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81|回复: 32

抢捐之弊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接下AMD中国市场的策划,说实话,那时候的K5确实是垃圾,但怎样避免用户把这个垃圾和INTEL对比呢?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抢”,让用户主动去抢,带动更多的人去抢,让市场形成一个AMD需要抢的概念,这个抢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可以掩盖一百种丑陋的实质
因为买家需要抢才能得到可贵的一颗CPU,首先他只会比较价格上是不是抢得有理,价格上没有吃亏的话,那么他不会去研究同档次的性能上的对比,而且实际上也没有可比较的,谁会傻得买两个CPU两种主板来比较自己抢回来的是不是最有价值的呢?,其次,他会因为这个抢回来的东西替它找各种掩饰自己愚蠢行为的理由,这就是中国人的特质,自己吃了亏应该让更多的人吃亏,于是就有更多人去吹捧它
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骂中国人,是为了说明,为什么在LOH里那么多人热中于抢孩子,抢如果是在推广阶段确实是非常使用的,但现在因为抢,却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资助人因为孩子是抢回来的,在认捐前到底有多少人认真的研究了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来做个测试,当认捐确认以后,我们再来问问那个成功认捐的人,还记得多少他认捐的孩子的资料?从认捐资料发布以后,我只看见包括我在内不多的两三个人会认真的研究这些资料,发掘其中的问题,而其他人呢?一门心思都放在怎样练习抢这上面了,这样对LOH的工作真的是好事吗?如今我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已经失去热情了,我之后估计没有再多的人会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哀的现象啊
为了让抢的人更有热情,往往很多时候,我都看见有为了不至于让网友等待太长的时间而失去期待热情,匆匆发布一批资料,让人认捐了以后,竟然要告诉别人需要等待一个学期才轮到你资助,无言以对
至于真实性等等,我懒得再提了,每次提出来总不会去在实际流程中找问题,而是在业余人手等等方面找理由
我有很长时间没在LOH发什么主题了,想想很多东西总是不断的重复,也真没意思,古时候的人认为,将军应该死在战场上,现代的人认为,将军死在战场上的话,那么就没有将来的成就,这说明了古今对价值观的改变,但是,一个将军战死在战场上,他的付出却是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否则没有中国5000年惊绝世界的战术理论成就,话说到这份上已经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老实说,希望当初吸引我的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抢”字;向朋友介绍这里必说的特点之一也是这个“抢”字。但每次也是让朋友自己看清楚,想清楚再来,结果。。。。。。

不过我在认捐的时候倒没怎么“抢”,也没仔细研究认捐的资料,只是挑了个冷门的,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希望的信任。4月份“抢”完,到9月份收到汇款通知,我大概属于感觉迟钝的,没觉得有什么太大的不妥。只是最惭愧的是到现在还没写过信。这与希望鼓励资助人与受助孩子建立联系的初衷似乎不大相符,与我要在希望资助的原意也不一样了。。。。。。

我在想,作为资助人,“抢”完了以后我该做些什么呢?真的好想知道昆玉老师是怎么做的。。。。。。

希望作为资助人和受助人的桥梁,在这里又怎样才有所作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我同意,资助人在决定资助之前应该仔细考虑。这对受助孩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我也认为,希望之光必须吸引足够多的网友前来资助,否则希望之光就会慢慢萎缩下去。这在当前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的前提下,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愿意资助的人多并不是问题。提高受助孩子的质量和数量才是根本所在。
至于资助人本身的思考判断,我们似乎无权也无能去干涉。如果加入对资助人的考察这个程序,是否会极大的挫伤资助人及潜在资助人的积极性,并是否会让网友觉得这是对大家的一种不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跑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我同意,资助人在决定资助之前应该仔细考虑。这对受助孩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我也认为,希望之光必须吸引足够多的网友前来资助,否则希望之光就会慢慢萎缩下去。这在当前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的前提下,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愿意资助的人多并不是问题。提高受助孩子的质量和数量才是根本所在。
至于资助人本身的思考判断,我们似乎无权也无能去干涉。如果加入对资助人的考察这个程序,是否会极大的挫伤资助人及潜在资助人的积极性,并是否会让网友觉得这是对大家的一种不信任?


考察资助人,没有可行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呵呵,真是难得,很久没有看到小T这么心平气和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了,不错不错。

嗯,谈点儿自己的看法。我与绿野有同感,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枪不抢孩子的问题,而是怎样保证资助人与孩子建立起比较好的联系,更好的与孩子沟通,而不仅仅只是出了钱就了事的问题。呵呵,不过这样似乎要求就又高了一些,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得像昆玉老师那么的好,如何与人沟通,尤其是与孩子沟通也是一门学问。但是我觉得希望之光至少应该在这方面对资助人加强宣传与指导,开了一个信件交流版是件好事,但似乎它还未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作用(尽管斑竹已经在尽其全力)。比如在每一次的认捐公告里面是不是应该将希望资助人与受助的孩子建立长期的联系与多沟通这一点再多做一下强调?或者是采取更醒目的提示?

希望之光发展到现在,确实是不易,很多人都为此付出了心血。但是现在不能否认,随着认捐孩子的越来越多,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我认为是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反省一下,改进一下的时候了,也许这样做了,我们会更加有效的帮助到更多的孩子,不是吗?!

呵呵,也许因为是职业习惯的缘故,我所作的工作就是发现问题或者是方向错误就要及时解决的,否则的话拖到最后付出的成本就会更高。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有这样建议的缘故。一点愚见,让各位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哈哈,初看上去真的好有道理:)

仔细想想,居然发现自己还是不能苟同,理由如下:

一、拿AMD芯片的市场策划和LOH的发布认捐做比较,觉得不是特别到位。按楼主所说,该策划中“抢”的策略起源于知道K5很烂,想把K5卖出去、不希望用户拿它和INTEL比,所以刻意的去制造一种抢的氛围,让许多人跟风而动。这个。。。这个。。。嘿嘿,在商业策划上是很高明,也完全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很高明,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无商不奸”或者“无奸不商”,所以才有的“奸商”这个说法。再说LOH,在发布之前是不是就在LOH内部义工都觉得孩子资料不确切、想刻意制造抢的氛围骗资助人呢?个人的感觉,是没有的。LOH的“抢捐”,不是可以制造的,也不是想掩盖什么。也许在这里呆的时间长的人都还记得以前集中发布的时候,那时候“抢”的现象更严重,为了不至于“抢”,所以后来才改为现在所谓的“流水发布”。就这点,不多说了,因为LOH不是商业活动、也不需要刻意隐瞒什么、更没必要制造什么“抢捐”的氛围。

二、据楼主所言,在其策划中,甚至利用了所谓的“中国人的特质”,就是“自己吃了亏应该让更多的人吃亏”。姑且不论这个概括是否具有普遍性,也不论这个特质的优劣,我想说的是,LOH的宣传策略里头从来就没有“如何分析潜在资助人的心理以及行为模式”、“如何利用潜在资助人的心理缺陷”等理念。原因还是那个原因,商业活动以盈利为第一目的,所有手段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LOH只是一个助学网站,没有盈利的目标驱动,也没有“必须发布多少孩子”的规划和战略。只是社会上善意依然存在、想表达善意的人还不少,因此让LOH几乎没有太担心过孩子“无人问津”的好运气。

因此,我个人觉得楼主对“抢捐”的现象是抓住了,但是其产生根源分析的偏了,做的联想和比方也不是太恰当。说这些,无意和楼主辩论,仅供网友参考,见仁见智。我相信大家能分辨刻意和无意的区别,也不会拿商业炒做和善意助学做比较。


在和绿野兄絮叨之前,引用一段LOH的公告:
原文见http://www.lohcn.org.cn/forum/viewtopic.php?t=21168

希望之光捐助指引

  您好!欢迎来到希望之光助学网站。
  如果您有意愿参加希望之光的助学行动,请认真看完这个帖子,希望您把整个希望之光的助学过程了解清楚,认同这种助学运作模式,并确信能尽到资助人的责任,再参加认捐。
  希望之光义工负责实地调查,发布资料,和跟踪汇款的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资助人。注意:希望之光只发布并跟踪九年基础教育范围内的贫困学童。
  作为资助人,在认捐成功后,您需要做的是按时直接给孩子汇学费、尽量能和孩子直接建立联系,和希望之光论坛组保持联络。
  
  希望之光网站就如是连接在资助方和受助方之间的桥梁,只有资助方、受助方、希望之光三方积极密切的配合,才能让一个资助个案顺利进行下去。


根据这个,我个人觉得,善意和善意的冲动还是有区别,出现资助人认捐后就没有音信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出现资助人和孩子从无沟通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里头的原因,我想,有LOH的“不作为”的原因,也有资助人“热情退却”的原因,肯定还有资助人“对LOH失望了”的原因。但是,LOH这样的助学桥梁的行为,本身对资助人是毫无约束的,LOH所能做的,就只是希望资助人如何如何,就是希望资助人联系方式变更的时候通知一声,就是希望资助人如果觉得不想继续的时候能通知一声,可是这样的希望在有些时候都几乎成了奢望。冲动很容易,坚持就难的多,能在助学行为中长久的感受到快乐就更难。。。。。

忽忽,大清早的,我居然写了这么多废话,我不是在辩解,也不是在开脱,也不是在代表LOH发言,只是觉得有话不憋着还是好受一些。

说实话,我也经常想LOH这样的助学到底有多大意义,LOH这样的助学到底合算不合算?但是,我总是每次都得到一个答案:勿以善小而不为,给孩子寻找一个上学机会的意义本身,已经超越了数量和金钱的价值本身,善意需要表达、善意需要宣扬、善意更需要持久,否则就只能是善意的冲动。而连这样的善意冲动,LOH也是敞开怀抱欢迎的。

LOH现在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管理上的,有资源上的,有工作流程上的,因为这些,我机动了。。。但是,个人觉得,没有动机和宗旨上的问题,也因为这些,我机动了。。。

北京娃娃
2004年10月2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我还是没有看明白抢捐的弊病到底有哪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我还是没有看明白抢捐的弊病到底有哪些啊?



楼主是不是在说受助/待助者资料真实性的问题啊?
至少我们知道在受助者中,有打网络游戏的,有买手机的, 有同时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
还没看到提出这些问题后复查去的,而是找千万种理由解释.

为什么有这么多错案,疑案?
因为孩子不够抢,是不是因此放松了调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4-10-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捐之弊

为了让抢的人更有热情,往往很多时候,我都看见有为了不至于让网友等待太长的时间而失去期待热情,匆匆发布一批资料,让人认捐了以后,竟然要告诉别人需要等待一个学期才轮到你资助,无言以对


楼主提的一些问题,娃娃已经回复的很详尽了。我本来不打算以自己的拙笔来添足的。不过上面这句话,因为涉及到我以前的一些工作。所以忍不住出来说上两句。

从今天春季来,我们有好些个案,在调查时,孩子本期的学费是已经交了,或者借钱交了。这样的情况,到底是调查回来就发布,然后下学期再发汇款通知(即楼主贴里说到的情况);还是先放起来,等下学期再发布呢?

实际上两种做法都各有利弊:第一种,可能当时认捐的资助人,事隔几月就联系不上了(这种情况每学期在我们的资助人中都有发生,EMAIL,QQ都联系不上)。那就需要重新发布,再增加一次工作量。且每发布一个个案,就意味着以前的资料版,现在的数据中心义工多一份维护资料的活。

优点则是,避免了新学期时,资料的集中发布。因为现在大部分的调查都是五一和国庆做的。这个时候调查回来的资料,很少有没交学费的。要按第二种做法的话,下学期发布量就会极大。而到那个时候,LOH势必要增大宣传力度,恐怕那个时候的“抢”,会比现在的更仓促,更冲动。目前这种流水式的认捐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抢”的出现而设计的。



事实上,LOH的宣传工作已经很久没刻意做了。去年认捐前还会安排人手到各大BBS发贴。今年五一后在我记忆中还没有做过呢。而这样仍能耐心的等待10号和25号认捐的资助人,我认为其本身已经是不那么一时冲动而选择资助的,或者说更坚定,更理智的。

当时我是做调查资料的审核工作的,和其他义工商量了下,决定选择第一种。

这种选择,是出于上面我所说的原因,而不是楼主推测的动机。

事实上,29批资料发布前,大家还对这种个案何时开始比较合适,以及借钱交了学费的孩子本学期是否发布,又重新讨论了一次。各个职能组都有义工发表了意见。两方的意见里,没有任何一方的理由,是孩子,工作效率和流程之外的原因。

谨此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4-29 09:06 , Processed in 0.1120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