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03|回复: 3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登山日记(二)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4-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山适应》

2001年7月23日,晴间多云,宿BC海拔4400米
    今天以积极调整为主,由次落和孙斌带队员上大本营左上方的冰塔林区,高差300多米,运动量不大。
    晚23:30入睡,自测脉搏75。

2001年7月24日,晴转多云,BC-ABC-BC,宿BC海拔4400米
    全体队员从BC向C1方向拉练,并由大刘和刘建搬运少量物资上C1。路上拍了一些周围环境的照片。
    晚饭后全体教练员和队员在大本营开会,攀登进行了分组。A组队员:王石、冰儿、陌上归人、大梁、大刘、多吉泽仁;B组队员:十一郎、逆流居士、何锦云、陈建华、赵鹏程。
    A、B组的活动计划如下:
A组计划-
7月25日 BC休整
7月26日 BC→C1
7月27日 C1→C2
7月28日 C2→BC
7月29日 BC休整
7月30日 BC→C1
7月31日 C1→C2
8月1日 C2→C3
8月2日 C3→顶峰→C3
8月3日 C3→BC
8月4日 BC休整
8月5日 BC→C1
8月6日 撤营返回喀什
B组计划-
7月25日 BC→C1
7月26日 C1→BC
7月27日 BC休整
7月28日 BC→C1
7月29日 C1→C2
7月30日 C2→BC
7月31日 BC休整
8月1日 BC→C1
8月2日 C1→C2
8月3日 C2→C3
8月4日 C3→顶峰→C3
8月5日 C3→BC
8月6日 撤营返回喀什
    以上计划的前提是天气情况稳定。如遇天气变化,有可能顺延2~3天。大本营的天气比今年“五一”玉珠峰登山节南坡的天气好。
    目前大本营里有15~16支登山队伍,明天还会有2支国内登山队进来。
    晚上收拾好次日上C1的用品,0:30入睡,自测脉搏75。

2001年7月25日,晴间多云,BC-C1,宿C1海拔5400米
    上午10:00吃早饭,中午1点次洛带领B组上C1,路上在海拔5000米处休息,吃东西。下午18:50,B组全部到达C1。19:30,罗教练、加拉教练和巴桑从C3返回BC,经过C1,在我们的帐篷喝水、聊天、赶回BC。
    晚上各帐篷烧水做饭,我和居士同帐,做了紫菜汤,吃了方便面和鸡腿,煮好饮水后休息。23:30入睡,自测脉搏82。
    半夜下了一场小雪,帐篷内最低温度零下5度。
      A组今天在BC休整。

2001年7月26日,睛间多云,C1-BC,宿BC海拔4400米
    B组从C1陆续返回,我和居士烧好早餐、热水,清理炊具和生活垃圾后缓慢下山。我的SUUNTO登山手表因整夜脱下测量温度,显示电量不足,希望它能坚持到底。
    今天很有幸看到了公格尔、公格尔九别。中午13:30,B组全部回到BC。
    下午15:30,A组在王队长和孙斌带领下携带高山靴等个人物资前往C1。由于负重较大,历时6小时才全部到达。
    今天又有一支由国内登山爱好者组织的乌鲁木齐队和一支日本京都农工队到达BC。
    晚上因为我记错了日期,大本营提前一天给居士过了生日。B组全体状况良好。

2001年7月27日,小雪转晴,BC,宿BC海拔4400米
    凌晨1:30到上午10:30,大本营陆续下了三场雪。中午开始天气转好。
    A组中午11:00从C1出发,下午17:40全体到达C2,将于明天下撤回BC。
    B组今天在BC休整,明天上C1,后天上C2,大后天返回BC。

2001年7月28日,多云间晴有风,BC-C1,宿BC海拔5400米
    上午10:00,大本营照常开早餐。中午14:00,A组陆续由C2返回BC。大刘、大梁、多吉泽仁先到达,最后是王队长和王石。厨房准备了美味的牛肉汤。A组队员除了有点疲惫外,基本状况良好。
    14:40分开始,B组由次洛、旺堆带领出发,我和居士蹭了一碗牛肉汤后最后离开BC。
    晚上20:00,B组全体到达C1。唯一的感想就是,瑞士队的C1营地设置得太低了,结果大家一看见瑞士队就开始放松,搞得最后一段很辛苦。当然这全是心理作用。
    晚上C1的风很大,吹得帐篷噼啪做响,睡眠不太好。

C1营地的夕阳

2001年7月29日,晴/C1以上大风,C1-C2,宿C2海拔6150米
    今天A组在BC休整。
    B组上午11:10分由C1出发前往C2。由于前些天出太阳,虽然沿途是厚雪,但路面冰化,全体穿高山靴、冰爪行进。
    C1到C2的路线比较曲折,出发约一小时,小赵明显拖后太远。进入裂缝区不久,小赵由次洛送回C1。穿过诡丽危险的裂缝区,跨越一座悬空的雪桥,B组人员小休半小时。此时是中午13:50,海拔高度5900米。
    接下来有一道漫长的直坡,坡上有不少滑雪留下的痕迹,对于艰难行走的我们,看了以后感慨万分。下午16:00,B组四人和两位教练同时到达C2。经过用GPS测量,C2的海拔高度是6140米。今天的风比较大,有几次小雪,但B组的行走速度出乎想象得快。
    晚上帐篷是这样分配的,次洛和旺堆,我和居士,小何和小陈。
    刚到达C2的时候,在外面转悠了很久,略微受了点风寒,所以晚饭主要由居士操作。两个人边干活边唱歌,精神状态很好,隔壁帐篷的教练们也在用藏语唱歌。居士冒着风雪出去“开了个大会”,据说很爽。
    晚上20:30,又开始风雪交加,帐篷里气氛不错。晚22:30休息,自测脉搏88。

C2营地的雪

C2营地的夕阳

2001年7月30日,风雪转阴间多云,C2-BC,宿BC海拔4400米
    由于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C2营地几乎被埋了一半。半夜醒来若干次,将帐篷顶上的积雪抖掉。
    B组上午10:50,由C2返回BC。出发后风逐渐加大。由于前晚的大雪,使得C2到C1的路线基本看不到,偶尔有路标的杆子在雪面露出一、两寸高。由于大雪掩盖了路面,经过裂缝区时,全队走得极为谨慎。此次,次洛充分表现出一个成熟登山者的良好素质。
    我借队伍速度放慢的机会大肆拍照,冰裂缝区景色美丽怪异,只是风太大,雪粉飞舞,不知拍的效果如何。
    接近C1的时候,遇见乌鲁木齐登协队的六位哥们儿,正在往C1以上运送物资。交流了路线情况,希望他们不要免强前往C2。
    由于天气恶劣,今天的速度较慢,风吹雪粒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途中和BC通话,王队长要求我们不要强调速度,安全第一。经过C1,略事休整,继续回撤。
    在C1往BC的途中,约海拔5000米,遇到了准备登顶的A组,带队的是罗申教练、加拉教练、孙斌教练和小阿旺。雪后的碎石坡,行走比较艰难,但A组的状况都不错。路上,B组与A组的成员陆续打招呼,相互鼓励,并祝愿他们顺利登顶,安全下撤。
    B组到达BC的同时,A组到达C1。此时是下午19:00。

在C2营地做饭

2001年7月31日,晴有风,BC,宿BC海拔4400米
    今天A组由C1前往C2,事先约定每隔2个小时与大本营通话。B组在大本营休整。
    到目前为止,全队按计划攀登,希望未来的几日老天爷赏脸,让每一位有实力的队员都能达到心中的目标。
    在B组前往C2的两天中间,大本营又来了四支队伍,一支北京工业大学队,两支日本队,一支国际杂牌队。日本队中间有一位首登珠峰的女性,60多岁的老太太依然精神抖擞,成为许多山友合影的对象。国际杂牌队确实很杂牌,一行12行,奋勇地使用我们设立的侧所,坑都快填满了。其中只有领队讲英语,曾几次与他们的翻译交涉,希望他们在大本营的生活能够自理。
    按计划A组后天尝试冲顶。B组明天将由王队长、次洛等教练带领依次前往各高山营地,预计8月4日尝试冲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4-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登山日记(二)

听说十兄是学机械的,居然登山这么专业。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幽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4-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4-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登山日记(二)

听说十兄是学机械的,居然登山这么专业。佩服。
玩多了就熟了――心态和技术成熟了,每次去皮肤也烤熟了。嘿嘿,

ops:我也想去,可没钱 ~~~

现在的价格比我们当年便宜了不少,但也要7、8000两银子。
攒着呗。我以前用钱的宗旨是:稿费做捐助,工资以外的“横财”拿来登山――要向“月光族”(每月花光)学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9:33 , Processed in 0.6077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