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这次岳西之行,有些想不明白的地方。只是细枝末节上的小事,不过也想请教大家。
一是调查义工在农村该表现出什么样的姿态。施舍者吗?不说他们了,我自己都觉得很恶心。但事实上,看到他们感谢的时候自己确实又是处于这样的地位,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表现出一种友好而简单的感觉?
说到这里只是想善意提醒大家一句,请对农村的孩子和家长表示出必须的尊重,不要摆出一副村干部的嘴脸。比如:不等里面有人回应就冲进别人屋子里溜达,家人还没出来就在人家板凳上坐下,湿淋淋的雨伞随手就放在别人椅子上。比如:让小孩跑到几里地外去把山上干活的奶奶叫回来,人还没来我们却因为时间关系先走了,就这么让别人白跑一趟。
这些只是细节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问题的时候一副审讯的表情,跟他们说话时总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起码看上去是这样)。总之,就是一种高高在上很官派的感觉,别人对我们那样子都是有点怕怕的,即使是我在旁边也觉得有点不舒服,但又说不清楚怎么不舒服。当然,可能这些人家其实都很无所谓的,只是我多虑了。我也知道我们调查是需要质疑的,但是我们不是村干部,我们应该讲究语言艺术。具体又该怎么说怎么做才合适呢?不清楚。
二是怎么给调查对象介绍希望之光。我们的资助对象,基本对于什么NGO都是没概念的,如果给他们说清楚希望之光是怎么一回事,好象很麻烦的。如果很标准化的说出来,我敢说他们一定是听不懂的。这个问题也想请教大家的。
三是调查到底需要得到什么?(注意:这个和资助标准无关的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看到他家房子?这个有多大意义?是不是一定要看到小孩?这又有多大意义?旁人的话到底能取信几分?如果没看到房子旁人的话能信几分吗?看到房子而没看到这家人的旁人的话又能心几分?家人自己的话又能信几分?
如果孩子家很远,过去有危险的情况下,到底去还是不去?说不去,那孩子能过去我们怎么不能?说去,那义工的安全怎么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该怎么办?放弃孩子?那是不公平的。强行过去,那又影响整体调查的行程而可能耽误更多孩子的调查?
四是老问题,资助标准问题。如果我没记错 应该是说资助那种没我们这钱就失学的孩子,如果就只是这样,这次我参与调查的孩子一个也不能资助。而对于贫穷程度的界定,我们这可能不到1个小时的调查又能确定几分呢?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该不该对调查对象家庭和村里旁人说明我们是来调查他们是否真贫困?个人觉得就说我们是来了解基本情况就可以了,不过那样是否合适呢?我总觉得直接给对面的人说:“团委给我们报的名单里你家比较贫困,我们要来调查是否属实……”有点说不出口。
补充一句:这次我是半路先走人了,算起来不是个合格的调查者。上面的话是这几天琢磨着整理出来的零碎观点。也可能偏激了一点,不过至少从我角度上看就是这样。上面这些问题,有的我在调查中提出过,有的没有,如有不妥,请见谅。
再补充:我先走是有私人的事情耽误了,当时我确实也很为难.这个和tomorrow无关.本来不想说这么具体,他让我补上,那就说一句.对于提前离开,我知道是对小组所有成员的不尊重,我很遗憾,道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