。你不去享受汲取,这对日本人来说,没有任何损失,你却少了许多对话的可能性。去了解松下幸之助、安腾忠雄、川口开治、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黑泽明、三宅一生,包括村上春树,只会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思想更有力量,也更加快乐。无论哪里的人杰都应该受到尊重;而无论哪里的奸商都不能得到同情。
  我想,任何可行原则的基础,应该都是理性与公正吧。这样,才不会变成大头。
                          连岳
                         2003年7月24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724/wh/zl/200307241369.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241369.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连岳]心灵鸡汤

一只英文不好的狐狸




南方周末    2003-07-17 12:39:03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
    有件事情让我很想不通,想听听你的说法。我今年大学刚毕业,专业课成绩很好,就是英语不灵,最终没有拿到学位。看着那些专业课成绩平平甚至很差的同学,因为过了英语四级,如愿以偿地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我当然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入世了,尤其显得重要。但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对英语看得似乎过重了!我主要学习的还是我的专业课程,又不是拿英语的学位,为何要用一门别国的语言来衡量我的专业水平?会答英语题就有专业水准了吗?况且我周围的同学大都是哑巴英语,又有几人能在实际中应用呢?有的人英语过了六级,却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却没有人因此“嘲笑”他,而英语没学好却好像是一件很耻辱的事!唐诗宋词不会背没关系,会背英语单词就OK了,长此以往,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让谁继承呢?看着身边考研的同学,专业课不成问题,却都输在了英语上,无奈啊!有人咬牙切齿地说:“将来一定要把小孩生到美国,要饭也要讲英语!”
  不知你的英语如何,反正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了!

  情儿情儿:
看你的信让我跌倒在地上,半天才爬起来。你确实太能掰了,一个英语四级过不了的毕业生,却摇身变成了悠久历史文化的捍卫者。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尊重“形式规则”,所谓的形式规则,就是它是如此具有工具性,如此无法更改,以至于不可能知道它们对于某些人是否比对于其他的人更有帮助,也就是说,它对于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比如说,只有英语四级考试中合格的人,才可能得到大学毕业证书。这句话是形式规则。而“只有英语四级考试中合格的人,才可能得到大学毕业证书,但漂亮女生除外”、“只有英语四级考试中合格的人,才可能得到大学毕业证书,但普通话不标准者必须通过英语六级才可。”这样的话,明显地对于漂亮女生有利,而对普通话不准的人不利;它们就不是形式规则,并不能构筑社会的公平,而只是创造更多、更复杂的不公平。
  形式规则,也许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最本质特征。英语教育的内容及效率当然应该充分讨论改进,但这并不能得出否认形式规则的结论。你是一个失败者,这不丢脸,你是一个美化自己失败的失败者,这就非常丢脸了。如果任何失败都反而让你取得了道德优势的话,你会如愿取得越来越多的失败,然后越来越高尚。
  我的英语不好,但非常遗憾,我不能因此站在你那一边。我甚至认为,只有一个英语好的人,才有资格说英语不重要。你这只英语不好的狐狸,只会越说越酸。普通话准不准,也不是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你的这点攻击太过无力;据我所知,英国人和美国人,绝大多数不会说普通话,少数几个会说的也怪腔怪调,但是他们的英文却比我们好得多。
                        连岳
                       2003年7月17日
    (有任何问题,请邮至askoneask@yahoo.com.cn问一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717/wh/zl/200307170676.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30 ... 170676.asp</a><!--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4 15:57 , Processed in 0.4518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