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17|回复: 11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茶・品饮]十大名茶真假鉴别(转载)『墨色茶坊』

      作者:于兮于兮  提交日期:2002-3-25 17:04:43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生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牙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D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D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在6D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茶文化・品类]lt;font color=#408020gt;细分龙井茶(转载)『墨色茶坊』 [茶文化・品类]细分龙井茶(转载)


      作者:南方嘉木  提交日期:2001-11-27 20:53:31

  龙井茶我国最为有名的茶叶了,至少是最有名的绿茶了。据说龙井茶的得名就是因为起源与浙江杭州西湖的龙井村。龙井茶名声远扬以后,其种植生产便很快扩散开来,杭州、浙江便有了许许多多的龙井茶了。以前龙井茶是特指出产于龙井村的茶,而目前龙井茶已经不仅仅产地所限了,而是成为一种茶叶的品种、一种茶叶的生产工艺方法。
  
  这些龙井都是龙井茶,然而在龙井这个品种之下,还可以细分几个类别,品质仍有差别。
  
  因为茶树是一种植物,其生长当随产地的生态条件有关,西湖区的群山广植龙井,但各地的土质和自然环境有异,这就造成各地茶树的质素有不同,而且炒制的技术也有高下。
  
  过去的分法是以字号来分作狮、龙、云、虎四个字号,狮字号代表狮子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虎字号是虎跑所产。
  
  其后,因为梅家坞产制特盛,于是又有五字号的分法,即狮、云、龙、虎、梅等。
  
  以上产区位于西湖四周群山,所以称为「本山龙井」,以示正宗,其余杭州地区所产,只能称为「四乡龙井」了。
  
  但这种分类法未能完全反映龙井茶叶的品质风格差异,自一九四九年后,调整为三个品类,即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狮峰龙井品质最佳,香气持久,梅坞龙井外形挺秀,西湖龙井叶质肥嫩,香气稍逊。
  
  最为粗的划分是把龙井分成两类:西湖龙井、浙江龙井。以前,只有西湖地区的狮峰、梅家坞、云溪、虎跑等地产的茶叫龙井,杭州周边其他地区产的茶叫旗枪,龙井与旗枪价格相差很大。80年代中期茶叶市场放开以后,新昌、温州、富阳等地产的茶也分别叫起了“龙井”,浙江省茶叶公司把西湖以外地区产的“龙井”统称“浙江龙井”。这样龙井的产量就大大增加了,但是不难想象,西湖龙井与浙江龙井是有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怎样判断新茶与陈茶?
  
  
首先,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茶在贮藏过程中,由于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在光、气、热的作用下,发生缓慢分解或氧化,如绿茶中的叶绿素分解、氧化,会使绿茶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茶褐素的增加,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了原有的新鲜色泽;红茶贮存时间长,茶叶中的茶多酚产生氧化缩合,会使色泽变得灰暗,而茶褐素的增多,也会使汤色变得混浊不清,同样会失去新红茶的鲜活感。
  
  
其次,可从香气上分辨新茶与陈茶。科学分析表明,构成茶叶香气的成分有300多种,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等物质。它们在茶叶贮藏过程中,既能不断挥发,又会缓慢氧化。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第三,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因为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的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构成滋味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可溶于茶汤中的有效滋味物质减少。因此,不管何种茶类,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
  
   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4个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所以,众多高级名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均无自春茶前期。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对红茶而言,由于春茶期间气温低,湿度大,发酵困难,而夏茶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小,有利红茶发酵变红,特别是由于天气炎热,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也较强烈。只是由于夏茶中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对形成红茶的鲜爽味有一定影响。
  
   2、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
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不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在购茶时还可结合偶尔夹尽可杂在茶叶中的茶花、茶果来判断是何季茶。如果发现茶叶中夹有茶树幼果,其大小近似绿豆时,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若茶果直径已超过0.6厘米,那么,可以判断为秋茶。不过,秋茶时由于鲜茶果的直径已达到1厘米左右,一般很少会有夹杂。自7月下旬开始,直至当年8月,为茶花蕾期,而9-11月为茶树开花期,所以凡发现茶叶中杂有干茶树花蕾期或干茶树花朵者,当为秋茶了。只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筛分、拣剔,很少会有茶树花、果夹杂。因此,在判断季节茶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2)、湿看
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高山茶与平地茶的甄别
  
   几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
  
   1、高山为何出好茶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所以,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2、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香花茶与拌花茶的区分
  
  
花茶既具有茶叶的爽口浓醇之味,又具鲜花的纯清雅香之气。所以,自古以来,茶人对花茶就有“茶引花香”,以益茶味”之说。饮花茶,使人有一种两全其美,沁人肺腑之感。
  
   1、历史悠久的花茶
  
   花茶,又称香花茶、熏花茶、香片等。它以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又称茶坯),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叶品类。
  
  
我国的花茶生产,历史久远。据唐代陆羽《茶经》载,唐代煮茶时就有加茱萸、葱、姜、枣、桔皮等同烹的做法。北宋蔡襄的《茶录》、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也写到在贡茶中有掺“龙脑”以增加香气的做法。这虽还不能称为花茶,但可以说是花茶生产的原型。开始正式生产花茶,一般认为始于南宋。对此,施岳的《步月吟茉莉》和赵希鹄的《调燮类编》中都有记载。明代开始,花茶生产有所发展。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961年),福建的福州已成为花茶的窨制中心。1939年起,江苏的苏州发展成为另一花茶制造中心。当代,随着国内外对花茶需量的剧增,花茶生产发展更快。目前,我国的花茶产区遍及福建、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四川、江西、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此外,湖北、河南、山东、贵州等省,亦有少量生产。这些花茶,主销我国长江以北各省(区),尤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销量最大。日本、美国以及西欧一些国家的人们,也喜欢我国的花茶。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花茶里,可以闻到春天的气味。
  
   2、拌花茶不是香花茶
  
  
窨制花茶的原料,一是茶坯,二是香花。茶叶疏松多细孔,具有毛细管的作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和气体;它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也具有吸收异味的特点。花茶窨制就是利用茶叶吸香和鲜花吐香两个特性,一吸一吐,使茶味花各合二而一,这就是窨制花茶的基本原理。
  
  
花茶经窨花后,要进行提花,就是将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通过筛分剔除,尤其是高级花茶更是如此,只有少数香花的片、末偶尔残留于花茶之中。只有在一些低级花茶中,有时为了增色,才人为地夹杂少量花干,便它无助于提高花茶的香气。所以,对成品花茶而言,它并非是由香花和茶叶两部分构成的,只是茶叶吸收了鲜花中的香气而已。
  
  
与香花相应的就是拌花茶,就是在未经窨花和提花的低级茶叶中,拌上一引起已经过窨制、筛分出来的花干,充作花茶。这种茶,由于香花已经失去香味,茶叶已无香可吸,拌上些花干,只是造成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所以,从科学角度而言,只有窨花茶才能称作花茶,拌花茶实则是一种假冒花茶。
  
   3、如何区分香花茶与拌花茶
  
  
要区分香花茶与拌花茶,通常用感官审评的办法进行。审评时,只要用双物捧上一把茶,用力吸一下茶叶的气味,凡有浓郁花香者,为香花茶;茶叶中虽有花干,但只有茶味,却无花香者乃是拌花茶。倘若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只要一闻一饮,判断有无花香存在,更易作出判断。但也有少数假花茶,将茉莉花香型的一类香精喷于茶叶表面,再放上一些窨制过的花干,这就增加了识别的困难。不过,这种花茶的香气只能维持
1-2个月,以后就消失殆尽。即使在香气有效期内,一般凡有一定饮花茶习惯的人,也可凭对香气的感觉将其区别出来。用天然鲜花窨制的花茶,则有闷浊之感。
  
   4、香花茶质量的鉴定
  
   花茶质量的高低,固然与茶叶质量高低密切相关,但香气也是评判花茶质量好坏的主要品质因子。
  
  
审评花茶香气时,通常多用温嗅,重复2-3次进行。花茶经冲泡后,每嗅一次为使花香气得到透发,都得加盖用力抖动一下审评杯。为使花茶香气达到“浓、鲜、清、纯”者,就属正宗上品。如茉莉花茶的清鲜芬芳,珠兰花茶的浓纯清雅,玳玳花茶的浓厚净爽,玉兰花茶的浓烈甘美等,都是正宗上等到花茶的香气特征。倘若花茶有郁闷混浊之感,自然称不上上等花茶了。一般说来,上等窨花茶,头泡香气扑鼻,二泡香气纯正,三泡仍留余香。面所有这些,在拌花茶中是无法达到的,最多在头泡时尚能闻到一些低沉的香气,或者是根本闻不到香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中国茶文化与中国名茶
      作者:古尔浪洼(xxx.xxx.xxx.xxx) 2002/01/08 19:26   字节:6K 点击:16次 帖号:1462
      当前论坛: 陈岩锋思想之家 [cyfgg.xilubbs.com]




  
  
因为生在乡下,所以从小就随着爸爸喝那种浓浓的砖茶。从小到大,都是那种,所以我以为天下的茶都是爸爸喝的那种苦苦的。后来读《红楼梦》,看到晴雯被撵出大观园,病倒在嫂子家,贾宝玉偷偷去看她,看到碗很脏,茶是淡淡的,苦的那种,所以感叹这也叫茶。才知道原来茶还有不苦的,还有不叫茶的茶。

  
  
初中毕业,同学请我喝茉莉花茶,清香四溢,当时以为是全天下最好的茶了。岂料同学嘴角一歪说:“这也叫高级?龙井才高级呢!”从同学家回来,很是憋气,也很为自己的见识浅薄羞愧,于是一气之下,干脆搜集起茶的资料来了。至现在,虽然茶没有喝多少,但资料收集了不少,今天就来篇小文,胡乱谈谈中国的茶文化和中国名茶吧!

  
   一、中国的茶文化发展简史
  
   若论中国的茶文化,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茶文化的启蒙时间,大概还在三国以前,三皇五帝时代。至晋代,文人饮茶兴起,茶文化进入了萌芽期。公元780年,陆羽所撰的《茶经》问世,以后又出现了《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大量论茶的书,形成了中国的茶道精神。到了宋代,文人中开始出现了专业的茶社团体,而且茶开始进入宫廷。据闻,宋太祖赵匡胤便是位嗜茶之士。其时,还在宫廷中设立了茶事机关,用茶还分等级。皇帝为了笼络大臣,有赐茶之说,而民间的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邻里互走要“献茶”,有贵客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乡间甚至还流行“斗茶”。

  
  
明清两朝,有关茶的题材,开始大量进入文人雅士的作品中,由此可看到茶文化的普及程度。如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就有《烹茶画卷》、《品茶图》,另一才子文徵明有《惠山查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作品。到清朝,茶类愈加繁多,并多有出口,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出口茶叶的行业。而关于茶的书、诗更是多的不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茶叶产量连年剧增,年产量由1949年的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而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更是为我国在茶文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杭州成立了“茶人之家”的社会团体,1983年,湖北“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西湖正式开放,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的茶艺馆也越办越多,而中国茶艺与茶文化研究,也开始推向国际,并吸引了美、日、韩以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省市、地区和主产茶地纷纷举办了“茶叶节”,如云南普洱茶节、河南信阳的茶叶节、武夷山岩茶节、湖北英山茶叶节等,不胜枚举。

  
   二、茶菜、茶具与茶艺
  
   茶一般是用来饮的,很多人都以为茶只可饮。其实不然,茶还可以用来吃,中国的菜肴世界知名,同样的,中国的茶菜也是世界知名的。
  
  
茶入菜,取其药理。中国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茶有色香味形四大特点,更兼有调和滋味和药理成份,所以茶叶菜肴一般都具有双重功效,即可增进食欲,解除饥饿,又能防治某些基本和增强人体健康。我们平日所知的茶叶蛋,即是著名茶菜之一,其即可作点心,也可上桌作菜肴,吃起来也是男女老少皆宜。另外还有茶叶粥、茶蛋饭、龙井虾仁、清蒸茶鲫鱼、龙井肉片汤、绿茶番茄汤等茶叶菜肴。我就曾在出差杭州时吃过一次龙井虾仁。其出锅装盘,但见虾仁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风味独特,入口之鲜味不绝,三日不去(夸张了一点,不过三个小时不去大概是真的)。席间,听店家引经据典,讲解龙井虾仁的出处,才知乃是受苏东坡“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启发,利用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与入时鲜活河虾仁相配而成。除了听典故,还附珍闻一则呢:据说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设宴招待时,其中一道菜就是龙井虾仁。并且,做菜的厨师就是这家店老板的爸爸!哈哈,俺真是口福不浅啊!

  
   讲完了茶菜,则该讲茶具了。
  
  
中国茶具,种类繁多,一般也都兼具欣赏与实用功效。当然,这些大多是文人玩的东东,比如像我老豆那种大老粗的,大概是只有一种用途。哎,也不一定对,我好像记得我老豆的老豆就有青花瓷的茶碗,极其精致,据奶奶说是爷爷的老豆传给爷爷的,是正宗的景德镇瓷器。所以,到后来就只是看,不能用来喝的。但我偏偏调皮,要拿来喝,结果一次不小心给打碎了,差点被老爸揍死。当时我恨死了青花瓷杯。岂料后来有机会看茶具展,才知道青花瓷真的珍贵。听一个老专家讲,茶具除了我所打破的那种青花瓷以外,还有陶土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共分为六大类。其中我打碎的青瓷其实还不能代表一类,是陶瓷类中的一种,他的同门师兄弟还有白瓷和黑瓷的。如果我当年打碎的是真的正宗青花瓷的话,那个茶杯确实很值钱的。我才知那一顿巴掌是挨的非常应该。

  
   讲到茶艺,话题就大啦,中国茶文化,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茶艺上的。但是,回头看看,已经敲了这么多字了,指头都开始发麻了,干脆就删繁就简,糊弄个大概交卷吧。
  
  
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①盖碗式,据说上至朝廷、宫廷,下至民间,都是以盖碗饮茶,那也就是说这种饮茶方式是最普及的了。还记得我们兰州的三泡台就是典型的盖碗式。②茶娘式,这个则是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是饮茶方式所谓茶娘,即指以大茶壶冲泡分饮,兰州的那些快餐饭店里和乡下小镇似乎还很流行这种饮法,但在南方就比较少了。③功夫茶,这种饮法北方几乎见不到,主要是流行于闽南和广东地区。据说这种饮法是从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演变而来,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的水)捅茶,装茶,热灌(壶),高冲,低斟,盖沫,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要点火煮水,并放茶叶入冲罐中,其量多少以水占容积的七分为宜。水开,冲水入灌中,盖沫。而后,准备冲杯,以初沏之茶水浇冲,目的在于酿造茶的精神,气韵散于杯里杯外。洗过茶后,待茶开,斟茶。斟茶时,四杯并围,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个杯子之间,直至每杯都达七分满。此时,茶罐中的茶水应刚好斟完,剩下的茶水余津,还要一点一滴依次点入四杯之中。这就是潮汕人所说的“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此时,四个杯子中的茶量应该相等,色泽也应该均匀相同。最后,主人敬茶,依长幼,依次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而喝茶的方法是三口饮尽,滴水不漏,谓对主人的尊重。

  
  
   三、中国名茶录
  
   唠完了中国茶文化,咱再列列中国名茶。大家不妨对比对比,看看你知道多少种中国名茶,又喝过多少,喝起来各有什么特点和特色。
  
   按照类型分,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红茶类
  
   小种红茶、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湖红工夫、越红工夫、祁门工夫、红碎茶。
  
   ②绿茶类
  
  
洞庭春、福建雪芽、高峰云雾、贡字龙井、狗牯脑、惠明翠片、雨花茶、江山绿牡金奖惠明、金坛雀舌、汉水银梭、龙王茶、庐山云雾茶、蒙顶甘露、祁山白芽、千岛玉叶、雀舌、四明一二雷、天湖白绒花、五云曲毫、午子翠柏、午子仙毫、资源茗眉、资源墨菊、西湖龙井、小布岩茶、信阳毛尖。

  
   ③白茶类
  
   白牡丹、贡眉、新工艺白茶、银针白毫。
  
   ④黄茶类
  
   君山银针、北港毛尖、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霍山黄芽、鹿苑毛尖、皖西黄大茶、沩山白毛尖、温州黄汤、掌顶黄芽。
  
   ⑤黑茶类
  
   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普洱茶、四川边茶。
  
   ⑥花茶类
  
   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金银花茶、玳玳花茶。
  
   ⑦乌龙茶类
  
   安溪色种、凤凰水仙、台湾乌龙、台湾包种、武夷四大名丛、武夷肉桂、闽北水仙、白毛猴、八角亭、龙须茶、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武夷岩茶。
  
   ⑧紧压茶类
  
   园茶、竹筒香茶、饼茶、方包茶、茯砖茶、固形茶、黑砖茶、花砖茶、米砖茶、六堡茶、湘尖茶、沱茶、青砖茶、普洱方茶、紧茶、康砖和金尖等。
  
   12:39 PM 01-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中国名茶-你喝过几种?(转载)『时尚资讯』中国名茶-你喝过几种?(转载)


      作者:音乐杂食动物 提交日期:2002-5-9 15:46:00

  中国名茶――苏州茉莉花茶
  
  我国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苏州茉莉花茶,约于清代雍正年问已开始发展,距今已有250年的产销历史。据史料记载,苏州在宋代时已栽种茉莉花,并以它作为制茶的原料。1860年时,苏州茉莉花茶已盛销于东北、华北一带。

  
    苏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产花季节的不同而有浓淡,其香气依花期有别,头花所窨者香气较淡,“优花”窨者香气最浓。苏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为烘青,也有杀茶、尖茶、大方,特高者还有以龙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级花茶。与同类花茶相比属清香类型,香气清芬鲜灵,茶味醇和含香,汤色黄绿澄明。

  
    从解放初期始,苏州茉莉花茶开始出口,外销香港、东南亚、欧洲、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

  中国名茶――庐山云雾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巍峨峻奇的庐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从平地起,飞峙江湖边,北临长江,甫对鄱阳湖,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断崖陡壁,峡谷深幽,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常见白云绕山。有时淡云飘渺似薄纱笼罩山峰,有时一阵云流顺陡峭山峰直泻千米,倾注深谷,这一壮丽景观即著称之庐山“瀑布云”。蕴云蓄雾,给庐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雾作为茶叶之命名。

  
    据载,庐山种茶始于晋朝。唐朝时,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庐山,庐山茶叶生产有所发展。相传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炉峰下结茅为屋,开辟园圃种茶种药。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在清明前后,随海拔增高,鲜叶开采朔相应延迟到“五一”节前后,以一芽一叶为标准。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由于庐山云雾茶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现在,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德国、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尤其是随着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庐山云雾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庐山的中外游客,都买些庐山云雾茶,以便馈赠亲友。1959年,朱德同志到庐山品尝此茶时,欣然作诗称颂:“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

  中国名茶――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

  
    普洱茶的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湿度较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采摘期从3月开始,可以连续采至11月。在生产习惯上,划分为春、夏、秋茶三期。采茶的标准为二三叶。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

  
    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运销港、澳地区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

  中国名茶――武陵剑兰茶
  
  武陵剑兰茶产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武陵山,主产于武陵山茶场。
  
    武陵山位于横贯湘、鄂、川、黔边境,峦起伏,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细雨绵绵,又无工业污染,极宜茶树生长。
  
    由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传统苗文化千百年来的熏陶,武陵山地区的人民种茶、饮茶的历史悠远,且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历史上曾作为贡品贡奉皇室。
  
    但是“武陵剑兰茶”的历史并不长,是近几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借鉴西湖龙井茶的炒制工艺,结合该场茶叶鲜叶原料的实际状况而创制的一只扁形名茶,其品质特点为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翠,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持久,滋味甘醇,叶底嫩黄。

  
    1999年在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中获一等奖,并且荣获中国第二届国际茶博览会国际文化名茶金奖。
  
  --------------------------------------------------------------------------------

  中国名茶――巴山雀舌
  
  产于四川省万源县。
  
    茶区地理环境优越,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相对湿度大。土壤肥沃PH值偏酸,适宜于茶树生长。茶树为四川中叶群体种。
  
    特级雀舌在清明时节采制,谷雨后采制一、二级茶,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初展和理条手法:以单手双手交替进行,手指伸直抓茶,轻轻拉回,茶从拇指虎品中甩出,手指、掌稍带力,兼用压、捺、拓、抓、带、甩、抖等手势。

  
    成品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绿润略显毫;香气栗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

  中国名茶――惠明翠片
  
  产于浙江省景宁县。
  
    产地崇山峻岭,值被茂密,云遮雾绕,溪水长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酸性。
  
    鲜叶以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经摊放杀青理条整形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纤秀细紧直略扁,稍有白毫,色绿润;兰花香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爽醇和;叶底单芽细嫩完整、嫩绿明亮。
  
  --------------------------------------------------------------------------------

  中国名茶――鹿苑毛尖
  
  远古县古属峡州,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无安产茶这记载。据县志远载,鹿苑茶起初(公元1225)年为鹿苑增寺侧载值,产量甚微,当地村民见茶香味浓,便争于相引种,遂扩大到山前屋后种植,从而得以发展。现已在鹿苑一带创制出一种黄茶类的鹿苑毛尖。

  
  鹿苑茶品质独具风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誉为湖北茶中之佳品。
  
  鹿苑毛尖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环状(环子脚),白毫显露,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香郁高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净明亮,叶底嫩黄匀整。
  
  --------------------------------------------------------------------------------

  中国名茶――金银花茶
  
  以金银花作窨茶香料,是近年来由湖北咸宁县所首创。
  
    金银花品种较多,常见的有红金银花 Lonicera japonica (var .Chinensis).黄 脉 金银
花(var.aureotrticulata)和白金银花(var.halliana)等。香气以白金银花最佳。此花初开时为纯白色,翌日变为黄色,香气逐渐散失,故窨茶以开花当天最好。

  
    金银花茶以绿茶中的烘炒青作原料,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灰绿光润,香气清纯隽永,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柔软。
  
    窨茶之金银花应选择白金银花等品种,因其色白、香浓、内含成份丰富,窨茶效果最好。
  
    金银花采回后应捡去杂叶、梗、蒂,雨水花应除去表面水,及时付窨 。
  
    金银花的配化量根据茶坯等级和花的好差而定,高档茶二窨一提,配花量45~50公斤,提花4~5公斤,实行整朵窨制。
  
    窨制方法是将应配鲜花均匀铺在待窨茶坯上,拌合均匀。高档茶最好用箱窨 ,堆窨则根据气温高低确定堆的大小。一般堆宽100~120厘米、高40~50厘米。
  
    根据金银开放吐香的习性,窨制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小时内,不宜太短,也不应太长,否则茶叶发黄,滋味沉闷不鲜。
  
  --------------------------------------------------------------------------------

  中国名茶――高峰云雾
  
  产于湖南省祁东县高峰茶场。
  
  产地在县正北而后“三阳山”半山腰上,三阳山座落在衡阳、邵阳、祁阳交界之外,有“一足踏三阳”之称。三最山纵横数里,上有钟鼓寨、三旭庵、白云泉、真神洞等十多处名胜景点。茶园周围树林茂密,云雾缭绕,年均温15.3℃,无霜期257
269天;土质由页板岩发育而成,土层空厚,通透性好,PH值酸性,极宜茶树生长。
  
  鲜叶以一芽一、二叶初燕尾服为标准,于清明前后采摘。经摊放 杀青 青风 初揉 初干 做形 提毫 摊凉 烘焙等八道工序而成。
  
  成品细紧弯曲显毫,色泽深绿尚润;香气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度芽叶完整成朵、嫩绿明亮。
  
  --------------------------------------------------------------------------------

  中国名茶------西湖龙井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品饮龙井茶,宜用玻璃杯冲泡,3克茶叶加200毫升80℃左右的热水,冲泡3―5分钟后,就可闻香、观色、品味了。
  
    西湖龙井茶,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类。\"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 “龙”字号为龙井、
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

  中国名茶――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常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中。信阳毛尖因地得名。信阳在河南南部,是河南省中物产很丰富的地方。
  
    信阳毛尖茶主要产于信阳的西南崇山峻岭之中,以车云、集云、云雾、天云、云阳和黑龙潭、白龙潭的茶叶最有名,当地人称这几个地方为“五云两潭”。这里山高地势好,一年四季云雾弥漫,故而茶叶香味浓郁,质量上乘。

  
    信阳毛尖外形紧圆,色彩碧绿,香气馥郁,味道醇厚。唐代时信阳已把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宋代诗人苏东坡旅游江淮一带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对信阳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信阳毛尖中有按季节分的三个品种。俗语说的:“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摘”,指的是信阳毛尖茶的采摘。此茶一年采摘三季,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春茶在谷雨前采摘的最好。春茶碧绿,先苦后甜。夏茶味涩,颜色发黑。白露后采的茶为秋茶。秋茶风味别具一格,产量又低,特别珍贵,故而有“秋茶好喝舍不得摘”的说法。民谣有“早茶留着送朋友,晚茶留着敬爹娘”,表现了茶乡人对朋友的诚挚和对爹娘的孝敬。春茶和秋茶为茶中上品,以它作为馈送礼物,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

  中国名茶――都匀毛尖茶
  
  产于贵州南部的都匀市。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都匀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毛尖茶已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的喜爱,因其形状像鱼钩,曾赐名为\"鱼钩茶\"。
  
    贵州地处高原,都匀毛尖茶产区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雾锁云,云缠雾。土壤深厚、疏松而潮湿,加上降雨量。常年温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所以都匀毛尖茶独树一帜。

  
  --------------------------------------------------------------------------------

  中国名茶――狗牯脑
  
  狗牯脑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狗牡脑山。1915年:巴拿以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浙赣特产展销会”获金质奖。1930年泊赣特产展销会获,1988年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和199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狗牯脑山矗立于罗霄山脉南麓支系群山之中,坐南朝北,山南为五指峰,北为老虎岩,东北面5公里处有著名的汤湖温泉。山中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弹簧年云雾缭绕,四时清泉不绝,冬天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是得天独厚的名茶产地。

  
    鲜叶采自当地群体小叶种,每年清明前后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经拣青 杀青 初揉 二青 复揉 整形提毫 炒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外形紧结秀丽,白毫显露,芽端微勾;香气高雅,略有花香,泡后速沉,汤色清明,滋味醇厚;叶底黄绿。
  
  --------------------------------------------------------------------------------

  中国名茶――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即微发酵茶,是中国福建的特产,被称作“白茶极品”。过去因为只能用春天茶树新生的嫩芽来制造,产量很少,所以相当珍贵。现代生产的白茶,是选用茸毛较多的茶树品种,通过特殊的制茶工艺而制成的。

  
    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有号称“十不采”的规定,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时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菜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白毫银针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一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味怡人,饮用后口感甘香,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自毫银针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法湿退热之功,常作为药用,有降虚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饮能防疫祛病。对于白毫银针的药效,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有很好的说明:“太佬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需凉,功同犀牛,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即同金等)”。

  
    白毫银针在海外也被视为珍贵。
  
  
  --------------------------------------------------------------------------------

  中国名茶――福建茉莉花茶
  
  福建茉莉花茶选用上等绿茶为原料,配窨天然茉莉鲜花精制而成,产品芬芳浓郁,醇甘鲜爽,水色明净,叶片嫩绿,又称香片。
  
    福州传统窨茶工艺,制作茶叶香、味和色泽均佳。明清时代便销往华北各地,远销海外。
  
    茉莉花茶名产有十几种,闽毫茉花茶、明前绿茉莉花茶、银毫茉莉花茶、春风茉莉花茶等都为地方名牌产名,内销全国各地,外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中国名茶――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原产于安化,最早产于资江边上的苞芷圆,后转达至资江沿岸的雅省坪、黄省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为集中地,品质则以高家溪和马家为最著名。过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产,现在产区已扩大到桃江、沅江、汉寿、宁乡、益阳和临湘等地。

  
    黑志茶分为4个级,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一级茶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二级茶条索尚紧,色泽黑褐尚润。三级茶条索欠紧,呈泥鳅条,色泽纯净呈竹叶青带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级茶叶张宽大粗老,条索松扁皱折,色黄褐,湖南黑毛茶内质要求香味醇厚,无粗涩味,花砖茶、茯砖茶和湘尖茶等,主销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

  
  --------------------------------------------------------------------------------

  中国名茶――冻顶乌龙
  
  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产于台湾省南投鹿谷乡。它的鲜叶,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故又名〔冻顶乌龙〕。冻顶为山名,乌龙为品种名。但按其发酵程度,属于轻度半发酵茶,制法则与包种茶相似,应归属于包种茶类。

  
    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系为姊妹茶。冻顶茶品质优异,在台湾茶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其上选品外观色泽呈墨绿鲜艳,并带有青蛙皮般的灰白点,条索紧结弯曲,乾茶具有强烈的芳香;冲泡后,汤色略呈柳橙黄色,有明显清香,近似桂花香,汤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强。叶底边缘有红边,叶中部呈淡绿色。

  
  --------------------------------------------------------------------------------

  中国名茶――祁红
  
  在红遍全球的红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着称,博得国际市场的经久称机,奉为茶之佼佼者。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章,创制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品质风格,蜚声中外。祁红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真是天时、地利、人勤、种良、得天独厚,所以祁门一带大都以茶为业,上下千年,始终不败。祁红工夫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声誉,芬芳常在。

  
    祁红向高香着称,具有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困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英国人最喜爱祁红,全国上下都以能品尝到祁红为口福,。皇家贵族也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用茶向皇后祝寿,赞美茶为〔群芳最〕。

  
  --------------------------------------------------------------------------------

  中国名茶――安溪铁观音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

  
    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采茶日之气候以晴天有北风天气为好,所采制茶的品质最好。因此,当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前进行。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

  
    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历次参加国内外博览会都独占魁首,多次获奖,享有盛誉。

  
  
  --------------------------------------------------------------------------------

  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相传,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长出几株野茶。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饮。有一年,茶树长得特别茂盛,人们争相采摘,竹筐装不下,只好放在怀中,茶受到怀中热气熏蒸,奇异香气忽发,采茶人惊呼:“吓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游览太湖,巡抚宋公进“吓煞人香”茶,康熙品尝后觉香味俱佳,但觉名称不雅,遂题名“碧螺春”。

  
    太湖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滨,东山是犹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是相隔几公里、屹立湖中的岛屿,西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风格独具,驰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宾或作高级礼品,它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还外销至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
  
  --------------------------------------------------------------------------------

  中国名茶――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拣选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制作工序分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

  中国名茶――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屿,故称云海。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统一,构成了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这也给黄山毛峰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在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达30一50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黄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而黄山茶叶在300年前就相当著名了。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

  中国名茶----六安瓜片
  
    它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齐云山等地,是一种外形似瓜子,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鲜甘美的片形茶。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著名绿茶片茶品种。片茶即全由叶片制成,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因其形若瓜子,又主要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区的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早在唐代,六安瓜片就已闻名,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以前已为贡茶。六安瓜片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甘,并且十分耐泡。六安瓜片中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品质最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贵品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我机器里面就这么多了,有兴趣地可以去天涯的墨色茶坊玩玩,那里的斑竹不错,很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先存下来再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真是小资,俺连白开水还没喝明白呢,这世界好不公平 5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谢谢一生大哥,偶正在半玩半学茶艺呢。
偶的老师有全上海最全的普洱茶,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3-11-2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转载几篇关于茶的文章

只喝碧螺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5-4 22:28 , Processed in 0.4567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