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08|回复: 12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久以来,希望之光设置了论坛组,资料组,调查组,人力组,技术组和常务组6个工作组,这几个组几乎是包括了全部所需处理的全部工作,这个数据中心成立了以后,平白的多了三个组,数据组,资料组和审核组

我们先来一个个组看看原来负责的工作,先说常务组,按理说,常务组应该是一个决策组了吧?按照希望之光的解释,常务组,负责各职能小组之间的协调运转,同时负责项目策划和实施,由职能组义工兼任。 这个协调运转不知道有几个义工能解释其工作实质?如果说它是一个决策组的话,那么据我所知,这个决策的工作却是由组长联席会议来完成的,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但是,组长联系会议却很有毛病,一是组长的人选无法长期稳定,二是组长见不会在各组轮换,不一定清楚了解各组的实际情况,与其说是决策,不如说是为了表现民主的一个摆设,这样一来,常务做不了决策,该做决策的没有相应的思考环境,组长还得做组长的事,希望之光就变得没有决策层,常务组形同虚设

再来调查组,调查组是应该负责调查的,但实际上,现在是哪个组的义工都可以去调查,这样一来无法管理,二来无法培训,调查组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壳而已
资料组当然是负责资料的,但很奇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资料整理却成了论坛组的工作之一,而更有趣的是,资料组还在负责一部分资料的整理

论坛组本是分为宣传组和论坛管理两部分的,现在宣传没做了,玩起了资料管理

这几个组一混乱,有人就觉得应该整理,整理的方法自然是增加几个组,这样看起来分得细了,混乱的机会也会少

这不过是一个治标的做法,归根的原因并不是工作分得不够细,而是工作的流程把握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出在一是没有决策层,二是没有监督层,三是没有替补层

没有决策层,出现问题的时候没办法用制度的完善来补救,没有监督层,制度不能很好的实施,没有替补层,起不到督促和填补空白的作用

难道成立一个数据中心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数据中心的作用只不过是把现在的工作从论坛组抽出一部分,资料组抽出一部分,并没有起到优化工作流程的作用

为什么原来分配在各个组的工作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要依靠其他组参与呢?一个是人员的问题,岗位设置好了没人上,有人随意请假,有的岗位超出计划的人员,这就是人浮于事的表现,本来一个岗位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却因为各种原因做不了,于是再招人顶上,等这个人私事做好了,顶上的人也自然留下来,这个岗位就变成两个人的了,再循环下去,一个岗位可以生出无限的人手,真实完整的体现出当年国营企业的特点,为什么这个顶替的人不可以再去顶替其他的岗位呢?原因很简单,缺乏对其他岗位的了解

这个问题很复杂,一个是因为义工没有下岗制,我随时请个假,回来一样还得用我,这个顶替的人总不能熟悉了就让人下岗吧,就留下了,为什么就不能完善这方面的问题呢?既然这个义工请了假没办法完成原来的工作,顶替的人已经熟悉了,可能做得更好,那么这个义工就得下岗,等候有空缺的时候在去顶替别人,有人说这样做很没有人情味,人情味的结果就是得成立越来越多的组来消化掉这些工作

一个良好的结构应该是用尽量少的单位尽量清晰的完成工作的流程,就好象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是最短的,中间的折越多越长从决策到实施,一条直线下来得到的效果最好,之所以会出现层级结构的管理,是中间的每个点都可以分配出更多的直线,而不是去制造更多的转折点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其实希望之光现在最需要的并不是增加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小组,而是重新整合一个高效全面的运转机制,这个机制用线来表现是这样的,决策层,监督层,实施层,替补层

但现在确实横向的曲线,这样又怎么可以提高效率?

很多人说现在希望之光已经很制度化了,制度化就得减少人为因素个人感情对运作的影响,而不是为了人而去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我觉得猩猩的这个帖子恢复了当初的水平,加精庆贺,并提醒大家,希望后面的讨论不要离题过远,最近大伙儿回帖普遍跑题跑得厉害。

另外我把原帖段与段中间加了间距,否则看着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有关数据中心的一些情况,我姑且做答,其他了解的义工可以再补充。

数据中心成立了以后,平白的多了三个组,数据组,资料组和审核组
先解释一下希望之光职能组运转的情况。
各职能组根据工作的不同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具体工作由工作小组开展,职能组一层,准确的说只有组长一职,组长的责任是统筹调派,这里有两个主要工作:组内各小组工作的协调管理和与其他职能组的组间协调调整,其他工作暂不多说。具体工作的时候,传递进来的工作直接由工作小组承担,并没有职能组这一个中间环节。

再说说数据中心成立的背景。
数据小组、资料小组原本就是由论坛组原来两个工作小组继承过来的,审核小组原本就是资料组原内勤岗位继承过来的,这次组间调整,只是对已有工作岗位的调整,是一次新的排列组合,确切的说是“整合”,并不是平白的多了三个组

在以往的工作中,数据处理的工作由论坛组和资料组分别完成,在具体的衔接过程中,长期存在是组间接口不清晰、数据处理流程不明晰等等的缺点,并且,随着整体数据量的增加,成立一个独立的专门负责进行数据处理的职能组的要求逐渐突出起来。这样的背景下,在内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讨论、试行之后,希望之光成立了数据中心这一新的职能组。


再说说实行后的效果。
简单的说,今后的数据中心只负责数据的处理工作,论坛组负责面对网友的联络,资料组负责面对受助方的联络工作。
论坛组和资料组将主要承担新数据的向内传输,和处理后的数据向外传输,以及根据指令向外提出查询要求,和收到查询结果向内进行反馈的功能,也即不再承担数据的实质性处理工作。数据的处理,包括录入、核对、统计、分析、归档以及提出查询要求等等的工作,将全部由数据中心承担。
这一流程已经得到绝大多数相关义工的认可。当然,具体流程的完善和明确需要一个过程,问题需要在磨合中才能解决,设想得再好,也需要与实际相结合。

难道成立一个数据中心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数据中心的作用只不过是把现在的工作从论坛组抽出一部分,资料组抽出一部分,并没有起到优化工作流程的作用

至于上文提到的其他问题,我们不否认它们的存在,但是也不希望将其夸大,同时也不打算仅仅通过成立数据中心就统统解决,我们没有这样的奢望,我们只希望成立数据中心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一个积极因素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是不是平白的多了三个组这个道理很简单,好象你有两只手一共有10个手指,先分成5只手,每只手2个手指,是不是平白的多了三只手出来,而手指还是10只?这样的意思就是说,多了三个组但实际却不是为了处理更多的工作,这样可以看出来,并不是因为工作增多无法处理,而是因为原来的组对工作流程没有遵守好,假设,论坛组并没有把资料组的工作拿过来处理,而是仍然由资料组去全部负责,会不会还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呢?
新的数据中心做些什么并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而是在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数据中心的诞生,这些问题并不是夸大,如果在资料处理当初很明确各组的职能范围,当人手不够的时候,不是把其他组的职能打乱抢过来自己做,而是尽可能的去安排协助,把各岗位稳定下来,及时安排替补,这样也不会出现现在这个状况,我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就已经提过这个问题和将会发生的,我不认为这是夸大其危害性,只是很可惜,直到现在仍然在逃避这个问题而把重点放在如何治标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谢谢T2000的提醒。

对于数据中心三小组的成立原因以及各自的分工,已经在意见论坛有答复,这里不再赘述。

常务组是否该有决策权,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出现。或许由于成立之处希望之光的定位――一个松散的网友组织――就已经决定了决策权的缺失。就个人而言,我也希望常务能有决策权。但不能以此来否定现有常务组的工作。

“常务组,负责各职能小组之间的协调运转,同时负责项目策划和实施,由职能组义工兼任。”看似简单的解释,其实牵扯了常务组义工很多的精力。对现有制度进行补充、优化,对工作流程进行全局性的把握以及改善等等。如果认为常务拥有决策权能够使希望之光更加进入正轨,那是不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常务组,现在的希望之光是什么样子呢?T2000所言“常务组形同虚设”,我不能同意。

目前的决策机构是组长联系会议。集中与民主的好坏,向来是难以理清。目前希望之光要做的是尽可能选择稍有效率并不死板的模式,而不是最完美的制度。在这里要说一句,T兄,不喜欢你说的组长会议是“表现民主的一个摆设”。希望之光并非隶属于什么部门,所有人都是在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自愿工作,没有必要做一个民主的摆设来欺骗自己。

关于调查组的职能,个人认同T兄的部分建议:除了日常的调查之外,在培训以及管理应该再进一步。目前希望之光的大部分调查还是通过调查组来完成的,不能有其他组义工参加调查就说调查组“只不过是一个壳而已”。

资料组的职能问题,也已经在意见论坛解释过。名字或许是该修正一下了。

义工的退出,是有明确的规定的。比如请假超过多长就要清退等。

其实,T兄的很多建议是很好的,对于希望之光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事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T兄对于希望之光的了解是比我更多的,其中的艰难想必也知道的更多。

提出建议是好事情,但请不要怀疑大家的真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调查组是个壳我在帖子里已经把原因说得非常清楚了,调查组所担负的不单单是确定去哪里调查这么简单,还需要对调查人员做培训和管理,对于在调查中人员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甚至处罚,应该是义工队伍中最严谨的一个工作组,就好象正规的作战部队一样,但现在任意一个义工或者网友都可以参与调查,那么调查组起到的作用就只剩下安排调查地点和联络而已,其他的工作根本都无法实施,这不就是一个壳吗?
据我所知,常务现在很多工作所受的制约令其完全无法展开,这个全局性的把握又从何说来?还有,怎样区分常务该在哪些事上把握,哪些是不能把握的呢?
为什么说联席会议是个摆设?假设联席会议是个有决策权的层,那么这个层的所有人都应该具备有决策或者某些方面过人的才能,但是据我所知现在的组长大部分不是通过竞争而担任,而是互相推让产生的,那么这些才能如何在担任会议成员之前表现出来呢?这样产生的组长不过是表现出了民意,而不是因为才能,请问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会议成员是不是全部都适合担任决策的工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喜欢看T2000这样的帖子。
别说我在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密码关于数据中心的回答非常棒啊,一目了然。

关于一个组织有些困难和局限,还是慢慢调整整改比较好吧,如果真要来个治本的革命性完全推倒重新建立,我想也不是T2000的本意吧。

另外有个疑问,如果决策层又制定制度,又作决策,会不会有风险啊?决策层是不是应该按照制度流程来做决策比较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不要把话题扯远,我只希望和了解具体情况的人探讨,问题是需要解决而不是争论,现在希望之光有超过100个义工,再不在管理上完善起来,出现的问题会更多

兼职义工很难保证有长时间去做一件事,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但怎样可以保证不因为个人问题而导致工作间断,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替补机制,不一定所有成为义工的必须立即上岗,建立一个替补团队,提供机会让替补的义工可以尽可能的熟悉多个岗位的工作,这样可以在出现空缺的时候,立即填补,一线工作义工可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也可以起到对一线工作义工的督促作用,这样就有足够的空间去制定义工的管理制度,例如当一个义工需要请假1个月以上的时候,就可以由替补接替工作,而消假后的义工也相应的填补替补的位置,使义工得到去其他工作岗位锻炼的机会

决策层的建立,可以依靠从组长岗位上退下来的义工来组成,一方面,如果长期担任组长,会对各组的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提供一个相对不受实质工作纠缠的环境会更有利于观察,可以制订这样一个规则,担任组长半年以上或者常务1年以上的义工,离开本职后,自动转入监督组,从监督组中按加入时间的先后抽出3到5人成为决策层,当出现空缺,由监督组成员填补,决策层人员缺席3次有关决策的讨论则自动转入替补层

这样就可以组建起各个管理层,各岗位的人数应该相对固定,才可以防止人员无限制膨胀,各组组长先参照现在的工作量确定岗位,例如,论坛管理只需要10个人就足够了,那么再增加岗位就必须提出合理的理由,有决策层决策,这样才可以各施其职各进其责

网络上的人员管理不同于现实中,因为现实中存在有各种约束条件,而网络却缺乏这些条件,要起到约束作用就必须有足够的替补资源,才可以实现双向的来去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6-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立数据中心看人浮于事

晕,真把希望之光当成了企业来管理了呢!

其实希望之光与企业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尤其是与传统的企业.所以许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在这里照搬是要慎重的.没有太多时间来展开论述希望之光的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不同,仅列一些目前初步想到的如下,以后有时间再来详细论述。

首先:希望之光是纯粹以网络为平台开展服务的,这与传统的管理教科书上的生产企业的管理样板是根本不同的.要强调管理也是应该搬网络经济学和网络企业经营战略.而不是搬适应工业化初期的科学管理思想.

第二:希望之光与企业的管理的目的不同.企业是以效益为中心的,而希望之光是以生存为目标的.换句话说企业管理的手段的关键是提高效率,一般来说不外乎尽量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等等,其实上面的论述大多就是这样的一些内容。然而,大家都知道,希望之光是一个公益性,民间性的网站,所以其管理手段的关键不在于提高效率,打个例子来说,比如某个岗位,本来可以一个人做,熟练的话可以半个人做,那么假如现在这个岗位是两个人在做,是不是就有什么问题呢?其实没有,因为希望之光对义工的要求就是尽量在不影响自身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做点事情。所以能够有多一个人来参与实际上比只用半个熟练的人来得更符合希望之光的需要。

第三:决策权真需要集中到某几个人的手上吗?其实不然,一来其实要是某几个人真有决策权的话,那倒真是危险,因为权利和义务可是对等的,现在LOH的风险其实是不小的,谁也不愿意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谁谁谁就要怎么怎么样。记住,我们可是还在为生存而努力的。二来,其实对于一个依靠共同的理念集合起来的一群人来说,谁有发号施令于别人的权利呢?至少我个人不喜欢封建的东西在LOH里变得理直气状。


最后说一点离题的,我个人支持数据中心成立,也支持原资料组改名联络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1:56 , Processed in 0.2566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