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20|回复: 4

胡卯:关于义工孩子数量比例的问题

[复制链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4-3-29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工作量的问题

义工现在围绕孩子资料有一大堆事情,忙都忙不过来,几乎没有时间来整理这些东西,更别说编网刊了。加入义工的学习材料上要求义工每周至少保证为希望之光工作5小时,现在恐怕一天的工作时间都不止这个数。

义工为什么忙成这样?根本原因是孩子多了。义工与孩子的人数上的比例下降了。

这个就涉及到“规划”问题了。敢问希望之光,有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别的不说,就说义工数量与孩子数量的比例。义工里老师挺多的,听说在学校里,对老师与学生数量的比例是有要求的,这是一个保证教学质量的硬指标。(当然,还有什么每个学生的平均宿舍面积、图书册数等等)。

希望之光的义工再能干,也不可能管好无限增长的孩子数量吧。那么在希望之光,一个义工对应多少个孩子是合适的比例?现在的平均比例大约是1:7(实际比例是多少?),这个比例合不合适?

假设1:7的比例是最合适的,那么现在的义工们的工作量应该在理论上达到饱和了,再增加孩子而不增加义工,只能以牺牲工作质量为代价。当然,如果这个比例是1:10或1:100的话,义工们就还有很大的潜能可以开发,还有加码的空间。

(所谓义工孩子数量比例,只是一种统计学分析,可能有助于从总体上指导希望之光的工作。但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不同时期――捐助中、调查中、审核中的孩子的工作量可能不一样,这样,这个比例就不是绝对的,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实际工作量)

义工孩子的比例,只是规划的一个方面,掌握这个比例,就能更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希望之光总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什么时候可以增加孩子,增加多少是合适的;什么时候应该增加义工,增加多少,需要新义工来干什么活计…

而目前希望之光的工作,还不仅仅是只针对孩子的,还有诸如网络建设、维护,自身宣传等等,这些恐怕也该有一个规划――多大工作量,需要多少人手。

――当然啦,义工可遇不可求,不是想招就能招到的。关于招义工,我已经说过我的看法了,就不唠叨了。

这里想说的是,有的活计其实也可以交给网友干,比如现在的让网友做版主(这是有计划的呢,还是只是义工的“一时性起”?,比如,T2000曾经干的那些活)


从建议“首页”合二为一开始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t=20873">http://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t=20873</a><!-- 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2%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卯:关于义工孩子数量比例的问题

5、工作量的问题

义工现在围绕孩子资料有一大堆事情,忙都忙不过来,几乎没有时间来整理这些东西,更别说编网刊了。加入义工的学习材料上要求义工每周至少保证为希望之光工作5小时,现在恐怕一天的工作时间都不止这个数。

义工为什么忙成这样?根本原因是孩子多了。义工与孩子的人数上的比例下降了。

这个就涉及到“规划”问题了。敢问希望之光,有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别的不说,就说义工数量与孩子数量的比例。义工里老师挺多的,听说在学校里,对老师与学生数量的比例是有要求的,这是一个保证教学质量的硬指标。(当然,还有什么每个学生的平均宿舍面积、图书册数等等)。

希望之光的义工再能干,也不可能管好无限增长的孩子数量吧。那么在希望之光,一个义工对应多少个孩子是合适的比例?现在的平均比例大约是1:7(实际比例是多少?),这个比例合不合适?

假设1:7的比例是最合适的,那么现在的义工们的工作量应该在理论上达到饱和了,再增加孩子而不增加义工,只能以牺牲工作质量为代价。当然,如果这个比例是1:10或1:100的话,义工们就还有很大的潜能可以开发,还有加码的空间。

(所谓义工孩子数量比例,只是一种统计学分析,可能有助于从总体上指导希望之光的工作。但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不同时期――捐助中、调查中、审核中的孩子的工作量可能不一样,这样,这个比例就不是绝对的,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实际工作量)

义工孩子的比例,只是规划的一个方面,掌握这个比例,就能更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希望之光总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什么时候可以增加孩子,增加多少是合适的;什么时候应该增加义工,增加多少,需要新义工来干什么活计…

而目前希望之光的工作,还不仅仅是只针对孩子的,还有诸如网络建设、维护,自身宣传等等,这些恐怕也该有一个规划――多大工作量,需要多少人手。

――当然啦,义工可遇不可求,不是想招就能招到的。关于招义工,我已经说过我的看法了,就不唠叨了。

“来整理这些东西,编网刊”等工作的停顿,如以上贴中同事所述,都有义工工作量之外的其他因素。不过,话说回来,更多的义工,更适合的工作量,也有助于一些客观困难的克服。

这之外,胡兄对LOH的工作承载能力和人力资源的比例分析,的确非常有参考价值,也很客观。

工作量和义工数量的合适比例,取决于很多方面。目前工作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是制约发展资助数量的瓶颈之所在。但是相对而言,资助以后年度的定期复查工作是最难以准确预期和有足够把握保证完成的。对此,调查组在发展新义工的同时,也正努力加强与有复查意向的网友的联系,及完善网友复查的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
二、基本运作

1、调查组向组长联席会议提出新地区调查申请
2、组长联席会议批准申请


这里的联席会议对新地区申请的批准,正是综合考虑复查人力状况、外联人力状况等条件,以决定开辟与否的决策过程。各组有能力完成新地区开辟的一系列工作,是批准申请的必要条件。

以上更多的是定性的分析,至于定量的分析,孩子和义工的比例关系在什么水平上最合适,这是一个尚未开展的工作,这里记下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29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卯:关于义工孩子数量比例的问题

作为人力组义工我来和胡卯兄探讨一下第五条吧,注意是探讨,不是回答,我觉得“回答”一词含有一种推卸、不耐烦和不尊重人的味道,主观上有单向的味道,而探讨是一种互动,也就是抛砖引玉了,:)

孩子和义工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比例比较合适,这个课题以前在人力组也只是提出过一下,并没有认真讨论,首先当时这个并非当务之急,很难做这种“高难度”的分析,其次这也不是希望之光人力组所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当时似乎感觉也没有如此严格衡量的必要。。

现在各职能组招收义工与否是由各组组长来掌握的:职能组觉得人手不够了,就向人力组申请招人,如果觉得人手足够,该组义工行有余力,就不招。。我觉得这比硬生生定一个大致比例要更合理,因为它把每个义工工作时间的长短的不确定性、工作效率的不确定性也一并解决了,而且更灵活,更符合实际情况。。当然,这种方式严格说来很有弊端:比如如果组长不加掌握可能会出现部分职能组过分膨胀和臃肿的情况。。我曾经私下设想过要定期对各组做一个人力资源的简单评估,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可惜各组组长无疑都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以上人员臃肿的假想似乎并没有出现,所以这个计划我连提都没有提就让她夭死腹中了。。

说到人力资源分配,作为网友,有一个问题可能不容易了解,其实职能组的岗位划分和工作清理至关重要,一个组包含哪些工作?划分多少岗位?每个岗位定岗多少人?每项工作需要做到什么样才算完美?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什么?这些工作非常复杂,据我所知,希望之光最复杂的智能组――论坛组的岗位划分从老糊涂组长开始一直到现在的molly组长,算是基本成形,期间推了翻,翻了改,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其他的,调查组只是在罐罐任组长的时候就大规模的整理了几个月,人力组的岗位划分从笑颜组长开始,到有不为组长基本定下纲目和细则,期间也近有一年吧。

上面说到的工作和岗位整理,其实是一个首要工作,一个上百人的队伍如果组织不好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没有条理就盲目增加义工,很可能是自取灭亡;现在我们第一步已经做到(尽管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为了提高效率自发的做,而不是一开始就有规划地做),那么这个人力资源的问题,我想就其实质问题而言,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下一步就是要完善这些岗位划分和工作流程,以达到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最可操作性。

胡乱说了一大通,我自己都乱了,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好困啊,我睡觉去了先,^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29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卯:关于义工孩子数量比例的问题

人多了就需要完善的制度,
蚂蚁有蚂蚁的生存方式,巨人有巨人的生活方式,需要调整,也要小心

给个建议,只做能力范围以内的事,不要扩张太快,谁都想长大,但是发现失去控制时即使采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回归,对于被断去的手腕,也是不公平的,对于热心,也是一种伤害。

孩子多了回访的人手就要事先考虑,如果无法预期能够安排足够的回访人力,那么先维持这样一个规模也是不错的选择。维持就是胜利,不要因为名单不增加而烦恼,否则万一以后无法完成回访,对联络义工是内疚和折磨,对调查人员来说是疲惫和困惑,对资助人来说则是怀疑和不安。

一些经验和感觉,随便说说,和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29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卯:关于义工孩子数量比例的问题

人多了就需要完善的制度,
蚂蚁有蚂蚁的生存方式,巨人有巨人的生活方式,需要调整,也要小心

给个建议,只做能力范围以内的事,不要扩张太快,谁都想长大,但是发现失去控制时即使采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回归,对于被断去的手腕,也是不公平的,对于热心,也是一种伤害。

孩子多了回访的人手就要事先考虑,如果无法预期能够安排足够的回访人力,那么先维持这样一个规模也是不错的选择。维持就是胜利,不要因为名单不增加而烦恼,否则万一以后无法完成回访,对联络义工是内疚和折磨,对调查人员来说是疲惫和困惑,对资助人来说则是怀疑和不安。

一些经验和感觉,随便说说,和大家分享


非常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2:16 , Processed in 0.0955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