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43|回复: 0

一点说明

[复制链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4-2-12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论坛导读是原来交流论坛的内容,先把连接放到这里,在论坛确定正式运行后,再转移帖子比较稳妥。

2、请尽量不要用游客的身份发言,大家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3、新的论坛,新的规则,一切都在摸索中,或许开始做的不够,做的还不能达到大家期望的程度,但是请相信我们自我改进的诚意!

4、讨论,只有理性的讨论才有积极的意义,把这段话送给自己和每一位朋友
........

  崔卫平:分享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问题公众。实际上人们总是有看法的,只是需要允许这些看法得以“面世”的公共空间。能够公开讨论的问题,经受不同人的质询,听取不同人的意见,才有可能使得问题朝向健康的方向获得解决。你这样看待公众和公众空间,是不是会忽略和降低那些体制性公众空间的作用呢,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学校、博物馆,等等?
  徐贲:是会有这个问题,但是除非这些体制性空间允许自由地产生公众关心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有不同意见的自由讨论,它们的公众空间性质并不会自动存在。没有公众讨论的体制空间,怎么能称作为公共空间呢?正因为如此,现在出现了一些“虚设公众空间”,如网络。但这些虚拟空间都存在不少问题,离成熟的理性公众空间还有相当距离。
  崔卫平:怎样才算是成熟的理性公众空间?
  徐贲:理性的公共空间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发表意见者必须留下真实姓名,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公共行为;第二,发表的意见应以说理来服人,必须遵守起码的说理规范,不人身攻击,不揣测对方的不良动机,不故意曲解别人的意思,等等;第三,发表意见者可以改变立场,但必须公开说明自己改变立场的理由,否则就成了出尔反尔。现有的网络讨论往往是匿名的,一个人可以用好几个化名,讨论中的语言暴力和故意扭曲现象比比皆是,更不要说为自己改变立场公开说明理由了。这些都说明与公民社会相称的公民行为在我们这里还处在学习和训练的阶段。
  ―――徐贲访谈

...............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40129/wh/wxydhc/200401290142.asp">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40 ... 290142.asp</a><!-- 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8 21:34 , Processed in 0.9724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