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59|回复: 11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所谓“文化建设”是设想希望之光能加强一点“人文”气息。“文化”在这里相当于“人文”。

2、        一直以来,希望之光总强调自己的“桥梁”定位,这个定位如果是位于资助人――孩子之间,那当然不错。但来希望之光的网友之中,还有很多不属于这里的资助人的,就算是资助人,在没有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就是随便上来看看。那么,对于这些只是来希望之光浏览(也许有“学习”)的网友来说,希望之光网站的定位是什么?再定位为桥梁好像不合适。

3、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只是来看看的网友,希望之光想让他们看到什么?而实际上网友们又看到了什么?

4、        请注意,这里讨论的不是“信息公开”的问题,只是说,在目前网站上看得到的这些论坛上,来浏览的网友能得到什么?对孩子的同情?对义工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动?对各地贫困状况的了解?

5、        除了上面这些直观的,是不是还应该有更深的东西,能引起大家思考,对失学儿童、对助学、甚至对“爱心”、对生命意义的更深的意识?

6、        希望之光对资助人和孩子的“桥梁”的定位,更多的强调希望之光这个团队的“工具性”。而作为一个网站和论坛,而且是目前有“助学旗舰”之誉的网站论坛,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自身的精神、理念、气质?

7、        精神、理念、气质――听起来好像是很虚的东西,其实一点都不虚,这东西存在于大家的心中,可感可触。比如,北大吧,说起来,在国内,这所学校给人的感觉就不仅仅是一所大学,它还有自己的精神、气质(呵呵,老师们可能比我更清楚);比如,一本杂志,像《收获》吧,稳健、大气,就是它给我的感觉,这就是我感到的它的精神气质,而《花城》,则是“先锋、活跃”。而《天涯》、《万象》则充满了文人气质。

8、        作为网上的助学论坛,希望之光的表现是不是可以考虑自身的定位?专业、深入、自由、包容,有自己的立场,像所有著名的品牌一样,让人想到就觉得令人放心,来到这里就一定会有收获。

9、        说到这里就要说到义工了,义工目前毕竟是这个网站的主要成员,个人感觉,义工有时不能仅仅只是干活,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如果希望之光仅仅成为一个“认捐的地方”,所有的义工都只在内部说话,所有的决定都只在内部作出,在外部则表现出一个“回应网友问题的工具”的面貌,那就真没什么意思了。

10、        义工对助学,甚至对很多其他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并把这思考展现出来,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义工自己不能思考的,要宽容别人的思考,引导别人思考,使问题的探讨能让人获益。

11、        基于此,我甚至认为在希望之光吵架其实对希望之光网站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义工网友们把吵架引向何方。在吵架中,个人在思考,不论是内容实质上的,还是逻辑形式上的,个人的思考有时能打开另一种思路。在吵架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其实是更深入了,而这种深入,对探讨问题本身是有益的。

12、        如果义工觉得吵架没意思,那就可以拿出另外的话题引导大家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对助学、对贫困、对贫困与人的关系等等,甚至象调查技巧、调查表设计这样“专业”的问题,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总之,我希望这里是一个能让我思考、让我获益的地方。我不是希望之光的资助人,我不需要希望之光做“桥梁”。我来希望之光是不是来认捐,是想感受一些别的的东西。

13、        甚至,我来希望之光,只是想和一些我觉得有趣的人对话,就像现实之中和有趣的人交谈一样,让我觉得有趣,我在旁边看着、听着也行,如果这样有趣的人越来越少,或者全都转入“内部”去说话,让我觉得这里除了工具,就没有别的什么“精神”上的东西了,事情就无趣了。

14、        王小波说,无趣的生活是一种罪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这个问题以前也有人提过。说到底还是首先要考虑希望之光是做什么的,做助学,还是做网站?兼顾更好,但目前助学还做得焦头烂额呢(呵呵,“旗舰”什么的,属于缪赞啊),我很怀疑有没有能力专门花精力到“文化”上。不过,应该是一种附带的进步,希望之光其实已经比原来好看多了,不信胡卯去看看原来的帖子,那才叫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感谢的话就不说了,呵呵。胡卯说了很多,一时不暇思考。看到其中说到提供一些话题,刚好心里有点想法,或者可以与大家一起切磋。

关于希望之光的发展的问题。
loh到现在人数不少了,孩子不少,义工不少,资助人也不少,网友也不少。但我认为,作为一个网络活动,管理是个瓶颈。就是说,网络的特点,业余的特点,使得希望之光最后的发展瓶颈出现在管理上面,我指的是“规模”,可以想象一下,四百个义工,三千个孩子的希望之光么?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许希望之光远没有到达这个数字之前就消失了。但是作为一个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倒是挺有意义的。
我自己也有点想法。不过我倒是希望先听各位朋友的思路,谢了先。

在这里,我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说:希望之光如何在控制一定规模的前提下,还能怎样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2%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我想还是 “精力”的原因,造成一些深层次讨论的欠缺
网络助学本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除去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之外,一个基于网络的团队,其成员之间如何保证畅捷的沟通与密切的合作,是另一项需要给以同样重视的工作。以上两个方面,是希望之光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记得胡兄曾有篇文章,题目可以借来一用“希望之光,记得你是干什么的”,当然情况不同,不可简单套用。道理是一样的,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来达成胡兄的期望。

文中提到的,希望义工多来外面讨论问题,共同促进,这个建议,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建议有不为单开帖提出你的思考话题,写在标题里也醒目一些嘛,不要以为跟在精华帖后面可以沾光儿,哼!

你要没意见我切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我就是想沾光,行不?
有人回帖再说,没人回就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 m --><a class=\"postlink\" href=\"http://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t=15826amp;highlight=%CD%E2%C5%D0\">http://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 ... D%E2%C5%D0</a><!-- m -->
一年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1、        所谓“文化建设”是设想希望之光能加强一点“人文”气息。“文化”在这里相当于“人文”。

这条理解。希望之光倡导的人文气氛是“友爱互助”。
2、        一直以来,希望之光总强调自己的“桥梁”定位,这个定位如果是位于资助人――孩子之间,那当然不错。但来希望之光的网友之中,还有很多不属于这里的资助人的,就算是资助人,在没有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就是随便上来看看。那么,对于这些只是来希望之光浏览(也许有“学习”)的网友来说,希望之光网站的定位是什么?再定位为桥梁好像不合适。

对于浏览者而言,我们只是通过事实让他们看到希望之光在做什么,摆出事实让他们自行判断自己需要在希望之光如何,比如参与,比如资助,比如继续关心,比如只是上来寻找感动而已,或者发泄一时的激动。希望之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许还会只是资助人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因为这个桥梁真的有必要存在。我们只关注自己最重视的部分――帮助贫困学童。在这个没得够好之前,其他规划可能只能暂不考虑,而集中精力做好这一件事。
3、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只是来看看的网友,希望之光想让他们看到什么?而实际上网友们又看到了什么?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不过落到各人眼里,投射到各人心里的会怎样,希望之光无权决定,只能摆事实请他们自行判断。同样的,各人的经历不同,作出的判断也许会不一样。网友实际上看到的,就是我们所真正做的,包括完善的和不完善的一切事实。
4、        请注意,这里讨论的不是“信息公开”的问题,只是说,在目前网站上看得到的这些论坛上,来浏览的网友能得到什么?对孩子的同情?对义工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动?对各地贫困状况的了解?

来浏览的网友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很多地方的贫穷超过他们想象,需要援助的人也很多;
2、山区孩子需要一些外力的帮助来完成学业;
3、这里可以给人提供一个帮助他人的机会;
4、这个地方叫做希望之光,是一个资助人直接向学童提供援助,不用转手其他组织的地方;
至于那些对义工的感动或者对孩子的同情,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网友们实际做了很多真诚的奉献,让孩子们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业。在希望之光,相信很少有人是冲虚名来的。如果要谋虚名,很多人都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随便组织两个名企对山区学校定向捐赠,搞个仪式什么的,绝对出名快得多。
5、        除了上面这些直观的,是不是还应该有更深的东西,能引起大家思考,对失学儿童、对助学、甚至对“爱心”、对生命意义的更深的意识?

这类网站太多了,希望之光没必要凑那个热闹,而忽略了本来的桥梁作用。这个网站,这群论坛不是为打造网络名气而建造的,唯一的,单纯的,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尽可能多的孩子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6、        希望之光对资助人和孩子的“桥梁”的定位,更多的强调希望之光这个团队的“工具性”。而作为一个网站和论坛,而且是目前有“助学旗舰”之誉的网站论坛,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自身的精神、理念、气质?

行胜于言。说到不如做到。做得再粗糙,做到了,就胜于雄辩。
7、        精神、理念、气质――听起来好像是很虚的东西,其实一点都不虚,这东西存在于大家的心中,可感可触。比如,北大吧,说起来,在国内,这所学校给人的感觉就不仅仅是一所大学,它还有自己的精神、气质(呵呵,老师们可能比我更清楚);比如,一本杂志,像《收获》吧,稳健、大气,就是它给我的感觉,这就是我感到的它的精神气质,而《花城》,则是“先锋、活跃”。而《天涯》、《万象》则充满了文人气质。

我在希望之光这两年,只感受到一个词――“爱”。
道德里最大的秘密就是爱。真正的爱是无私无欲的,一如慈母对待子女那般。
8、        作为网上的助学论坛,希望之光的表现是不是可以考虑自身的定位?专业、深入、自由、包容,有自己的立场,像所有著名的品牌一样,让人想到就觉得令人放心,来到这里就一定会有收获。

求同存异。我们只能团结认同的人,不可能分化精力去说服本来就不认同的人。就好像耐克的用户不见得会买阿迪达斯这个同样是运动名牌的帐。
还有,公道自在人心,并且,日久见人心。
9、        说到这里就要说到义工了,义工目前毕竟是这个网站的主要成员,个人感觉,义工有时不能仅仅只是干活,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如果希望之光仅仅成为一个“认捐的地方”,所有的义工都只在内部说话,所有的决定都只在内部作出,在外部则表现出一个“回应网友问题的工具”的面貌,那就真没什么意思了。

为什么没意思?就因为胡卯兄觉得不该这样,所以就不能这样?那我要是觉得某某党不适合执政,是否就真正说明这个党不适合执政,而不是我的偏见或者了解不够?
10、        义工对助学,甚至对很多其他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并把这思考展现出来,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义工自己不能思考的,要宽容别人的思考,引导别人思考,使问题的探讨能让人获益。

义工是否思考了,胡卯兄不妨私下和义工们交流交流。这里用的是求同存异,并且民主的方式来决定很多事情的,义工都有全力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想法,并且争取获得其他义工支持来更好的改进工作方式。
宽容的概念是含混的,很多人都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可是,我可以保证,是真的拍胸脯保证,作为人力组义工,我接触过和熟悉的所有义工,都是宽容而且认真执着的。
引导别人思考是很困难的事情,能否获益也不是引导者能够决定的。论坛上的讨论,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往往流于空谈,不会真有人获益多少,与其浪费这个时间,我还是坚持宁可多做实事。
11、        基于此,我甚至认为在希望之光吵架其实对希望之光网站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义工网友们把吵架引向何方。在吵架中,个人在思考,不论是内容实质上的,还是逻辑形式上的,个人的思考有时能打开另一种思路。在吵架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其实是更深入了,而这种深入,对探讨问题本身是有益的。

吵架如果能够帮助更多孩子,当然好。如果不能,就没什么意义。这是我偏激的看法。
在我看来,希望之光不是旗帜不是旗舰甚至不算什么东西,唯一让我来到这个站点这个论坛的目的,就是因为这里能够帮助到孩子,而且帮助的方式符合我的行事习惯和思维方式,我可以接受它。
如果我受到某个帖子的影响,觉得希望之光黑暗或者腐败,那我可能退出并且从此再不信任希望之光。
作为一个资助人,作为一个曾经资助了失误个案的资助人,我想我可能比很多人都更有权力对希望之光提出不信任意见的。但是作为一个义工,我看到了每个失误的或者正确的案例形成的过程,也看到了希望之光通过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所以我更信任,并且想为这里做更多事情。
12、        如果义工觉得吵架没意思,那就可以拿出另外的话题引导大家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对助学、对贫困、对贫困与人的关系等等,甚至象调查技巧、调查表设计这样“专业”的问题,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总之,我希望这里是一个能让我思考、让我获益的地方。我不是希望之光的资助人,我不需要希望之光做“桥梁”。我来希望之光是不是来认捐,是想感受一些别的的东西。

您的这条建议,前面非常非常好,不过很多东西,不是说说就能做的。一个表格,可能甲说要这样做,乙说要那样做,其实格式都差不多。可是争论过来浪费更多时间。不如义工辛苦点快点做了就投入使用。再说,那本来就是义工应该承担的工作。
你不是希望之光的资助人,你不要希望之光做桥梁,那你来做什么?希望之光目前只是桥梁而已,我们没打算成为民族精神的挽救者或者能够净化他人思想的哲人,也不是公益工作培训学校。我们只单纯的是做助学事件的民间网络团体而已。请不要过于高看希望之光,寄予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真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实地调查学童资料,公布给愿意资助的人,如此而已。我们不是道德的高标,也不是风气的旗帜。
13、        甚至,我来希望之光,只是想和一些我觉得有趣的人对话,就像现实之中和有趣的人交谈一样,让我觉得有趣,我在旁边看着、听着也行,如果这样有趣的人越来越少,或者全都转入“内部”去说话,让我觉得这里除了工具,就没有别的什么“精神”上的东西了,事情就无趣了。

无趣或者有趣是各人的感受。我自己都觉得希望之光的论坛很无趣,只是个工作和献爱心的地方。我交流摄影有别的论坛,交流旅游有别的论坛……这里不是新浪之类的门户,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
也许很多人觉得我这番话太硬了,不够柔情。理智的做事的时候,特别是面对容易变得理想化的公益事业,绝对需要专一执着的理智来指导。
胡卯兄的这些建议,真的过于理想化了。
14、        王小波说,无趣的生活是一种罪恶。
弦歌如水也说过:生活已经很沉重,所以需要举重若情的娴雅。
不过王小波是名人,他的话似乎被引用来就能作为一种定论了。
可我的话,只有自己坚持去实现而已。

另,如果一年不停的努力就能够多帮助一个孩子,我宁可坚持每天无趣两个小时甚至更长。



以上言论,是我作为一个希望之光不太合格的义工,根据自己的义工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和对其他助学公益事业的了解,做出我所理解的答复。不代表希望之光整体的意思。就如同胡卯兄所说的那样
义工对助学,甚至对很多其他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并把这思考展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强烈要求大家关注有不为的回帖,开展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之光文化建设刍议

我很想说几句,不过发现真的说起来挺难的,winnie,我先翻翻资料去。。。
刚写了500字,被自己删了, (-011-) 自己一个,总觉得自己说话没有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19:02 , Processed in 0.5549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