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72|回复: 23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几年北京一定是问题最多的城市。我一定是问题最多的市长。问题多才是希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王岐山在雅典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满是自信的微笑。让人感到一种清醒和冷静。这不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他这么说的时候,也让人对他、对北京、对他所主持着的事情充满了信心。

昨晚熬夜看奥运会闭幕式,在仪式开始前,央视报道了王岐山去央视设在雅典的新闻中心看望他们的消息,并现场“专访”王,王面对一大群编辑记者、面对央视的镜头说了上述那番话。

别的不说,单是为这番话,也值得熬夜了。

――它给人的最大启示是,当面对具体的问题和事情时,应该保持以及如何保持开阔的胸襟和眼界。做人,尤其是作为一个要做事情的人,如何有一种大局观,如何保持一种大气。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相信所有人都听过这话。但如何做,却未必清楚。而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贯彻这句话,相信是每一个要做事的人都必须学习的。

在希望之光,有不为的问题提出来好几天了――

关于希望之光的发展的问题。
loh到现在人数不少了,孩子不少,义工不少,资助人也不少,网友也不少。但我认为,作为一个网络活动,管理是个瓶颈。就是说,网络的特点,业余的特点,使得希望之光最后的发展瓶颈出现在管理上面,我指的是“规模”,可以想象一下,四百个义工,三千个孩子的希望之光么?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许希望之光远没有到达这个数字之前就消失了。但是作为一个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倒是挺有意义的。
我自己也有点想法。不过我倒是希望先听各位朋友的思路,谢了先。

在这里,我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说:希望之光如何在控制一定规模的前提下,还能怎样的发展?

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回答。

其实这也许是一个无法回答或者说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不需要回答,因为大家都一直在做事,做具体的事。当具体问题出现,大家总有具体的方式去解决它,哪怕就是拖,也是一种解决方式。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整个的事情一直在发展着。未来就在今天的每一件小事之中。

比如,在北京,有人也许会严厉批评交通、污染等等问题,而面对这些批评,相信会有人回应,只是有的回应是积极解决问题,改善交通、减轻污染,有的回应是抱怨批评者怎么不体谅做事者的难处。在希望之光,也许也存在这样的批评和回应。

而不同的情况在于,面对北京,谁都知道怎样才是“正方向”,面对希望之光,这方向却让人有点迷茫。因为在北京,大家都明白,目标是――办好奥运,力争让所有人满意。在希望之光,现在目标好像还不统一,当然,也可以说目标是――做好助学,但做好什么样的助学?好像还是不统一,有的觉得只要做好“桥梁”就好了,有的觉得除了做好桥梁外,还应该做好一些和助学有关的综合的事情。

要回答有不为的问题,我以为关键正在于此――希望之光的目标是什么?做“桥梁”有做桥梁的管理,那样只要做好义工的工作分配,提高义工的工作效率等等就好,相对要单纯一点。做综合(助学论坛)有做综合的管理,那样不但需要工作能力强的义工,还需要有思想和能力的网友。
我个人倾向于希望之光做综合,当然,这只是一个网友的看法。

至于做综合需要怎样的具体“政策”和办法,那是另外的话题了。

不过,不管做桥梁还是做综合,至少有几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1、        主事者的胸襟、气度、眼光以及对发展方向的清晰认识。一个团队中,不仅要有低头做事的,还要有抬头看方向的。

2、调查者的数量和素质。希望之光是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的助学,不管在网络上再怎么争吵、置疑、辩解、论证,都无法取代实地调查,而要保证实地调查能够进行,首先要有足够的调查者,其次调查者要有能按要求进行调查的素质。

个人感觉,目前希望之光实地调查者的水平还不是很统一,对有些具体情况的看法和判断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在目前的情况下,建议在审核调查(复查)结果时加一条强制要求:调查(复查)结果必须提供被调查对象的如下照片:1、家庭居所正面全景;2、堂屋全景;3、主要牲畜照片;4、厨房照片。个人感觉,如果有了照片,审核会也许会开得省力一点。

对于将去一个地方调查的,至少应该对那个地方有一点基本的认识,或者对中国农村有一点基本的认识,比如在一个帖子中,我提到了:
23、要到云南南边调查复查的同志请先熟悉以下名词:菌子(鸡棕、青头菌、大红菌、干巴菌)、笋子(苦笋、淡笋、甜笋、、酸笋、黄笋、笋干)、疟疾、马灯、白炽灯、雷响田、油毛毡、石棉瓦、槽瓦、挂瓦、茅草、竹笆、锣锅、三角架、简槽、搪瓷、屯包、旱谷、橡胶树、大树茶、台地茶、“万亩茶场工程”、“消灭茅草房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胡卯提到具体的东西,确实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我之前花了很多力气希望可以在LOH做出一份比较全面的调查义工培训和调查指南,可惜总是受到些阻挠一直没做出来,不过有些东西是令人泄气的,既然胡卯已经进入了爱提意见的网友行列,想必对此已经有体会,希望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一直期待胡卯的回答。
非常感谢胡卯的意见。对于你说的两点,个人都能够认同。也当努力推进这方面的前进。
不过个人认为,气度的问题,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的是天分,或者至少也要长期的修养,不是一时努力可以达到的。

另外,我是否可以进一步问一下,在尽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效率已经不错了的前提下),一个网络团队能发展到多少大的规模?
不知胡卯兄对此有何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桥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另外,我是否可以进一步问一下,在尽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效率已经不错了的前提下),一个网络团队能发展到多少大的规模?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这个多大,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规模的大小,并不是看工作的人数,而是处理的能力,如果一个义工只能处理10个孩子,那它的规模就是10,如果一个义工平均下来有能力处理100个孩子,那么规模就是100,这是按照1是最小规模来比较
如何提高效率,分两方面,一方面是硬件的提高,一方面是软件的提高
硬件提高就是设施水平的提高,例如有足够可以使用的软件协助等,这方面LOH远远不能达到要求
软件提高就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包括对工作的熟悉和理解,工作知识的掌握程度,培训的深度,经验收集和累积,这方面LOH也远远不能达到要求
一个团队的发展离不开这两个因素,光是靠人员的壮大,只是一个表面的壮大,一般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占总投入的40%以上,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请问LOH在这两方面投入的力量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多谢t 的思考和回答。
关于效率,当然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勿庸置疑。这点,我在问题中做了一个假设,是效率尽量提高的前提之下。
此外,网络团队的管理规模,同样还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一个二十人的团队,和一个二百人的团队,其中花费在管理上面的投入,恐怕不是简单的十倍关系(可能更多,可能更少),模式方面更加会有所不同。我目前希望在这个方面看到大家的讨论。可以说,我把这个问题基本看作是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因为就我自己,在这方面基本无知,很希望能看到大家的智慧。

上面那段话中,“一般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占总投入的40%以上,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不是很明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阐述,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虽然上边大家说的,我也不是很明白,但是我也希望我们的组织越来越壮大,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还有,T2000 前辈,您确实是为希望之光做了不少好事,先前错怪您拉,对不起,说话有不敬之处请您谅解!
(-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楼主说这两点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忍不住鼓掌啊:))

期待这样的讨论,只有大家能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择善而从:)) (-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一个网络团队能发展到多大的规模?

这确实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从理论上,这个团队几乎可以发展到无穷大,只要它能解决各种问题,但这几乎又是不可能的。

还是集中到关于希望之光说才更有针对性一点。

1、大量贫困孩子需要资助上学,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国家一直在努力,贫困孩子失学的现象在减少,而且,那些符合希望之光标准,希望之光的调查者有可能到达的地区的贫困失学孩子,更少。所以希望之光如果一直以实际的贫困孩子为中心的话,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孩子的数量上,发展一定有一个限度。

2、除了T2000所说的关于“正面投入”的估算方式(有多少投入做多少事),不妨换一个角度,倒过来,从“有多少事情需要多少人(投入)”的角度来看。

――希望之光现在大约有700个孩子,约90个义工,(实际工作的义工可能没有这么多),也就是说一个义工可以为8个左右孩子工作,那么,约增加8个左右孩子,就要增加一个义工。这是一种方式,具体的比例和工作负荷可以另外估算。

――另一种方式,从“工作时间总量”上来估算:假设一个孩子每年需要义工付出8小时的工作时间,那么现在希望之光的700个孩子,每年需要54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说,就现有义工数量,每人每年要为希望之光(包括网络上和现实中)工作70小时。如果有人的工作时间达不到,就意味着别的义工要多付出。

以上还只是为孩子的工作时间,对一些义工来说,管理论坛,协调团队工作,交流情况等等,还需要他们在网络上继续付出时间,那么这一部分义工,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这只是一个估算,从每个义工可能付出的时间,孩子和论坛需要的总时间,来看希望之光需要多少人手。

没时间了,暂时就写这两条吧。别的方法应该还有很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8-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事者的气度――兼答有不为

而不同的情况在于,面对北京,谁都知道怎样才是“正方向”,面对希望之光,这方向却让人有点迷茫。因为在北京,大家都明白,目标是――办好奥运,力争让所有人满意。在希望之光,现在目标好像还不统一,当然,也可以说目标是――做好助学,但做好什么样的助学?好像还是不统一,有的觉得只要做好“桥梁”就好了,有的觉得除了做好桥梁外,还应该做好一些和助学有关的综合的事情。


我引用一段话吧

创始人洞庭麻雀曾经说过:“希望之光也无法阻止农村儿童失学形势的持续恶化,但它将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传播工具,在网络上为唤起社会上个人的良知、爱心而尽最大的努力,为使存在于相对优越的虚拟网络社会的人们,对在现实社会中广大的因家庭极度贫困而失学的农村儿童,能由思想上的关注转变为实质性的爱心行动,从而促使人们加深对广大农村落后地区的直观了解,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增强个人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在故土看来,LOH建立不久,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该怎么走,要往何处去?是保持目前的规模,稳扎稳打,不要太累,只做一个能够让我们自己心安理得的网站,还是扩大规模,全力以赴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如果依照网友们的呼声,迫于外界的压力不得不扩张,在重压之下,LOH还能坚持多久?。。。。。。。。。

不要以为自己是振臂高呼的英雄,和平年代没有英雄,大家首先要过小日子。身为平民,精力有限,把自己困在理想的乌托邦只会作茧自缚,最终丧失信心,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时刻记得自己只是个小老百姓,能做多少做多少,必要时装聋作哑,耍耍无赖也无可厚非。理性而真正关心希望之光的人会理解你们的苦衷,不会给你们太大压力的。实际上,很多压力往往是自己无端扣在自己头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5:33 , Processed in 0.8975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