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92|回复: 13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五一调查的大部队应该已经纷纷提交了报告,又一轮审核和发布即将到来。
在此,把我的一点想法拿出来给大家过过目――先申明,这也许是不成熟也不成立的想法,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在写完后也发现,自己没有把问题想清楚,所以,也就不可能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扶贫和助学这是希望之光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希望之光是一个助学的网站,这是一个基本定位,助学才是希望之光的主业,这是几乎所有人都一直在强调并且警惕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一直在困扰着这里,那就是助学和扶贫区别――其实说到底就是助学标准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现在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这是一个没有结果的问题,从而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但是,这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吗?

――别的不说,单说一个:这个问题如果一直不明确,那么,实际上,在希望之光,帮助什么样的孩子,助谁,不助谁,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调查者手上的,别看现在有一道“审核”的程序,事实上,审核义工所依据的只是调查者(这里的调查者既指义工,也指网友)所提供的报告和陈述,而报告和陈述不论怎样,总免不了掺进实地调查者的主观感受――也许只是一种和贫富无关的特别的感动,让人对某一个家庭或孩子充满了同情,充满了“一定要帮助她”的强烈冲动。这种情绪从调查者传递到审核者,也许无形之中就扩大了助学的标准,使助学的初衷演变成了扶贫――而在复查的时候,面对农村家庭,只要不是暴发户,他们的景况比起城市来总是让人同情,况且也是既成事实,就觉得还是应该继续帮助的,于是,一些不符合希望之光“失学或濒临失学”标准的孩子也在资助之列。

――――我承认,当今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确实令人唏嘘,当我写下“有一些农村孩子不符合资助条件”这样的话时,我在心痛――没有谁能在他们清澈无邪、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神前无动于衷,所有孩子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的,而农村孩子却过早也过多地承担了许多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生活重压,在这个意义上,几乎所有孩子都是应该帮助的,只要能让他们快乐起来(甚至他们面对调查者的镜头时那种惴惴不安、腼腆和随之而来的兴奋都久久令我动容)

――但是,希望之光只是一个民间的集合体,帮助别人的能力非常有限,虽然现在好像资助人显得有点“过剩”,但就算集中所有资助人的力量又怎样?是不是就能让所有的农村都脱贫致富?让所有的农村孩子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是一种多么绝望的无力感!)

――所以,适当明确一下资助的标准是必要的。

希望之光在原则里列出的标准是“农村已经失学或濒临失学的儿童”,这多少体现了一种“救急不救贫”的想法。不去评论这个想法本身,来看看如何依据这个标准,把那条线划出来。

“已经失学”有一个客观标准,很容易判断,没什么争议。

关键在于什么是“濒临失学”?怎么判断“濒临失学”?

说实话,就我个人感觉,农村孩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濒临失学”――只要他们生长在农村,就随时都“濒临失学”――不只家庭贫困的,家境不错的孩子,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辍学:家里缺乏劳力、自己不愿进学堂、想出去“挣大钱”。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点也许是因为目前的学校教育不能为农村家庭和孩子带来直接的利益,在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中,他们选择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放弃读书。

――事实上,有很多接受完了义务教育的农村孩子也不见得更有出息――在这种示范效应和心理暗示的影响下,使得一些家庭和孩子的放弃更加心安理得。

――这主动放弃的一部分孩子,事实上已经失学或濒临失学,但对于他们,不是有没有(经济)能力读书,而是愿不愿意读书的问题。要解决这些不愿意读书的孩子的问题,大概要靠以“思想工作”为中心的综合努力。――这不是希望之光能办到的。

――濒临失学并不都是经济原因。这个有时简直无法判断。

没有经济能力读书而失学或濒临失学的农村儿童――这才是希望之光要选择的对象。

问题的核心就在这里:什么是“没有经济能力读书”?――请注意这个词组分为两个部分:“没有经济能力”和“读书”。这是同等重要的两个部分。

不应该只是关注“经济能力”,而忽略了“读书”。这“经济能力”还要能落实到“读书”上。

――这样“没有经济能力读书”就可分为两部分:绝对没有经济能力读书、相对没有经济能力读书。

绝对没有经济能力读书好理解,就是赤贫,没钱,绝对的没钱,家里就像水洗过一样,不但没有现金,连任何可能“值钱”的东西――家畜、粮食、日用消费品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毫无疑问是最符合希望之光资助原则的――但是,说实话,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消除绝对贫困,这种状况其实是很少很少的。

更多的是相对没有经济能力读书,――就是说,孩子家还是有一点经济能力的,但这经济能力却不足以支撑孩子读书――正象伟人所说:人首先要生存,要吃饭,然后才能谈别的。一个农村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还有其他开销要排在孩子读书之前:农资、口粮、生活必需品等等,家里的经济状况就是这样,捉襟就要见肘,不能 一厢情愿要求他们把家庭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孩子读书上来――不吃饭供孩子读书,不种田供孩子读书,不进行一些必要的支出(比如请客送礼)供孩子读书;或者家里有猪就卖猪,家里有牛就卖牛,其实在有的家庭,家里的猪和牛可能比孩子读书更重要。

那么,所谓“相对没有经济能力读书”怎么判断?这条线划在哪里?

1、赤贫,这个绝对是一条线,在这条线以下的都能通过。

2、家里住茅草房(实际上现在政府有个“消灭茅草房工程”再过一段时间,茅草房就看不见了),有生产生活必须的牲畜――2头以下的牛、猪、5只以下的鸡,没有电灯以外的任何家用电器。这个是第二条线?在这条线以下的可打30分,这也是可通过的。

3、家住石棉瓦(或价值相等)房,有使用五年以上的电视机。这算第三条线?算60分?

4、家里有电话又算一条线?

――算了,我不知道这些实际的指标能不能反映一个孩子家的经济情况,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列出来只是为了便于我自己去否定它们。

――也许每个人也都有否定这些指标的理由,我就不说我的了。

最后,我只能说,希望调查、审核、资助都不要更多感情用事――既不想当然要求孩子家卖牛卖房,绝对不使用家用电器;也不要看到家在农村,衣裳褴缕,就认为没有了人资助孩子就一定失学。

――――该怎么掌握这条线,说实话:我不知道。

但我希望有人知道,至少不要比我还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66%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砸锅卖铁去读书的少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我每个月都会给二十个村的农村会计开一个会,在会上我会了解一些情况,我也直接去农户家调查过,我上下班不骑车,很多时候是坐三轮车,坐车时也多次向外地来打工的农民作些调查。
    现在,如果有劳力,能外出打工,穷得赤贫是很少了的。二夫妻如果都出来打工,一年结余万把元不成问题。一个人出来,也能给家里寄回五六千元吧。因此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是与日俱增。
    光种田是很难挣到钱的,要种十亩以上才能与外出打工相同!
      真正的赤贫是由生病和教育造成!
      大学教育,一年的费用至少上万,如果是民办大学,第一笔钱就是农民无法承受的!有一户农户,条件还不错,儿子上民办大学,第一年就化了三万!现在负债!
      但最厉害还是生病,有一户人家,刚够温饱吧,老婆生病化了好几万医药费,最后还是死了,连出殡的费用都差点没有,他是二个小孩,女儿读职高,儿子上初中,最后叫女儿缀学打工了!
      因此,我建议希望之光多关注父母有病的孩子和单亲家庭的孩子。
    另外,贫穷地区超生较多,多关注家里小孩多的家庭!人生而平等,超计划生育不是孩子的过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fhwmh兄的资料看来是比较可靠的。
不过有点小小的补充。对于打工收入,可能在浙江一带还是不错的。可是在西北地区,据我所知,他们那里打工的人,很少到远处去,一般就在附近的城市,基本不出西北地区吧。所以,他们的打工收入似乎还是不高,一年几千而已。
我印象中,在我浙江老家遇到的打工者,一般还是附近省份,现在也有不少河南等省的,但是西北这些地方的并没有见过,当然我的资料并不权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西部人出去打工的确实少,基本都是在家乡周围做零工。我们这里有组织去沿海打工的,但去的人是比较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提的好,不参加复查调查,对这个问题的感受还真不是那么真切。有时候,标准没办法做到绝对客观,那么我们能做到的,就只有尽量的避免主观。对于同一个地区而言,如果有多次的调查复查经验或者长时间的生活经历,其实是能相当程度的把握真实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因此,我建议希望之光多关注父母有病的孩子和单亲家庭的孩子。
    另外,贫穷地区超生较多,多关注家里小孩多的家庭!人生而平等,超计划生育不是孩子的过错!


很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对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胡卯 的问题提的很对,实际上希望之光是个助学网站,不是救济站,改变贫穷的面貌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让那些失学或濒临失学的孩子有书读,是希望之光每一个网友的心愿。

但界定也的确是很难的,有的孩子有学费就让他读书,没有就不让读,尤其是些女孩子,但这并不是说,她家里就真拿不出学费来。比如她家里一年有2千元的收入,可以供她读书,但她的爸爸妈妈却不希望把钱花在女儿身上,认几个字就行了,他们还想买一些工具,修缮以下房子等,农民用钱的地方也很多……这种情况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5-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和助学――写在又一批资料审核和发布之前

楼主亲自去了云南,回来后应该对这个帖子里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了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2:01 , Processed in 1.1819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