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86|回复: 8

读《论语・为政十五》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读《论语・为政十五》

这段话也足够著名到无人不知。意思很简单,学习知识和思考要相结合,才能正确的。

学而不思的结果,那就是成为“两脚书橱”,知识拥有很多,但各自之间的关系就像书橱的书,一本一本的,互相没有发生关系,自然也不会有任何新的东西产生。最早的“两脚书橱”是南朝的陆澄,这个人读书很多“当世称为硕学,”但是“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是个死读书的典型。
这个毛病,中国学生比较多。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主要还是教学的时候,提倡学生思考比较不够。据说剑桥的学生都有导师,每周读书,然后去见导师。导师呢,就要求学生提问,他根据提问,就知道你学习了没有,更重要的是――你思考过了没有?

至于思而不学,《论语》还有另外一段话,可做注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思而不学,不仅会疑惑,更会有害身体健康。明代大哲王明阳也有这样的沉痛教训。
宋代大哲朱熹注解的四书,在明代就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其中《大学》整篇就讲了一个“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就是说,咱们要达到伟大目标――平天下,得从格物致知开始,其中的“格”是研究的意思,“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就是知识、认识。于是年轻的王阳明同学,也希望从“格物致知”开始。在他老家浙江余姚县,有一个“阳明书院”,里面竹林茂密。为了看看“格物”能不能“致知”,王阳明一连七天静坐在书院里观察(也就是“格”)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看着、想着,以至于最后坐得支撑不住,终于病倒了。可见纯粹的思考,也是一样的不靠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读《论语・为政十五》

不学也不思,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论语・为政十五》

纯属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读《论语・为政十五》

孔先生在这里向我们强调了学习和思考两者不可以偏废,他说,只一味的去学习而不思考,那么就容易被蒙蔽,只一味的自己思考,而不向外面学习,那么就会使自己疑惑,进而危险。

    孔先生的这段话对当下人们的学习是有指导意义的,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应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在思考以后才能“知新”,再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很明显这都是一个开动脑筋的过程,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思考固然是重要,但是孔先生提出“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不能只注重思考,单单只有思考,那么就容易钻牛角尖了,这样是危险的,孔先生认为,学习和思考,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西楼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知新”,更重要的是在于,学习学习的方法,就是如何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的问题,西楼认为,这里“思”不仅仅是“思考”更应该是“融会贯通”,只有融会贯通了才能得到稳固的新知,否则学习就成了,老太念经,有口无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读《论语・为政十五》

这个好像讲过了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读《论语・为政十五》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读《论语・为政十五》

不知道放牛的孩子如果也想那么多,牛会不会自己去散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读《论语・为政十五》

学而不思则罔

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 要爱国 爱党 爱人民
要五讲四美  要诚实 守信 要舍己为人 要大公无私

长大了睁开眼看一看 哎呀 怎么大人们说的一套 做的一套啊

不思考那就要 罔 了     骂老师骂社会    然后呢     也变成和大人们一样了……

思而不学则殆

这个就要思考了 怎么办啊?  到底小时候大人们说的对  还是自己眼睛看到的 耳朵听到的 对? 这个就要继续学习了 到底是什么对?什么错?什么是个对错的标准?

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问题就要思考 思考完了就要学习
所以做学问是活到老学到老 苟日新 日日新  生生不息

愚以为孔先生是这意思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8-2 02:07 , Processed in 0.0466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