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1|回复: 0

我以何种方式向你致敬?(托尔斯泰和陈嘉庚的国民教育)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4-1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我以何种方式向你致敬?(转载)

――记托尔斯泰和陈嘉庚的国民教育

21岁的时候,雅斯纳雅;波良纳年轻的地主列夫托尔斯泰凭着一腔热血把庄园里的穷孩子们组织起来进行教学,但很快他就放弃了,因为仅凭着单纯的热情他无法胜任这项严肃的工程,他自己还不够成熟呢。 此后,在托尔斯泰漫长的一生中他几次尝试过与国民教育有关的活动。

31岁时,托尔斯泰在文学界已经颇有名气,但他却对写作失去了兴趣,他渴望从事一项新的有意义的工作,在家乡农村办教
育的念头重新燃烧了他。这10年里,积聚起来的创造力和不断形成的各种思想令他变得深沉有力,他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

那是俄罗斯1859年的早秋,雅斯纳雅波良纳村的农民们听说了一个奇怪的消息:伯爵要开办一所学校,免收学费,愿意上学的孩子都可以去读书。这件事弄得人们慌乱起来,在农民们心目中,这些地主老爷不是骗子就是强盗,办免费学校,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为什么呀?是不是又设了骗局?伯爵教会了孩子们识字后,不会把孩子们交给沙皇去当兵吧?最后,老实的农民们还是将信将疑地同意让孩子到伯爵家里上学。

俄罗斯的秋冬异常寒冷,农民们衣不蔽体,往往全家人共享一两件可以外出御寒的衣裳和鞋子,孩子们在天冷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呆在炕上烤火,谁要到户外去一下,就得把别人的衣裳、鞋子拿来穿上。这天早上,22个大小不一的穷孩子在大人的陪送下在小巷子里集合起来了,雪白的衬衫洗的干干净净,树皮鞋也是新编的,头上擦了劣等的橄榄油或是牛油,没有油的就擦克瓦斯(用面包或水果发酵后制成的一种饮料),反正各人有什么就擦什么。这队奇奇怪怪的人马走到一个贵族宅邸的大门前停了下来,啊!好大的窗户,架着四轮大车都可以通过,四周都是树木、花园,真豪华……有个人在台阶上出现了,他就是伯爵,孩子们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

雅斯纳雅波良纳的私立学校办得很成功,3个月后,学生增加到70人,分成高、中、低三个班,托尔斯泰醉心于这项新的工作,无暇顾及其他。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到如今,我作为一个作家,无论干什么都已不中用了。我自从写了《幸福家庭》后,一直没有写作过,看来,我今后也不会再写了。至少我能自慰的是我希望这样……生命是短暂的,而在年富力强时,把生命耗费在创作像我写过的那种小说上,这实在是问心有愧。我能够,而且应该,甚至渴望着干一番事业。要是写作的内容能够激动人心,得以发表后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那倒还可以写一写。而在31岁的时候,要去写一些好看的、读着令人感到愉快的小说,说真的,手都提不起来了!!”

为了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托尔斯泰认真研究欧洲的教育,他在国外游历考察了9个多月,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产生了要在整个俄罗斯普及国民教育的思想,他激动地给主管教育的官员写信,希望他们能采纳他的建议,但人家不睬他。

让我们来看看他心爱的教室和他的教学工作吧,要做到这一切,真是得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财力,仅有热情是远远无法支撑下去的:1个粉红色、2个淡蓝色的大房间既是校舍又是陈列馆,房间里沿墙壁四周的架子上陈列着各种石头、蝴蝶、骷髅、花草、物理仪器……学校的课程很全面,除了阅读和书写,还教授法语、《圣经》、神学、俄国史、自然史……每周一堂植物学课,四堂歌唱课,六次绘画课,还有土地测量课和各种实验课,学生还要学习细木手工艺和体操。

学校网在不断扩大,在偏远的农村也办起了私立学校,托尔斯泰从莫斯科和国外聘来一些教师,他有12个助手,他教他们怎样讲课,指出教学中的不足,主持各种会议,领导着他们,并要求他们写教学笔记,他自己也写札记,看看这篇:“1862年2月26日。高年级。数学课。方程式练习――蓄水池。很好。大家对除去分母简直不懂,这是因为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讲解匆忙的缘故。大家对约分和化公分母做得非常好。他出了一道三重规则的难题。”

雅斯纳雅波良纳的私立学校已经开办2年有余了,“自从我开办了一所学校以来,学校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它曾经是我生活的全部内容;曾经是我前去企求超升,避开各种惊恐、疑虑以及生活诱惑的修道院和教堂。”

但这种一厢情愿的好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在托尔斯泰聘用的教师中有几个大学生在秘密地阅读赫尔岑和马克思的著作,印发革命传单,于是有人向当局高密,一天,宪兵突然包围了雅斯纳雅#8226;波良纳庄园,对托尔斯泰的庄园、对学校和教师们进行了野蛮的搜查,翻了个底朝天,就连托尔斯泰本人今生永不愿公开的个人信件和日记也都查看了――为了保守这些信件的秘密,他是甘愿献出世上一切的。托尔斯泰深受侮辱,异常暴怒,他觉得周围的人们再也不会把他当作一个正直清白的人看待了,也许把他当作一个只是靠欺骗才逃脱了法网的罪犯、教唆犯,或是一个伪币制造者。“怎么样,老兄,露馅了吧?你别再给我们宣传什么正直清白啦,你自己也差一点被戴上了镣铐。”那些嫉恨他的地主都高兴得发出了笑声,那曾经给予他幸福和安慰的全部工作被破坏了!托尔斯泰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逐渐冷淡了。

10年过去,托尔斯泰已经44岁,时间慢慢平复了他内心的羞辱感和创伤,他又一次开始投身教育事业。他计划给孩子们编写一套《识字课本》,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希腊文学、印度文学和阿拉伯文学的知识,需要懂得自然科学、天文学、物理学,课本要编写得短小、简易、清楚、明了,这些正是托尔斯泰所擅长的……

我们为托尔斯泰所折服,不仅仅因为他对文学的贡献、他的书、他的写作,更多的是因为他从未中止过的民族使命感和自我改造的热忱。

50年之后,一颗闪闪发光的星照亮了南中国一个破烂不堪的渔村,一个托尔斯泰式的伟大灵魂给愚昧落后的旧中国带来了些许温暖的光辉。当我们回顾到这一段历史时,终于能够轻吐一口浊气,为那多灾多难又可悲可叹可怜可恨的贫弱民族和贫弱家园。

这是一个年轻的中国人,他在自己的家乡集美大力兴办国民教育,矢志不移,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他比托尔斯泰更伟大,因为他能够把理想的七彩泡转化为现实中可供操作和实现的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启蒙民智,引领风尚,造福千人万人。这个伟大的、全力投资国民教育的人,就是著名实业家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1874年出生在旧中国,不是什么贵族,更不是文学家,17岁去南洋经商创业,21岁即出资在家乡开办私塾。经过商场历练,他成为一名实业家,拥有了雄厚的资金后,他于1913年在家乡解散私塾,创办了第一所新学――集美小学,以后又联合家人的力量陆续开办了各类学校,到1927年,共有男小、女小、男师范、男中、女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幼师、乡师、国专等十几所学校,统称为集美学校。为了发展农村教育,师范学校规定要招收从农村来的贫苦知识青年,不仅免收学宿费和膳费,而且还发给制服、被席和书籍。于是闽南地区的许多寒门子弟都投考集美师范,使集美师范成了闽南农村小学教师的摇蓝。经过多年的艰难缔造,陈嘉庚带领人们在集美这个贫穷落后的渔村,初步建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使集美成为成为闻名全国的学村。

1919年,陈嘉庚在新加坡经营的实业蒸蒸日上,在集美创办的各类学校也初具规模;4月,他决定把在新加坡的价值数百万元的不动产全部捐作集美学校的永久基金,把海外企业交给他的兄弟陈敬贤经营,企业的收入除分利和扩大生产的费用外,全部汇回国内办教育;5月,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并波及全国,“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使陈嘉庚看到了新的希望,当时,福建连一所大学也没有,他于6月回国长住,把家中积存的四百万元全部拿出来,宣布要倡办厦门大学。他深感自己财力有限,因此“诚恳希望内地谙君及海外侨胞,负起国民责任,同舟共济,见义勇为,则数千万元之基金,不难立集。”为节省开支,他自己购料雇工,自己设计建筑,很快建成了五座气势恢宏的学校大楼。他又花巨资购置教学设备,请留学美国的林文庆博士担任校长,高薪聘请著名学者出任教授,1921年4月,厦门大学正式开学。

办教育是要花钱的。30年代初期,陈嘉庚有限公司的经济极度困难,有人劝他要考虑减少逐月汇给集美和厦大的经费,但他回答:“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过日,何必为我担心!”在陈嘉庚入不敷出,向外国银行举债数百万的艰难时期,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利用债权人的地位,企图强制陈嘉庚将产业改为股份公司,并提出以停止维持集美、厦大两校经费为条件。亲友中也有人好心劝他停止学校经费,以维持企业,但他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 他不屈不挠,从各个方面想办法,向女婿筹款600万港币,后来把自己仅有的少量资金也全部调回,用以维持集美学校经常的费用,最后剩下的三个合办工厂和400英亩橡胶园,也一分不留地充当办学基金。就这样,陈嘉庚独力维持厦大16年,直至1937年春,他为了全力维持集美学校,只好将厦大无条件献给政府,改私立为国立。

陈嘉庚一生为集美学校和厦大建造了数百幢高楼大厦,却没有一幢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不求虚名。除了在国内办学,他还在海外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发了财的人肯全拿出钱来办教育的,只有陈先生。” (黄炎培语)

2003年10月长假,我和家人专程去厦门集美参观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这是一个让我无比敬仰的人。我应该以何种方式向这位本民族的英雄致敬呢?

2004年11月1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8-8 09:09 , Processed in 0.0450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