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37|回复: 12

读《论语・为政十六》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2#8226;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
一、攻,解释为“治”,引申为研究的意思。这里,异端解释为“他技”,就是和大道不同的那些小道。已,当“矣”解。那么这句话总起来理解为:光研究那些小技,是有害的啊。

二、攻,当攻击讲。异端,就是彼端,就是经典伦常的对面,也就是指离经叛道的东西。而已,则做“停止”讲。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攻击那些异端邪说,那么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读《论语・为政十六》

第一个解释的意思,和“君子不器”相去不远。在魏晋以前,以这种理解占据上风。

第二个解释,好像是从何晏开始,并逐渐的占据了市场。到唐代韩愈在攻击佛教的时候,就以“异端”指之。至朱熹引用了何晏的解释后,就成为官方的权威解释。我们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对这句话的阐述:“攻,如攻城。已,止也。攻去异端,则邪说之害止,而正道可行也。”这里的异端,完全等于今日所说的异端邪说。

且不说哪个说法是孔子本意,就影响而言,后者明显要大的多。以至于我们今天对异端的理解,就是歪门邪道,除之而后快。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就开始了文化专制,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影响至深,最后以至于清朝的“文字狱”,万马齐喑。

这个思想的错误之处在于,何为异端,何为正道,标准是什么?裁判是谁?裁判都是以为自己是对的,如果自己能意识到自己思想错误,早就改了不是?所以,这个裁判的标准总是拿自己的利益。
就拿朱元璋为例。他算行伍出身,没受过啥正经教育。做了皇帝之后,也就常附庸风雅,学学孔孟之道。这一学不打紧,读到《孟子》就有麻烦了,《孟子》里面颇有些如“民为贵,君为轻”、“君视臣为寇仇,臣视君为独夫”之类的话,朱领导于是大怒,立马就要褫夺了孟子的“亚圣”头衔,迁出孔庙,流落街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老朱最后总算同意搞一本《孟子节文》,把这些“异端”一概删除,俨然一“洁本”。就算”正道“,也要是符合皇家的”正道“也,这就是本质。呵呵,实在颇有讽刺意味。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复习一遍伟大的伏尔泰的这句伟大的话――“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相信,正因为有这样的启蒙者,人类才得以走到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读《论语・为政十六》

没啥市场,俺自己也来当托儿。

说到异端,俺第一个想到的是伟大的茨威格写的《异端的权利》。惭愧的是,虽然茨同志是俺最欣赏的作家,这本书一直没看过。今天特地google了一下,看的颇为热血沸腾,转来大家一起欣赏:

读《异端的权利》
   
  差不多可以说这是他最后一部著作了。逝于1942年的茨威格虽然接着 又写了回忆录式的《昨天的世界》,写了一篇约4万字的《象棋的故事》,还有那封平静得令人窒息的遗书,但带着明晰的观念与创作的热望,不仅从自己的记忆与情感中搜寻,还需四处奔波、查找史料、辨析杂乱无章的原始素材,再以此为据进行艰苦的劳作,这确实差不多是最后一次了。

《异端的权利――卡斯特里奥反对加尔文》对中国读者说来是陌生的。如果有100万读中文译本的青年和不再是青年的人知道《陌生女人的来信》、知道《看不见的收藏》、知道《人类星光璀灿时》,他们之中可能找不出10个人能说出卡斯特利奥和他的生平与著作。当然这里边会有上万人多多少少知道加尔文,看过那幅有名的两个胖子一个瘦子的宗教改革者油画,但他的性情、他的嗜好呢?他热情还是冷漠?宽厚还是刻薄?爱不爱醇酒妇人?迷不迷森林与海,还有孩子和狗?也许学者们认为这一切与历史进程毫不相干,恰如心跳与排泄,这档子每个人与生俱来又相携逝去的那回子事,没人会感兴趣――除了他的老婆。当然如果这人是领袖或者活佛,则又当别论。在史学家眼中,后人所关心的,只是业绩!业绩!

  但虚构小说家们不是这样。他们只重心灵,特别是心灵中的隐秘。他们写王公贵族、奸夫姘妇,写穷乡僻壤的农夫和他们的鸡鸭……显赫家族引不起他们的敬畏,他们东挪西借地随意编派,根本不在乎这个或者那个朝代。

  同样是在描写人类!读者已经那么习惯于这种分界,甚至在我们背着手坐在课桌后边的时候,老师与教科书就为我们规定好了:文与史。但茨威格显然成心与这一分类作对。他在他无懈可击的历史叙述中,剖出了那真名实姓、进行着确曾发生过的行为和主人公最不为人所知的本性。这种 剖析是惊心动魄的,甚于我们看到一头猛狮分泌为猎物所诱出的涎水。

  如果不读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加尔文在我心中完全是概念化的光辉幻像:改革家、反封建斗士。他站在历史的一个阶梯上,与无数长袍长髯的伟人排在一起。如果不读茨威格,我怎么也不能那么明白地知道,就是这个因怀有理想而受迫害、遭追捕、不得不亡命他乡的新兴资产阶级,一旦登上权力的宝座,对那些曾是、甚至依旧是他的朋友和同志的人,会表现出那样的常人难以置信的专横、残忍与卑劣。这些人根本没有丝毫觊觎他的权势的念头,不过想就几个纯学术问题与他商榷――货真价实的商榷,因为文稿是在未发表之前,就寄给了“亲爱的兄弟”敬请指正的。

  可怜的塞维特斯(通译为塞尔维特)是死定了。加尔文甚至在以残酷迫害异端著称的苏黎世等四个宗教团体都拒绝对这有学问的医生处以极刑的情况下,甚至当这“衣衫褴褛、胡须紊乱、面容肮脏瘦削”的神学家、生物学家愿意以“人对人、基督徒对基督徒”的方式与这位权倾一时的论争敌手和解的时候,仍然得不到加尔文丝毫的怜悯。他要求这囚人的,是精神与信念上的屈服。这对常人说来真是一点也不难,不幸塞维斯特选择以精神自由为终极目标,于是这要求就显得过分了一点。他拒绝了,坚决拒绝,明知前景是“即将被文火烤成一摊胶状物”――他宁愿受半小时极大的痛苦赢得烈士的桂冠,而将彻底野蛮主义这一耻辱的标签永远贴在加尔文身上。”

  故事到此并没有完。如果说,加尔文以为他的在肉体上消灭异端足以从精神上巩固他个人独裁的话,他对于人类对人道与自由的向往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的勇气就太低估了。塞维斯特的惨死,使另一名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家,当时正静静地做着学问的卡斯特利奥,“从书页中抬起头来”。平静、谦和,然而却是坚忍不拔地投入对思想专制的斗争。在观点上,他与塞维斯特并非同志,他甚至可能完全不同意塞的《基督教的复兴》说,但他站出来了,不顾自己“可有可无、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只不过是一个“靠译书和担任家庭教师所入,不足以养活妻子儿女”的穷学者。他代表“受辱的人权”,向不可冒犯的权势宣战。这场斗争的结果是,当他在世的时候,“在加尔文势力所及,营业印刷商没有人胆敢出版卡斯特利奥的书”,而随后,“对他著作的审查制度,持续了几十年和几百年”。

  其实卡斯特利奥完全可以三缄其口,如果这样,他会安稳地度过一生,并向世界贡献上优秀的法语及拉丁语《圣经》;而历史依旧向前行进,200年和350 年后照样会有伏尔泰抗议卡拉斯案、左拉抗议德雷福;中国的闻一多也照样会拍案而起,藐视独裁者的子弹……但他选择了长达十年的几乎见不到任何希望的抗争。没有任何有权势的人或者公众的爱戴作依靠,押在胜负的天平上的,只有他自己的生命。

  今天,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卡斯特利奥用生命争取的命题实在平凡又平凡,就象蒸汽能驱动轮机,电脑能进行运算一样天经地义。

  寻求真理并说出自己所信仰的是真理,永远不能作为罪行。没有人会被迫接受一种信念。信念是自由的。

  然而,为这一命题而牺牲的人,恐怕不会少于世界大战吧?

  《异端的权利》完成于1936年,正是希特勒当上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意气飞扬地在鲜花与欢呼声中吞并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的时候。正是在此时,不具一枪一卒的作家茨威格宣称:

  我们要永远不停止去提醒整个世界: 它眼里只有战胜者的丰碑,而我们人类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通过屠刀下的尸体才达到昙花一现统治的人们,而是那些没有抵抗力量、被优胜者暴力压倒的人们――正如卡斯特利奥在他为精神上的自由、为最后在地球上建立人道主义王国的斗争中,被加尔文所压倒一样。

  (戴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读《论语・为政十六》

不为,我看了

真的看了,就是没咋看懂

其实也不是没咋看懂

就是没怎么看,字太多了

字多的我也学会看的,不过多数是八卦

现在既使是八卦也要看是啥内容

如果内容不太好的话,我也很少看的

看的东西越来越局限那几个版面了

说到版面呢,话可就多了

最初是看信件

现在最多是论坛组了

其实也不是版内所有内容全看的,也就看那么几个贴子

那几个贴子的内容很没意思的,不过也要看呀

看了就要处理,不处理就会忘的

忘了怎么办呢,还是要快点处理的好

其实也没啥好处理的,就是没事做的时候才做

唉~~这两天运气不好,所以不敢再出门了~~今天是周末没有陪我聊天,无聊呀~~所以就在这里灌水啦~~哈哈,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读《论语・为政十六》

我有一本异端的权利,但可能翻译的不好,没看完,当然也可能是自己水平有限。
茨威格的书,我有一本昨日的世界,被一位朋友盛赞为“思想最纯洁的自传”,惭愧的是,我虽然读完了,却没这种感觉。我还是喜欢他的小说。

恩,马上又要得到茨威格的书了,开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读《论语・为政十六》

在我记忆里,对善恶最通俗的一次解构是由一部叫做《雪花神剑》的电视剧造成的。

其实,真正能让人对异端权利保持尊重的力量产生在个人解放之后。异端总是以少数的背景出现在多数的既往教条面前的,这个既往的东西,既不是大众的真实意图也不可能是少数人可以的创造,最好的理解只能是:他来源于社会成长的惯性。而能战胜他的必然不可能是大众或者少数人的刻意,而只能是源于人对自我,对一个个个人自我的发现。

虽然人都自私,但发现自我却要在很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论语・为政十六》

虽然读书不多,不过我感觉汉以前“异端”这个词好象没怎么用过,也不是现在这个意思。觉得第一种解释比较靠谱。前一段时间读论语别裁,南怀瑾的也是比较接近第一种解释的。不过他自己信佛,对历史上攻击佛道的事情耿耿于怀,认为人家骂异端,都是骂他们佛家和道家:)

恩,说到异端的权利,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拉,呵呵,从山东带到陕西。有心情时就拿出来翻翻的。确实看得人心情澎湃的一本好书,看到激动的时候,我都会念给身边的朋友听,哈哈

另外以前看到人家考证说,那句话不是伏尔泰说的呢,好象是后来一位作家总结他的思想时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读《论语・为政十六》

多谢卿青指点,呵呵。

有时间我去读读这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读《论语・为政十六》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复习一遍伟大的伏尔泰的这句伟大的话――“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相信,正因为有这样的启蒙者,人类才得以走到今天。


可惜啊,中国人绝大多数还没有这个习惯。

要不然,中国也不会停留黑暗社会如此长的岁月(到今天?)而不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06-5-1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读《论语・为政十六》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钻研。异端:不符合圣人之道的思想。

    此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就可以消除危害了。第二种是,一味的钻研不正确的思想,是危险的。本人则倾向于后者。但是,我们不妨把这两种结实综合一下,孔先生不反对其他思想,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弟子也反对其他思想,从而消灭其他的思想,使整个社会实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这种排他性,我们可以通过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说明这一点。

    孔先生在这里教导其学生,看问题,做学问,要秉承儒家的正统思想。孔先生一直坚持着他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希望他的弟子能够继承他的思想并且发扬光大。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从某个角度来说,韩愈的这句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孔先生的话,那就是,研究儒家的正确的思想,必须专一,不可以搀杂其他的思想,那样是有害于学问的,从有害于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希望之光工作论坛 ( 京ICP备18037495号 )

GMT+8, 2025-8-2 01:59 , Processed in 0.0706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