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00|回复: 3

『-河北-』阳原下乡实录 [ZT]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2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阳原下乡实录

         作者:一篮清水  提交日期:2004-3-26 19:01:20
              转自天涯



 今天下午去阳原县高墙乡西官村,这是我们此次下乡离县城最远的一个村。
  
   村大队部与村小学只一墙之隔,墙上还开了个小门,穿过小门就进入了学校。学校是个不大的院子,前后两排旧房共8间教室,各教室的门看上去就已经修补过许多次,尽管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但一看就知道是不同颜色的木板不规则的订在一起,像是经年的艺术品。走进教室,只有一面有窗,虽然时近中午,但光线仍有点暗,人字形的房顶由几根比较细的檩支撑着,让人有点替它担心。老师用的讲台只是一个普通课桌,桌斗侧面有个大洞,讲台上的板擦用的只剩薄薄一层,粉笔盒里找不到一个长一厘米以上的粉笔头,只有一堆黄豆大的小粉笔头,真不知道老师们是怎样用的。学生的桌凳更是形象各异,桌面漏的,桌斗坏的,找不到一个完整点的。斑驳的墙上贴着有年头的已经褪色的宣传画。孩子们下课了也不出去,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们,只有他们略带一点羞怯、但仍能直视我们的眼睛,才让我相信我这是在二十一世纪的学校。一张破旧的桌子一摇能倾斜三十度左右,看我去摇,班上的孩子和坐在那后面的女孩子都像看到好玩的事情一样笑了起来,听到那笑声我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我拍了几张教室的照片,孩子们很喜欢照相,看我拍,都盯着镜头,表情很自然,有一个孩子还主动把桌上的书本收拾整齐,他们只是二年级的孩子。我到操场上想拍跳皮筋的孩子,刚对准他们,镜头里忽然挤进许多孩子,他们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往镜头里挤,很快站了20多个孩子,于是我给他们拍合影,孩子们都往前挤,队型不停变化,一个孩子还被挤的趴倒在地上。据说这些孩子都见过世面,因为贫困,他们都见过扛着摄像机、挂着照相机来学校的人。拍完了,孩子们几乎是拥着我走,一些孩子还叫着:“给我拍张照片吧!”方言我不大听懂,但还是听懂了这句。说不清为什么,我忽然怀念起了曾见过的一见镜头羞怯的往大人身后躲、一会又伸出小脑袋用好奇的目光偷偷看的淳朴的孩子。
  
*********************

  西官庄小学是金家庄中心校的一所分校。金家庄中心校共有14所分校,共有624名学生,35名公办教师,25名代课教师。在这14所分校中,有11所分校开展二级或三级复式教学,即一、二年级或一、二、三年级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其中,由于离其它村较远,有两所村办小学只有一个教师一个学生、一所小学有一个教师4个学生、一所小学有一个教师8个学生,还有一所小学有一个教师20个学生。我很好奇,到只有一个教师却有20个学生的东官庄小学看了看,老师去中心校交书款,学生放假了。学校是一个有3间房的独门小院,其中一间是教室,20个学生就在这间教室里上课。上课时,一年级的四个学生和二年级的四个学生面向东面的黑板,三年级的学生面向西面的黑板,老师讲完了这边再去那边讲。这位代课教师是嫁到本村的媳妇,初中毕业。
  
   我省在2000年的时候就出台过文件取消代课教师,但是在农村这是件不可能的事。农村学校的公办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很多面临退休,而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不愿意到这样贫困的农村来任教,各乡镇的师资都十分缺乏,请代课教师是一种必然。公办教师的工资县财政统一发放,代课教师的工资由各乡镇支付。高墙乡财政十分困难,书记、乡长在食堂一天的伙食只有两元,我们这次下乡到这个镇的同事每天就和他们一起早晨晚上吃馒头咸菜、中午吃面糕大锅菜,他们很难完全支付代课教师的工资。从1996年至今,已累计拖欠代课教师工资30多个月,而代课教师的工资只有100-150元。像我去的东官庄小学,由于很难请到代课教师,在学生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乡里决定由学生家长一起先为代课教师发工资,到年底的时候再从学生家长应支付的农业税里扣除。
  
   金家庄中心校现在实行一费制,每个学生每学年92元,除去课本、试卷、作业本、辅导用书外,每个学生只有十多元的剩余做学校的办公经费。而学校每年要支出水、电、教师用书、差旅费、办公费、电话费、报刊费等近十万元,缺口很大。校长说,他们学校现在亏欠4.2万元。一些分校近二十年几乎没有改善过办公条件,只是每年对桌凳修修补补。中心校只有两台电脑,但由于没有师资,一直没有使用。校长说,省里要求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在这里目前不可能实现。
  
   由于连续五年干旱,高墙乡严重缺水,一些纯靠天吃饭的村子的村民生活非常困难。在这片十分贫瘠的土地上,连生命力非常顽强的新疆杨树生长几年后都会死掉,农民能在这里祖祖辈辈生活实属不易,要改变他们的贫穷实在是很难。

*******************

 来了阳原6天还没有单独行动过,今天中午午饭后,和几个同事一起去登山锻炼。为了把我们放的离山近一点,司机师傅在小土路上绕来绕去,尽管车速不快,但车后和车两旁仍扬起很高的尘沙。
  
  还没有登过这样的秃山,连绵的山上没有一棵树,只有紧紧抱住地面的还没有返青的根系发达的小草和几厘米高的长满尖刺的小棵灌木,一不小心,抬脚的时候踢到了灌木上,尖刺轻而易举地穿过了旅游鞋扎了脚一下,给我留下点纪念。山风不知道能达几级,只感觉大风呼啸着封住我的耳朵,包住我的身体,让我听不到两米外同事的喊话。迎着风努力站立,张开手臂,感觉眼角、嘴角和脸上的肌肉都被刮得变了形,想像自己若是个风筝,一定能马上飞得很高。转过身去,试着向后靠,想知道风大的是不是能托住自己。而此时,天竟然很蓝,还飘着两片白云。
  
  山上到处是红褐色和青色的石头,中间还嵌着各种形状白色的石头。据说这里以前都是水,石头上的白色是贝类的化石。捡了几块形状比较独特的石头,不辞辛苦的从山上拎了下来。
  
  从山上看山脚下的小村子时,感觉像一副淡淡的水墨画,待下山进得村子,感觉却像为拍《甲方乙方》中大款去的穷山村专门建的村子而现在撂了空。村里没有一件砖瓦房,到处是残破的土墙旧窑洞,转了一条街也没有看到一个人影。尽管从另外一个角度欣赏这里还能欣赏出古朴美。我们不相信这里没有人,又转到了一个小院前,土坯的门楼和院墙一看就很有年头,透过挂着门闩但没有锁的两扇木门中间大大的缝隙往院里看,隐约看见屋里有人。我们喊了几声,没有人应,便怀着惴惴的心情拿下门闩,进了小院。
  
  院子里有猪圈,但没有看见猪,院子中堆着成垛的用来烧火的秸杆。我们一边问着“有人吗”一边进了屋,堂屋里放着杂物,一个老大娘迎了出来,我们说是石家庄来的,过来看看。老大娘热情的把我们迎进了左边的屋。屋子不大,一半是炕,炕上坐着一个老大爷,手里还拿着扑克,看来他正在和老大娘玩扑克。炕下面就是做饭的锅台,锅台里嵌着一口大铁锅,锅盖子上是一碗剩米饭,旁边是水缸,地上站了我们四个人就满了。屋顶是拱形的,在屋里看就像在窑洞里。
  
  老大爷和老大娘的方言我听不大懂,他们很热情,拿出一碗刚炒的葵花籽一定要我们吃,很香。通过聊天我们知道,老大爷今年76岁,老大娘66岁,他们的4个孩子都离开了这里,有的去了张家口市,有的去了阳原县,还有的去了镇里,只有他们在这里。他们吃水要去旁边的井里挑。我们要走,老大娘一定要我们多抓点瓜子吃,我谢了但不好意思拿,先出去了,他们两个拉住最后出来的一个女同事,把半碗瓜子全倒在了她兜里。我出来的时候看见他们堂屋的一个笸箩里放着一些晒干的白色的东西,仔细一看是西瓜皮,不知道这有什么用。
  
  他们把我们送到了院子里,我给他们拍了张照片,背景是他们的土房子。拍完了我们就走,大爷大娘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大娘竟然哭了,她的泪那么的真诚,从她那由于长年被风吹而红扑扑的脸上滑下来,她一边挥手一边用另一只手去抹眼泪。我感动之余一直在想她为什么会哭,是因为家里很少来人?还是因为我们给他们拍照片了?可是我们真的没有为他们做什么啊!长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生活的我脑子里已经有了太多的公式,我想不通我们有什么值得淳朴的老人为我们掉眼泪。
  
  在快出村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正在一起晒太阳的几个老大爷,说是老大爷,其实最年轻的只有48岁,但长的很老。最老的77岁。他们每天都在这里靠着墙根晒太阳。他们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只剩下孩子和老人,现在整个村子不足100人。我问旁边聚过来的一个小姑娘,她说她11岁,在村小学上二年级。村小学一共有16个学生,是三级复式班,只有一个老师。
  
  可以想像,由于年轻人出去了就不再回来,孩子们长大了仍然出去,几十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自然消失。
  而这个村子,离县城只有4公里!
  
  我和同事商量好了,等照片洗出来,我们再到这个桥梁水村来,给老大爷老大娘送照片,顺便买上礼物,也好缓解些我这个世俗的人平白承受了老人的热泪的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阳原下乡实录 [ZT]

从北京开车,翻越八达岭,到河北的张家口市,不过5,6个小时的路程,可是这里的贫困程度还是令人难以相信。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就是在市下面的一个县排的。如果有北京的朋友或义工愿意去调查的话,我可以帮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3-2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阳原下乡实录 [ZT]

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落后,所以就知道中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了。只是这些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如果也不能保证的话,贫穷落后的面貌要改变也是很难的。只是谁去关注这些太普通的劳苦大众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阳原下乡实录 [ZT]

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落后,所以就知道中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了。只是这些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如果也不能保证的话,贫穷落后的面貌要改变也是很难的。只是谁去关注这些太普通的劳苦大众哪?

是啊,我们能做的和我们看到的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9:18 , Processed in 0.0903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