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54|回复: 12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复制链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团中央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队的队长,也是一个刚入门影友。现在已经身处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素有中国贫穷之冠之称的宁南西海固地区的海原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这样的地方,许多家长要东挪西借、变卖牲畜,只为了那一百几十元的学杂书本费用,只为了圆可怜的孩子们的上学梦!在这样的地方,不上学或正面临着辍学的贫困孩子不在少数,多少个孩子充满灵气的明亮的大眼睛在贫穷的面前黯淡了光彩!
在受援地学校,当我们亲眼目睹四十几个学生同住在一间漏风漏雨的宿舍里转身也不得时;看到他们为了节省路费,周末回家也只能挤在那种极其危险的三轮机动车里时;看到他们为了节省一顿餐费,而宁愿早上空腹,中、晚餐吃着馍馍和着腌白菜时;看到他们穿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满是补丁的蓝布衫和漏出脚指头的粗布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我们的心在流血!
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厦大校训精神,我们一直希望能用自己的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为这里的孩子实实在在地多做一些事。西部的孩子们迫切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献出我们的一点爱心。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完全相信,只要您、我、他――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祖国西部必将拥有美好的明天!


更多见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forum.cameraunion.net/showthread.php?threadid=183664">http://forum.cameraunion.net/showthread ... did=183664</a><!-- m -->




烛光里的希望


黄米饭



同学们的伙食


现在不能放羊了,只好种草料或割草给羊吃了


我不知,她们为什么在集市边行乞?看着孩子,我掏了些零钱给了她们。与沿海的行乞者不一样,在这里,人们的施舍很多是一两毛的。
顺便说一下,在这里,我们早已不用的分币公认是钱,而五毛一块的硬币却是不认的,他们不收。


集市里,老老少少的都在忙乎


古尔邦节前,羊可是不能少的


上坡时,我遇到了一个木匠,冬天也不能闲啊,要不哪有钱?做什么事不用钱的?


冬天,农闲季节


水!
在滩涂地上,三个孩子正在帮家里干活――割芦苇
看着心酸,我帮了她们一把


一口好井!


西海固最缺乏的资源――水
人们之生存现状,由此可见一般



水都结冰了




“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社会苦帮”
这是在当地我见到的标语


滚滚轮胎,已是他们的乐趣


更多人――明显不合尺码的衣服


在家访时候拍的,最普通的人家


见到老师来家访,妈妈笑了


宁夏的农舍


校园的风景


穆斯林老人家



缺水,西海固永远的痛!


家园,赤地一片



孩子们





狮子会援建的?


教室



文化周活动时的场景之一


家访一幕




以前只在路上看到一辆农用车上挤着几十个人,还有一堆的草垛,听人说他们是采发菜的。近日到北面的兴隆乡时,有幸到发菜的生产现场看了看。
这里的人力成本极低,甚至学校这种高收入的地方里雇代课老师也只需不到200块钱每月。所以我想这些女工其实收入也很低,但工作却很辛苦很枯燥。






在家访中,我们发现水是制约这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先说生活用水,海原全县有45%的地下水矿化程度高于2.5克/升,属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家中水窖里的水往往常有雨水雪水,而且是人畜共饮,其水质可想而知。像平常我们在受援学校里喝的,用水车拉来的每吨20多元的略带苦涩的水,还远不是一般人家可以享用的。而海原整体山高坡陡,河川径流暴涨暴落,含沙量大,地下水资源有限,这也使得开发利用地下水难度更大;再说农业生产用水,这里水面与耕地高差悬殊,使得饮水工程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而一些乡内虽然有部分径流(包括部分川区引自黄河水的水渠),但因地表含沙量大,河流干枯期长,水低地高,故引水费用甚高。
这次家访的目的地兴隆乡,在北部,已经是“好地方”了,有黄河水。但是太贵,令许多农户望而却步。

我在这里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先进”的工具,一般人家都是用水桶掉到窖里打水。从队员们家访了解到的整体情况上看,学生家庭中,位于北面的川区,诸如高崖、兴隆等乡,由于地势相对平坦,且有引自黄河的引水渠,使得缺水干旱的问题有所缓解,所以整体的经济状况略强一些。比如这里。
但据家访了解,即便是比较幸运的有黄河水渠贯穿的地区,从渠中抽水一小时的费用也高达50多元,令许多农户望而却步。如此缺乏的水资源,使农作物的产量难以提高,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回一位热心影友的话:
这里也曾是这样,现在也有许多这样的地方,但不过我在这里还没有见过用高粱
竿和玉米杆架起的窝棚,因为这里最不缺的就是黄土啊,所以建筑倒都是用黄土
夯的。正是因为这里的贫困,才使得许多志愿者来到这里。正是因为许许多多志
愿者的帮助,这里已不是像从前的那般贫困。关桥小学还留下了宋庆龄基金以及
日本等国际友人的帮助和支持。现在新盖起来的关桥小学,已是方圆几十公里最
好的建筑,可小学里的孩子,还是穷啊!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可以说以后就是没
有机会读初中啊。
关桥中学始建于1976年,地处海同公路沿线30公里处。服务半径30多公里,服务
范围人口23550人。从地理角度来说,它处于公路边,这是非常重要的。(要不连
运水的水车就都来不了了,呵呵)这几年来学校的发展使得许多较高素质的学生
开始流向这里,而在这里,能供得起进一步读书的家庭,整体条件会更好一些。
关桥学校比县城里的一些学校都好,而这里读书的费用却可以比在县城里省一半

但小陈在家访中也发现一个现象,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成绩和他们的家庭经济
状况似乎是成正比例的(当然不是绝对的)。上次家访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家庭
条件最差,真的是家徒四壁,唯一的电器可能就是一只手电了,但他的成绩却也
是班上最差的之一。我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就是在无忌的图中在黑板上抄
题的那个女孩,可能也是班上家庭条件最好的一个女学生。我教英语的那个班上
60个学生(现在剩下59个),没有一个是独生子(民族地区特殊政策嘛),也基
本没有全家子女都在读书的(有是有,极少)。有的姐姐出嫁了,有的哥哥到兰
州打工了……
所以有时小陈在想,正如在最贫困的山区,英语学习是一种奢侈品一样(不如学
生产技术,偏偏我们支教队员基本以教英语为主),如果连饭都吃不饱,教育又
从何谈起?从整体的情况上看,我的180个学生中,只有家庭条件还稍微好一点,
成绩又好的学生才可能上大学,才可能走出大山,才可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教育是必须有经济基础的啊。
我在想,如果在连生存都困难的地区,支教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但似乎,那里
,更需要我。所以,小陈现在也有很多困惑。但不论如何,我会让这一年过得更
充实。




这又是我们一位队员的日记节选:

今夜,突然停电了。夜幕早已降临,于是,我陷入了黑茫茫的一片漆黑之中。关桥乡的夜晚,原本就没有几盏电灯长明,而今夜,黑暗裹夹着刺骨的寒风,就愈发显得凄凉了。
我于是在这一片凄凉的黑暗与寂静中,很快地钻回了我的小屋。我躺在了床上,心情却在平静中起伏,忽然,这两个月来一幕幕的情景都浮现在我的眼前。从交接仪式上的铮铮誓言,到西安培训时的意气风发;从初到海原的豪情万丈,再到支教平凡生活的五色滋味,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霎时间涌现在我的心头,像一场大雨洗刷着我的心灵。
我想起了开学时那些孩子为100.5元学费发愁的情景,想起了在海原见到第一场雨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盆在屋檐下接雨水的情景,想起了那个因为舍不得把从家里带来的已经变质的馍扔掉而食物中毒的孩子,想起了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的学生宿舍里那用破棉絮垫着的四个人挤睡在一起的双人床,想起了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上体育课和给他们讲课外知识讲外面的世界时带给他们的激动,想起了在家访中遇到的失学的孩子和一些人家中真正家徒四壁的沧桑,当然,我也想起了美丽厦大的幸福生活。


再看看我们一位在县城学校里支教的女队员的日记吧:

水啊水
2003年8月28日 星期四 阴/雨

不来海原不知道“水比油贵”;不来海原我永远都可能心安理得地挥霍着水。因为从来没有尝过缺水的滋味,所以不知水之珍贵。
职业中学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都没有通自来水管,通了也没用,因为根本没有水,接管子无异于瞎子点灯。将近五百号住校生每日的生活用水和全校日常用水全部来自操场中央的那口水窖。水窖比不得水井“为有源头活水来”,它的“源”就是偶尔天赐的雨水和每天早晨拉来的一车水。据校长说,水车拉来的是南华山的山泉水,可是我却喝不出山泉的甘甜,只看到我们盛水的水桶底部每天都有一层厚厚的沉淀物。
下午大扫除的时候,学校总是被笼罩在浓重的灰尘中,刚来时我想当然的对在我们宿舍门口拿着大笤帚猛扫的学生说:你们这样扫有什么用,到处都是灰,洒点水啊!谁知道孩子们很委屈得告诉我:没水呢!我突然醒悟,连喝的水都喝不够。
每天上课总有学生姗姗来迟,而且多是女孩子,我觉得奇怪,他们干什么去了?后来学生们告诉我,他们是利用课间打水去了,因为晚自习之后争水的人太多,女孩子抢不过男生。但是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所以即使课间打水也要耽误很久。学校规定每个住校生每日的用水是一暖瓶,喝水、洗漱全靠这些。即使这一瓶水也得来不易,水是通过一条水管从水窖里抽出,注入学校土锅炉内,再从锅炉的水龙头流出的,水龙头的流量小的可怜,每晚一群学生、一堆暖瓶围在锅炉前用时间丈量着水流的滴滴答答。
与学生相比,学校对我们来支教的老师要大方多了,实行不限量供水,只要需要,水就从水管直接哗哗地流入我们的水桶。但是,身处这样的环境,我们怎么忍心随意用水呢?每天的两桶水按照固定的顺序使用:洗漱――洗衣――拖地――冲洗尿桶。我和婉秋都说,我们这辈子都没有这么节约用水过,都成环保实践者了:)
其实,缺水在整个西海固都是很平常的事,虽然海原县城大多数地方已经通了自来水,但是由于水价贵,人们还是习惯于用水窖里存的水,尤其是那些住平房的人家,总要在门口要挖一眼窖,还不忘记上锁。难得的下雨天是这里最值得高兴的日子,家家户户的房檐下都摆了一排脸盆,丁丁当当地奏着交响曲。
以前看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水是生命之源,虽然知道它对,但是没有什么深切地感觉,现在却真正明白了在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有多少人为用水发愁。这爱死人,又愁死人的水啊!
(本文作者:厦门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队宁夏分队队员―左燕青,女,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任宁夏海原县职业中学初二英语老师。)





打场的情景――虽然苦,靠天吃饭,但农业依然是这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煤块,生活取暖都靠它。虽然我学过的知识告诉我,这样的燃烧能量利用极低


上个世纪红军留下的印记,而21世纪的到来,却似乎还没有给这里带来太多的变化



盐碱地
这里的水重金属严重超标,所以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得病的家长特别多
学校里喝得水,都是用水车拉来的。每吨接近三十块钱的水,大多人家是根本用不起的



这里长年干旱,水源奇缺,由于流水切割及千百年来的盲目垦殖,水土流失严重,除少量河谷川台外、大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极差,且多发各种自然灾害。多年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薄弱的经济基础,西海固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我带学生去抓“狗鱼”的时候就近拍的,自家纳的布鞋,这双算比较新的,可是现在下雪天,他们也还是这么穿


只有我这样的支教老师,才会做出带学生去玩这种事情。要不,这里的观念可是学生要打,作业要多。学生们对体罚有着矛盾的心情。他们讨厌体罚,因为他们渴望自由;他们希望体罚,因为似乎这样的老师才负责。几乎每个家长都这样教育学生:\"到学校好好学,要不然老师打你。\"他们也这样要求教师:\"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打。”箴言可是: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社会苦帮


升了炉子,继续读书,虽然我知道,炉子并不会给教室带来太多温暖(学校没有提供太多的煤块让他们烧)


面对我,他们不陌生;面对相机,他们永远兴奋


教室的一角,那些草是孩子们割来编扫把的


他们都是我的学生,在我看来,是活生生的人。也许,只有我看了这些片子才会有这种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水比油贵,让我联想到电影<洗澡>中拿一碗米换一碗水的镜头
如果不切身经历,还真不能想象缺水严重到什么地步
真实的照片特别令人感动,尤其是第一张<烛光里的希望>
那些眼睛看了让人心里直发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西海固是象张承志笔下那样的么?穆斯林的文化传统在那里强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当年我想去支教还不让我去哩。

看学生娃娃的精神面貌还是蛮好的,穿的衣服也还蛮齐整,不像我在皖西的大别山区所看到的,那可真是让人神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再转一段文字:


回一位热心影友的话:
小陈到过这里的不少学校,整体的感觉是小学可能更符合大家心目中需要“

支教”的学校的形象。小学的学生,穿着更破,看起来也更脏兮兮一些。刚到海

原的时候,其实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贫困,可以说受到了媒体的误导。想一想我

们受到的宣传吧:土坯的房子阴暗狭小,墙壁熏得漆黑,屋里简单地摆着几个矮

登、一张永远也擦不干净的桌子和一张吱呀作响的床,成群的孩子光着屁股站在

门口啃着粗糙的馍馍,睁大的眼睛闪烁着无助与茫然。
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都是到国家贫困县的中学里去教书,据我了解的

情况,现在看来,这些例子可能极端了一些。真的。
这里的建筑都是用黄土夯的,只有学校或清真寺、政府办公楼才可能是砖瓦

结构。而大家也看见了,墙面的灰早已脱落。铺地板泥砖的钱是原来闽宁对口支

援的一个老师发动母校师生捐助的。在这里,你总不能让人们像西南一些地区一

样,用茅屋吧?贵州可能可以,可这里的冬天,晚上最冷的时候到零下20多到30

多度。就算是中午,也会冻死要死(大概我是南方来的,怕冷一些吧)。地区差

异嘛。虽然我知道,大多数人的视觉习惯可能是茅屋竹屋更像贫困地区,我也一

样。
中学就不太符合大家的视觉习惯了了关桥中学这里离县城40公里,方圆几十

里有好多所小学,可就只有这么一所中学,它的辐射范围很广,学校里的学生,

甚至还有周边县的乡村来的。这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只有一部分小学生后来

能有机会进入这样的中学继续读书。而能继续下来读书的学生,整体家庭条件就

比小学的会好一些。再往下,到了高中,你就必须到县城或更远的地方(假定你

读得起的话)读书了,那时能剩下来的学生就更少了。海原全县有30多所中学,

可是高中只有3所。资源的集中,使得那里的条件比起初中来整体当然要更好一些

。那是不是就可以断定读高中的学生就更不需要帮助了呢?当然不是。他们中间

如果侥幸有几人将来上了大学,一定是贫困大学生,那么在美丽的校园里,就可

以说明他们不再贫困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那些图片看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前一段时间从这个帖子里选了几张片片下来。再上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2-15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小陈:支教海原――正在继续的日子

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6:01 , Processed in 0.0913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